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柱框架结构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文化理论、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94631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科学与财富、三明学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等;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爱林、王威、苏经宇等。
异形柱框架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94631篇
占比:99.99%
总计:1894737篇
异形柱框架结构
-研究学者
- 张爱林
- 王威
- 苏经宇
- 郭小东
- 高娇娇
- 刘学春
- 孙学锋
- 惠怡
- 王军芳
- 胡婷婷
- 苗冬梅
- 葛杰
- 赵越
- 马荣全
- 马靖
- 付向红
- 倪韦斌
- 刘军进
- 吕绪亮
- 周满
- 唐建
- 姚骥华
- 姜子钦
- 张玲
- 李晓芝
- 李祥源
- 杨夏
- 桑兆龙
- 潘文
- 熊志阳
- 王少杰
- 王志涛
- 肖建新
- 谢华店
- 邱柠
- 陶鹏
- 马东辉
- 乐肖军
- 乔德浩
- 于帆
- 于浩
- 于龙
- 付光旭
- 何树生
- 何锦锋
- 余明坤
- 佟洁
- 傅秀岱
- 冯健
- 刁波
-
-
-
李可玉
-
-
摘要:
随着人们对建筑面积以及平面空间布局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框架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居住环境的需求,房屋结构要向着更安全的目标出发。 而在现代建筑中,往往采用异形和短肢剪等形式来进行建筑的设计。 但就现有的异形和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实践来看,仍有一定的缺陷。 本文对这一点进行了更详尽的说明,同时,针对现有的异形柱、短肢剪力墙体结构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
-
倪韦斌;
张旭;
王少杰;
周满;
孙宏宇;
吕绪亮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轴压比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装配方案,设计并制作轴压比分别为0.14和0.28的足尺试件PCFS1和PCFS2,并对其进行低周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连接方案安全可靠,试件PCFS1和PCFS2初裂分别出现在一层柱底部灌浆口、梁两端竖向拼接处,结构失效均以梁铰破坏为主;试件滞回曲线均呈反“S”形,轴压比增大后滑移现象减轻,捏拢现象显现,极限变形与耗能能力下降,延性降低,但耗能与承载稳定性能均较好,满足延性要求;2个试件各层及整体结构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限值要求。在浆锚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实际应用中,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以推迟首条裂缝出现的时间,并在弹性分析时考虑结构的整体空间效应。
-
-
倪韦斌;
王少杰;
乔德浩;
吕绪亮;
周满;
赵立滨
-
-
摘要: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新民居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二层二跨足尺试验模型开展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基于原位等效代换和修正截面特性,建立适于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简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采用"浆锚连接+节点后浇"方案安全可靠,模型终极失效呈"强柱弱梁"破坏特征;一、二层极限位移角分别为1/25和1/48,均大于规范限值,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要求;试验模型具有较强的承载变形与耗能能力,整体结构对应的延性系数为4.83,满足延性框架要求;中间十字节点呈"X"型剪切裂缝且损坏较严重,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增强.研究成果为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新民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建议适度放宽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
-
陶鹏;
邱柠;
唐建
-
-
摘要:
研究表明,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住宅结构中开始被广泛的使用,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科学把握异形柱和剪力墙的优缺点,优化结构的布置,最大程度发挥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原则及优缺点,为了逐渐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
-
杨树广
-
-
摘要:
在技术不断革新与改善的背景 下,异形柱结构的应用率逐年走高,与传统结构形式的建筑相比,异形柱结构的优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可以提高住宅建筑内部平面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即在相同的建筑面积下可以提供更大的使用面积.因此文章结合实例,就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
-
-
陶鹏;
邱柠;
唐建
-
-
摘要:
研究表明,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住宅结构中开始被广泛的使用,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科学把握异形柱和剪力墙的优缺点,优化结构的布置,最大程度发挥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原则及优缺点,为了逐渐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
-
-
-
张莉
- 《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住宅本身所呈现出的结构体系也有了越发严苛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异形柱结构本身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但也正是由于该结构所呈现出的广泛性,使得该结构体系被建筑业所重视.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异型柱受力特点,介绍了异型柱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执行平面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规定来进行,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国建筑工程结构体系的相关需求。那么在这期间,就需要与工程自身的特性加以结合。异型柱和矩形柱的截面形式差异很大,不能简单把矩形柱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异型柱中。这些程序均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准确性较高,经过大量工程校算,能有效地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要注意柱壁厚度和硷标号的选择,纵向钢筋和箍筋的设计。
-
-
-
高兑现;
柯江;
王莲花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第九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研究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异形柱框架结构的三维空间分析模型,比较研究了异性柱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地震反应.结论是:异性柱框架结构的振型和频率与同截面同布置的普通框架结构相近,无不利影响;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结果显示,结构平面对称布置时异性柱框架结构与普通框架结构无差异,但非对称布置事时柱端剪力存在较大差异.所得结论对异性柱框架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
刘军进;
刘艳
- 《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当结构非常复杂、现有计算理论又无法圆满解决问题时,研究人员常借助振动台模型试验,直接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及破坏形态进行观察,以评估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但是大量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因人而异稍有不慎,还会浪费不少有用的试验数据.作者曾在上海同济大学振动台实验室进行过一个九层(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在处理数据时曾提出几点新见解,写出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