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尺骨茎突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344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甘肃科技、家庭医药、医药与保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与骨坏死研讨会等;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耀、程灏、何家文等。

尺骨茎突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44 占比:99.08%

总计:11449篇

尺骨茎突骨折—发文趋势图

尺骨茎突骨折

-研究学者

  • 李永耀
  • 程灏
  • 何家文
  • 俞思明
  • 关启
  • 关继超
  • 刘广伟
  • 刘艺祥
  • 周强
  • 姜新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文彬; 林宇生
    • 摘要: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探讨尺骨茎突骨折不愈合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进行腕部CT扫描,获取数据,按照尺骨茎突体部及基底部截骨,建立尺骨茎突骨折不愈合的模型,按骨块移位程度分为骨折不愈合间隙1mm的体部骨折模型组、间隙2mm的体部骨折模型组、间隙1mm的基底部骨折模型组、间隙2mm的基底部骨折模型组,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和旋后扭转工况下,观察下尺桡关节和尺骨茎突骨块的相对位移值。结果在各个工况下,骨折模型组与正常模型组相比,下尺桡关节相对位移值无明显改变;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工况下,各骨折模型组间,尺骨茎突不愈合骨块位移值相差不大;在旋后工况下,体部骨折模型组的骨块位移相比于基底部骨折模型组明显更低,表明前者不愈合骨块稳定性更好。结论基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骨折不愈合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在前臂旋转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愈合的骨块稳定性较尺骨茎突体部骨折差。
    • 徐吉海; 滕晓峰; 蔡利斌; 毛维晟; 王欣; 陈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或隐窝处骨折引起急性开放性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对1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或隐窝处骨折的桡尺远侧关节急性不稳定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通过掌侧钢板复位固定桡骨骨折后,术中对比健侧进行桡尺远侧关节冲击试验.如果不稳定者采用固定尺骨茎突骨折或锚钉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方式修复其骨和软组织的稳定结构,达到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结果 术后13例患者桡骨远端骨折与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通过桡尺远侧关节冲击试验、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评分、DASH评分等综合评估,效果优良.结论 一期固定桡骨并修复累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尺骨茎突骨折,有助于恢复桡尺远侧关节骨结构和软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便于早期康复锻炼,提高急性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吴冀; 张亚弟
    • 摘要: 目的:评价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对比合并或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的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或跨关节的外固定架固定。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和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组和无尺骨茎突骨折组)的腕关节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曲活动度:P=0.850,I^2=0%;WMD=-0.05,95%CI(-1.99,1.88),P=0.960。背伸活动度:P=0.990,I^2=0%;WMD=-0.67,95%CI(-1.35,2.68),P=0.520];2组患者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臂旋前活动度:P=0.090,I^2=51%;WMD=-1.56;95%CI(-4.64,1.53),P=0.320。前臂旋后活动度:P=0.620,I^2=0%;WMD=-0.39,95%CI(-2.19,1.40),P=0.670];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I^2=19%;WMD=3.72,95%CI(-0.20,7.65),P=0.060]。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不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产生影响。
    • 余华; 李少星; 刘战立
    • 摘要: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我院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DRF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其类型分为A组尺骨茎突体部和尖端骨折,B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C组未发生尺骨茎突骨折,三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对比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疗效、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经手术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92.00%、96.30%和92.11%,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影像学指标(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好,患者是否出现尺骨茎突骨折对手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出现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时,术中可检查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若不稳定可进行手术固定处理.
    • 默瑞韬; 郭启鲁
    • 摘要: 目的 分析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8例,依据是否伴发尺骨茎突骨折分为对照组44例伴尺骨茎突骨折,观察组44例未伴尺骨茎突骨折.记录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和各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相比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35,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出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并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0、0.206、0.508,P>0.05).结论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影响,但在疾病治疗时需重视解剖复位,对于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恢复效果有重要影响.
    • 陈刚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治疗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需要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好于治疗前,相关数据比较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同时出现桡骨远端骨折与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实施.
    • 林炳剑; 丁振贝; 林成尧
    • 摘要: 目的 分析术中行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检查对于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63例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完成各组病例的桡骨远端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术后对尺骨茎突治疗处理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固定组32例,不固定组31例,其中固定组又分为内固定组17例,外固定组15例;不固定组术中术后尺骨茎突骨折未予任何处理,内固定组术中尺骨茎突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术后尺骨茎突给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比较固定组与不固定组、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之间的疗效与PRWE评分.结果 固定组的优良率(93.75%)高于不固定组(74.19%),P0.05.固定组术后3、6个月的PRWE评分(50.47±6.36分、35.23±5.90分)均低于不固定组(63.52±8.29分、54.04±7.18分),P0.05.结论 完成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同时,术中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检查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尺骨茎突骨折,需行内固定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而下尺桡关节稳定的尺骨茎突骨折,行外固定治疗同样能达到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给予尺骨茎突骨折相应的固定,可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
    • 张太平; 胡斌祥; 孙天峰
    • 摘要: 评价尺骨茎突骨折对Colles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威市中医医院治疗98例Colles骨折患者并发尺骨茎突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的诊疗资料,选择同期未合并尺骨茎突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诊疗资料,评价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分析.两组均经保守治疗并随访6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均得到骨性愈合.观察组87例骨折解剖相对,腕关节运动正常,8例掌倾角6~9度,尺偏角15~20度,3例掌倾角小于6度,尺偏角小于15度;对照组90例骨折位于解剖位置,腕关节正常,6例掌倾角6~9度,尺偏角15~20度,2例掌倾角小于6度,尺偏角小于15度;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改善程度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Colles骨折经保守后腕部功能没有显著差异.
    • 米泽海
    •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radial fracture,DRF)指的是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约2~3cm处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大多由老年人摔倒后手腕撞击地面所致。由于现阶段交通工具的发达与普及,骨折发生越来越普遍,且大部分为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伴发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joint,DRUJ)不稳定等,甚至可能诱发桡腕关节脱位。临床研究表明,桡骨远端骨折中,至少有50%~66%的患者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同时,尺骨茎突骨折可直接影响下尺桡关节系统及其功能的稳定性,从而直接影响腕关节活动功能。
    • 张琳袁; 刘志清; 王跃挺; 刘凤祥; 唐坚; 孙月华; 朱振安
    • 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其不同分型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我们共收治71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其不同分型分为A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B组(合并Hauck Ⅰ型尺骨茎突骨折)和C组(合并Hauck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行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均未行内固定.记录各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测量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握力;采用DASH评分评定息肢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5.6±4.1)个月.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8,P>0.05);末次随访时各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患侧健侧握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三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P>0.05).B组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畸形愈合9例,不愈合3例;C组尺骨茎突骨折畸形愈合11例,不愈合2例;B组和C组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2,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时,合并的尺骨茎突骨折未行固定存在较高的畸形愈合及不愈合风险;但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其不同骨折类型对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