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波

P波

P波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640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63476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地震学报、地震研究、世界地震译丛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地球物理信息检测与计算技术应用研讨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等;P波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刘若鹏、李九生等。

P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9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3476 占比:99.04%

总计:64094篇

P波—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俊爽
    • 摘要: 心内心电图在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均有不错的价值,比如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各类需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疾病中的应用,证实效果令人满意。心内心电图的应用需心内心电信号的支撑,而采集心内心电信号时,属于有创性操作,而心内心电图最为突出的波形为P波,而非QRS波。P波对心房肌除极期间的电位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而心房收缩(P波前)时心房完全充血,心房壁影响血阻抗信号最小,同时右心房血流速度低,获取的血阻抗数值相对准确。研究证实,血阻抗和血粘度有关,而血粘度又和血液炎症状况相关,可预测血管有无血栓形成,同时血粘度也可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此准确测量P波,找出对应时间血阻抗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如何才能准确测量,这就有赖于心内心电图分析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本文展开了综述,旨在探究心内心电图分析关键技术情况。
    • 吴军; 徐利兵
    • 摘要: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的预测价值。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6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参数。结果显示,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波特征预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疗效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江炳根; 马强; 陶冬旺
    • 摘要: 为提高地震预警震级快速持续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构建了基于多种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卷积神经网络震级估算CNN-M模型。该模型基于日本KiK-net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其P波触发后3~10s时间窗内的幅值参数、周期参数、烈度参数、信噪比参数共11种地震波特征参数以及震中距参数作为输入。本文所建立的CNN-M模型随着地震发生后时间窗的推移可持续进行震级估算。通过研究震中距效应和场地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使用井下数据和震中距参数时,模型表现最佳,其震级估算结果标准差逐渐降低,3 s时间窗标准差为0.336,10 s时间窗时降低至0.251,较之震级估算"Pd方法",估算结果准确性有了较大提高。在2014年11月22日长野Mj6.7级地震震例分析中,各时间窗内都有多个台站可准确估算出实际震级。在2021年3月20日宫城Mj6.9级地震的近场台站持续震级估算测试和实时震级估算测试中,CNN-M模型展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震级均值误差较小。以上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CNN-M模型具有稳定可靠的预警震级持续估算能力,可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提供震级估算方法参考。
    • 韩鲁; 宋志强; 王飞; 刘云贺
    • 摘要: 地震波在覆盖层场地的传播、透射及反射特性异常复杂,合理构建及表达覆盖层场地空间自由场是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关键。建立了覆盖层场地空间任一点地震动关于入射SV波、P波时程和入射角的表达式,基于地表水平和竖直两向设计地震动获得入射SV波和P波时间历程及入射角,考虑界面多次反射和土层阻尼引起的幅值衰减,构建了基岩-覆盖层场地空间自由场。与La Cienega场地实测台阵记录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特征点两向地震动模拟值与实测记录符合良好,场地任意点水平和竖直地震动时程具有空间非一致性。该文提出的空间自由场构建方法为覆盖层-坝体系统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提供基础。
    • 师海阔; 杨学锋; 张立恒; 贺永忠
    • 摘要: 基于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宁夏测震台网中心提供的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地震波形数据,对吴忠–灵武地区P波三维Q值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着黄河水系的一系列断裂比较密集的区域,Q值表现为低值状态区域,构造活动强烈;随着深度的增加,吴忠–灵武北部区域的Q值一直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其南部,Q值则由低值转为高值。
    • 张文琼; 刘东亮; 蔡继锐; 杨光; 金鹏
    • 摘要: 目的:总结7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电图特征,并分析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方法:以7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异常心电图征象特点,并总结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71例患者中均出现异常心电图,80.28%患者出现V1导联P波双向P波,67.61%患者出现P波切迹宽大,66.19%出现心房颤动,53.52%患者出现T波双向倒置。67.61%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50.70%患者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以室性心律较为常见。结论:心脏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体表心电图中以异常P波表现为主,且室性心律失常是患者重要表现,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需密切关注异常指标。
    • 雷津; 崔圣华; 裴向军; 杨海龙; 朱凌; 杨晴雯
    • 摘要: 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是受控于斜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软弱层)的大型地震滑坡,该软弱层不但遭受了强烈的历史构造碎裂,还在地震中产生了大面积新生震裂,其成因及对大光包滑坡启动的贡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焦点。以大光包滑坡为地质原型,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模型,基于地震波射线理论,建立了垂直P波入射过程考虑软弱层顶底界面波场转换和时间延迟的动力响应理论模型,开展了垂直振动作用下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振动台模型试验,获得了软弱层应力放大特征及受地震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规律,揭示振动波在软弱层顶底界面的波场转换和能量分配产生了振幅衰减,以及因软弱层与上下硬层介质属性差异造成的时间延迟,共同导致应力分异和叠加,促使软弱层应力放大;从而认为,强震过程中大光包滑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应力放大导致了带内岩体碎裂,降低了滑带岩体抗剪强度,从而促使强震过程中滑坡快速启动。
    • 余聪; 宋晋东; 李山有
    • 摘要: 以0.1-10 Hz带通滤波后三分向矢量合成地震动峰值PGA 与PGV 为预测目标参数,利用日本K-net 强震台网P波触发后3 s数据,基于人工智能中的经典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选取加速度幅值Pa、速度幅值Pv、位移幅值Pd、傅里叶谱幅值AMmax、速度平方积分IV2、破坏烈度DI、累积绝对速度CAV、阿里亚斯烈度Ia这8 种特征参数构建地震动峰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比常规的Pd 预测模型,建立的支持向量机PGA 与PGV 预测模型,在测试数据集及随机选取2 次震例数据集上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更趋近1:1 比例关系,且PGA 与PGV 的预测值误差不受震中距变化的影响,PGA 与PGV 预测时的低值高估与高值低估现象也得到了改善.构建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可用于现地地震预警地震动峰值、即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
    • 朱景宝; 宋晋东; 李山有
    • 摘要: 以更准确的估算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震级为目标,利用P波触发后3 s内的日本K-net强震数据,选取幅值参数、周期参数、能量参数、衍生参数这4大类共12个P波特征参数作为输入,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震级预测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earthquake magnitude estimation,SVM-M).结果 表明,比较传统的震级估算“τc方法”与“Pd方法”,建立的SVM-M模型震级预测误差明显减小且不受震中距变化的影响,小震高估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主震(Mj7.3)与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主震(Ms8.0)的震例分析结果表明,3 s时间窗不能匹配震源破裂全过程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震级低估,但仍可在P波触发后短时间窗内明确是大地震事件.建立的SVM-M模型可应用于地震预警震级快速估算.
    • 贾鹤; 于波
    • 摘要: 目前研究表明从体表心电图P波改变,心房传导速度延缓,心房低电压区面积等方面参数的变化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治疗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