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旱半干旱

干旱半干旱

干旱半干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47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山地学报、花卉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等;干旱半干旱的相关文献由5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铁军、刘金荣、刘贤德等。

干旱半干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5.4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347 占比:94.45%

总计:2485篇

干旱半干旱—发文趋势图

干旱半干旱

-研究学者

  • 刘铁军
  • 刘金荣
  • 刘贤德
  • 张学龙
  • 张琼
  • 李丕军
  • 李宏
  • 王明
  • 王顺利
  • 董霁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树琼; 刘翠平; 穆红霞
    • 摘要: 本文以东单818为对照,在华池县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引进1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鹏玉2号、雄玉587等8个品种均适宜在华池县干旱半干旱区推广种植。
    • 傅光华
    • 摘要: 以大气水循环基本模型为基础,构建水汽总平衡关系方程式、大高程差流域大气水循环模型Ⅰ和干旱半干旱流域植被影响水循环模型Ⅱ。大高程差流域在暖季会形成下中游水汽向上游转移现象。在干旱半干旱区域,随着植被恢复和蒸腾加大,表征在下中游或呈现局部干裂化现象,在上游呈现大气地面湿化耦合效应,应对中下游开展流域级生态调水补水干预措施。黄河流域生态异变历经由模型Ⅱ逐步退化为模型Ⅰ,新中国成立后正在逐步恢复为模型Ⅱ的过程。监测和研究结果验证了生物圈是黄河流域生态异变千年趋势形成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一种逆转的新趋势正在逐步形成,而保持这种良好局面的可行措施是继续实施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了建议:尽快启动西线调水工程的建设。
    • 王铁军; 冯长红; 肇楠
    • 摘要: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接内蒙古高原,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11个区市的84个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580万亩,主要分布在除唐山、秦皇岛外的118个县(市、区)。其中,处于京津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是我国北方风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沙化土地非常突出的重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929万亩,超过河北省沙化土地的60%,大风沙尘、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 丁治国
    •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重要性,然后从科学选择树种、确定造林时间、整合土地资源、树苗处理与栽培、树苗灌溉与后期处理、抗旱造林综合管理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同时提出了抗旱造林技术要点,以有效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质量.
    • 李武
    • 摘要: 幼林抚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过程中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松土除草.研究幼林地松土除草的次数及其效果,不仅有助于说明抚育幼林的必要性,同时可为生产上确定合理与经济有效的抚育工作提供依据,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松土可以破坏土壤的毛细结构,破碎土壤大块结构,进而增加土壤通气透水的能力,减少土壤蒸发,促进土壤肥力转化和运输,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力,改善植物根系环境,提高根系的活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了保墒蓄水.除草的作用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杂草.
    • 摘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3年创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 董霁红; 吉莉; 房阿曼
    • 摘要: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针对这一区域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某一生态要素、某一时间段的生态效应分析,而煤矿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复杂的能量物质流动.为此,①阐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阶段,给出了矿区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过程与草原生态系统演变的空间关系;②解析了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效应累积特征,重点阐述了水、土、植被关键生态要素的累积源、累积途径及表征形式;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累积变化趋势,1981-2015年61.29%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通辽市西北部、赤峰市北部及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约16.86%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减少的趋势,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南部、赤峰市及通辽市西南部地区约21.85%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的趋势;③基于土地环境生态累积响应机理对生态承载力、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弹性3者关联关系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弹性调控的技术路径;定量研究煤矿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累积效应有助于明确草原矿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马晓霞
    •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植被治沙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对促进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土壤贫瘠,降水稀少,增加了植树造林的难度.为此,应该加大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研究,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覆盖率,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 吴迪
    • 摘要: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条件较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国干旱频发,对植物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植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水是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生态系统的限制性资源,土壤水是陆地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植物与其环境间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媒介,对植被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辽西北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区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草原植被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
    • 毕银丽
    • 摘要: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生物种群单一,煤炭开采致使矿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井工开采损伤了地表环境,地表沉陷、裂缝发育、土地退化、根系拉伤,露天开采剥离倒堆,土层重构,生态重建,因此煤矿区态修复或生态重建都需要系统研究,不只是单纯表面的植树种草,真正需要从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角度来综合考虑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本质上解决土壤生产力的恢复和生态群落的重建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