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可钻性
岩石可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9411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06中国油气钻采新技术高级研讨会、中国石油工程学会钻井工作部2006年年会暨第六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等;岩石可钻性的相关文献由5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辉、高德利、孟英峰等。
岩石可钻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4112篇
占比:99.96%
总计:494300篇
岩石可钻性
-研究学者
- 张辉
- 高德利
- 孟英峰
- 李玮
- 李士斌
- 李皋
- 楼一珊
- 苗侠
- 邹德永
- 闫铁
- 陈一健
- 吴超
- 李伟
- 杜镰
- 王克雄
- 王昊
- 陈军海
- 黄鹤
- 何世明
- 刘厚彬
- 夏宏泉
- 宿连军
- 张锐
- 朱澄清
- 李忠慧
- 李春山
- 李根生
- 李永杰
- 杨进
- 潘起峰
- 燕静
- 程远方
- 赵希春
- 阎铁
- 陈小锋
- 陶祖文
- 韩艳浓
- 黄少华
- 严焱诚
- 于文华
- 余金海
- 倪红坚
- 况雨春
- 刘之的
- 刘向君
- 刘瑞文
- 刘红阳
- 刘鹏
- 吴琼
- 周卫东
-
-
张盛华
-
-
摘要:
可钻性是用来描述石油钻井作业的一个指标,是岩石破碎困难或者容易程度的综合评价数据,有时也可以用来评价钻进速度。声波时差、钻时等测井或者录井资料,涵盖了地层的有效信息。文章研究大牛地气田可钻性三维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测井数据和录井数据,建立PDC和牙轮的综合模型;然后运用Petrel三维建模软件,模拟地下地层的展布形态,在Petrophysical模块进行序贯高斯模拟,建立单井剖面、连井剖面以及区域地层的三维可钻性参数模型,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的可钻性分布规律。运用可钻性模型可有效服务现场生产,指导钻头选型、井身结构设计、定向井井眼轨迹设计等工作,提高机械钻速,减少钻头磨损,具有良好的现场应用价值。
-
-
冯上鑫;
王善勇
-
-
摘要:
为揭示钻头旋切作用下岩石破碎机理,开展地层岩石可钻性分布识别研究。基于自制的岩石旋转切割装置,分别对花岗岩、大理岩和石灰岩的标准岩样进行不同加载压力和旋转速度下的室内岩石旋切破碎试验,通过旋转切割装置中的钻进监测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分别记录岩石旋切破碎过程中钻进参数变化(加载压力、旋转速度和旋切扭矩)和岩石旋切破碎表象特征,并统计不同钻进条件下的破碎岩屑质量和尺寸分布等参数分析岩石旋切破碎控制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岩石旋切破碎过程中,钻头在贯入和切割共同作用下呈螺旋线型侵入岩石内部并导致岩石分别发生贯入破碎、剪切破碎和拉伸破碎,其中部分大尺寸岩屑因吸收的切割破碎能较大而发生崩裂,但大部分破碎岩屑堆积在钻头切割路径内,增加了切割摩擦能;加载压力是岩石旋切破碎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相同加载压力下,破碎岩屑质量和尺寸分布分别受岩石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旋切扭矩与加载压力呈正线性关系,且岩石耐磨性和切割比能越高,该线性斜率也越高,而钻头旋转速度不影响该线性斜率变化。据此提出了不受钻进条件影响且仅与岩体固有属性(岩石固有切割比能和岩石摩擦因数)相关的岩石可钻性理论评价模型,并通过已有文献原位钻进数据验证了该岩石可钻性评价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
-
-
李晓;
张居贵;
吴永川;
朱亮
-
-
摘要:
进行地层抗钻特性参数评价对于优选适合地层抗钻特性的钻头,制定钻井提速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而仅仅以单井剖面来评价井间未知地层的抗钻特性参数是不合适的。岩石可钻性级值和硬度是评价地层抗钻特性的重要参数,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区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层抗钻特性实验测试,利用实测数据与声波时差数据拟合,建立了地层岩石可钻性级值和硬度的计算模型,利用Petrel软件构建了三维井间数据体模型,得到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区块地层岩石可钻性级值和硬度的三维连井剖面。分析表明,陆丰区块的地层抗钻特性参数在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较强;珠江组地层总体上属于可钻性较好的中软地层,但在西北和东南区域的珠江组地层的可钻性级值和硬度均有增大的趋势;珠海组地层总体上属于可钻性较差的中硬地层,横向分布差异性较大。陆丰区块地层抗钻特性参数三维连井剖面的建立,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出井间和层间地层的特征,有利于评价未知地层的抗钻特性参数分布规律,也有利于进行井位优选和井眼轨道的优化。
-
-
王康;
童俊涛;
吕文军;
曾令;
莫崇柳
-
-
摘要:
正确选择钻头是提高钻探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针对诸广南地区地质岩心钻探S75绳索取心金刚石钻头选型问题,通过对往年钻头使用情况的收集整理,对岩石可钻性法、时间因素分析法、经济效益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等常用钻头选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了适用于该地区实际钻探生产的钻头优选方法。现场选择两个钻孔对该钻头优选方法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钻头优选方法的可靠性。
-
-
许梦国;
刘红阳;
王平;
程爱平;
张威威
-
-
摘要:
岩石的可钻性研究对于矿山凿岩效率和采矿作业成本有着直接影响。目前,实现可钻性分级的模型和方法大多依赖于各项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和各类统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岩石可钻性不仅是岩石单方面的属性,而且反映了岩石与钻具相互作用的综合特性。基于岩石工程系统(Rock Engineering System,RES)理论,将各项岩石力学性质和凿岩施工参数综合考虑为一个完整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编码法构建整体交互作用强度矩阵GRSE,建立了岩石可钻性分级综合预测模型,揭示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以及对岩石可钻性的影响程度,并将其应用于程潮铁矿-430 m水平工作面的中深孔凿岩台车施工作业。结果表明:岩石质量指标(RQD)、石膏含量、铁矿石品位、冲击压力对矿岩可钻性具有重要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了该水平的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矿物组分含量和凿岩工作参数,并根据矿岩可钻性级值对该水平进行了区域预测分级,现场据此优化了凿岩参数和工艺,提高了台班穿孔工程量。
-
-
韩栋材;
陈显;
赵铁峰
-
-
摘要:
针对平顶山砂岩致密坚硬、研磨性强、钻井机械钻速低、进尺缓慢、钻进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准确预测平顶山北部地区平顶山砂岩的岩石可钻性级值,为科学制定地热井钻井计划提供有力依据.为此,通过对平顶山北部地区大量煤孔实钻钻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平顶山砂岩可钻性规律和经验公式,对地热井钻进平顶山砂岩段进行钻头选型应用探讨.
-
-
钱浩东;
张治发;
王鹏
-
-
摘要:
目前优选钻头的理论方法很多,优选方法各有特点,然而利用工程地质一体化数据库,进行优选钻头的方法国内却鲜有介绍,目前,国内随着中油油服钻井智能信息系统(EISS)在中石油的全面推广,该系统围绕井筒工程产生了大量与地层和钻头相关的数据,文章突破了传统钻头选型手段,建立了基于井筒工程大数据的一种全新的钻头优选方法,通过在GS-MX区块实践运用,有效提高了钻井效率,对其它工程参数的优选具有借鉴意义.
-
-
周剑;
曹世平;
阳星;
谢佳君;
于泽光
-
-
摘要:
四川长宁页岩气区块地层岩性变化复杂,硬度高、研磨性强,底部含有燧石,可钻性差.为了有效提升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建立了该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深入分析了地层岩性及可钻性变化规律,通过针对性的钻头冠部轮廓及切削齿分布设计,受力、做功、力平衡分析与优化,形成了两种针对不同层段的PDC钻头.结果表明,二开 ?311.2 mm井眼机械钻速达到13 m/h,相比于同平台邻井,机械钻速提升了110%,纯钻时间节省了107%.在该模式下进行的钻头设计与应用流程,达到了提速增效的目的,对类似地层区域的个性化钻头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
刘存丰
-
-
摘要:
为了预测金刚石钻进岩石的可钻性,以岩石的压入硬度、肖氏硬度、塑性系数、钢针摩擦值、微钻时效、钻头摩擦值和实钻时效作为评价指标,用闪长岩、正长岩、橄长岩3组15块岩石作为已知样本,应用DPS软件建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对一组斜长岩的5块标本作为未知级别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可为工程实际提供重要依据.
-
-
朱杰兵;
沈小轲;
王小伟;
汪斌;
李聪
-
-
摘要:
岩石的可钻性是评价TBM隧道施工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测试方法必须与TBM的设计与施工过程相匹配.因国内的TBM研发及施工技术起步较晚,岩石可钻性测试与评价方法仍以国外的技术为主.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基于常用掘进效率预测模型的需要,从岩石硬度、脆性和磨耗性3个方面对岩石可钻性指标测试与评价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基于这些测试方法的试验成果,为我国TBM的刀盘设计、刀具磨损及掘进速率的预测提供了基础资料.建议尽快建立我国TBM可钻性实验室及相应数据库.
-
-
李乾;
张海山;
邱康;
王孝山;
黄召;
杜鹏;
苏志波
- 《2018中国油气开发技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东海深部地层中,由于所选用PDC钻头与地层性质不匹配,导致机械钻速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东海深部地层的岩石可钻性进行研究,以保证钻头选型的针对性.岩石可钻性级值主要是通过室内实验或者测井数据解释得来,由于室内实验成本高、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如何通过测井资料准确预测岩石可钻性就尤为重要.本文以岩心室内微钻实验数据为依据,首先建立了测井参数预测岩石可钻性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之后尝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岩石可钻性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各预测方法的优劣,旨在优选出适合于东海深部砂岩地层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
-
-
杨迎新;
高翔;
陈红;
陈军海;
陈炼;
林敏
- 《2017年油气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PDC钻头作为最重要的油气钻井破岩工具,其岩石可钻性级值是进行钻头个性化设计与选型、优化钻井参数的关键依据,在中硬以上的地层价值尤为重要.然而,SY/T5426-2000《岩石可钻性测定及分级方法》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对中硬以上的岩石经常出现测试无效、无法获得可钻性级值数据的现象.通过对不同岩性岩石试样的大量微钻头可钻性实验测试,发现标准钻压过低、PDC微钻头结构参数不合理是中硬以上岩石测试无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研究了微钻头切削齿安装角度对其干涉状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优的微钻头侧转角,消除了微钻头切削齿与岩石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其次,开展了6种岩石在不同钻压下的微钻头钻岩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变压可钻性级值与钻压之间呈线性关系,提出了采用钻压分档测试、当量转化分级或分档独立分级的可钻性测试与分级新方法.该方法既能有效解决中硬以上岩石的可钻性测试问题,又能与过去的软岩测试数据相兼容.主要研究成果已经被SY/T5426-2016《岩石可钻性测定及分级》所采纳.
-
-
王双喜;
欧希阳;
李占林;
董丽新;
盖兆贺
- 《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松辽盆地深层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由于对深层岩石可钻性方面研究力度不够,对钻井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缺乏有力的理论数据支撑,存在着地质与工程结合不够紧密的题,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度.综合应用物探、测井技术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岩性及岩石可钻性相关参数进行预测研究,在钻井施工前对待钻井的岩性及岩石可钻性参数进行预测,为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中钻头优选提供了技术保障.该项技术在XXSC工区ZS25井进行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
-
李士斌;
阎铁;
李玮
- 《2006中国油气钻采新技术高级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将钻井上返岩屑进行了筛分,分析了他的块度分布规律,计算了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统计计算的分形维数的相关性系数达到了0.84以上,上返岩屑符合分形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与所钻地层的埋深及其可钻性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钻井过程中上返岩屑的块度分形维数是随井深的增加而变小,岩石可钻性级值与上返岩屑块度分形维数相关性明显;这表明钻井过程中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能反映岩石可钻性程度,可以用分形维数衡量岩石可钻性大小.
-
-
-
张辉;
高德利
- 《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岩石可钻性是石油钻井中钻头优选、钻进参数制定的重要依据,岩石可钻性钻前预测对于提高深井、超深井钻井效率,降低钻井综合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新探区野猫井的岩石可钻性钻前预测方面的研究很少.现有评价方法不能满足对缺乏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的野猫井的岩石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的需要.因此,在相似构造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野猫井岩石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已钻相似构造井的地震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岩心测试资料,建立岩石可钻性钻前预测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有机结合起来,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和网络连接权值,最后利用野猫井的地震资料进行岩石可钻性钻前预测.应用该方法对新疆油田MX1井的岩石可钻性进行了钻前预测,预测结果与测井资料评价结果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9.8﹪.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合理的.
-
-
陈军海;
韩艳浓
- 《首届油气井工程直属研究院学术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微钻岩石可钻性实验方法为单点测试,获取数据量小,在评价岩石非均质性对岩石可钻性级值影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刻划测试岩石强度实验方法,通过开展微钻岩石可钻性实验和刻划实验,分析PDC微钻头复合片和刻划刀的基本受力情况及破岩机理,找出了两种实验方法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通过刻划钻井取心表面得到岩石PDC钻头可钻性级值剖面的评价方法,经多地区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
-
张继锋;
王力;
步云鹏;
张子锋
- 《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油田开发过程中探井所钻探的多为新区,资料及实践经验少,很难直接确定出合理的钻头型号及钻井参数.《YH钻头优选法》通过地层岩石可钻性建立新区地层与老区地层之间的联系,再根据老区钻井钻头的实钻数据,优选适合新区的钻头型号.该方法不受优选地区实钻数据多少限制.并可对相同钻头的钻井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到较合理的钻井参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