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径流量
天然径流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50897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风景名胜、水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人水和谐暨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等;天然径流量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玲玲、王云璋、王金花等。
天然径流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897篇
占比:99.95%
总计:150979篇
天然径流量
-研究学者
- 康玲玲
- 王云璋
- 王金花
- 李春晖
- 杨志峰
- 张学成
- 史玉品
- 史辅成
- 庞爱萍
- 王玲
- 郑小康
- 余辉
- 周才平
- 宋承新
- 张冉
- 张道长
- 李东
- 李红良
- 杨丁丁
- 欧阳华
- 潘启民
- 王玉明
- 王飞
- 穆兴民
- 董飞飞
- 陈传友
- 陈江南
- 严子奇
- 严芳芳
- 于鹏
- 仝春莲
- 伊冠中
- 何敬奇
- 何晓科
- 冯丽
- 刘东旭
- 刘佳嘉
- 刘吉峰
- 刘开磊
- 刘强
- 刘德地
- 刘晶
- 刘立
- 刘红梅
- 可素娟
- 吴泽宁
- 周康军
- 周建波
- 周景芍
- 周祖昊
-
-
陈吉星;
颜志庆;
陈祥宇
-
-
摘要:
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南四湖流域代表站2000-2016年降水和天然径流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降水角度对分阶段天然径流量变化的成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除鱼台站外,南四湖流域降水逐年代下降,但趋势性不显著;所有站点降水的突变点均为2002年和2011年;各水文站点天然径流量的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西苇水库与后营站分别有1种和2种方法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孙庄和鱼台站径流突变点与降水保持一致,其余站点不一致。
-
-
张青艳;
李连云
-
-
摘要:
根据安阳水文站1956-2016年资料系列的逐年天然地表径流量,统计计算出安阳站多年平均天然地表径流量.针对海河流域下垫面变化较大的特点,需要对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按现状下垫面进行一致性修正.并对修正后的天然径流量进行合理性分析,最后得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
-
郑金丽;
严子奇;
李东;
周祖昊;
张学成;
刘佳嘉
-
-
摘要: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为了揭示黄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特征、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研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双累积曲线法、Copula函数、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分析1960-2010年黄河流域的径流系数时空变化规律、7个主要区间降雨-径流关系的突变年份、降雨径流组合概率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河全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其中除黄河源区的径流系数没有明显变化及少数地区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有明显减小的趋势;黄河流域7个主要区间,即唐乃亥以上、唐乃亥—兰州、兰州—头道拐、头道拐—龙门、龙门—三门峡、三门峡—花园口及花园口—利津的降雨-径流关系突变年份依次为1989、1984、1997、1979、1992、1987和1970年,年份差异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时间的影响,流域内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开展的年份、水利工程的兴建时间都是造成降雨-径流关系发生转折的重要因素;黄河流域主要区间降雨-径流关系发生转折后,同等降雨条件下其产流能力降低;人类活动是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贡献率均在50%以上,且越往下游,影响越大。
-
-
-
齐云婷;
牛淼;
严芳芳
-
-
摘要:
由于人类对自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大量修建蓄、引、提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灌溉,对河川径流进行调节和利用,使控制断面实测的径流量已不能代表天然河川径流量.为保持河川径流系列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黄庄水文站实测径流的还原计算和天然径流系列一致性分析处理,消除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求得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天然河川径流量.
-
-
刘强;
张道长;
张居嘉;
魏琛;
林洪孝;
王刚
-
-
摘要:
针对水文系统复杂性与非线性的特点,加入动量项因子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加快收敛速度,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与人为混合因素分别作为输入因子,构建了大沽夹河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方案,用逐项还原法的结果验证对比选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①经过改进的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由平均的6028次迭代优化到1782次迭代;②以降雨量、蒸发量和实测径流量为输入因子的第三种方案模拟误差最小,适用于大沽夹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
-
-
-
席雅娟;
霍磊
-
-
摘要:
马镇引水工程是榆林市规划的黄河东线引水骨干工程,从榆林东部黄河干流马镇断面引水,断面设计径流的确定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关系到工程水源的可靠性,取水口位于府谷水文站下游,其间无较大支流汇入,可采用府谷站径流分析成果。依据黄河流域相关典型断面径流设计成果,进行府谷断面设计径流计算分析。对实测径流考虑流域地表用水损耗及大中型水库调蓄影响进行还原计算,并对还原后的径流量考虑下垫面条件变化影响,进行径流一致性处理,得到天然径流量(1956~2010年)。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上游断面设计水平年2030年配置用水量,通过对断面以上梯级水库进行调节计算,分析断面设计水平年2030年来水量为192.7亿m^3,其中汛期7~10月径流量92.6亿m^3,非汛期11月~6月径流量100.1亿m^3;90%保证率来水143.4亿m^3,断面径流可以满足工程年取水量7亿m^3的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
-
王慧亮;
吴泽宁;
孙若尘
-
-
摘要:
Based on the rainfall data from 1995 ~ 2015 and with RS and GIS technolog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and natural runoff was simulated by the SCS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model.Furthermore,the natural runoff,runoff coefficient and total annual runoff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effluent of wastewater produced by the permanent people living in the basin.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al land was quickly converted into built areas in the recent 20 years,and the volume of wastewater was increased because of population growth.The natural runoff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urbanization with the break point in 2009 calculated by Mann-Kendall method.The runoff coefficient was also rising influenced by 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patterns and the annual runoff was enlarged.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urbaniz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runoff volume.%基于1995 ~2015年长时间序列降雨数据,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SCS模型对贾鲁河流域(中牟站)降雨径流关系进行模拟;并结合郑州市区人口变化和污水排放变化,研究郑州市城市化对贾鲁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下垫面径流系数和年径流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郑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主要表现为城镇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流域人口增加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天然径流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在2009年发生突变,与郑州市快速城市化阶段相符;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下垫面径流系数向高值发展.年径流总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并且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污水排放是导致径流总量增大的主要原因.
-
-
孙冀程;
赵春子;
金爱芬
-
-
摘要:
以图们江流域嘎呀河1956—2015年水文序列资料为基础,利用累积距平法、Pettitt检验法等方法,分析此时间段内该河水文突变情况;然后通过对河流序列进行水文时序分析和小波分析,得到该河水文序列的状态.研究表明:嘎呀河流域水文序列存在突变的年份为1985、1995、2002年和2012年,水文序列的突变周期为5年.
-
-
刘开磊;
王敬磊;
祝得领
- 《第三届青年治淮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不断凸显,水资源业务逐渐获得来自国家、社会、学术领域的更多的关注,然而,传统水文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在时间尺度、功能要求等方面一直难以满足水资源业务的要求.在借鉴降雨径流相关法的基础上,将流域产流量划分为快速、慢速径流两种类型,提出月尺度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模型.选择青峰岭水库流域作为试验流域,采用1978~2015年降雨及径流资料,用于天然径流还原计算的模拟研究.依据当地水资源量调研成果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精度,可靠性较高,适合于青峰岭水库流域应用,亦具备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
-
-
王金花;
张荣刚;
康玲玲;
王云璋
-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 2007年
-
摘要:
本文根据重建的黄河上游地区兰州站近520年的汛期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的阶段性及周期性,结果表明,兰州站近520年汛期天然径流量大致经历了8个枯水段和7个丰水段,径流量变化的准4年和30年周期是比较显著与稳定的。预测分析表明,未来30年汛期天然径流量的平均值可能为262亿m左右,接近多年均值略偏少;并且其变化趋势大体可分为平、丰、枯、丰4个时段。
-
-
张道长;
于鹏;
冯丽;
潘忠海
- 《2020年(第八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
-
摘要:
鉴于水利工程拦蓄、分洪对河川径流的调节和利用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水资源评价和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的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针对水文系统复杂性与非线性的特点,加入动量项因子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克服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基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与人为混合因素三个方面分别作为输入因子构建了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的方案,用逐项还原法的结果验证对比选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①经过改进的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明显加强,由平均的6000次迭代优化到现在的不到2000次迭代.②对大沽夹河流域建立的三种方案,研究发现利用降雨量、蒸发量和实测径流量为输入因素的第三种方案在模拟误差上最优,适合应用在当地流域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上.
-
-
徐红丽
- 《2016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根据烟台市长系列实测降雨量及径流量,推求出多年天然径流量.并对多年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当地天然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为烟台市建设海绵城市、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
-
康玲玲;
王金花;
刘红梅;
王云璋;
左仲国;
陈江南
-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人水和谐暨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
| 2005年
-
摘要:
以黄河上游兰州站1934年以来实测径流量和天然径流量资料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径流量季节分配、时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结果表明,近70年实测径流量变化呈现出:1969以来年和汛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减幅随时间加大,而非汛期变化趋势相反;年内分配有汛期逐渐减少,非汛期不断增大之特点.天然径流量的年、汛期和非汛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有前期和中期偏多,近期偏少特点.近70年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不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有较明显的准3年周期,同时还显示出不同时段的主要周期存在一定差异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年和汛期径流的影响量呈前期偏小、中期和近期偏大,以及增幅随时间加大之特点,而非汛期影响量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
-
-
史玉品;
康玲玲;
王金花;
王云璋
-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
| 2005年
-
摘要:
根据1956年以来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地区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及变化特点,并以各站气温、降水与唐乃亥站天然径流量关系为基础,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唐乃亥以上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期)气候变化对龙羊峡入库径流量的影响,以及唐乃亥站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近期唐乃亥以上各区年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平均偏高0.5°C左右,而比前期升温达0.7~0.8°C;降水量不仅较多年均值偏少,更比前期显著减少,其中玛曲一带最大减少幅度达15.8%;②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与前期相比,近期减少了43.7亿m3,表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减幅达20.2%;③龙羊峡入库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要比气温更为显著.
-
-
张学成;
王玲;
张诚;
龙虎
-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在总结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成果基础上,对1956年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初步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黄河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降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资源量尤其是河川天然径流量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尤其近5年更加突出.河川天然和实际来水量减少,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文中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点,提出了可为今后水资源规划和水量调度服务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黄河水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