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及战略储油系统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及战略储油系统

摘要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矿体高程上划分开采中段,开采中段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盘区,盘区划分成窄采场和宽采场;2)盘区的上部设有上部巷道,盘区的下部设有下部巷道;3)对盘区内的各采场进行开采:窄采场回采后进行充填,宽采场回采后架设储油管道,再进行充填;4)对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的窄采场进行开采;5)开采结束,在盘区上部布设输入油管,输入油管与储油管道的上部连接;在盘区下部布设输出油管,输出油管与储油管道的下部连接;6)从输入油管输入石油,储油管道储存石油,石油经输出油管进行输出,采矿与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本发明将矿山采空区变废为宝,减少了采矿成本和石油战略储存投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1940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1462913.5

  • 申请日2017-12-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唐曙晖

  • 地址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节庆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38: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12

    授权

    授权

  • 2019-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C41/22 申请日:2017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矿山开采、石油战略储存的实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及战略储油系统,属于采矿、石油储存领域,适用于采矿、石油储存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矿产资源和石油均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而赖以生存的命脉,但是,矿产资源和石油均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对矿产资源来讲,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是矿山开采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次就是如何在保证采矿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开采成本。

矿山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体积巨大,对矿山来讲是一大安全隐患,但如果回采过程中能够结合石油战略储备的思想,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将会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降低采矿和储油的成本,减少战略油库建设投资,而且还可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绿色储油的目标。

目前国内将采矿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作为石油战略储备空间的技术研究还较少,主要的原因是地下矿山形成的采空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难控制,将采空区直接作为战略储油空间用于储存石油,将会使油水混合,降低了石油的品质,同时也污染了周边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国内多数金属矿山开采的实际特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的方法及战略储油系统,该方法及其战略储油系统既可降低采矿成本和石油战略储存投资,减少石油战略储存管理维护费用,又可减少石油储存对地下环境污染,实现矿山安全开采的同时,将采空区变废为宝,绿色开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成开采中段,开采中段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盘区,盘区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窄采场和宽采场;

2)盘区的上部设有上部巷道,盘区的下部设有下部巷道;

3)对盘区内的各采场进行开采:

首先回采盘区内的窄采场,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窄采场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盘区内的宽采场,回采后在宽采场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储油管道,然后用第二充填料浆充填宽采场的采空区,将储油管道包裹在第二充填料浆内;

4)在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设置窄采场,对盘区与盘区交界处的窄采场进行开采,首先回采位于两侧的窄采场,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两侧窄采场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位于中间的窄采场;

5)待整个矿山开采结束,在盘区的上部沿上部巷道布设输入油管,输入油管与该开采中段的宽采场内架设的储油管道的上部(或顶部)连接;在盘区的下部沿下部巷道布设输出油管,输出油管与该开采中段的宽采场内架设的储油管道的下部(或底部)连接;

6)从上部的输入油管输入石油,采场内部的储油管道储存石油,石油经下部的输出油管进行输出,采矿与战略储油联合实现。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中,盘区内的窄采场回采结束后,在相应的窄采场的顶部和底部砌筑隔墙,窄采场的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一泄水孔。优选,在窄采场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或充填)隔墙。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中,盘区内的宽采场回采结束后,在相应的宽采场的顶部和底部砌筑隔墙,宽采场的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二泄水孔。优选,在宽采场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或充填)隔墙。

在本发明中,步骤4)中,在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设置窄采场,对盘区与盘区交界处的窄采场进行开采,首先回采位于两侧的窄采场,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两侧窄采场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位于中间的窄采场。一般地,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设置了3个窄采场,先回采两侧的窄采场,然后第一充填料浆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然后回采中间的窄采场,该采场回采后不再进行充填,回采中间窄采场之后将作为盘区间也是后期整个储油系统永久性的回风通道,即盘区回风上山。这样整个系统的通风系统不需要重新设置,降低了投资,通风线路为,风流从下部巷道进入盘区上山然后由上部巷道回地表,构成贯穿风流,改善了储油系统的空气质量,同时降低了系统温度,更有利于储油安全,且大多时间可靠上下巷道高差形成自然通风,不需架设风机,不耗能或少耗能。

优选的是,步骤1)中,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为多个开采中段。优选,在矿体高程上每10-5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优选为在矿体高程上每15-4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更优选为在矿体高程上每20-3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

优选的是,各开采中段沿矿体走向划分为多个盘区。优选,沿矿体走向每50-300m划分为一个盘区,优选为沿矿体走向每80-200m划分为一个盘区,更优选为沿矿体走向每100-150m 划分为一个盘区。

优选的是,步骤1)中,盘区划分成多个窄采场和宽采场。作为优选,窄采场和宽采场间隔排布。

优选的是,窄采场的宽度与宽采场的宽度之比为1:1-5,优选为1:1.5-4,更优选为1:2-3。优选,窄采场的宽度为2-10m,优选为3-8m,更优选为4-6m。

优选的是,步骤4)中,在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连续设置多个窄采场,优选为2-5个窄采场,更优选为3-4个窄采场。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充填料浆是高灰砂比、高强度的充填料浆。优选,第一充填料浆的水泥与尾砂的的质量比为1:2-5,优选为1:3-4。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需达到的设计强度为大于1MPa,优选为大于1.5MPa,更优选为大于2MPa。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充填料浆是低灰砂比、低强度的充填料浆。

优选的是,第二充填料浆的水泥与尾砂的质量比为1:5-30,优选为1:6-20,更优选为 1:8-15。

作为优选,第二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需达到的强度大于0.3MPa,优选为大于0.4MPa,更优选为大于0.5MPa。

作为优选,在宽采场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多根储油管道。优选,多根储油管道平行设置。作为优选,储油管道为PVC储油管道。

优选的是,储油管道采用分段制作的方式,架设储油管道时将各段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中,盘区内的窄采场和宽采场的顶部和底部砌筑的隔墙厚度为0.5-3m,优选为 1-2.5m,更优选为1.5-2m。

优选的是,窄采场底部隔墙上的第一泄水孔和宽采场底部隔墙上的第二泄水孔内均设有由土工布包裹的排渗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战略储油系统:

一种战略储油系统,该战略储油系统包括位于盘区上部的输入油管、位于盘区下部的输出油管及布设在矿体采场内部的储油管道。其中输入油管与储油管道的上部(或顶部)连接,输出油管与储油管道的下部(或底部)连接。

在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矿体高程即指矿体上的最高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基面的距离。所述矿体走向是指整个矿山的坡面走向,也即矿体倾角的大小。在矿体高程上每10-50m(优选15-40m,例如20-3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各开采中段沿矿体走向每50-300m(优选 80-200m,例如100-150m)划分为一个盘区,各盘区内窄采场与宽采场间隔排布。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设置多个窄采场,例如2-5个窄采场,优选为3-4个窄采场,即各盘区的两侧边缘位置一般划分为窄采场,盘区与盘区之间的位置也划分为窄采场。对盘区与盘区交界处的窄采场的开采,首先回采位于两侧的窄采场,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进行充填,然后回采位于中间的窄采场,回采后中间采场形成的采空区不再进行充填,作为后续战略储油系统的通风上山实现通风。

在本发明中,宽采场的宽度尺寸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取决于采场开采过程中允许的最大暴露面积,当矿体围岩稳定性较好时,可增大宽度;反之,当矿体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可适当减小宽度。窄采场的宽度尺寸主要从支撑顶板围岩的稳定性和降低充填成本的角度考虑。窄采场与宽采场的宽度之比为1:1-5(优选1:1.5-4,例如1:2-3),通常窄采场与宽采场的宽度之比取2:3,为便于管理和设计也可取1:2。

步骤3)中宽采场回采结束后,在宽采场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储油管道,一般为大直径PVC 储油管道。PVC储油管道的直径的具体尺寸取决于矿体的厚度,以便于安装施工为原则进行铺设。考虑到矿体采空区的空间狭小,通常将PVC储油管道分段制作,使用时再将各段通过螺纹连接。宽采场的采空区内布设大直径PVC储油管道,降低了宽采场内所需第二充填料浆的用量,从而降低采矿成本。此外,大直径PVC储油管道的四周被第二充填料浆包裹,形成一密闭防渗空间,隔绝地下水的渗漏,实现油水分离,基本杜绝战略石油由于储存空间渗漏而产生的地下环境污染问题。

一般,回采之前会有采准、切割的工作,采准工程主要包括布置于采场中部的回风上山,作为回采时的自由面和回采时的采场回风。在本发明中,各采场采用自下而上逆矿体倾向的方式回采,以采场内通风上山为自由面,采用YT-25、YT-30、7655型凿岩机凿岩,孔径38mm~42mm,孔深1.6m~3.0m,排距0.8m~1.2m,孔距0.6~1.2m,崩矿量1.5~3.0t/m。无水时采用硝铵炸药、有水时采用乳化炸药,非电雷管+导爆管起爆,爆破工作尽可能在班末进行。回采过程中,采场内崩落下的矿石由铲运机铲装至地下卡车,地下卡车经采场、上部(或下部) 巷道运出地表。

在本发明中,采场回采时,新鲜风流从下部巷道进入采场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采场中部回风上山进入上部巷道排出地表。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设置了3个窄采场,先回采两侧的窄采场,然后第一充填料浆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然后回采中间的窄采场,该采场回采后不再进行充填,回采中间窄采场之后将作为盘区间也是后期整个储油系统永久性的回风通道,即盘区回风上山。战略储油系统运行时,新鲜风流从下部巷道进入盘区回风上山,污风进入上部巷道排出地表。

在本发明中,充填分为两部分,窄采场充填和宽采场充填。窄采场充填采用高强度高灰砂比的第一充填料浆,水泥与尾砂的质量比约为1:2-5,优选为1:3-4,形成的充填体强度(即设计强度)约1MPa(优选1.5MPa,更优选2MPa)以上。宽采场充填采用低强度低灰砂比的第二充填料浆,水泥与尾砂的质量比约为1:5-30,优选为1:6-20,更优选为1:8-15,形成的充填体强度约0.3MPa(优选0.4MPa,更优选0.5MPa)以上,充填体强度和灰砂比的具体要求根据窄采场和宽采场尺寸进行充填配比试验确定。

窄采场回采结束后,在窄采场顶、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充填隔墙,隔墙厚度0.5-3m(优选1-2.5m,例如1.5~2.0m),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一泄水孔,孔内设有由土工布包裹的排渗管,用于尽快排出窄采场内充填体内部渗水,使其尽快达到设计强度。待窄采场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宽采场回采,宽采场回采结束后,在宽采场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大直径PVC储油管道,在宽采场顶、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充填隔墙,要求将大直径PVC储油管道砌筑在隔墙内,隔墙厚0.5-3m(优选1-2.5m,例如1.5~2.0m),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二泄水孔,孔内设有由土工布包裹的排渗管,用于尽快排出宽采场内充填体内部渗水,使其尽快达到所需强度。第一充填料浆和第二充填料浆在充填时,需分多次充填,控制接顶质量。窄采场和宽采场的顶、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充填隔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底面尾矿和废石堆存用地,甚至可以实现废石不出地表,实现无废开采。

在本发明中,架设在宽采场的采空区内的PVC储油管道具有一定的强度,用于支撑其上部的第二充填料浆。当矿体水平时,将PVC储油管道的一端垫高,以形成自然坡度,便于储油的自流。宽采场内的PVC储油管道与上部的输入油管连接,同时与下部的输出油管连接,形成完整的石油输入、储存和输出系统,即战略储油系统。采场内储油管道布置形态与蜜蜂储存蜂蜜的蜂巢相似,因此称为蜂巢式采矿和储油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充填法进行矿山开采,开采过程中不留矿柱,将资源回采率提高至95%以上;同时开采过程中及时处理采空区,空区围岩变形得到及时控制,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地表不发生陷落,对地表环境影响较小;

2、本发明方法中,充填材料采用尾砂、密闭隔墙采用掘进废石砌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尾矿和废石堆存用地,甚至可以实现废石不出地表、实现无废开采;回采过程中,窄采场采用高强度尾砂充填,宽采场采用较低强度尾砂充填,且宽采场内布设大直径PVC储油管道,降低宽采场的第二充填料浆用量,从而降低采矿成本;同时,宽采场布设的多排大直径PVC储油管道的四周被含有水泥的第二充填料浆包裹,形成一密闭防渗空间,隔绝地下水的渗漏,实现油水分离,基本杜绝战略石油由于储存空间渗漏而产生的地下环境污染问题;

3、本发明方法选择地面以上的矿山进行战略石油储存,矿山开采采用平硐开拓、地下水自流排放,储存的战略石油可依靠自重由PVC储油管道直接送至地表,维护运行费用极低;且战略储油系统布置在开采后的山体内部,隐蔽性好,对空中轰炸抵抗性强;

4、在本发明中,盘区与盘区间的采场回采后不进行充填,留设盘区通风上山,与采场上部和下部的巷道一起构成完善的通风体系,在矿山开采结束,转入战略石油储存日常管理后,不需增设附加的通风工程,整个战略储油系统通过机械通风方式即可实现整个系统的通风要求,甚至可利用地形高差形成的自然风压,实现系统自然通风。

本发明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及其战略储油系统既可降低采矿成本和石油战略储存投资,减少石油战略储存管理维护费用,又可减少石油储存对地下环境污染,实现矿山安全开采的同时,将采空区变废为宝,绿色开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战略储油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A0:战略储油系统;1:开采中段;2:盘区;3:窄采场;4:宽采场;5:上部巷道;6:下部巷道;7:储油管道;8:输入油管;9:输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成开采中段1,开采中段1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盘区2,盘区2 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窄采场3和宽采场4;

2)盘区2的上部设有上部巷道5,盘区2的下部设有下部巷道6;

3)对盘区2内的各采场进行开采:

首先回采盘区2内的窄采场3,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窄采场3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盘区2内的宽采场4,回采后在宽采场4 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储油管道7,然后用第二充填料浆充填宽采场4的采空区,将储油管道7 包裹在第二充填料浆内;

4)在盘区2与盘区2的交界处设置窄采场3,对盘区2与盘区2交界处的窄采场3进行开采,首先回采位于两侧的窄采场3,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两侧窄采场3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位于中间的窄采场3;

5)待整个矿山开采结束,在盘区2的上部沿上部巷道5布设输入油管8,输入油管8与该开采中段1的宽采场4内架设的储油管道7的上部(或顶部)连接;在盘区2的下部沿下部巷道6布设输出油管9,输出油管9与该开采中段1的宽采场4内架设的储油管道7的下部(或底部)连接;

6)从上部的输入油管8输入石油,采场内部的储油管道7储存石油,石油经下部的输出油管9进行输出,采矿与战略储油联合实现。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中,盘区2内的窄采场3回采结束后,在相应的窄采场3的顶部和底部砌筑隔墙,窄采场3的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一泄水孔。优选,在窄采场3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或充填)隔墙。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中,盘区2内的宽采场4回采结束后,在相应的宽采场4的顶部和底部砌筑隔墙,宽采场4的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二泄水孔。优选,在宽采场4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或充填)隔墙。

优选的是,步骤1)中,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为多个开采中段1。优选,在矿体高程上每10-5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1,优选为在矿体高程上每15-4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1,更优选为在矿体高程上每20-3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1。

优选的是,各开采中段1沿矿体走向划分为多个盘区2。优选,沿矿体走向每50-300m 划分为一个盘区2,优选为沿矿体走向每80-200m划分为一个盘区2,更优选为沿矿体走向每 100-150m划分为一个盘区2。

优选的是,步骤1)中,盘区2划分成多个窄采场3和宽采场4。作为优选,窄采场3和宽采场4间隔排布。

优选的是,窄采场3的宽度与宽采场4的宽度之比为1:1-5,优选为1:1.5-4,更优选为 1:2-3。优选,窄采场3的宽度为2-10m,优选为3-8m,更优选为4-6m。

优选的是,步骤4)中,在盘区2与盘区2的交界处连续设置多个窄采场3,优选为2-5个窄采场3,更优选为3-4个窄采场3。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充填料浆是高灰砂比、高强度的充填料浆。优选,第一充填料浆的水泥与尾砂的的质量比为1:2-5,优选为1:3-4。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需达到的设计强度为大于1MPa,优选为大于1.5MPa,更优选为大于2MPa。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充填料浆是低灰砂比、低强度的充填料浆。

优选的是,第二充填料浆的水泥与尾砂的质量比为1:5-30,优选为1:6-20,更优选为 1:8-15。

作为优选,第二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需达到的强度大于0.3MPa,优选为大于0.4MPa,更优选为大于0.5MPa。

作为优选,在宽采场4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多根储油管道7。优选,多根储油管道7平行设置。作为优选,储油管道为PVC储油管道。

优选的是,储油管道7采用分段制作的方式,架设储油管道7时将各段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中,盘区2内的窄采场3和宽采场4的顶部和底部砌筑的隔墙厚度为0.5-3m,优选为1-2.5m,更优选为1.5-2m。

优选的是,窄采场3底部隔墙上的第一泄水孔和宽采场4底部隔墙上的第二泄水孔内均设有由土工布包裹的排渗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战略储油系统:

一种战略储油系统,该战略储油系统A0包括位于盘区2上部的输入油管8、位于盘区2 下部的输出油管9及布设在矿体采场内部的储油管道7。其中输入油管8与储油管道7的上部(或顶部)连接,输出油管9与储油管道7的下部(或底部)连接。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成开采中段1,开采中段1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盘区2,盘区2 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窄采场3和宽采场4;

2)盘区2的上部设有上部巷道5,盘区2的下部设有下部巷道6;

3)对盘区2内的各采场进行开采:

首先回采盘区2内的窄采场3,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窄采场3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盘区2内的宽采场4,回采后在宽采场4 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储油管道7,然后用第二充填料浆充填宽采场4的采空区,将储油管道7 包裹在第二充填料浆内;

4)在盘区2与盘区2的交界处设置3个窄采场3,对盘区2与盘区2交界处的窄采场3进行开采,首先回采位于两侧的窄采场3,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两侧窄采场3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位于中间的窄采场3;

5)待整个矿山开采结束,在盘区2的上部沿上部巷道5布设输入油管8,输入油管8与该开采中段1的宽采场4内架设的储油管道7的上部连接;在盘区2的下部沿下部巷道6布设输出油管9,输出油管9与该开采中段1的宽采场4内架设的储油管道7的下部连接;

6)从上部的输入油管8输入石油,采场内部的储油管道7储存石油,石油经下部的输出油管9进行输出,采矿与战略储油联合实现。

上述方法的步骤1)中,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为多个开采中段1。在矿体高程上每 20-30m划分为一个开采中段1。各开采中段1沿矿体走向划分为多个盘区2。沿矿体走向每 100-150m划分为一个盘区2。盘区2划分成多个窄采场3和宽采场4。窄采场3和宽采场4间隔排布。窄采场3的宽度与宽采场4的宽度之比为1:2,其中窄采场3的宽度为5m,宽采场4的宽度为10m。

上述方法的步骤3)中,盘区2内的窄采场3回采结束后,在相应的窄采场3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隔墙,窄采场3的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一泄水孔。盘区2内的宽采场4回采结束后,在宽采场4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多根储油管道7。多根储油管道7平行设置。在相应的宽采场4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掘进废石砌筑隔墙,宽采场4的底部隔墙上布设第二泄水孔。窄采场3底部隔墙上的第一泄水孔和宽采场4底部隔墙上的第二泄水孔内均设有由土工布包裹的排渗管。窄采场3和宽采场4的顶部和底部砌筑的隔墙厚度为2m。

上述方法的步骤3)中,第一充填料浆是高灰砂比、高强度的充填料浆。第一充填料浆的水泥与尾砂的的质量比为1:3。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需达到的设计强度为大于2MPa。第二充填料浆是低灰砂比、低强度的充填料浆。第二充填料浆的水泥与尾砂的质量比为1:8。第二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需达到的强度为大于0.5MPa。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储油管道为PVC储油管道。储油管道7采用分段制作的方式,架设储油管道7时将各段通过螺纹连接。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一种战略储油系统,该战略储油系统A0包括位于盘区2上部的输入油管8、位于盘区2下部的输出油管9及布设在矿体采场内部的储油管道7。其中输入油管8与储油管道7的上部连接,输出油管9与储油管道7的下部连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