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法律、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专利文献1805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商情、新闻世界等; 媒介审判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文研、吴慧敏、慕明春等。

媒介审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14.33%

专利文献>

论文:1805 占比:85.67%

总计:2107篇

媒介审判—发文趋势图

媒介审判

-研究学者

  • 罗文研
  • 吴慧敏
  • 慕明春
  • 李琼
  • 付松聚
  • 何慧平
  • 冯欣
  • 卯会
  • 吴雁汶
  • 廖金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邦柱
    • 摘要: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复杂化,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自媒体抢占流量的行为使新闻传播过程中虚假信息泛滥、传播内容媚俗、“媒介审判”、新闻侵权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必须探索规范化管理的办法,创造良好、正面、积极的网络传播环境。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网络调研,总结出自媒体新闻传播主体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迎合市场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最后从自媒体本身、自媒体受众、社会大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自媒体从业者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律和道德规范;要加强受众的网络素养教育,以增强其辨别新闻真伪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国家要完善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同时发挥政府在自媒体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 吕艺文
    • 摘要: 近年娱乐圈公众人物频繁曝出丑闻,并从以往的第三方报料线索到现在当事人主动披露详情转变。自媒体时代赋予普通公众更多的舆论话语权的同时,网络上也悄然滋生了媒介审判的不良之风,情绪高于法律的舆论风向亟待纠偏。文章以近几年娱乐圈发生的公众人物丑闻事件为例,从明星丑闻的披露和发酵过程中分析自媒体如何对公众人物进行媒介审判,并借此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引导大众提升媒介素养及有效把握舆论导向。
    • 朱宇清
    • 摘要: 当今社会潜移默化地将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画上等号,二者的边界逐渐模糊。舆论监督反映了媒介与公众对于法律的监督与参与,但媒介审判则严重影响了司法独立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化进程,因此需严格界定二者的边界。本文详细论述了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的概念,指出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某些经济利益的出现导致媒介错位;社会公众的关注与推动;法治不健全,导致社会当中的人治情节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的边界界定标准为:在新闻焦点方面,舆论监督聚焦于事件本身而媒介审判聚焦于当事人;在报道倾向方面,舆论监督比较客观而媒介审判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在新闻内容方面,舆论监督重事实而媒介审判重个人观点。媒体、公众和司法部门需要各司其职,为社会更加清晰地区分出监督与审判的边界,创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监督环境。
    • 靳丹阳
    • 摘要: 媒介审判是指媒体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审判预设”。媒介审判的形成原因既有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特点,也有我国欠缺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媒体角色“错位”与“越位”等因素。此种现象实质上是媒体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的“异化”,不仅是对司法审判的干预,更是对犯罪嫌疑人公民权利的侵犯,不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文章立足于新闻传播学和法学两个领域,审视在新闻传播法的架构下“媒介审判”在传播过程中涉及到的司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原因和影响,并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报道和公正审判之间的平衡。
    • 米尔纳
    • 摘要: 2022年“江歌案”庭审再次引发舆论高潮,媒介审判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全民参与时代下媒介审判泛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泛化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方式以及传播效果,媒介审判及其泛化对网络环境和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陈雯婷; 张书铭
    • 摘要: 新媒体环境中,网民罔顾事实进行情感宣泄的现象日趋严重,媒介影响司法的媒介审判现象也愈演愈烈.文章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指出当下媒介审判现象的新特征,并多维度分析当今媒介审判成因,以期找到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平衡点,深入推进法治建设.
    • 张亚双
    • 摘要: 在关于2019年末到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影响略占上风,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媒体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假新闻、谣言泛滥、媒介审判等诸多问题。不仅仅是在疫情报道中,这也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下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能够进行有效专业的舆论监督。本文以疫情期间的报道为例,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舆论的特点以及舆论监督的现状出发,探讨舆论监督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专业化之路。
    • 奚军庆
    • 摘要: 媒体对刑事案件的关注会形成或正或反的舆论效应.从客观性与真实性、社会角色和价值取向两个层面梳理公众舆论与刑事司法的对立统一中,并通过媒体报道时间轴的限制、司法对媒体报道真实性的干预以及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在法律制度上的融通三个层面探求公众舆论与刑事司法和谐共生的路径.
    • 王雪涵
    • 摘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一切信息公开似乎都是应有之义,司法公开也是如此。伴随深化司法公开要求,我国逐步搭建四大公开平台,身处司法系统中心的法院首次以如此清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法官限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几乎隐身于公众。因此本文将以对法官访谈材料为文本,探讨作为司法核心的法官对司法公开的态度如何、新媒体技术对司法公开和法官工作方式、触媒习惯有怎样的影响。
    • 赵春霞; 郝杰; 王晓倩
    •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审判”有了愈演愈烈之势,本文首先对“媒介审判”的概念进行梳理与总结,将其与“舆论监督”进行有效区分,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的特点与表现,并对网络“媒介审判”进行了反思,探究其对社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网络时代出现“媒介审判”的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