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资银行进入

外资银行进入

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600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南方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等;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申艳艳、杨兴全、严佳佳等。

外资银行进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600 占比:99.10%

总计:15742篇

外资银行进入—发文趋势图

外资银行进入

-研究学者

  • 申艳艳
  • 杨兴全
  • 严佳佳
  • 冯祈善
  • 冷牧
  • 刘木英
  • 孙会国
  • 孙兆斌
  • 徐德芳
  • 李长春

外资银行进入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其淋; 赵柯雨
    • 摘要: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后分阶段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批次冲击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扩大了当地企业的进口规模。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缓解"是外资银行进入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越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民营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混合贸易企业和纯加工企业,对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资本品和消费品,对东部地区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企业。
    • 谢芳
    • 摘要: 本文基于2005~2016年省级层面的外资银行进入数据以及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和财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当采用外资银行进入和企业创新的替代度量以及控制模型内生性、样本选择偏差和专利分布特征的影响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不同规模上市公司的创新促进效应无明显差异;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外资银行对创新的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相较于非高科技公司而言,外资银行对高科技公司创新的积极影响也更为明显.此外,外资银行进入主要通过竞争加剧、技术溢出和制度改进等传导机制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本文从中国视角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理解外资银行进入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微观企业创新活动层面的新经验证据,也为中国持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盛斌; 王浩
    • 摘要: 改进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成为中国重构出口竞争优势、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以及扩大贸易利得的重要途径。使用2000—2013年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以外资银行进入为表征的金融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提升了进驻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创新促进渠道是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中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高金融业中间投入行业企业以及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制度环境优化、金融市场化水平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提升都强化了外资银行进入的质量升级效应。
    • 宋翠玲; 乔桂明
    • 摘要: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步伐从未停止,那么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影响如何?古诺模型显示,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会导致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数量的减少以及利润的降低,不过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引起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深化,带来银行业均衡贷款和存款量的增加,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得到一致的结论.然而,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在2006年前后显著不同,银行对外开放初期,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为负,2006年进入银行全面开放阶段之后,竞争效应下的冲击作用逐渐减弱,正面影响逐渐增强.我国银行业存贷款规模及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银行运营效率的提升,当然由于外资银行具备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学习效应明显,即使在银行对外开放初期,也促进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 铁瑛; 何欢浪
    • 摘要: 本文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并利用金融许可证信息识别地级市层面外资银行进入行为,采用渐进式DID方法探讨了金融开放对企业DVAR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于没有外资银行的城市和外资银行进入之前,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DVAR,这一结论无论在微观企业层面还是中观的城市-行业-所有制层面均得到了经验证据支持,并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分析下保持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并不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直接地促进企业DVAR攀升,而是通过提升金融中间投入效率来间接地促进企业DVAR攀升.外资银行的示范效应在生产率更高的企业、出口企业和垂直一体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研究意味着金融开放是中国对外贸易升级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国主动扩大金融开放也是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方向.
    • 赵家慧
    • 摘要: 现阶段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冲击,不仅是国内各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而且还面临着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局面,这就迫使银行必须慎重选择营销渠道以及对已有营销渠道进行创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面临着机构设置复杂不灵活、结构组织臃肿和营销渠道单调无特色等问题。然而营销渠道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特有的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营销渠道进行合理的探索和创新,本文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现存问题。
    • 白俊; 孟庆玺; 申艳艳
    • 摘要: 金融部门对外开放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文章以外资银行进入与本土企业创新的关系为例,回答这一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亟待厘清的问题.文章利用时间错列的多元外生冲击事件和多重差分方法,以2001-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提升了本土企业的创新水平,且随着进入时间的增加,其积极作用不断强化,这一结论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等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通过直接效应,而且更多的是通过溢出效应(加剧本土银行的竞争)得以实现.可见,应该继续降低外资银行的进入门槛和行业壁垒,适当增加银行部门的开放力度.
    • 汉桂民; 原雪梅; 李雪松
    • 摘要: 本文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造成的影响,时间跨度为2003-2015年,共13年时间.利用稳健最小方差模型,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跟中国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有显著相关性.虽然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收益率,但也提高了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中国政府既要利用外资银行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应当科学监管,避免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失控.
    • 汉桂民; 毛丽丽; 苏剑
    • 摘要: 本文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银行资产周转率和GDP的相关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中国政府采取了较为稳健的步骤,限制了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应当提高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比重,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审慎风险监管.
    • 王美霞
    • 摘要: 构建了一个涉及政府、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三方主体相互竞争的博弈模型,文章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了竞争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市场中的两家合资银行都会受益,但是外资银行所占比例高的合资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具有更高的客户甄别能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并提高整个社会福利.外资银行所占比例不同的合资银行,向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的价格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两家合资银行主要在各自所占市场上进行竞争.外资银行所具有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正逐渐通过竞争效应被我国商业银行所掌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