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力转移

应力转移

应力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7159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岩土工程数值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与数学模拟专委会年会、第三届(2012)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研讨会、第二届徐州科技论坛暨徐州市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应力转移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炳香、陈树亮、万永革等。

应力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159 占比:99.92%

总计:87229篇

应力转移—发文趋势图

应力转移

-研究学者

  • 黄炳香
  • 陈树亮
  • 万永革
  • 刘江伟
  • 柏建彪
  • 赵兴龙
  • 黄豪士
  • H·吕尔克
  • J·霍哈格
  • R·里克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生荣; 王恩; 陈冬冬; 蒋再胜; 李辉; 刘瑞鹏
    • 摘要: 针对深部剧烈动压扰动影响下软碎煤体巷道围岩持续大变形破坏的控制难题,以某矿深部强采动影响区典型大断面软碎煤体巷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部煤巷经历强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阐明了引起围岩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得出了煤巷围岩的主要控制难点。基于此提出了深部强采动大断面煤巷围岩外锚-内卸协同控制技术,煤巷浅部围岩锚索注强化锚固技术提高了主体承载结构的围岩强度,为内部造穴卸压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两帮煤体深部应力高峰区采取大直径孔洞造穴卸压,阐明了在不破坏浅部锚固围岩稳定性基础上使煤巷两帮高支承压力峰值转移至造穴孔洞实体煤侧的卸压机制。内部大直径造穴孔的布置使深部煤岩体的变形向卸压孔洞群转移,为深部煤岩体持续向外运移提供让压补偿空间,浅部强化锚固能有效阻断深部煤岩体向煤巷空间运移,减少煤巷两帮围岩变形量;提出大断面煤巷围岩外锚-内卸的“固结修复、桁索强锚、内卸转移、内外协同”控制机理,并通过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煤巷围岩外锚-内卸协同控制技术的可行性。现场工程实践表明:煤巷采取外锚-内卸协同控制技术,有效抵御了大断面软碎煤体巷道在强采动影响下的两帮围岩大变形,显著改善了煤巷围岩应力状态。
    • 谷拴成; 张志飞; 杨超凡; 袁增云; 霍小泉
    • 摘要: 合理尺寸的煤柱既可以保证巷道的稳定性,也可以提高煤炭的回收率。本文以铜川玉华煤矿为背景,通过应力动态监测、理论推导与工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通过对2410工作面进行应力监测,发现相较于采空区侧煤柱,实体煤的承载能力较高,应力增量较大,在采动影响下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时间晚。为进一步确定煤柱具体留设宽度,考虑工作面开采后煤岩体垮落的成拱效应,建立上覆岩体向煤柱传递荷载的传力拱模型,对煤柱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明确荷载传递机理与煤柱受力后,结合极限平衡理论与刚塑性理论,得出综采工作面面间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和煤帮加固范围。根据研究成果进行工程验证,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说明所设计的煤柱尺寸合理可靠。该研究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下的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 胡福泰
    • 摘要: 通过对大高厚比扇形筋板挤压成形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明确了扇形筋板局部变形不协调和角部应力集中是筋板角部产生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应力转移法在筋板成形初期提前预制局部切口,有效改变筋板内部拉应力分布形态,使筋板与侧壁的连接处拉应力由原有的120 MPa降低到50 MPa甚至更低。实验与模拟分析证明,预制切口可释放筋板自身变形约束,使筋板变形以切口为中心分界,左侧部分筋板向左侧面内弯曲,右侧部分筋板向右侧面内弯曲。得出在小拉应力作用下依靠筋板的面内弯曲可大幅度增加筋板长度的结论。
    • 张恒
    • 摘要: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祁南煤矿东翼轨道运输大巷位于313工作面的底板砂岩层中,在工作面接近和跨大巷回采的过程中,大巷受工作面采动的影响,易于造成大巷支护失效、围岩变形严重.虽然采取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和锚杆补强的技术措施,但巷道变形控制依然没有明显的效果.为了减小动压影响下的大巷变形,对东翼轨道运输大巷顶板砂岩层实施水力压裂,提前切断采动应力的传播路径,将采动高应力转移至大巷围岩的深部,起到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 张瑞; 蔡青旺; 黄炳香; 陈树亮; 金峰
    • 摘要: 顾桥煤矿巷道顶板中具有多层关键坚硬岩层,关键岩层传递远场采动应力,致使盘区大巷围岩控制困难;用水力压裂技术切断顶板中的多层关键岩层时,要求精准可控地实现分层致裂,保障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引入成套专用技术装备,在顾桥煤矿北二采区首采工作面开展了顶板水力压裂应力转移保护盘区大巷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时监测的孔口水压力可以反映水力裂缝贯穿目标砂岩层、在其他不同岩性的顶板中扩展的过程,可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基于孔口压力监测和定点封孔精准致裂,可以有效分层切断顶板关键岩层.分层致裂坚硬顶板后,监测到试验盘区大巷的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均小于230mm;采动应力得到有效转移,盘区大巷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试验提供了一种精准可控地分层致裂坚硬顶板、保护盘区大巷的工程实例,可为具有类似问题的矿井提供经验参考.
    • 吕兆海; 沈铭华; 张兵; 辛广伟; 李方洲; 何维胜; 张艺耘
    • 摘要: 宁东矿区坚硬煤岩性质顶板造成工作面基本顶悬空面积增大、支架不接顶倾倒、煤壁受压片帮、巷道收缩变形等一系列动力灾害;综合回顾了宁东矿区坚硬煤岩体顶板综合卸压技术发展现状,以金家渠煤矿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强制爆破坚硬顶板、羊场湾煤矿采用煤帮大直径钻孔+煤帮爆破钻孔卸压和顶板深孔预裂、金凤煤矿在运输巷采空区侧采用爆破技术进行定向预裂预留巷道、梅花井煤矿对其回风及运输巷采取水压预裂的方式提前切裂超前段顶板为研究对象,探讨爆破及水力压裂两种方式下的围岩弱化、应力转移、诱导矿压破煤的机理及现场试验过程,分析致裂后的岩层结构形态、矿压分布特点,进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宁东矿区坚硬煤岩体的卸压技术及施工工艺.
    • 于世波; 杨小聪; 原野; 王志修
    • 摘要: 深部区域采矿时序是深部地压管控的重要战略方法之一,其卸荷力学效应与回采时序密切相关.针对构建的深部由中心向四周回采的立体式大区域开采力学模型,基于应力转移过程和岩爆应力风险特征,研究从单个采场到多个采场回采过程中的应力演化规律和岩爆应力风险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部从中心到四周的立体式回采顺序能够实现采矿作业区高应力的逐步转移和应力风险的渐进推移,深部区域采矿时序的地压调控卸荷效应是通过回采时序的合理设置实现期望的卸荷应力环境再造和深部采矿应力风险的渐进转移过程行为.基于数值模拟与微震监测相结合的互馈分析技术,实现大区域数值模拟与微震监测大数据的高度融合、实时动态分析与跟踪评价,是深部区域采矿时序的地压调控卸荷效果评价的有效方法.深部开采区域时序调控卸荷效应的本质是主动创造高应力环境中低值应力卸荷区思想,这一思想已在加拿大Nickel Rim South矿得到了实践应用,取得良好的卸荷效果并实现了地压的合理管控,对于我国深部、超深部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亮; 訾杨
    • 摘要: 针对布尔台煤矿42106工作面回采期间其辅运巷道(42105工作面保留巷道)超前段出现的强矿压显现,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其发生机理,即受地质条件、采动影响以及巷道布置等多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保证同等生产条件的42107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正常使用,提出并实施顶板水压致裂技术,同时在42108辅运、42107辅运及42107主运对42107工作面实施定向水压致裂,实现围岩高应力的转移.实践证明,通过定向水压致裂技术大大降低了巷道超前支护段的矿压显现强度,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 龚达; 刘俞佟; 刘丹; 卢雄峰; 张琨; 朱钱丰; 樊晨强; 鲍旺; 续文昊; 赵元梓
    • 摘要: 在深基坑地下室施工中,常利用地下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水平换撑.由于受施工条件的影响,水平换撑有时难以实现,竖向换撑技术应运而生.为研究竖向临时换撑在工程中的实施效果及竖向临时换撑是否可以取代水平换撑,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刀片墙+局部型钢"竖向临时换撑体系这一新技术.对竖向临时换撑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对基坑监测数据的比对分析,对竖向临时换撑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刀片墙+局部型钢"竖向临时换撑体系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良好,能有效保证基坑侧壁及基坑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满足工程需求,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