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
嘈杂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专利文献64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药学报、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嘈杂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平、A·A·哈桑、A·布里奥等。
嘈杂
-研究学者
- 陈平
- A·A·哈桑
- A·布里奥
- C·福克斯
- C·霍夫曼
- E·C·贾伊莫三世
- G·平托
- G·维泰
- G·维特
- J·帕拉多
- J·延森
- M·查伯特
- R·亨德里克斯
- R·霍伊施登斯
- T·沃尔夫
- U·谢姆斯
- 任顺平
- 佚名
- 刘丽兰
- 周庆荣
- 周舟
- 大卫·维雷特
- 孙干
- 孙鹏飞
- 安东尼·苏
- 宋爱民
- 应冬文
- 张伊萌
- 张昱
- 徐俊
- 慕颜
- 战鸽
- 敦泽
- 朱建强
- 朱斌杰
- 李权熹
- 杜晓川
- 杨洁
- 梅尔
- 比约恩·舒勒
- 汪张龙
- 王俊艳
- 王峰
- 王文奎
- 王燕
- 王莹
- 王飞
- 皇甫敬
- 苏环宇
- 西里尔·乔德
-
-
林海燕;
陈永灿(指导)
-
-
摘要:
笔者临床辨证论治,分析疾病病机,巧用经方,获效较为满意,今选验案三则介绍,以飨同道。1口疮案孙某,男,35岁。2020年6月17日初诊。患者反复口腔溃疡5年,加重1月,平素感胃脘痞满不适,大便日解2~3次,偏烂,伴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
-
宋艳敏;
张承红;
宋承杰
-
-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归纳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患者108例,对照组(5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4例)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炎症因子、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胃泌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TGF-β、EG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NO、胃泌素、IL-17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2组以上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2组RC-C3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RC-ICRR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应用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后炎症因子下降,红细胞免疫指标升高,症状积分下降,临床总有效率上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
-
-
武可尚京;
武孟生;
何璐琪;
罗云钐;
雷海燕
-
-
摘要:
嘈杂病因为内伤饮食、虫毒感染、脏腑失和及他病失治,病机为肝脾不和,气机升降失司。病性分虚实,虚者以脾虚为主,包括阴虚火旺,血虚等;实者以痰火等病邪侵犯脾胃为主,包括肝气郁结,虫毒内侵等。虚证包含血嘈、老人嘈等;实证包含火嘈、痰嘈、虫嘈等。治疗嘈杂的方法有健脾补气法,基础方为六君子汤、二陈汤;滋阴补血法,用四君子汤加白芍养阴补血;清热泄火法,以痰火越鞠丸、加味三补丸、二陈加黄连栀子汤加减。临床运用中,肝火犯胃所致嘈杂,可发展为反胃与泄泻,应条达肝气,补益脾土。吞酸者,常伴嘈杂,两者均为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胃痛如伴嘈杂,多为痰饮导致,可按照痰湿胃痛进行治疗。嘈杂虽然有其独立的证治,但更多是其他疾病的先兆,可作为治未病的切入点。
-
-
金亮;
刘玉萍;
赵娜
-
-
摘要:
嘈杂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可单独出现,亦可与泛酸、恶心、嗳气、胃胀痛等同时并现,临床治疗常有一定难度.张国骏教授专于仲景之学,在中焦之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嘈杂病因病机的关键在于中焦气机升降疏泄失和,治疗上强调斡旋中焦,以"和"为贵,以"疏"为用,临床上灵活应用半夏泻心汤取得了良好疗效.
-
-
盛强;
张艳林;
王海军;
曹玉霞
-
-
摘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非药物治疗方法中,火针疗法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价格适宜的特点,颇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梳理火针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火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
-
-
耿锰行;
孙玉信
-
-
摘要:
反流性食管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张磊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胃痛""嘈杂""吐酸"等范畴,在探明反流性食管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把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痰湿阻滞、脾胃虚弱4个基础证型,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运用"通""和""补"三法调理脾胃气机,以"运通疏达"为用药指导原则,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取效颇佳.该文介绍张磊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
-
-
李智鹏;
解进;
张盈;
陈慧敏;
张厂
-
-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在中医上可归属"吐酸""嘈杂""胸痹""梅核气"等疾病的范畴,临证可结合其症状表现进行"同病异治".治疗"吐酸"时,"吐"与"酸"应分而论之,"酸"应平木之甚,"吐"应降胃气之逆;"嘈杂"为气机不畅,郁而化热之象,当清解郁热.若病久有血瘀阴伤,当辅以活血养阴;"胸痹"当辨其气血浅深,治以理气、通络、活血;"梅核气"为气郁痰阻之象,当以理气化痰散结为法.GERD主要病位在肝胃,亦可涉及肺脾肾等,主症病机常相互关联,临证当"同病异治",统筹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
-
-
蓝海涛;
刘震
-
-
摘要:
基于临床经验总结和文献分析,认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兼夹瘀滞为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机,治疗应标本兼治,既应重视脏腑,理气健脾,又需重视清除局部痰瘀,以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临床以半夏厚朴汤合二术郁灵丹治疗可获佳效,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
-
朱倩倩;
洪靖;
谭辉
-
-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疾病,属于中医"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范畴。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较难治愈。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着独特的经验,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近五年相关文献,总结其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针法、灸法以及实验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述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