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相输送
密相输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2225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工程、煤炭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干燥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干燥会议、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007年会等;密相输送的相关文献由342位作者贡献,包括方科学、刘明、汪国庆等。
密相输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2257篇
占比:99.98%
总计:322333篇
密相输送
-研究学者
- 方科学
- 刘明
- 汪国庆
- 周三
- 马丽荣
- 马志超
- 刘刚
- 刘臻
- 任永强
- 冯子洋
- 夏军仓
- 彭宝仔
- 方薪晖
- 李勇
- 王晓亮
- 胡春云
- 蒋斌
- 许世森
- 井云环
- 刘四威
- 吴家桦
- 李小宇
- 江维
- 汤海奇
- 王保民
- 肖永高
- 陈鹏
- 陶舒畅
- C·艾希霍恩
- H·克雷奇默
- J·克勒贝格
- O·舒尔策
- 乌晓江
- 刘德明
- 刘昶林
- 刘煜
- 吴跃
- 孟虎
- 安海泉
- 张宏
- 张玲珑
- 彭丽华
- 徐莹路
- 朱鸿昌
- 李绍杰
- 王毅
- 管清亮
- 纪来虎
- 罗春桃
- 聂永广
-
-
张玉锋;
刘晓东;
常中亮;
董成国;
常璐
-
-
摘要:
石横特钢炼铁厂2#高炉在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上,积极提高煤比操作,减轻焦炭外购压力,降低生铁成本.通过对煤比提高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炉缸活跃度、原燃料质量管理、操作制度的调整、炉外基础管理等进行精细化操作,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有显著提高.
-
-
刘志伟
-
-
摘要:
粉煤加压密相输送介质在高压工况下对管道和仪表的冲刷、磨损及堆积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该类问题,结合阀门结构、原理及特点,分析探讨了锁斗开关阀、粉煤角阀、三通换向阀及粉煤放空泄压阀的选型。解决了因局部憋压出现的安全问题,增大阀门流通面积消除了粉煤堆积现象,保障了粉煤气化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
-
-
-
-
-
艾燕
-
-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对气力输送装置不断进行大量试验和实践,目前气力输送装置已日趋完善.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兴建的大型乙烯装置,其粉粒成品几乎均采用气力输送[1],特别是近几年大型乙烯装置更如雨后春笋,新上项目林立.气力输送方式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用户对于气力输送是采用稀相输送还是密相输送存在困惑,孰优孰劣,难以抉择,因此,本文针对大型乙烯装置中气力输送的稀相和密相模式,结合已有项目的实践经验,浅谈稀相输送和密相输送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
-
-
方薪晖;
安海泉;
刘臻;
李烨;
冯子洋;
彭宝仔;
王永刚
-
-
摘要: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萃余物与煤混合后的气力输送压降特性,本文在最大操作压力6 MPa,输送管道内径DN25和DN15的气力输送装置上,针对两种粉体M1(煤粉)和M2(煤粉掺混20%萃余物的混合粉体)展开了多工况的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掺混萃余物会导致水平直管的压降大小和压降波动性增大,且在低气速区域该现象更为明显;采用水力光滑管计算公式来计算气相摩擦因数,当表观气速大于8 m/s时,压降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大误差,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气相压降进行优化计算后,得到DN25和DN15管道的壁面粗糙度分别为0.015 mm和0.013 mm,气相压降计算误差小于10%;通过量纲分析法得到颗粒相摩擦因数模型,M1和M2的压降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30%以内;在低弗洛德数(Fr)下,M2的颗粒相摩擦因数明显高于M1,而随着Fr的增大,两者则趋向一致;气相压降是总压降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颗粒相压降占比逐渐减小;随着固气比的增大,颗粒相压降逐渐增大.
-
-
-
郑敏
-
-
摘要:
通过粉煤流量计在气流床气化的实际应用,以及在使用前利用标定罐称重计量系统准确标定,并与德国进口流量计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粉煤流量计在高压密相输送工况条件下计量的可行性,同时粉煤流量计在实际质量流量的计量中具有无核辐射、操作维护简单、反应灵敏、数据可靠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