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皮下注射
多次皮下注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专利文献71155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综合临床、临床医学等;
多次皮下注射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帮柱、何立鹃、余萍等。
多次皮下注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1155篇
占比:99.83%
总计:71277篇
多次皮下注射
-研究学者
- 孟帮柱
- 何立鹃
- 余萍
- 刘燕群
- 史丽
- 姚奇棋
- 姜秋艳
- 左帆
- 张旭祥
- 徐静
- 时秀云
- 李淑云
- 李素梅
- 李莹
- 杜松涛
- 杨建明
- 林国新
- 王会丽
- 王莉
- 王迎难
- 董武
- 赵书清
- 赵卫民
- 赵赜
- 邹秀兰
- 陈振新
- 陈金星
- 马燕
- 高继平
- 乌日娜
- 乔旭霞
- 付庆敏
- 付红军
- 何少光
- 何晓慧
- 何芳
- 余玉慧
- 余红
- 侯桂梅
- 倪卫惠
- 关海荣
- 冯毅
- 刘东明
- 刘俊
- 刘华华
- 刘广业
- 刘建风
- 刘晓丽
- 刘晓景
- 刘晓辉
-
-
覃晓春
-
-
摘要: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病情的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严重的胰岛素匮乏及胰岛素抵抗,甚至有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危害性很大,需要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稳定血糖水平。基于此,胰岛素泵被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这一治疗方案可以向身体多次输送高剂量的胰岛素、模拟生理胰岛素输送的方式,而且输注剂量更加精准,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关于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对近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学效应,并且综述了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
-
边乐
-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注射对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小儿糖尿病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儿均采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患儿多次皮下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7 d,期间根据患儿血糖变化调整剂量。观察组患儿持续皮下注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短效胰岛素0.5 U/kg,治疗7 d,期间根据患儿血糖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疗效更佳,患儿血糖、血脂指标改善更明显。
-
-
蔡丽霞
-
-
摘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21)、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MDI)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SCⅡ)治疗。治疗2周,对比两组血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变化、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及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MCP-1及MI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9.5%,对照组30.4%,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多次皮下注射。
-
-
池海燕;
崔红燕;
林谊婷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合并肺心病老年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及其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市海沧医院2019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肺心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差异在于不同的血糖控制方法。研究组50例给予胰岛素泵注射,对照组50例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体征恢复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值均较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6.21±1.00)mmol/L、餐后2 h血糖(9.15±1.65)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34±0.8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压(145.34±8.44)mmHg、体温(36.23±3.54)°C和脉搏(98.12±3.21)次/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肺心病老年患者康复中应用胰岛素泵,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各项体征,促进患者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
徐亚静;
曹跃玉;
杨海通
-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短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及对内皮脂肪酶(EL)及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2月—2022年2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血清EL及8-iso-PGF2α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T2DM的疗效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相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促进血糖指标改善、血糖达标以及住院时间缩短、血清EL及8-iso-PGF2α水平改善,且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
赵萍;
张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疗法,研究组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疗法.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胰岛素用量、血糖漂移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指标及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剖宫产、妊高征、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
-
-
-
王婧媛;
何少光
-
-
摘要:
目的:体会对糖尿病酮症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价值.方法:遵循治疗措施差异分组,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内的80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观察组(42例,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观察两组酮体转阴、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各时间点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酮体转阴、血糖达标用时较短,各时间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实施胰岛素治疗,建议以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模式为主,在缩短酮体转阴、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控制血糖方面具有显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