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流

地下水流

地下水流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2678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地学前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论坛、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等;地下水流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辉明、张永权、陈建生等。

地下水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2678 占比:99.80%

总计:72825篇

地下水流—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流

-研究学者

  • 唐辉明
  • 张永权
  • 陈建生
  • 武强
  • 谢一凡
  • 李刚
  • 叶逾
  • 吴吉春
  • 张俊荣
  • 徐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星球
    • 摘要: 轨道交通基坑降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某拟建轨道交通线路的超大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内部的地下水流进行数值分析及模拟,同时考虑周边地表水体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的水位及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预测基坑运行期间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的最高地下水位,综合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本研究优化了基坑地下水流模拟情况的计算方法,减少了人为误差,并且为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提供依据,具有进一步研究与推广的价值。
    • 鞠磊
    • 摘要: 提出将Maple软件应用到水文学实验教学中,以简化数值计算和公式推导的复杂过程.展示了Maple在地下水流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软件可有效克服水文学实验教学中相关问题手工计算繁琐、易出错的难题,提高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水文学的兴趣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有助于将其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
    • 雅竹(图)
    • 摘要: 王明明发现这个石缝中有地下瀑布,从石缝中冲出的地下水流,流速为每秒2米,经过200米的水路后到达20米高的悬崖,2秒后,水速上升为每秒3米,水流进入了450米的平缓水路,紧接着是一道高达50米的悬崖,3秒后,水流进入了长度为1000米的平缓水路,水速变为了每秒5米,最后流入城中。请问水从石缝中冲出来到流入城里,需要多长时间?
    • 王少伟; 徐进; 杨伟涛
    • 摘要: 根据有限层求解格式存在的解耦性,实现了地下水三维流问题的高效并行化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线性同伦方法,提出了地下水参数反演分析的并行同伦算法,利用MATLAB编译了相应的正反演计算程序.与已有解析解和有限差分解的对比以及数值算例,验证了并行化正反演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探讨了并行算法的计算效率.研究表明,并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计算速度,较串行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同伦反演方法具有大范围收敛的特点,不依赖于参数值的初始选取.
    • 刘玉杰1
    • 摘要: 他一直致力于地下水流与地下水污染传输机制的研究,并建构了新的理论架构与数学模型,为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贡献出全部的热忱。投身于水文研究,这在他看来,就是自身科研历程中最好的着陆。
    • 伍浩松; 赵宏
    • 摘要: 【本刊2017年10月综合报道】东京电力公司(Tepeo)2017年8月22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厂冻土墙已全面投入运行。该冻土墙用于防止地下水流人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厂区以及事故厂区的水流人海洋。
    • 常启昕; 孙自永; 马瑞; 王旭; 龙翔
    • 摘要: 针对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关系研究中,冻土分布特征及融冻过程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冻土区地下水对河道径流的贡献、地下水流动路径和地下水热耦合模型的相关文献,对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研究进行综述,认为:①受土壤中冻土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不同冻土区地下水对径流的贡献比例不一致;②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剂研究地下水流动路径,有助于冻土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模型的构建,但只能获得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③地下多相流系统的水热耦合模型可将冻土的变化与其相应的水文响应过程耦合在一起,实现了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关系的定量刻画,但在实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Based on a few studies concerning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sms of the freezing-thawing cycle of active layers influencing groundwater system in terms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knowledge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by analyzing studie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to channel runoff, groundwater flow paths, and coupled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to channel runoff varies greatly in different permafrost regions due to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ermafrost. Although ident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paths based on chemical and isotopic tracers will help establish conceptual model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permafrost region, however,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qual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Moreover, coupled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models of multi-phase groundwater, which link the vibration of permafrost and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process, have already made it possible to quantify groundwater flow processes and groundwater’ 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Future research should devote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s in actual catchments.
    • 摘要: 污水渗透性处理床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常用的填充介质有:a)灰岩,用以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b)活性炭,用以去除非极性污染物和CCl4、苯等;c)沸石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
    • 韩志云
    • 摘要: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随即模型与确定性模型相耦合的方法,确定了科左中旗保康镇水源地的合理开采量.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补给能力;应用Visual MODFLOW4.0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新水源地投产后地下水水位及流场的时空响应变化;模型预报过程中采用Monte-Cario随机方法模拟预报了研究区的降水量.模型预报结果表明,在区内和邻区不再增建承压水水源地的情况下,承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104m3/d.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