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隙介质

孔隙介质

孔隙介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力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657371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测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6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等;孔隙介质的相关文献由84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恒山、肖立志、卢明辉等。

孔隙介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57371 占比:99.95%

总计:657670篇

孔隙介质—发文趋势图

孔隙介质

-研究学者

  • 胡恒山
  • 肖立志
  • 卢明辉
  • 王克协
  • 曹宏
  • 关威
  • 巴晶
  • 杨志芳
  • 俞宏伟
  • 崔志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丽; 胥铁潇; 金胜昔; 董文宇; 嵇艳鞠
    • 摘要: 震电效应是反映地下多孔介质中震电转换现象的重要表征,通过观测震电效应可以实现地下石油和天然气等孔隙流体探测.在震电响应数值模拟时,传统方法对于电磁响应部分的理论模拟均采用准静态近似,但准静态近似会忽略地震横波的影响,导致模拟电磁波场时出现显著的误差,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应用准静态的前提.为了准确揭示震电效应产生的机制,本论文基于Maxwell全方程的频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震电响应的频率电磁响应数值模拟,并分析和讨论在弹性均匀介质中,电导率层状和电导率异常体模型下的震电特征.结果表明,这种Maxwell全方程数值模拟可以准确表征不同介质分界面处电磁波场的反射和透射现象,以及更精确识别异常位置.
    • 何栋彬; 马玉祥; 董国海
    • 摘要: 采用坐标系统下以体积平均的雷诺时间平均方程作为控制方程的三维非静压模型,对随机波浪在带有孔隙介质的岛礁地形上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礁坪上方波高和增水的变化。通过与多个组次工况的物理模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波浪在孔隙介质上传播演化的过程,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很高。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光滑底床,孔隙介质的存在造成破碎点附近波高平均下降12%,礁坪上方波高平均下降28%。对于平均水位,孔隙底床条件下的最大减水幅值减小了43%,同时礁坪上方增水幅值上升6%。另外,孔隙率在0.47~0.87范围内变化时,对礁坪上方平均水位的变化基本无影响。
    • 段韵达; 胡恒山
    • 摘要: 震电测井和海洋地震勘探中均遇到流体-孔隙介质界面.对于平面声波入射平面界面模型,本文利用前人给出的震电反射和透射电磁波的电场式,导出了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表达式,其中声波与电磁波的物理参数是解耦的.在给定介质参数和入射角且已知三类弹性体波的透射系数时,就能通过该表达式计算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该表达式对于所有入射角都是成立的,当入射角为复数时对应非均匀平面波入射的情况.利用电磁波数远小于界面切向波数的前提条件,将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表达式化简为了简化表达式.简化式中与快纵波、慢纵波和横波有关的量均以透射系数与渗-固位移比的乘积形式出现,而动电耦合系数、电导率和渗透率以乘积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简化式表明,孔隙介质中的快纵波、慢纵波和横波通过渗流位移势影响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数值算例表明,当平面声波入射角不是极其小时,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的简化式是适用的;快纵波对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震电反射和透射系数的简化表达式不仅简化了震电波场的计算,而且明确表达了三类弹性体波引起反射和透射电磁信号的物理因素,为地下和海底储层的参数反演提供了思路.
    • 汤轲
    • 摘要: 通过构建土体孔隙介质模型,采用3种典型路基断面作为研究分析断面,以那良隧道单侧原位扩建项目为例,使用土体孔隙介质模型分析其新旧路基存在的路基基土孔隙率差异、路基基土黏聚力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土层地质建立的高速公路路基孔隙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建议道路施工过程中注意土层地质的孔隙率。
    • 任杨; 付云川; 刘成林; 匡腊梅; 周文超; 孙君
    • 摘要: 南海东部X油田深层致密砂岩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注入困难,地层亏空严重。为此,提出扩容强化注水技术,以储层岩心的岩石力学强度实验测试为基础,以岩石力学破坏本构模型为手段,得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利用孔隙介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不同扩容压力下储层岩石破坏情况,并通过井周应力分析预测扩容区扩展情况。建立真三轴地应力岩心扩容物理模型,模拟真实地应力状态下恒定压力的阶梯扩容、阶梯恒定流量的低流速扩容及长时间预处理+小排量扩容工艺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扩容强化注水技术适用于深层致密砂岩,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储层岩石物性选择扩容参数,并进行充分的孔压预处理,以实现更好的扩容效果。
    • 胡五龙; 刘国峰; 晏石林; 范严伟
    • 摘要: 土壤水控制着陆地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准确描述土壤中水的分布与运动状态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有重要意义.土壤水分布不仅与孔隙结构有关,而且受土壤固相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一般对土壤水分布都是从宏观尺度进行描述,但土壤中的物理及生化过程都发生在孔隙中,从孔隙尺度分析土壤水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土壤中的各种宏观现象.本文通过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获取两个土样的三维孔隙结构,并采用改进的Shan-Chen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拟了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两个土样中孔隙水分布,分析了接触角对孔隙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角较大时,孔隙直径对液态水和水蒸气分布影响较小,随着接触角减小,孔隙直径对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分布影响增大;接触角对液、气、固之间的界面面积以及流体输运通道直径也有较大影响,液体输运通道直径随接触角减小而变小,气体输运通道直径则随接触角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土壤中液态水密度随接触角变化很小,但水蒸气密度随接触角减小而显著降低;接触角较大时,饱和度对水蒸气密度无明显影响,接触角较小时,饱和度的增大会显著提高水蒸气的密度.
    • 肖罗坤; 董艳辉; 李守定; 王礼恒; 段瑞琪; 符韵梅
    •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且富含甲烷,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潜在新型清洁能源之一.天然气水合物大多赋存在海底沉积物的孔隙介质中(少部分赋存于永久冻土层中),对其相变过程受孔隙介质影响规律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未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将孔隙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变过程概化为水合物形成分解时的温压平衡条件变化、速率、稳定性、转化效率以及生长形态、分布状态等;将影响因素分为孔隙介质特性如孔径及粒径、润湿性、导热性能,以及孔隙介质中的物理化学因素如温压和水气条件,并总结了其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1)孔径及粒径能影响水合物温压平衡条件,较小粒径还能加快水合物相变速率,降低其转化效率.(2)润湿性能够决定水合物的微观生长形态及其与孔隙介质间的接触形式,亲水性强的介质表面能加快水合物的相变速率.(3)孔隙介质导热性能越强,水合物的相变速率越大.(4)温压条件控制下的温压驱动力越大,水合物的相变速率越大,但这种趋势不适用于温压驱动力过大的情形.(5)水气条件影响着水合物相变过程的温压平衡条件、相变速率、稳定性及分布状态.另外,本文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给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 魏鹳举; 胡冉; 廖震; 陈益峰
    • 摘要: 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驱替效率对二氧化碳封存效率和石油采收率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实际工程调控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湿润性是影响多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微流体模型?显微镜?高速相机可视化实验平台,对基于真实砂岩孔隙结构的微流体模型进行湿润性修饰,开展了5种流量和2种湿润性的两相驱替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湿润性对砂岩孔隙结构中两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两相渗流驱替模式由毛细指流向稳定流发生转变;在低流速条件下,由于毛细力的主导效应,亲水性介质中指进的宽度和被驱替流体团簇的数目均小于疏水性介质,而被驱替流体团簇的最大半径、平均半径和方差均大于疏水性介质.实验结果还证实了亲水性介质中由于单支优势通道和"绕流"现象的发生,驱替效率显著小于疏水性介质.最后,通过考虑接触角效应对毛细管数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湿润性影响的驱替效率和毛细管数之间的统一关系式,为不同湿润性条件下驱替效率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 孙卫涛; 熊繁升; 曹宏; 杨志芳; 卢明辉
    • 摘要: 重油、聚合物和压裂液等非牛顿流体普遍存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研究孔隙尺度非牛顿流体流动及其对地震波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Biot理论忽略了流体黏性系数及剪切应力的非线性变化,虽然可用于描述完全饱和固体与经典牛顿流体在波场作用下的相互作用,但是对于非牛顿流体孔隙填充物来说不准确,因此需要研究含非牛顿流体效应的孔隙介质波动方程.通过建立非牛顿流体的分数阶导数麦克斯韦(fdMaxwell)模型,发现非牛顿流体孔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与常规波动方程明显不同,波场频散和衰减存在共振现象,而牛顿流体饱和的孔隙介质波场频散和衰减未表现出这种特殊效应.同时,非牛顿流体本构关系的流变参数和分数阶导数对流—固耦合作用有明显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含非牛顿流体效应的波动方程对重油砂岩纵波速度预测结果更准确.非牛顿流体本构关系对流—固耦合带来新的变化,对孔隙介质波场频散和衰减的影响不可忽视.文中研究是对真实地震岩石物理模型非牛顿流体效应的探索,对致密油储层地震勘探、含压裂液的裂缝储层微地震模拟等领域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席军; 宛新林; 席道瑛
    • 摘要: 孔隙介质对波的衰减极为显著,因此,它能有效降低介质中冲击波的能量.普遍来说,地球浅层介质均可视为孔隙介质,即可作为应对冲击波的天然防护材料,这对大型地下结构的安全防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振幅应力脉冲通过水或冰充填的人工节理孔隙介质的测量结果分析,讨论了节理中固相/液相水对爆炸效果的作用.基于双孔隙模型和部分饱和模型计算预测的P波速度以及岩石衰减和频散规律,与实测数据相一致.实验与模型预测均表明,节理中的水和冰对冲击波有较大的衰减,但是充水节理更为明显,且由于填充材料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介质性质.因此,在地球介质孔隙节理中充填不同衰减特性材料,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冲击波防护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