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功能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92105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物安全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等;捕食功能反应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永跃、梁广文、张蓉等。

捕食功能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92105 占比:99.99%

总计:1192200篇

捕食功能反应—发文趋势图

捕食功能反应

-研究学者

  • 陆永跃
  • 梁广文
  • 张蓉
  • 曾玲
  • 于毅
  • 余金咏
  • 崔金杰
  • 张安盛
  • 张帆
  • 李春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滢; 彭之琦; 陆永跃; 冼继东
    • 摘要: 为探明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控害潜能,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17°C、22°C、27°C、32°C、37°C)条件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评估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叉角厉蝽3~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捕食效能a/Th和日均捕食量均在32°C时最大。在同一温度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的寻找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呈负相关,但猎物密度相同时叉角厉蝽3~4龄若虫的寻找效应与温度呈正相关。在17°C~37°C范围内,Hassell-Varley干扰反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叉角厉蝽密度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情况;在相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个体间存在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大,相互干扰作用增强,搜寻系数Q和相互干扰系数m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7°C时最大,分别为0.4719和0.788。本试验证实了叉角厉蝽若虫在温度为32°C、猎物密度为60(头/皿)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日捕食量最大,但随着温度升高,若虫的捕食量趋于饱和或出现下降趋势,在37°C温度条件下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最强。
    • 周丽君; 杨灯海; 胡其磊; 石凌志; 操海群; 李桂亭; 蒋兴川
    • 摘要: 为探究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与本地害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方程,其日捕食量随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221.88头和343.01头,其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140.88头和210.93头。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控害能力,其成虫对两种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其4龄幼虫,且异色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选择性强于草地贪夜蛾。
    • 范悦莉; 张晓滢; 陆永跃; 冼继东
    • 摘要: 为了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幼虫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叉角厉蝽不同虫态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成虫均可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总体呈现叉角厉蝽低龄若虫捕食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数量较多,高龄若虫和成虫捕食中间龄期幼虫数量较多的规律;叉角厉蝽3个虫态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_(h))最强(214.0)、日最大捕食量(1/T_(A))最大(256.4头)。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均呈负相关。建立了叉角厉蝽成虫密度、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作用发生后该蝽的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均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释放叉角厉蝽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依据。
    • 杨灿; 母银林; 汪洁; 黄纯杨; 张长华; 喻会平; 陈祥盛
    • 摘要: 为探究蠋蝽对两种烟草害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开展了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卵及3龄幼虫的捕食试验,利用HollingⅡ功能模型拟合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蠋蝽雌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瞬时攻击率为:烟青虫3龄幼虫(1.056)>斜纹夜蛾卵(1.055)>烟青虫卵(1.035)>斜纹夜蛾3龄幼虫(0.973);控害效应高低为:烟青虫卵(152.21)>斜纹夜蛾卵(124.18)>烟青虫3龄幼虫(15.09)>斜纹夜蛾3龄幼虫(9.63);蠋蝽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瞬时攻击率为:烟青虫卵(1.060)>斜纹夜蛾卵(1.056)>烟青虫3龄幼虫(0.825)>斜纹夜蛾3龄幼虫(0.760);控害效应高低顺序为:斜纹夜蛾卵(111.16)>烟青虫卵(101.92)>烟青虫3龄幼虫(8.87)>斜纹夜蛾3龄幼虫(7.04)。随着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密度的增加,蠋蝽成虫的搜寻效应会逐渐下降。研究结果表明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控能力,因此,可结合害虫预测预报,在烟青虫和斜纹夜蛾产卵高峰期和3龄幼虫发生前期大量释放蠋蝽成虫以降低两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其对烟草的危害。
    • 陈沉; 宋丽文; 左彤彤; 王悦; 李硕; 孙守慧
    • 摘要: 【目的】为明确蠋蝽对美国白蛾捕食的行为学特点,评价其捕食能力。【方法】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蠋蝽成虫和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行为特点和捕食能力。【结果】蠋蝽取食美国白蛾幼虫表现为搜寻、刺探、等待和取食4种行为。不同虫龄组合在搜寻时长(P=0.005)和取食时长(P=0.002)上差异极显著。在蠋蝽虫龄一定的情况下,搜寻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蠋蝽的口针从幼虫头部刺入的比率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0.001),推测有利于蠋蝽迅速控制和杀死幼虫。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0.0114~0.1981蠋蝽5龄若虫捕食量(4.20±0.58)头>蠋蝽4龄若虫捕食量(2.40±0.25)头。【结论】本研究表明蠋蝽成虫与蠋蝽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适用于美国白蛾的防治。
    • 王莉; 丛林; 冉春; 程明明; 傅云梅; 方云洪; 魏志堂; 成禄艳; 雷双; 丁莉莉; 于士将
    • 摘要: [目的]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毒死蜱抗性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抗药性捕食螨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毒死蜱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力,以半致死浓度(lethal medium concentration,LC50)为选择压力,对巴氏新小绥螨敏感种群进行逐代汰选.应用生命表法分析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Rf)的影响.采用Holling Ⅱ模型拟合分析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敏感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卵和雌成螨捕食功能反应差异.[结果]经过21代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倍数为34.77倍的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品系.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各发育历期、子代雌性比例和捕食功能反应等特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有所缩短.在15°C时,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均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周期.在25°C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单雌产卵量均最高,分别为41.64±1.04和38.80±0.93粒/雌,两者差异显著;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产卵期均最长,分别为24.82±1.50和21.34±1.26 d,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30°C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世代周期均最短,分别为6.62±0.23和6.53±0.13 d.同时,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能力均最强,其中对卵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56.25和140.85粒,对雌成螨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3.10和22.32头.就相对适合度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在25和30°C时略低于敏感品系,但在20和35°C时略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总体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筛选及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子园; 周娟; 关迎雪; 程东美; 陆永跃; 陈科伟
    • 摘要: 为明确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对木瓜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木瓜粉蚧2龄、3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选择偏好,同时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木瓜粉蚧各虫态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偏好捕食木瓜粉蚧若虫,对木瓜粉蚧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捕食能力,其对木瓜粉蚧2龄、3龄若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6头、81头和19头,a/Th值(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置单头猎物时间)分别为284.76、134.26和28.38.黄玛草蛉幼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且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猎物的搜寻效应明显高于2龄幼虫.研究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对木瓜粉蚧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
    • 戴文昊; 张志林; 姜雄; 李可琢; 段立清
    • 摘要: 为探明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胶囊饲养的蠋蝽Aram chinensis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功能的影响,在室内分别测定柞蚕蛹和柞蛹胶囊饲养不同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2种饲料饲养的同一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无显著差异,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各虫态的捕食量,2种饲料间也无显著差异,3龄若虫单日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8头和36.0头,高于其他虫态,搜寻效应最高;2种饲养方式下的蠋蝽均存在种内干扰,随着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总捕食量增加,但单头捕食量下降;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相比之下3龄若虫的种内干扰系数较低,2龄若虫的较高.从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显示,柞蚕蛹胶囊饲养的蠋蝽对其捕食能力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规模化饲养蠋蝽,而且3龄若虫捕食量大,为田间释放首选虫态.
    • 邰锦瑞; 刘思琪; 高桂珍
    • 摘要: 核桃全斑蚜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核桃树上的新害虫,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全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4龄幼虫对核桃全斑蚜的瞬间攻击率最强,处理时间最短.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寻找效应最强.即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 杜浩; 赵丽娟; 朱文; 只佳增; 刘学敏
    • 摘要: [目的]总结东亚小花蝽作为天敌在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种群建立两方面综述了东亚小花蝽的研究进展.[结果]东亚小花蝽取食的猎物种类多样,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好和猎物驯化反应,其捕食功能反应绝大多数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饲料和产卵基质的选择是东亚小花蝽人工种群建立的关键因子.[结论]东亚小花蝽作为一种多食性、捕食性蝽,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应进一步加强其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技术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