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军事、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82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瞭望、和平与发展、国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等;国际战略格局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向阳、徐焰、杨帆等。
国际战略格局
-研究学者
- 陈向阳
- 徐焰
- 杨帆
- 傅慧军
- 吕冀蜀
- 夏立平
- 孙建杭
- 尤琳
- 彭光谦
- 李伟
- 萨本望
- 袁鹏
- 金一南
- 顾德欣
- 马加力
- 高东广
- Ma Jiali
- 万子龙
- 万学锋
- 严昭
-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军控与裁军研究中心
- 中才
- 于义风
- 于延民
- 付小强
- 任莉
- 伍崇友
- 何士林
- 何希泉
- 余用哲
- 俞晓鹏
- 俞正樑
- 冯仲平
- 冯献
- 冯玉军
- 冯玮
- 刘伟
- 刘化绵
- 刘娟
- 刘宇婷
- 刘峥
- 刘建飞
- 刘志青
- 刘昌胜
- 刘江永
- 刘爽
- 刘阿明
- 叶万勇
- 叶国华
- 叶如安
-
-
宋伟
-
-
摘要:
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体系中一些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结构性因素,制约和塑造了国家的对外政策、战略关系和国际秩序。从世界政治的视角出发,国际战略格局包括两个方面:国际力量格局和政治思潮格局。国际力量格局是单个国家间的力量分配状态,而政治思潮格局是世界政治思潮的兴衰状态。在过去的20年中,国际力量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动,一超多强的力量结构开始向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美国仍然维持了总体上的单极地位。世界政治的思潮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主导性的世界政治思潮在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都受到严峻的挑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正在兴起。国际战略格局的这种态势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但国际战略格局是一种可变的因素,而且其他因素(如核武器、经济相互依赖等)也会制约其作用的发挥。
-
-
魏亮
-
-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网络安全已成为重塑国际战略格局、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夺发展主动权的战略要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网络安全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作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应对全球网络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应然之举。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大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升级,数据价值凸显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加速流通。
-
-
邱萍;
王自力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依法治军的重要地位、关键环节、内容要求,总结和揭示了我们党领导建设法治军队的宝贵经验、内在规律和特色优势,擘画了我军法治建设的总蓝图,为新时代依法治军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基本遵循。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我军备战改革建设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依法治军重要论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确保我军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有力推进。
-
-
王文;
张梦晨
-
-
摘要:
特朗普政府收紧签证、打压科技交流合作、剥夺相关企业在美商业交易机会,以及限制学者入境和中共党员赴美旅行等,极大破坏了中美人文交流,扭转了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但也重塑了中国年轻一代对美观念,重创了国内"崇美""媚美"论调,促使科技人员回流并有助于增强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美人文交流"半脱钩"可能带来新红利.中国可借"破坏"之力转化为"重塑"之力,推动中美人文交流,重塑中美大国关系.
-
-
罗曦
-
-
摘要:
针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近年来美俄等传统核大国对核武器威慑效应的认知和判断随之发生变化,以核武器为首的战略攻防武器系统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工具箱”中的重要手段,国际军控形势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战略攻防武器军备竞赛风险不断凸显目前,美、俄、英、法等传统核国家正加速推进其核武库升级换代。
-
-
无
-
-
摘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强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亲自谋划设计、亲自部署推动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把退役军人工作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一体谋划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要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
-
-
-
-
-
-
-
摘要: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在《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3期发表的《美国霸权的演进路径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一文中认为:不管特朗普之后谁人接手白宫,也不管共和民主两党争斗孰高孰低,对我国和平崛起的最大挑战,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威胁,至少在本世纪中叶之前,显而易见仍将来源于美国。放眼未来,世界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格局将继续处于深刻变革的历史过渡期。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前导区和大国战略博弈的中心区将进一步转向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