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内直视

心内直视

心内直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7452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浙江预防医学、全科护理等; 心内直视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文祥、何志诚、戚晓通等。

心内直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1.35%

专利文献>

论文:7452 占比:98.65%

总计:7554篇

心内直视—发文趋势图

心内直视

-研究学者

  • 丁文祥
  • 何志诚
  • 戚晓通
  • 李芝
  • 王俊
  • 秦建伟
  • 薛永姣
  • 赵胜
  • 邵永丰
  • 郑宝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润丽
    • 摘要: 目的讨论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实行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全程护理配合干预,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在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上,实验组数据表现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麻醉反应、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96.67%)优于对照组(80.00%),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3.52±1.78)分高于对照组(83.85±1.33)分,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行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患者中使用全程护理配合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黄杰; 郑富臻; 鲍家银; 陈海宇
    • 摘要: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RHD合并房颤患者资料,均行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及术后随访,结合手术及随访情况分析疗效.结果:转窦率术后即刻为98.75%,出院时为96.25%,术后1个月为96.25%,12个月为95.00%,24个月为93.13%,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出院时为(51.34±5.13)mm,治疗后12个月为(52.60±6.27)mm,治疗后24个月为(52.9±37.48)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时为(58.13±6.40)%,治疗后12个月为(63.75±6.98)%,治疗后24个月为(65.35±5.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184.53±12.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5.84±10.66)min,射频消融时间(26.35±4.69)min.ICU住院天数(2.12±0.36)d,总住院时间(15.35±2.35)d.并发症发生率1.22%.结论:给予RH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安全性高,推荐应用.
    • 王芳; 侯翠翠; 牛志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过程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心房纤颤患者入组研究,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由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过程中,应重视基于心内直视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并做好心功能维护、抗凝护理、药物应用护理等工作,确保能够将患者的水电解质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促进患者康复.
    • 潘朝阳
    • 摘要: 目的 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及术后的浓度改变,探索其在术后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8年7月30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为实验组,测定5个时间点(CPB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3h、12h、24h)血清HFABP、cTnI、CK-MB、浓度,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HFABP、cTnI、CK-MB浓度,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HFABP、cTnI、CK-MB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HFAB浓度检测值在T2、T3、T4时间点浓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TnI浓度检测值在在T4、T5时间点浓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CK-MB在T3、T4、T5时间点浓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HFABP的检测峰值浓度水平与cTnI的检测峰值浓度水平、CK-MB的检测峰值浓度水平均呈直线相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也呈正相关.结论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程度判定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李响
    • 摘要: 夏求明,生于1926年,上海市人,胸心血管外科专家。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黑龙江省胸心外科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理事。1952年自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志愿到哈尔滨工作,从事胸心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50余载,攻克百余项技术难题,成功实施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 陈涵
    • 摘要: 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温暖的春日阳光中,美国心脏病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5年会如期召开。作为介入心脏病学的重要进展之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得到了广泛的关注。Edwards公司的球囊扩张瓣膜Sapien系统与Medtronic公司的自膨胀瓣膜CoreValve系统各自发布了最新研究结果,较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体现出显著的优势。
    • 贺喜强; 范洁; 李晨彦; 阳长江; 殷桦
    • 摘要: 目的本组病例73例,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管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73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在ICU早期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1例。术后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ECG、SpO2、心率、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间断监测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乳酸、凝血功能;记录纵膈和(或)心包引流量、尿量、输血量、输液量等。待达到拔管条件及时拔除气管导管。控制心率在100次/min左右,维持血压90~110/60~70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8~14cm水柱。输液量维持0.5~1.5ml/Kg.h。维持血气PH值7.40~7.45,PaCO2在35~40mmHg,PaO2在80~100mmHg以上,血浆钾离子4.5~5.0mmol/L,血红蛋白100~12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5%以上,尿量1~2ml/kg.h以上。待呼吸循环稳定、神志清楚转回普通病房。结果7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ICU监护,71例稳定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经2~4w的治疗均康复出院。2例死亡,死亡率2.74%。71例术后在ICU监护期间未发生低氧血症。经多巴胺、硝酸甘油、肾上腺素、硝普钠泵注,未发生严重或长时间低血压、高血压。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80次/min,8例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20次/min,4例频发室性早搏,11例心房颤动,共计28例。气胸和肺不张各1例,分别经穿刺抽气、物理治疗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脑梗塞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至关重要,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成功及术后顺利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维持目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常规、血气、电解质指标是维持循环稳定的基本要求,根据以上指标及胸腔引流量、肺部情况、周围循环情况等,适量输液及血制品是维护心功能稳定的重要措施。
    • 邓元子; 曹勇; 胡楝; 刘超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个月~7岁;其中单个肌部室间隔缺损7例,多发室间隔缺损2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5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房间隔缺损6例,主动脉缩窄3例.合并心脏畸形均同期手术纠治.结果 死亡2例,死亡率6.9%.术后随访3个月~3年,无远期死亡,封堵器边缘少量残余分流3例,无封堵器偏移、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徐玲; 蒋淑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直视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TAPVC患儿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0天~8岁,平均(4.3±3.2)岁,体重3.2~26kg,平均(4.3±1.2)kg。心上型18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均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下行矫治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行一期根治术。死亡2例(6.0%),1例心下型TAPVC术中难以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另1例死于出院后2个月并发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复查效果良好。结论深入了解此种病情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解剖类型采用人性化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步骤,协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