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草蛉

大草蛉

大草蛉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2805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全国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等;大草蛉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红印、张帆、张礼生等。

大草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2805 占比:99.93%

总计:112887篇

大草蛉—发文趋势图

大草蛉

-研究学者

  • 陈红印
  • 张帆
  • 张礼生
  • 毛建军
  • 王孟卿
  • 刘晨曦
  • 曾凡荣
  • 王甦
  • 许永玉
  • 刘昌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立奔; 须秋静; 唐冬兰; 唐泉; 韩金龙; 童晓利; 张普娟; 陆珍珍; 曹荣祥
    • 摘要: 为了探索大草蛉对不同基质的产卵偏好性,选择7种不同颜色与质地的产卵基质,探索在室内自然环境条件下,大草蛉在不同基质上的产卵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草蛉对白色基质有产卵偏好性,白纸和白色网布上产卵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均值分别为675.7和634.0粒;白纸上有效产卵天数最长,平均为33.3 d;但白纸和白色网布上雌成虫寿命并非最长,绿色网布、白纸、透明PET膜、荧光黄网布、黄色网布、棕色养蚕油纸和白色网布的寿命从大到小依次为50.0、49.0、48.7、47.3、42.7、29.7和26.7 d。另外,各处理在4月27日(平均温度为22.7°C,相对湿度为50.5%)产卵量有明显高峰。该研究为提高大草蛉人工饲养效率和卵的收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 陈斌; 张伟; 刘兴旺; 黄英; 王玲; 李国慧; 彭秀丽
    • 摘要: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我国分布较广、捕食能力较强的天敌昆虫。为明确大草蛉对桃蚜Myzus percicae潜在的控制能力,在室内研究了大草蛉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对桃蚜的捕食作用,以及种内干扰对大草蛉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25°C恒温条件下,大草蛉成虫和幼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拟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24 h内大草蛉成虫、1龄幼虫、2龄幼虫和3龄幼虫对桃蚜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70.4头、21.5头、112.4头和217.4头。大草蛉成虫和幼虫对桃蚜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桃蚜数量增加到150头后,大草蛉成虫和幼虫捕食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减缓。成虫及幼虫对桃蚜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内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虫龄的增加而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大草蛉对桃蚜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对研究桃蚜生物防治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 冯彦姣; 刘小平; 张婷婷; 陈红印; 王孟卿; 刘晨曦; 李玉艳; 张礼生; 毛建军
    • 摘要: 为探索卵黄原蛋白基因对大草蛉雄虫生殖生理等活动的调节作用,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大草蛉卵黄原蛋白基因部分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克隆到的卵黄原蛋白基因的cDNA长度为1501 bp,编码501个氨基酸,其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06 kD,等电点8.11,具有vitellogenin保守的半胱氨基酸残基、GL/ICG、RXXR等结构域。序列分析表明大草蛉vitellogenin与其他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不太高,在29.46%~36.43%,与骚扰锥蝽在系统进化上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itellogenin在不同日龄的成虫中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在雄虫的腹部表达量较高,均高于头部和胸部,且头部和胸部的表达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达量均较低。结果表明vitellogenin基因在大草蛉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的特异性,推测其可能参与大草蛉雄虫生殖调控。
    • 王杰; 邸宁; 蒋瑞鑫; 王甦; 李姝; 张帆
    • 摘要: 在温度25°C±1°C、RH 55%±5%、光周期16L:8 D条件下,构建了以豆蚜Aphis craccivora为食物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其种群发育情况,并研究了饥饿对大草蛉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大草蛉卵、1龄、2龄、3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03、3.10、3.39、4.43和12.52 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9.38 d,个体繁殖力为325.76±16.06粒.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0.1197 d-1、1.1076 d-1、68.41粒/个体和41.36 d.在饥饿胁迫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2龄幼虫,且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2龄、3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也逐渐增大.说明在25°C时,以豆蚜为食物的大草蛉个体发育和种群增长情况较好,为以豆蚜作为替代食物饲养大草蛉以及大草蛉作为天敌昆虫防控豆蚜提供了理论基础;饥饿对大草蛉的食物利用率的研究为明确天敌昆虫在田间应用时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时的取食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 冯彦姣; 刘小平; 张婷婷; 陈红印; 王孟卿; 刘晨曦; 李玉艳; 张礼生; 毛建军
    • 摘要: 为探索卵黄原蛋白基因对大草蛉雄虫生殖生理等活动的调节作用,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大草蛉卵黄原蛋白基因部分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克隆到的卵黄原蛋白基因的cDNA长度为1501 bp,编码501个氨基酸,其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06 kD,等电点8.11,具有vitellogenin保守的半胱氨基酸残基、GL/ICG、RXXR等结构域.序列分析表明大草蛉vitellogenin与其他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不太高,在29.46%~36.43%,与骚扰锥蝽在系统进化上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itellogenin在不同日龄的成虫中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在雄虫的腹部表达量较高,均高于头部和胸部,且头部和胸部的表达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达量均较低.结果表明vitellogenin基因在大草蛉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的特异性,推测其可能参与大草蛉雄虫生殖调控.
    • 凤舞剑; 胡长效; 朱强
    • 摘要: 为探明大草蛉对梨瘿蚊的捕食作用,研究在2.6 L饲养空间下不同温度(19、21、23、25、27、29、31°C)及在(25±1)°C下不同饲养空间(1.3、4.6 L)对大草蛉捕食梨瘿蚊3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3龄幼虫对梨瘿蚊3龄幼虫捕食能力大于成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公式.大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对梨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上限(1/Th)和搜寻效应(S)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峰值出现在25°C和27°C;对梨瘿蚊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捕食上限(1/Th)和搜寻效应(S)随试验空间的增大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大草蛉对梨瘿蚊具有较强的控害效能,其取食能力受温度和空间影响显著.
    • 曹雯星; 张韬; 杨欢; 徐自强; 顾俊杰; 陈红星
    • 摘要: 为评价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并设置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供大草蛉成虫取食,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 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1、2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3、0.618、0.313,处理时间分别为0.070、0.097、0.3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7、10.31、3.28头;大草蛉成虫的搜寻效应随着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加强,且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龄期,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不同,幼虫为1龄时,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最大,幼虫为2、3龄时的干扰作用次之.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可作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备选天敌资源.
    • 李萍; 李玉艳; 向梅; 王孟卿; 毛建军; 陈红印; 张礼生
    • 摘要: 为明确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评价了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及搜寻能力,并观察总结了大草蛉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大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的取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较大,分别为78.5头、89.9头,理论条件下日最大捕食量可达125头、167头,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搜寻能力及控害效能均显著高于2龄幼虫,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更强,处理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证实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这对利用草蛉类天敌持续防治草地贪夜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李萍; 李玉艳; 向梅; 王孟卿; 毛建军; 陈红印; 张礼生
    • 摘要: 为明确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评价了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及搜寻能力,并观察总结了大草蛉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 表明:大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的取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较大,分别为78.5头、89.9头,理论条件下日最大捕食量可达125头、167头,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大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搜寻能力及控害效能均显著高于2龄幼虫,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更强,处理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证实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这对利用草蛉类天敌持续防治草地贪夜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赵曼; 汤金荣; 牛琳琳; 陈琳; 梁革梅
    • 摘要: [目的]明确转基因棉花中表达Cry1Ac、Cry1F和Cry2Ab蛋白对我国Bt棉田中主要捕食性天敌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的潜在影响.[方法]通过在大草蛉人工饲料中添加高剂量Bt蛋白的方法,评价Cry1Ac、Cry1F和Cry2Ab蛋白对大草蛉重要生命表参数(4龄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蛹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体重和产卵量)的影响,以不添加杀虫物质的大草蛉纯人工饲料作为阴性对照,以添加PA(砷酸二氢钾,KH2AsO4)的大草蛉人工饲料作为阳性对照;同时,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测定取食Bt蛋白处理饲料后,大草蛉幼虫、蛹以及成虫体内的Bt蛋白浓度;利用ELISA法和敏感昆虫生物测定法,检测新鲜饲料和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暴露2d的处理饲料中Bt蛋白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此外,利用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比较取食空白对照饲料、Bt蛋白处理饲料或PA处理饲料后大草蛉体内主要消化酶(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凝乳蛋白酶和氨肽酶)、解毒酶(α-乙酸萘酯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生命表评价结果表明,在大草蛉人工饲料中添加高浓度单独Bt蛋白或Bt蛋白混合物,对大草蛉4龄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蛹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体重和产卵量无显著性不利影响,但饲料中添加PA却能够使大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极显著延长,4龄幼虫体重、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体重和产卵量极显著降低;大草蛉体内Bt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显示,大草蛉取食Bt蛋白处理饲料后,其幼虫、蛹及成虫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Bt蛋白;ELISA和敏感昆虫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新鲜准备和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暴露2d的Bt蛋白处理饲料,均含有高剂量且具有生物活性的Bt蛋白,因此,大草蛉在整个生物测定过程中接触到的均为高浓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Bt蛋白;此外,取食Bt蛋白处理饲料,对大草蛉幼虫和成虫体内主要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取食PA处理饲料能使大草蛉幼虫和成虫体内氨肽酶活性极显著降低,其他所测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草蛉对3种供试Bt蛋白(Cry1Ac、Cry1F和Cry2Ab)不敏感,取食这3种Bt蛋白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及其体内主要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没有显著不良影响,本研究所建立的生物评价体系还可用于评价其他新型转基因抗虫植物中表达杀虫蛋白对大草蛉的生态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