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流
地下水流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2678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地学前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论坛、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等;地下水流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辉明、张永权、陈建生等。
地下水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678篇
占比:99.80%
总计:72825篇
地下水流
-研究学者
- 唐辉明
- 张永权
- 陈建生
- 武强
- 谢一凡
- 李刚
- 叶逾
- 吴吉春
- 张俊荣
- 徐华
- 梁越
- 蔡毅
- 薛禹群
- 路桂英
- 陈亮
- 陈锁忠
- 鲁春辉
- 张发旺
- 戴鸿贵
- 李波
- 柴学周
- 许光泉
- 谢春红
- 颜林波
- 么红超
- 云跃峰
- 付长剑
- 任众
- 佟胤铮
- 倪师军
- 刘建功
- 南统超
- 原平
- 周佳锐
- 周宇淋
- 周敬修
- 啜晓宇
- 姜宏
- 孙新博
- 孙锐
- 孟兆武
- 孟凡岭
- 季晓慧
- 张佩聪
- 张化杰
- 张威
- 张宜洪
- 张敏
- 张文涛
- 张雁
-
-
肖星球
-
-
摘要:
轨道交通基坑降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某拟建轨道交通线路的超大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内部的地下水流进行数值分析及模拟,同时考虑周边地表水体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的水位及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预测基坑运行期间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的最高地下水位,综合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本研究优化了基坑地下水流模拟情况的计算方法,减少了人为误差,并且为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提供依据,具有进一步研究与推广的价值。
-
-
鞠磊
-
-
摘要:
提出将Maple软件应用到水文学实验教学中,以简化数值计算和公式推导的复杂过程.展示了Maple在地下水流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软件可有效克服水文学实验教学中相关问题手工计算繁琐、易出错的难题,提高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水文学的兴趣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有助于将其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
-
-
雅竹(图)
-
-
摘要:
王明明发现这个石缝中有地下瀑布,从石缝中冲出的地下水流,流速为每秒2米,经过200米的水路后到达20米高的悬崖,2秒后,水速上升为每秒3米,水流进入了450米的平缓水路,紧接着是一道高达50米的悬崖,3秒后,水流进入了长度为1000米的平缓水路,水速变为了每秒5米,最后流入城中。请问水从石缝中冲出来到流入城里,需要多长时间?
-
-
王少伟;
徐进;
杨伟涛
-
-
摘要:
根据有限层求解格式存在的解耦性,实现了地下水三维流问题的高效并行化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线性同伦方法,提出了地下水参数反演分析的并行同伦算法,利用MATLAB编译了相应的正反演计算程序.与已有解析解和有限差分解的对比以及数值算例,验证了并行化正反演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探讨了并行算法的计算效率.研究表明,并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计算速度,较串行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同伦反演方法具有大范围收敛的特点,不依赖于参数值的初始选取.
-
-
刘玉杰1
-
-
摘要:
他一直致力于地下水流与地下水污染传输机制的研究,并建构了新的理论架构与数学模型,为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贡献出全部的热忱。投身于水文研究,这在他看来,就是自身科研历程中最好的着陆。
-
-
-
常启昕;
孙自永;
马瑞;
王旭;
龙翔
-
-
摘要:
针对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关系研究中,冻土分布特征及融冻过程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冻土区地下水对河道径流的贡献、地下水流动路径和地下水热耦合模型的相关文献,对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研究进行综述,认为:①受土壤中冻土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不同冻土区地下水对径流的贡献比例不一致;②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剂研究地下水流动路径,有助于冻土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模型的构建,但只能获得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③地下多相流系统的水热耦合模型可将冻土的变化与其相应的水文响应过程耦合在一起,实现了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关系的定量刻画,但在实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Based on a few studies concerning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sms of the freezing-thawing cycle of active layers influencing groundwater system in terms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knowledge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by analyzing studie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to channel runoff, groundwater flow paths, and coupled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to channel runoff varies greatly in different permafrost regions due to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ermafrost. Although ident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paths based on chemical and isotopic tracers will help establish conceptual model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permafrost region, however,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qual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Moreover, coupled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models of multi-phase groundwater, which link the vibration of permafrost and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process, have already made it possible to quantify groundwater flow processes and groundwater’ 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Future research should devote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s in actual catchments.
-
-
-
韩志云
-
-
摘要: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随即模型与确定性模型相耦合的方法,确定了科左中旗保康镇水源地的合理开采量.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补给能力;应用Visual MODFLOW4.0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新水源地投产后地下水水位及流场的时空响应变化;模型预报过程中采用Monte-Cario随机方法模拟预报了研究区的降水量.模型预报结果表明,在区内和邻区不再增建承压水水源地的情况下,承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104m3/d.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
沈春强;
罗奇斌;
秦宇鹏;
井延泉
- 《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家政策对青藏高原的大力支持,很多民生工程相继立项开展.分析预测工程建成后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弥散试验,利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流弥散度,为分析预测贵德拉西瓦灌溉工程建成后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提供参数依据.
-
-
程璐;
朱国荣;
王鸽
- 《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马鞍山某拟建场地中的一个深基坑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坑降水中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问题.通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概化,用GMS 4.0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立体模型,直观地描述了含水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调用GMS 4.0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求解,得到研究区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再现及预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场情况。经过尝试,将GMS软件应用基坑降水优化设计中有独到的优势,它使基坑优化设计的过程变得简单、直观且降低了人为误差,值得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大力推广。
-
-
梁洪振;
周晓敏;
张绪忠
- 《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根据相似准则,设计地下水渗流作用下两孔地层冻结模型试验,进行了常规盐水地层冻结的正交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流速、孔间距、盐水流量、盐水温度对饱和砂冻结交圈时间和上下游温度场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孔间距是影响交圈时间的第一因素,而水流速度是影响冻结壁上游厚度的主要因素,而缩小孔间距是抑制水流对交圈时间影响的最有效手段.
-
-
陈锁忠;
徐网谷;
张磊
- 《2005年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根据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三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基于GIS的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自动提取的技术路线。通过点、线、面三者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拓扑分析,确定地下水开采井、水位动态监测井、线状与面状水系、模拟区域边界、面状参数分布区与模型空间离散网格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经过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互相转换,实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自动提取。结合地下水流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有关参数数据文件的结构,将基于GIS提取的栅格结构数据文件自动转换成模型所需结构的数据文件,达到模型参数数据文件的自动组织与提高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效率目的。
-
-
ZHANG Shengwei;
张胜伟;
CHEN Mengyuan;
陈梦源;
LI Zhe;
李哲;
PENG Hui;
彭慧;
CHEN Yu;
陈钰
- 《2017年湖北地质科技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为了分析仙桃市应急水源地的开采潜力和开发利用方案,选择地下水模拟软件GMS中的MODFLOW模块,对研究区模型进行合理的边界条件概化,通过模型的调试和识别,确定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得到研究区允许开采量为1.561×108m3/a.对开采潜力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开发利用方案:宜开采深度为90~100m,管径适用250mm,采用30m3/h的泵量取水,且保证抽水时间在每天16h,需新增布设34眼,井距>500m.
-
-
呂金璋;
李明旭
- 《第四届两岸核电放射性废弃物管理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岸环境为台湾低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设施建议候选场址之一(经济部,2011),采用坑道处置来封存核废料以避免核种外释对人类生活圈造成冲击,在近岸环境下安全评估之远场核种迁移模拟应考虑将近岸陆地与海域的不同地质特征对核种迁移之影响,本研究利用高程资料划分出近岸集水区後继续延伸至海岸线外两公里(约为海床下四百至两百八十公尺)作为模拟区域,处置坑道位于地表下五十至两百公尺处,模式采用HYDROGEOCHEM5.6(Yeh et al.,2009)数值模拟工具,进行远场长期传输案例模拟地下水流、核种迁移及核衰变并分析其结果,初步建立近岸环境坑道处置核种迁移模拟技术,以提昇近岸环境中低阶核废料长期安全评估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