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体制
国家监察体制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000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等;国家监察体制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骆成明、令小雄、刘钊君等。
国家监察体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00篇
占比:99.62%
总计:19072篇
国家监察体制
-研究学者
- 骆成明
- 令小雄
- 刘钊君
- 吴建雄
- 张富田
- 张文华
- 杨峥嵘
- 秦前红
- 罗星
- 蒋来用
- 黄鑫
- 龙泽伟
- 付扬
- 任启民
- 任建明
- 任进
- 任鹏飞
- 刘丽楠
- 刘丽楠1
- 刘俊生
- 刘思涵
- 刘文华
- 刘艳红
- 刘金堂1
- 卞建林
- 叶海波
- 吴云娜
- 周启文
- 周启文1
- 周睦棋
- 夏伟
- 姜睿雅
- 孔凡河
- 宋卫炎
- 宋卫炎1
- 屈新1
- 左文君
- 庄德水
- 张泽锦
- 张长明
- 张长明1
- 方正
- 李奇儒
- 李清章
- 李磊
- 李辉山
- 李震
- 杨宏
- 栾超
- 洪宇
-
-
骆成明
-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有明确的顶层设计方案和实施路线图。改革全面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检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成本高、监察机关人身约束权限不足、垂管单位职务犯罪管辖真空、公职人员违法惩戒制度尚未完善、国企高校派驻改革成效还不明显。解决实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建议采取:制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简易程序规定、畅通投送看守所执行留置渠道、赋予监察机关必要的人身约束权限、调整垂管单位职务犯罪管辖规则、增加单位内设纪检部门调查职务违法问题职责、加快推进国企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深化改革举措。
-
-
罗星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为新时代做好政务处分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政务处分在制度理念上的创新主要包括监督全覆盖、"两个责任"协同推进、注重宽严相济等.政务处分运作模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为:在立法模式上实现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有机统一;在处分类型上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在运作形态上实现了党纪与国法的有机统一;在对公职人员的要求上实现了约束权力与保障权利的有机统一.为了更深入地贯彻《政务处分法》,需要界定政务处分对象的边界,优化政务处分的运作机制以及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体系.
-
-
罗星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为新时代做好政务处分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政务处分在制度理念上的创新主要包括监督全覆盖、“两个责任”协同推进、注重宽严相济等。政务处分运作模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为:在立法模式上实现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有机统一;在处分类型上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在运作形态上实现了党纪与国法的有机统一;在对公职人员的要求上实现了约束权力与保障权利的有机统一。为了更深入地贯彻《政务处分法》,需要界定政务处分对象的边界,优化政务处分的运作机制以及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体系。
-
-
李震
-
-
摘要: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的确立,职务犯罪案件在调查阶段的指定管辖明显减少,但是审查起诉阶段指定管辖仍然常态化,进而导致职务犯罪案件异地审判是常态,犯罪地审判成例外,并由此带来指定程序规范缺失、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审判结果实质不公等问题,需要逐步形成法定地域管辖原则化、申请指定管辖权利化、指定管辖地域类似化的职务犯罪案件管辖制度.
-
-
魏民;
邹晖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一直思考和谋划如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在强化党内监督的同时,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构建起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工作时强调,“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顾中央苏区的历史,追根溯源国家监察体制的创建和发展,无疑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
-
刘文华
-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下,原行政监察权整合到了各级监察委名下.原行政监察机关的外部具体行政行为,此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监察委采取与原行政监察相同的监察措施所涉及的外部法律关系是否依然具有行政可诉性,行政诉讼法、监察法以及监察法规都没有明文规定.在未来的制度构建中,监察委采取行政性监察措施所涉及的外部法律关系,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可诉范围,并应建立一整套国家监察体制的行政法衔接制度,以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监察权的运行.
-
-
漆晨航;
周睦棋
-
-
摘要:
为加快调查行为法治化进程,建立反腐败长效机制,职务犯罪调查亟待走出所面临的诉讼困境.监察机关在权力领导层面是政治机关,但职务犯罪调查承担刑事诉讼参与职能,应当受到刑事诉讼制度的规范.目前,职务犯罪调查仍存在着人身自由限制大幅强化、职务违法调查与犯罪调查区分不明、外部法律监督缺位等问题.因此,应将刑事诉讼原则适用于职务犯罪调查,并参照《刑事诉讼法》构建犯罪调查的证据规则体系;将职务违法调查与犯罪调查在立案程序方面作出适度区分;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职务犯罪调查权的事中审查与事后救济职责,以期实现职务犯罪调查的法治化.
-
-
-
骆成明
-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赢得人心向背的重大举措.全面改革推广以来,已经显示出多方面成效.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配套制度尚未健全完善,特别是监委的政治机关属性与司法调查职能的对立冲突,让人们质疑监委会不会选择性执法,担忧自由裁量致使处理结果畸轻畸重,担心缺乏司法制衡带来冤假错案.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建议采取明晰监委与纪委职责衔接边界、赋予国家监委充分的立法权限、严密规范监委执法程序、增加监委必要的执法权限、加强对监委的监督约束等5项举措予以解决.
-
-
-
李清章;
李奇儒;
王宁
- 《第十一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博士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理解和研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治化建设也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探寻其其来有自的历史遵循,以便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现实建构.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的梳理,探寻其历史继承,总结其制度性的东西,对建构现代化的国家监察体制必将有重要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