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
大棚葡萄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业经济、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7973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果业信息、果农之友、河北果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暨上海马陆葡萄产业高峰论坛、第十五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等;大棚葡萄的相关文献由5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治元、徐小菊、沈炳法等。
大棚葡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973篇
占比:99.54%
总计:58242篇
大棚葡萄
-研究学者
- 杨治元
- 徐小菊
- 沈炳法
- 王其松
- 何风杰
- 江海娥
- 陈哲
- 陈履荣
- 陈青英
- 任善军
- 吴月燕
- 孙启原
- 徐跃亮
- 方海涛
- 李金英
- 王涛
- 王立如
- 王连君
- 王颖
- 肖杨
- 袁淑杰
- 金联宇
- 陈伟立
- 丁修堂
- 于丽萍
- 于飞
- 刘成胜
- 刘焕
- 卢玉金
- 司徒立友
- 吴振旺
- 周广文
- 周淑惠
- 夏树让
- 孙利娟
- 孟庆国
- 孟桂军
- 宋广兴
- 宫会荣
- 崔金德
- 应霄
- 张丽敏
- 张云贵
- 张兆欣
- 张启祥
- 张月华
- 张永涛
- 张涛
- 文仁德
- 曹慕明
-
-
刘升
-
-
摘要:
这里是位于安徽省萧县白土镇张村的现代农业葡萄示范园,8月份的大棚葡萄已经进入成熟期,碧绿的枝头下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清风里带来的是他们丰收的喜悦。在2017年之前,这里是“不毛之地”,因地势低洼,易被水淹,种植效益一直不高。随着安徽省驻村工作队的到来,将这块地改造建起了葡萄大棚,经过几年的发展,此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整个示范园总投资约900万元,占地面积约280亩,建成葡萄大棚6种类型204个,果蔬大棚19个,葡萄长廊约400米,智慧农业系统一套以及仓库、泵房、肥水一体化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
-
-
陈会传;
鲁艳;
孙彦锋;
梁来山
-
-
摘要:
我国葡萄栽植历史悠久,因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味浓芳香、老少皆宜,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而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的需求,使得果农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葡萄越来越普遍。山东省莒南县是水果大县,适合各类水果生产。近年来,借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果农利用大棚栽植葡萄,发展高效农业,搞得如火如荼。本文总结了莒南县大棚葡萄栽培技术要点,期望对果农实际生产有所帮助。
-
-
张红梅(文/图);
吴冰洁(文/图)
-
-
摘要:
“这几棚阳光玫瑰葡萄长得真喜人,还有20来天就能采摘了!这都要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啊!”7月13日,在宁陵县阳驿乡鲁楼村大棚葡萄种植基地,国家电网河南电力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史新涛、关涛正在检查用电设备,葡萄种植户单红林高兴地说。
-
-
肖杨;
王冠;
袁淑杰;
于飞
-
-
摘要:
为了预先掌握葡萄各生育期棚内温湿度环境,从而让农户有充足时间调整大棚管理措施,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2018年11月—2019年6月大棚内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棚内逐小时温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长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晴天和多云大棚内外要素之间相关系数大多在0.3以上,棚内气温与棚外要素的相关性更高且最大相关系数超过0.9,阴天相关性较低;棚内逐小时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模型的R2多在0.5以上,气温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SME)≤3.7°C、平均绝对误差(MAE)≤2.9°C,空气相对湿度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13.3%、平均绝对误差≤10.6%。所得模型填补了该地区大棚葡萄各生育期温湿度预报的空白,为田间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
李井水
-
-
摘要:
“俺种植的‘夏黑’‘巨峰’‘高麦’葡萄已经成熟了,品种优良,甜度高,口感好,很受群众欢迎,价格也不孬,现在市场价每斤达5元多钱,今年估计一个棚能卖到2万多元钱”。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杨集镇梁家湾生态葡萄园里,层层藤蔓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红、黑红葡萄挂满枝头,惹人垂涎。果农刘学全边采摘着状如玛瑙的葡萄,满脸喜悦的说,“你看‘这一嘟噜’(葡萄)足有2斤多沉,真讨人喜欢”。
-
-
肖杨;
王冠;
袁淑杰;
于飞
-
-
摘要:
为了预先掌握葡萄各生育期棚内温湿度环境,从而让农户有充足时间调整大棚管理措施,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2018年11月—2019年6月大棚内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棚内逐小时温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长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晴天和多云大棚内外要素之间相关系数大多在0.3以上,棚内气温与棚外要素的相关性更高且最大相关系数超过0.9,阴天相关性较低;棚内逐小时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模型的R2多在0.5以上,气温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SME)≤3.7°C、平均绝对误差(MAE)≤2.9°C,空气相对湿度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13.3%、平均绝对误差≤10.6%.所得模型填补了该地区大棚葡萄各生育期温湿度预报的空白,为田间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
-
-
摘要:
前孟回村位于河北省河间市束城镇北4公里处,现有居民2129人,耕地3200亩,村中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村西的大棚葡萄采摘园,每年这里的葡萄都提前上市,葡萄品种优良,口感好,在束城镇一带口碑颇赞。
-
-
-
-
杨思慧;
王柯涵;
袁淑杰;
张碧;
肖杨
-
-
摘要:
本文利用2019年河北唐山大棚葡萄开花坐果期(3月29日至4月30日)共33天曹妃甸唐海镇农研所试验基地气象观测站及小气候站所观测的棚外相对湿度、1.5 m棚内湿度、棚内日照指数、棚外2分钟平均风速的资料,利用图表相关分析以及相关系数,分析了当地温室大棚对湿度的调控效果,并研究了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白天大棚平均增湿11%,夜间平均增湿25.2%,日均增湿18.1%。每日增湿作用最强的时间多处在0:00~2:00,最强增湿作用平均为38.6%。每日增湿作用最弱的时间多处在9:00~13:00,最弱增湿作用平均为−1.3%。大棚对湿度的调控效果在0:00-7:00有较小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增湿作用平均保持在21.9%~25.1%。每日的7:00~9:00大棚的增湿作用迅速减弱。9:00~16:00达到最低为一天中最弱的时候,增湿作用平均保持在5.2%~9.5%,16:00~19:00增湿作用迅速增强,19:00后持续减弱。2) 大棚对湿度的调控效果与棚外相对湿度在白天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在夜间呈极强负相关;大棚对湿度的调控效果与棚外2分钟平均风速在白天呈正相关;在夜间呈弱的正相关;大棚对湿度的调控效果与棚内日照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
-
-
金联宇
- 《第二十一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和大棚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乐清市鑫欣葡萄专业合作社在乐清市联宇葡萄研究所的指导下,经过市场调查和技术可行性分析,确定进行大棚葡萄与越冬高档蔬菜立体种植模式试验研究.2012年进行小面积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初步的经验.本项目在基本不影响葡萄生产、不降低葡萄效益的前提下,平均每667m2净增效益8000元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50%以上,而且为市场提供了常规露地栽培难以生产的安全优质的高档蔬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较显著。同时筛选了以小叶盘菜为主,观音菜为副的适宜套种品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在南方同类地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
王颖;
孙启原;
李金英;
王连君
- 《第二十一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以"寒香蜜"、"藤稔"2个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应用了行间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这两个品种葡萄大棚常规管理为对照,研究了生物反应堆搭建后施用不同浓度专用菌种对大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堆搭建后,菌种施用浓度过高抑制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降低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而菌种施用浓度较低时虽然同样能够起到增产作用,但无法达到最大栽培效益;大棚藤稔葡萄栽培的最适菌种浓度在120~150kg/hm2之间,而寒香蜜葡萄栽培的最适菌种浓度则在120~160kg/hm2之间,说明不同的葡萄品种所需的最适菌种浓度范围略有不同,在150kg/hm2菌种浓度处理下,对两个品种葡萄可起到最大栽培效益.
-
-
杨治元;
杨付生
- 《第十六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暨上海马陆葡萄产业高峰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浙江嘉兴地区2004年以来逐步发展,已波及至浙江杭州、宁波、台州、舟山地区及上海金山、江苏无锡等地区。至2009年己达2000多亩,2010年扩大种植范围和栽培面积.笔者近几年进行较广泛的调查,2009年在实验园进行实践。其优越性和遇到的问题整理此文,以飧读者。
-
-
-
杨治元
- 《第十六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暨上海马陆葡萄产业高峰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在葡萄大棚内建一个棚架,外棚、内棚均覆棚膜称双膜覆盖。2004年以来在浙江嘉兴地区及周边逐步得到发展。双膜覆盖光照度减少,如何提高双膜内光照度,于2009年进行了光照度研究。葡萄园情况和光照度研究方法实验园(海盐)地理位置:东径120°43'~121°02'。北纬30°21'~30°38'.2009年平均温度17.5°C,年温度日较差6.8°C,年降水1305.5毫米,年日照1544小时,2月~5月各月光照68小时,114.4小时、191.8小时、23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