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区安全

地区安全

地区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47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02335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海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亚太地区战略形势与和谐海洋建设学术研讨会、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前景国际研讨会、2007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等;地区安全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力、徐万胜、韩旭东等。

地区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2335 占比:99.87%

总计:402871篇

地区安全—发文趋势图

地区安全

-研究学者

  • 张力
  • 徐万胜
  • 韩旭东
  • 任华
  • 唐天日
  • 孙壮志
  • 王晓彬
  • 王涛
  • 秦永椿
  • 许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云安
    • 摘要: 美国从阿富汗的仓皇撤军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塔利班由此重新执掌阿富汗最高权力,阿国迎来新的权力洗牌。阿富汗国内各种环境条件和塔利班自身都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塔利班的领导结构、军事力量、战略战术运用、与其他派系的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重新上台的塔利班所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复杂性可能要超过其想象,如国内民族矛盾,处理好与各类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关系,解决财政收支问题,确保政府运转。此外,塔利班还要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国际社会处理好外交关系,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政府的权威性、合法性。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塔利班政权如何应对值得关注。
    • 成汉平
    • 摘要: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执政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其执政团队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事风格与手段正日渐清晰。在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基础上,拜登治下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出现了诸多全新的形态,完全超越了传统概念中的介入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之争,出现了“泛国际化”的趋势。此举意在精准且全方位对中国实施海上围堵和挤压,并争夺地区安全秩序主导权。这些“泛国际化”的新形态,包括在南海不断升级与域内国家共同进行的军演、胁迫更多的盟友前来南海搅局以及精准施策拉拢域内国家等。南海问题“泛国际化”对东盟特别是对部分南海声索国,正在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导致南海局势及其未来走向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预料。
    • 靳晓哲
    • 摘要: 新冠疫情的暴发,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节奏,也对恐怖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东南亚的恐怖主义活动整体趋缓,但个体化活动明显增多;“伊斯兰国”影响力依然较强,“伊斯兰祈祷团”等也在加速复苏中。与此同时,东南亚恐怖主义呈现出以网络激进化为渠道开展叙事、以政府合法性为对象进行责难、以“下沉式”经营为路径加速融合等新特征。特别是在疫情的掩护下,东南亚的恐怖主义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正在深度融合,这可能是东南亚安全的长期威胁。面对挑战,东南亚各国的反恐工作并未放松,但仍存在一些隐患与不足,如“若开马赫迪旅”的出现等。在疫情防控与反恐的双重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与恐怖主义威胁等方面的协调,尤其是要促进情报、资源等共通、共建、共享,共同为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
    • 王玥
    • 摘要: 随着2017年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大国在印太地区战略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虽然秉持不同的印太秩序观,但却积极加强海洋安全合作,在海洋安全机制建设、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海事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未来,随着后疫情时代海洋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印太同盟体系的调整以及两国“制衡”中国的需要,海洋安全合作仍将是澳印尼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受制于不同的印太秩序架构、相异的战略文化以及历史上形成的不信任因素,澳大利亚和印尼海洋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 张莹秋
    • 摘要: 上合组织起源于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是协商和解决部分苏联国家与中国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问题的组织。在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之后,上合组织逐步转型为综合性地区合作组织。在成立至今的20多年中,国际局势日趋动荡,政府间合作频频受阻,地区安全面临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扰乱国际和平的消极因素也蔓延至信息空间,威胁着各国的安全。在此背景下,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深谙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的道理,以维护地区稳定为目标,积极开展信息安全合作,在制定和完善方针政策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该领域组织机构和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 颜欣; 李琼
    • 摘要: 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是外部压力场域下东盟安全互动的产物。1967年—1978年、1978年—1991年、1991年—2003年、2003年至今,四个时期分别为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的萌芽期、发展期、完善期和成熟期。在不断实践和演进中,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逐步形成与建构。立足特定目标和任务的不同阶段,东盟抗御力强度不断增加,其主导地区安全治理的能力和效用渐趋增强。有鉴于此,我国应始终将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加强对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的研判,在国际政治中掌握主动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应注重对民族精神的深度挖掘,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 李孝天
    • 摘要: 从“9·11”事件爆发到美国完全撤军的二十年间,上海合作组织与阿富汗的关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接触到深入合作的发展。随着塔利班重新掌权,上合组织与阿富汗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兼具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其中,确定性主要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就阿富汗问题表达的共同立场和主张,以及塔利班基于自身利益诉求释放的积极政策信号;不确定性则主要在于,塔利班构建广泛包容政治架构、与恐怖和极端主义势力彻底割裂并予以有效打击、落实温和稳健对内政策并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与意愿存疑。鉴于此,上合组织与阿富汗关系的前景尚不明朗。上合组织与阿富汗关系的未来走向,主要取决于塔利班能否达到外界的共同期望、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同时也会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利益侧重异质性的影响。考虑到阿富汗变局关乎周边地区和平与发展全局,上合组织有必要实现与阿富汗关系正常化,将阿富汗问题纳入基本安全功能,继续推动阿富汗和平重建与发展。
    • 徐万胜; 苟子奕
    • 摘要: 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曾是日本完善导弹防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日本政府决定停止部署该系统的原因虽包括技术与成本问题在内,但根本原因在于该系统的有效性不断遭到削弱,故停止部署就是及时“止损”。伴随着导弹防御政策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调整,日本导弹防御体系的建设动向将出现强化“宙斯盾”舰、建立拥有攻击敌方基地能力、提升导弹装备的技术水平并新增太空开发的导弹探测内容等多种可能前景。日本导弹防御政策的调整,将加速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转型,但并未影响日美安保合作现状,且难以缓和地区安全紧张局势。
    • 杨飞
    • 摘要: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以内部—外部力量互动论、国家—地区利益互动论来解释东盟演进的动力.本文基于东盟历史文本的解读,提出安全—发展目标互动论,探究话语认同与东盟演进的关系,加深对东盟未来的利益诉求、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的认识.冷战时期,东盟为了维护国家和地区的生存与自主,在安全目标上以东南亚中立化力求战略自主、避免外来干涉,在安全手段上侧重和平解决争端,强调加强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和地区抗御力,故而安全成为东盟演进的主要动力.冷战后,东盟顺应全球化和地区主义的趋势,把地区发展作为组织演进的中心和动力,在政治安全层面强调以发展安全为主,在经济层面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在社会文化层面致力于维护民族特色、塑造地区共识.话语认同对于东盟的地区合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从安全到发展,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议程设置;从东盟到印太,话语认同影响东盟规范的扩展范围;从"选边站"到"东盟中心",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路径选择.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话语认同在东盟未来发展进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 鞠豪
    • 摘要: 安全问题是中东欧地区的重要议题.综合分析地区各国实力现状、域内外环境与历史遗产,后冷战时代的中东欧地区安全主要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从安全层面来说,中东欧国家皆为中小国家,对地区安全的威胁相对有限.第二,外部因素是影响中东欧地区安全的主要因素.第三,大国长期控制的历史对中东欧国家的安全认知与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外部环境相对友好的情况下,中东欧地区可以维持基本的安全与稳定.但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中东欧安全局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俄罗斯、美国以及北约不断增强在中东欧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存在,导致中东欧国家面临的安全风险大为上升,地区安全格局也呈现出与乌克兰危机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势.面对重大的外部威胁,中东欧国家需要做出回应.但因为地理位置与历史遗产等方面的差异,中东欧国家对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有着不同的解读,也因此选择了多样化的安全战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