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衰减
地震波衰减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4613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地震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中国工程检测疑难问题研究进展研讨会、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等;地震波衰减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国忱、吴建鲁、宗兆云等。
地震波衰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613篇
占比:99.73%
总计:24680篇
地震波衰减
-研究学者
- 吴国忱
- 吴建鲁
- 宗兆云
- 巴晶
- 印兴耀
- 曹俊兴
- 蒲仁海
- 薛雅娟
- 高静怀
- 丁继才
- 云露
- 何润发
- 兰锋
- 刘建华
- 刘永江
- 刘炯
- 叶建庆
- 周吉春
- 周欣
- 周连庆
- 孙佳林
- 孙文博
- 孟大江
- 庞孟强
- 张云鹏
- 张兵
- 张琳
- 彭利丽
- 徐宗本
- 文晓涛
- 朱振宇
- 李帆
- 李明
- 李晓波
- 李艳东
- 杨俊
- 杨慧珠
- 汪玲玲
- 汪素云
- 王宝善
- 王小六
- 王德利
- 田瀚
- 糜芳
- 翁斌
- 苏金蓉
- 董良国
- 薛东川
- 薛昭
- 裴顺平
-
-
许李囡;
高静怀;
杨阳;
高照奇;
王前
-
-
摘要:
品质因子Q是定量描述黏弹性衰减的重要参数,准确估计Q值有利于储层识别、烃类检测,还可用于反Q滤波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传统的Q值估计方法包括对数谱比法、中心频率偏移法和峰值频率偏移法等,其中对数谱比法的抗噪性较差,而中心频率偏移法和峰值频率偏移法则存在依赖地震子波类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和变分法提取品质因子Q的方法。首先,通过研究非平稳褶积模型,推导出非平稳地震数据在S变换域的近似表示形式;其次,在近似表示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品质因子Q和地震子波的目标函数,并基于变分法最小化目标函数,得到Q值估计表达式;最后,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抗噪性,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积分区间选择的方案,该方案可根据地震数据的时频谱自动计算积分区域的频率参数。模型算例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Q值估计方法不依赖于地震子波的类型和窗函数的长度,同时对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Q值估计中的有效性。
-
-
-
宗兆云;
宋琉璇;
印兴耀
-
-
摘要:
含流体孔隙介质中地震波的速度频散和衰减在指导复杂储层含油气性识别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包含微观挤喷流与介观层间流影响的跨尺度模型,并使用求解介质等效模量的方式得到了模型中地震波的频散速度与衰减因子,克服了前人在高频段计算结果出现异常值以及不同尺度衰减峰无法分离的缺陷.在该双尺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又综合考虑宏观尺度Biot流,将三种地震波衰减理论耦合,建立了相对统一的三尺度地震波衰减岩石物理模型.在Biot理论框架下,分析了非均匀性流体、孔裂隙结构、微观挤喷流以及介观层间流对流体压力与弹性模量的影响,得到了该三尺度模型中地震波的波动方程,并求解得到了相应的地震波衰减与频散曲线,分析了不同介质参数对衰减与频散曲线的影响.我们推导了在该模型上覆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情况下,分界面处各类极性波的反射、透射系数特征方程,并得到了随频率以及入射角变化的反射、透射系数三维曲面.
-
-
陈庆龙;
云露;
蒲仁海;
周吉春;
韩强
-
-
摘要:
为达到识别盐下白云岩储层气藏的目的,针对非构造气藏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利用地震波衰减的含气检测方法,与构造、沉积相和圈闭综合分析相结合,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巴探5井三维地震区开展了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含气性检测研究,并分析预测气藏类型及有利圈闭分布面积。结果表明:①中、下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和吾松格尔组盐下白云岩储层识别出衰减异常区域,且含气厚度20 m以上;②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地震纵波低频振幅相对增强,高频振幅相对降低,主频相对降低5~10 Hz;③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且阿瓦塔格组东西2个气藏圈闭面积分别为22.28 km^2和14.03 km^2,吾松格尔组气藏圈闭面积19.98 km^2。该研究结果对于非构造类复合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刘森;
边银菊;
王婷婷;
鲁志楠
-
-
摘要:
收集了云南省及周边121个固定台站于2014年5月—2019年5月记录到的470次M≥4.0宽频带地震记录,利用反双台法处理了6976条垂直向波形数据,通过LSQR方法反演得到了云南地区的空间分辨率小于100 km的1 Hz下Lg波衰减成像.反演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壳Lg波的Q0值介于60—300,整体为低Q0背景,横向不均匀性变化显著.云南地区低Q0值的分布特点,反映了Lg波在云南地区衰减强烈.红河断裂西侧Q0值较低,在50—160之间,东侧Q0值较高,在120—200之间,分布特征与沉积层厚度分布一致,松散的沉积层可能是造成东侧地区Lg波高衰减的主要原因.云南地区地壳Lg波Q0值呈现出了与地表热流值分布相似的差异化分布特征,这可能与频繁的地震、长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以及深部物质随火山活动上涌有关.
-
-
陈庆龙;
云露;
蒲仁海;
周吉春;
韩强
-
-
摘要:
为达到识别盐下白云岩储层气藏的目的,针对非构造气藏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利用地震波衰减的含气检测方法,与构造、沉积相和圈闭综合分析相结合,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巴探5井三维地震区开展了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含气性检测研究,并分析预测气藏类型及有利圈闭分布面积.结果表明:①中、下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和吾松格尔组盐下白云岩储层识别出衰减异常区域,且含气厚度20 m以上;②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地震纵波低频振幅相对增强,高频振幅相对降低,主频相对降低5~10 Hz;③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且阿瓦塔格组东西2个气藏圈闭面积分别为22.28 km2和14.03 km2,吾松格尔组气藏圈闭面积19.98 km2.该研究结果对于非构造类复合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孟庆浩;
欧阳天云;
李爱陈
-
-
摘要:
以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建立了边坡振动的数值模型,得到了爆破振动作用下别斯库都克露天矿边坡岩体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及地震波在边坡岩体中的传播衰减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振动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边坡振动的可行性.
-
-
吴建鲁;
吴国忱
-
-
摘要:
地震波在地下含流体孔隙介质中传播时,双相介质中观尺度非均质性产生的流体流动是引起地震波在地震频带内衰减和频散的主要因素.基于两种不同的含流体孔隙地震波传播方程,构建一维虚岩石物理模型,采用频率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地震波衰减和频散,与周期性层状斑块饱和介质模型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数值计算不同数量特征单元模型叠置情况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进一步说明了特征单元表征模型衰减信息的唯一性;分析了在相同含气饱和度条件下不同非均匀尺度和结构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最后利用上述方法模拟了三相流体周期性层状介质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结果及其模型的位移与应力在频率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流体之间的中观尺度相对流动是诱导地震波在地震频带衰减的主控因素.
-
-
常旭;
李政;
王鹏;
姚振兴;
王一博;
王璐琛;
桂志先
-
-
摘要: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frequency attenuation of source wavelet and its propagation distance.Based on seismic wave frequency attenuation compensation,we propose a new micro-seismic location method.This method,which can avoid signal recognition and the pick-up of arrival time,indirectly obtains traveling time difference of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from adjacent traces to achieve the location of micro-seismic events.We illustrat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in this paper and demonstrate the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rror analysis.%本文分析了不同频率的震源子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衰减与传播距离的关系,提出了地震波频率衰减补偿的微地震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地震波频率衰减的补偿,间接获取微地震事件的道间时差,避免了微地震事件的信号识别与走时拾取,实现了对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本文提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理论计算和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
-
刘林飞;
翁钊强;
梁向军
-
-
摘要:
搜集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选取互相衔接的三段地震波儿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反演山西地区的地壳介质品质因子Q((∫)).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川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观测数据,求出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并利用计算出的介质品质因子和各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计算山西地区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ML≥2.5级地震的震源新参数地震目录,并对这些新参数进行探讨,为震源新参数纳入山西台网的日常工作奠定基础.
-
-
刘建华;
胥颐;
郝天珧
- 《中国工程检测疑难问题研究进展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对近年来有关地震波衰减的物理机制进行评述和初步研究认为,对于地壳介质,造成地震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内存在大量裂隙,裂纹中饱含水或部分含水,地震波传播时引起裂隙中的流体运动,从而造成地震波的衰减.对于上地幔,扩散控制的位错阻尼机制可能是造成地幔地震波衰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上地幔软流层部分熔融的存在也是造成地震波衰减不可忽视的原因.
-
-
傅莺
-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四川九寨沟发生了MS7.0强震.此次地震发生在虎牙断裂的延伸段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强震.岷江断裂曾在1933年发生MS7.5叠溪地震;虎牙断裂曾在1976年发生松潘—平武两次MS7.2地震. 为计算九寨沟地区地震的震源参数,首先计算该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和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本文先利用2010-2016年四川地区的固定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参照Atkinson等的方法计算该区域的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对于几何衰减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为了满足地震和台站射线分布足够多,从收集的地震波形文件中筛选出震中位置和台站空间分布尽可能均匀的地震事件,地震记录台站数大于3次的地震事件。本文收集该区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地震事件,筛选2.5 ≤ML≤5.0的分布较均匀的地震事件,去掉不满足计算条件和震中位置重复的地震,挑选出该地区覆盖很好的共104次地震事件的地震波形文件(EVT格式)、仪器响应参数、地震参数文件、台站信息文件、读取震相到时形成地震震相文件。先利用平移窗谱方法求得速度谱,然后将速度谱除以2πf后得到位移谱。最后利用Atkinson方法结合遗传算法反演得到非弹性衰减系数。反演得到品质因子Q(f)值与频率的关系Q=118.2×f0.6905,再用Moya方法计算得到台站的场地响应。由于本文整理了近7年的地震数据资料,覆盖645条射线,射线路径范围大,路径长,地震和台站分布均匀,最终得到该区域及周边28个固定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研究区进行良好的覆盖,使处于该区域的地震台站分布更均匀,为力求震源参数计算台站最大张角小于180°,共享陕西台网、甘肃台网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及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计算得到了该地区2017年8月8日-10月1日534次震级范围2.0 ≤ML≤5.0地震的地震矩、应力降和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从余震的应力降结果的分布来看东南部应力降较低,西北部应力降较高。做出定标关系的研究。地震矩从和震级从之间的统计关系为1gMo=1.103 8ML+10.098 2,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随着震级的增加,地震矩也随之增大。计算震源参数得到研究区的应力降0.095-8.74 MPa,应力降与震级存在线性关系,在研究区随着震级的增加,应力降取对数也相应增大。
-
-
武安绪
-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监测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是现代地震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相比于波速变化的研究,地震波衰减研究较为滞后.主要原因之一是离散的天然地震波振幅受几何扩散、折射、反射、不均匀散射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反演得到的衰减结果不稳定.利用重复天然地震观测是解决介质衰减结果不稳的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但是重复天然地震源相对少,且严格重复的天然地震更少.主动源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震源、传播路径、接收台站相对固定,Q值估算中不确定性大大减小,这样介质衰减变化的探测也就可以获得较高精度.基于气枪主动源的观测技术特点,结合天然地震多台-多源的区域Q值反演的Atkinson方法,对其进行适当改进,以便形成更适合于主动源观测资料的Q值反演的方法。
-
-
张德龙;
曹思远;
杨小慧;
邵冠铭;
袁殿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地震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振幅会发生衰减,可归纳为两类:固有衰减和非固有衰减.其中,非固有衰减包含几何扩散、波前反射和层间颗粒散射等因素,固有衰减则由地层介质对波的吸收作用造成,与介质的黏滞性有关.品质因子Q是表征介质吸收衰减作用的常用参量之一,Q越小,吸收衰减越严重.对能量吸收衰减最大的是气体,因此Q也是岩层含气性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对叠前反Q滤波、岩性检测和油藏描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n 传统的Q提取方法可分为两类:时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但是,无论在时间域还是频率域提取Q都是基于一定假设的,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来说,频率域方法提取Q的精度和稳定性比时间域要高。质心频率法假设Q与频率无关,子波谱为高斯谱,与实际匹配度不高,但它具有统计特性,稳定性较高;峰值频率法假设子波谱为Ricker谱,匹配度得到改善,但它受到噪声和采样间隔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的谱拟合统计属性法就是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只要地震子波谱是光滑的,就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手段拟合出来,将它与Ricker子波谱和宽带Ricker子波谱进行频谱拟合,都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可以将它作为震源子波谱。为了研究方便,将拟合式作一阶近似简化,再结合质心频率法求取Q,因此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
张德龙;
曹思远;
杨小慧;
邵冠铭;
袁殿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地震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振幅会发生衰减,可归纳为两类:固有衰减和非固有衰减.其中,非固有衰减包含几何扩散、波前反射和层间颗粒散射等因素,固有衰减则由地层介质对波的吸收作用造成,与介质的黏滞性有关.品质因子Q是表征介质吸收衰减作用的常用参量之一,Q越小,吸收衰减越严重.对能量吸收衰减最大的是气体,因此Q也是岩层含气性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对叠前反Q滤波、岩性检测和油藏描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n 传统的Q提取方法可分为两类:时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但是,无论在时间域还是频率域提取Q都是基于一定假设的,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来说,频率域方法提取Q的精度和稳定性比时间域要高。质心频率法假设Q与频率无关,子波谱为高斯谱,与实际匹配度不高,但它具有统计特性,稳定性较高;峰值频率法假设子波谱为Ricker谱,匹配度得到改善,但它受到噪声和采样间隔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的谱拟合统计属性法就是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只要地震子波谱是光滑的,就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手段拟合出来,将它与Ricker子波谱和宽带Ricker子波谱进行频谱拟合,都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可以将它作为震源子波谱。为了研究方便,将拟合式作一阶近似简化,再结合质心频率法求取Q,因此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
张德龙;
曹思远;
杨小慧;
邵冠铭;
袁殿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地震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振幅会发生衰减,可归纳为两类:固有衰减和非固有衰减.其中,非固有衰减包含几何扩散、波前反射和层间颗粒散射等因素,固有衰减则由地层介质对波的吸收作用造成,与介质的黏滞性有关.品质因子Q是表征介质吸收衰减作用的常用参量之一,Q越小,吸收衰减越严重.对能量吸收衰减最大的是气体,因此Q也是岩层含气性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对叠前反Q滤波、岩性检测和油藏描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n 传统的Q提取方法可分为两类:时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但是,无论在时间域还是频率域提取Q都是基于一定假设的,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来说,频率域方法提取Q的精度和稳定性比时间域要高。质心频率法假设Q与频率无关,子波谱为高斯谱,与实际匹配度不高,但它具有统计特性,稳定性较高;峰值频率法假设子波谱为Ricker谱,匹配度得到改善,但它受到噪声和采样间隔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的谱拟合统计属性法就是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只要地震子波谱是光滑的,就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手段拟合出来,将它与Ricker子波谱和宽带Ricker子波谱进行频谱拟合,都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可以将它作为震源子波谱。为了研究方便,将拟合式作一阶近似简化,再结合质心频率法求取Q,因此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
张德龙;
曹思远;
杨小慧;
邵冠铭;
袁殿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地震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振幅会发生衰减,可归纳为两类:固有衰减和非固有衰减.其中,非固有衰减包含几何扩散、波前反射和层间颗粒散射等因素,固有衰减则由地层介质对波的吸收作用造成,与介质的黏滞性有关.品质因子Q是表征介质吸收衰减作用的常用参量之一,Q越小,吸收衰减越严重.对能量吸收衰减最大的是气体,因此Q也是岩层含气性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对叠前反Q滤波、岩性检测和油藏描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n 传统的Q提取方法可分为两类:时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但是,无论在时间域还是频率域提取Q都是基于一定假设的,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来说,频率域方法提取Q的精度和稳定性比时间域要高。质心频率法假设Q与频率无关,子波谱为高斯谱,与实际匹配度不高,但它具有统计特性,稳定性较高;峰值频率法假设子波谱为Ricker谱,匹配度得到改善,但它受到噪声和采样间隔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的谱拟合统计属性法就是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只要地震子波谱是光滑的,就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手段拟合出来,将它与Ricker子波谱和宽带Ricker子波谱进行频谱拟合,都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可以将它作为震源子波谱。为了研究方便,将拟合式作一阶近似简化,再结合质心频率法求取Q,因此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