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
大比例尺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937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6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35592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4工程测量分会与矿山测量专委会年会暨全国变形与安全监测学术研讨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等;大比例尺的相关文献由153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克炎、安军、李想等。
大比例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592篇
占比:97.58%
总计:36476篇
大比例尺
-研究学者
- 肖克炎
- 安军
- 李想
- 白志刚
- 刘敏
- 李楠
- 王大龙
- 韩润生
- 严会民
- 冯西林
- 刘星
- 原喜屯
- 孙莉
- 宋宏
- 崔红霞
- 曹学礼
- 曹海棠
- 李冰
- 李力
- 李成名
- 李欢
- 林宗坚
- 梅听岳
- 王刚
- 罗丹
- 郭平
- 陈建国
- 齐广
- 丁建华
- 丁浩
- 严美臻
- 任东宇
- 任为民
- 任文龙
- 任旗胜
- 任超锋
- 何占国
- 何显禄
- 何林
- 余勇华
- 余又生
- 余扬文
- 全洪
- 刘光勇
- 刘华东
- 刘志辉
- 刘晓丽
- 刘永
- 刘洪成
- 半瓶
-
-
丁佩;
刘洋;
曹祥
-
-
摘要:
本文利用无人机对丘陵地形中的项目区域进行航拍,通过野外像控点布设、空三加密、三维立体建模等流程生产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选取若干地物点实地采集三维坐标进行精度验证,以此证明在丘陵地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可行性、高效性。
-
-
朱增锋;
李明月;
付云强
-
-
摘要:
为了探索新的地形图成图方法,本文利用机载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高精度地面三维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并且通过软件进行数据的解算。以机载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进行地形图的矢量采集,通过外业调绘、补测与内业数据编辑,完成了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制作。最后通过全站仪采集检验点对地形图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形图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验证了利用机载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可行性。本文对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制作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
-
喻赛男
-
-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地形图更新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需积极研究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问题。本文主要以实际项目数字地形图动态化更新为例,分析动态更新作业实施中的数据采集、对比分析以及最终成果出图,需结合多个难点掌握更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此保证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目标达成。
-
-
赵海强;
陈小燕
-
-
摘要:
传统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技术存在工作量大、数据更新速度慢、作业效率较低等不足。随着新型测绘技术的发展,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发生了较大改变,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了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1∶500高精度地形测图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技术要点,并以广州市增城区某村庄为例,从平面和高程精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飞行姿态、像控点测量等条件下,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1∶500地形测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作业效率得到提升。
-
-
李玉君;
赵洴
-
-
摘要:
结合丽水市莲都区工程实际,采用小型无人机,使用后差分技术对测区进行数据获取,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RTK实际打点对无人机航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目前的无人机航摄大比例尺地形图已经可以满足1∶500的测图精度。
-
-
李岩;
吴新斌;
张超
-
-
摘要:
无人机倾斜测量技术通过无人机在飞行平台上建设传感器,从一个垂直和多个倾斜角进行摄影采集,其主要目的是真实的还原物体,一般常用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包括五镜头和两镜头,倾斜摄影系统能够结合无人机飞行平台的技术特征,通过系统获取POS数据,对对象进行实时测控,建设实景三维模型,处理数字表面的参数。随着现代摄影测量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多张照片上找到同一地标和物体,可以通过三维构建模型生成三维模型数据系统,常用的无人机倾斜测量技术包括TIN技术和DSM等测绘产品。
-
-
孙衍建
-
-
摘要:
为了提高农村房地一体项目的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本文提出以消费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倾斜测量模块采集地面多视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及地籍测量成果制作。首先,进行控制点布设、航摄设计、航摄飞行,获取地面多视影像数据;其次,通过空三解算、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得到满足大比例尺地籍图生产的数据源;最后,使用传统高精度检验点采集方式对制作的大比例尺地籍图成果平面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成果平面中误差为0.030 m,其中X方向中误差为0.025 m,Y方向的中误差为0.017 m,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验证了利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大比例尺地籍图及地形图生产的可行性。
-
-
肖关华;
张伟;
卓武;
张月利;
陈艳君
-
-
摘要:
近些年,随着油田战略规划的转移,勘探目标区域的地表条件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低,实时性差,细节判读难,无法满足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的要求。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数字航摄技术能够获取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的航测影像,具有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优势,在勘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文章以某勘探区块航测技术的应用为例,通过对无人机航测系统的研究、影响航测精度的关键点分析以及在地震生产中的应用,探索总结一种适合地震勘探项目大面积、大比例尺测图作业的航测解决方案,保证项目提质提效的同时,减少航测成本的投入。
-
-
赵明华
-
-
摘要:
为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断提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倾斜摄影的原理和特点,详细论述倾斜摄影技术的运用流程,从控制点密度和测绘地段选取阐述加强精度控制的策略方案,最后剖析测绘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期望能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
雷红文;
付伟雄
-
-
摘要:
为探讨基于像元分类的大比例尺森林监测方法与效果,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大比例尺森林小班矢量图层,对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区域近两年森林资源变化图斑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高效对森林资源变化区域进行提取,同时利用原始小班边界进行监测,总分类精度达到89.96%以上。故采用大比例尺方法对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提取,并开展数据监测,具有可行性。
-
-
赵健;
艾建华
-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数字城市的推进,大比例尺制图数据与空间数据如何实现快速转换和数据入库,巳成为技术改进的必然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Geoway3.6的相关功能,实现从大比例尺南方CASS制图数据到空间数据的图形与属性的批量转换,进而可以大大缩减了地物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地服务生产.
-
-
蒋永国
- 《2016第七届桂闽赣遥感科技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无人机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大多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土地利用与监测等等,如果无人机应用于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一样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准确性也很高,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已有大量的应用于实践,但是误差依然存在,误差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也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合理减少误差,才能使得无人机影像测制的大比例地形图达到较高的准确度.
-
-
唐玉召
- 《2016第七届桂闽赣遥感科技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逼真、现实性强等优点,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评价其他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可从中提取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并派生出新的信息和产品,为二维地形图的修测和更新提供良好的数据和更新手段,为三维模型制作提供数据来源.以色列VisionMap公司的A3数字航空测图系统具有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正射制图覆盖面积和最快的数据处理流程,可以用于更高的飞行高度和更广泛的采集面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和处理成本.本文介绍了使用该套系统进行DOM生产制作的关键技术,为今后大比例尺DOM生产以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
-
-
龙超;
苟胜国;
雍小龙
-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原干热河谷地区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项目采用RIEGL VZ4000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澜沧江如美电站坝址区获取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拼接后,生成三维立体模型并提取地物信息,最终生成1:1000、1:500地形图、坝址区三维模型.经项目应用研究表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原干热河谷地区获取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高,效率高,而且数据内容丰富为后续使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其应用优势明显.
-
-
-
-
-
袁桂生;
曹泉根;
徐建新;
顾芒
-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缩编更新1:10000(5000)地形数据主要是基于国家级和省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的协同更新技术,是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国家测绘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多种现势资料进行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对于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现势性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大比例尺数据更新小比例尺数据方法较之其他生产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优势,而且对于我国分级管理的机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基础测绘成果,减少大量重复测绘工作,而且也将极大地促进国家和地方数据的共建共享.本文以目前的空间数据数字化生产工艺为基础,分析了缩编更新的关键技术,面向实际通过缩编更新生产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