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111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当代经济科学、经济研究参考、开放导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首届(2011)中国财经科学博士后论坛、2010年财政管理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等;地区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立军、李家元、林毅夫等。

地区收入差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1.1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111 占比:98.85%

总计:13263篇

地区收入差距—发文趋势图

地区收入差距

-研究学者

  • 马立军
  • 李家元
  • 林毅夫
  • 高连水
  • 黄刚
  • 黄壮生
  • 万勇
  • 倪何永乐
  • 周云波
  • 孙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申; 倪何永乐
    • 摘要: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创新性地采用卫星灯光数据构造了省内地区收入差距指标,依托2003-2017年中国266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了高速铁路的运营对省内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铁的运营有利于缩小省域内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了一系列识别性假设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内在机理在于,高铁改善了外围城市的市场可达性,提高了外围城市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承接能力,从而有助于省内收入差距的收敛;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还会随着城市所在城市群的发育水平而有所区别,随着城市群发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规律。结论为高铁改善经济福利提供了相关证据,同时也为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 王帅; 周明生
    • 摘要: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实证探讨了中国制造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具备显著的倒"U"型特征,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均位于转折点左侧位置,即产业集聚的发展仍然会扩大地区收入差距;制造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具备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由于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更为成熟,其拐点位置也高于内陆地区;且进一步分析显示产业集聚过程中市场规模的差异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存在阶段异质性.因此,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于继续坚持走区域协同发展道路,强化区域合作,实现发达地区产业的有效扩散和落后地区产业的高效承接.
    • 曹雅妮; 王慧莹
    • 摘要: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发展趋势看,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规模的差异造成了地区收入的差异.研究选取2010—2018年31省级行政区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通过计量统计分析,研究作为解释变量的高等教育规模与被解释变量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和地区收入差异进行概述.
    • 王妤; 孙斌栋
    • 摘要: 如何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尽管多中心被规划者视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灵丹妙药,然而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LandScan人口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以全球13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城市规模分布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分布多中心并不能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反而会导致区域差距扩大.单中心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意味着单中心促进小城市人均收入增加要大于大城市,这是非均衡发展过程的空间表达,显示出经济会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未来应适度放松对大城市人口流动的限制,引导城市规模合理分布.
    • 董继红; 叶思晖
    • 摘要: 按学历、技能设置的落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人力资本禀赋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这种流动性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区域间分布和现代部门产业的空间格局,从而为解释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户籍门槛变量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水平的户籍门槛、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份额下,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选择及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高技能劳动力的地理集中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降低贸易成本能够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降低户籍门槛或提高人力资本份额均使地区差距变得更大.本文还基于理论模型对我国的劳动力回流、人力资本集聚、以及区域收入差距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李兰冰; 姚彦青; 张志强
    • 摘要: 本文以劳动力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式为切入点,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实证检验奠定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1-2015年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异质性表现.经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能够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跨部门流动总规模的直接效应与总效应均显著为正,表明流动规模扩大既有利于提升本地区的相对收入水平,也对所有地区的平均影响呈积极态势;“本地流动”“外出-省内流动”以及“跨省流动”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为正,三种流动方式均呈现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特征;不同流动方式对本地相对收入水平的促进效应差异化明显,“本地流动”的直接效应大干“外出-省内流动”的直接效应,“跨省流动”直接效应最小;“本地流动”的直接效应大于“外地流动”的直接效应,“省内流动”的直接效应大于“跨省流动”的直接效应.
    • 李小帆; 蒋灵多
    •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西部地区逐渐走向开放的前沿.本文首先采用简约式估计方法,利用双重和三重差分法证实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西部关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尤其体现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上.其次,进一步采用结构式估计方法,构建允许国内外贸易和劳动者迁移的空间经济模型,并在地级市层面估计模型参数.校准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中国各地对外贸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的反事实研究表明,由于相对降低中西部地区的外贸成本,“一带一路”建设大幅促进了中西部开放,进而使中国总出口、实际GDP以及社会福利分别增加了3.397%、0.397%以及0.142%,并且中西部地区的收入改善更加明显,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缩小.
    • 李顺辉; 孙秋碧
    • 摘要: 采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地区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犯罪率的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犯罪率的空间影响效应显著,二者对犯罪率的解释贡献分别占总贡献的75.36%和51.48%,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刺激犯罪率的上升.地区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犯罪率冲击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平稳性和块状特性,其中东、中和西部的地区收入差距对犯罪率的贡献分别占总贡献的9.67%、23.81%和69.87%,而东、中和西部的城镇化对犯罪率的贡献率分别占总贡献率的44.32%、47.65%和8.93%,适度缩小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提高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有助于从整体上控制犯罪率的上升.
    • 摘要: 不同于强调金融发展深度的金融深化,普惠金融更强调金融发展的广度.本文基于广东省样本数据并采用Chakravarty (2013)方法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但有效性存在异质性,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性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普惠金融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性越强,即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性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