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病异治

同病异治

同病异治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2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药学报、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等;同病异治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煜、刘文雯、木本荣等。

同病异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96.2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3.74%

总计:321篇

同病异治—发文趋势图

同病异治

-研究学者

  • 王煜
  • 刘文雯
  • 木本荣
  • 王冬梅
  • 卢长青
  • 梁小清
  • 舒鸿飞
  • 赵统秀
  • 于云红
  • 国锦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仝晓晓
    • 摘要: 香砂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的基础上汤化裁而来,是消化科常用基础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疗效明显。在跟侯留法主任门诊学习时候,常常以本方为基础方用来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本文列举 2例临床案例,共同探讨学习。
    • 楼倩颖; 曹程; 王青青; 魏翀琦; 佘雨岩; 孟雪儿; 郑嘉妮; 陆韫青; 朱梓强; 朱悦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开心散(KXS)与生脉散(SMS)“同病异治”抗阿尔茨海默症作用机制,并通过整体动物与离体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搜集筛选开心散与生脉散复方所含药味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构建复方-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复方共有与优势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的开心散与生脉散共性与个性的生物学GO分析结果,分别建立小鼠海马Aβ注射拟阿尔茨海默症痴呆小鼠模型与小鼠小胶质BV2细胞炎性因子损伤模型,检测相应指标,采用行为学结合生化指标分析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筛选出开心散与生脉散复方共有成分有109个,共有靶点490个,抗AD潜在共性调控靶点375个。开心散抗AD潜在优势调控靶点92个,生脉散抗AD潜在优势调控靶点90个。淀粉样蛋白代谢与转运、cAMP与AMPK信号通路、突触功能调控等为开心散与生脉散抗AD潜在共性调控信号通路与生物学事件。NF-κB等为开心散抗AD优势调控信号通路与生物学事件;趋化因子、胆碱能突触等为生脉散抗AD优势调控信号通路与生物学事件。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开心散与生脉散能够有效改善Aβ海马区注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小鼠海马和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表达。结论开心散与生脉散能通过共有及各自优势靶点发挥抗AD作用。
    • 梁小清; 木本荣; 卢长青; 刘文雯; 王冬梅; 国锦琳
    •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半夏厚朴汤、四逆散和越鞠丸“同病异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整理半夏厚朴汤、四逆散和越鞠丸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联合GSE87610生物芯片和PharmGKB、DrugBank、OMIM、TTD、GeneCards五个疾病数据收集抑郁症靶点。利用Cytoscape3.8.0构建“活性成分–药物靶点”互作网络,筛选重要成分和关键靶点;基于Venny2.1.0获取三种复方和抑郁症的共同靶点,使用String在线分析工具获取蛋白质互作网络图,采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活性成分–药物靶点”互作网络中Degree排名前五的活性成分和三种中药复方和抑郁症共有靶点PPI排名前五的靶点分别作为配体和受体,用PyMol、Autodock和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蛋白质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半夏厚朴汤中有效成分192个、潜在靶点1544个,四逆散中有效成分275个、潜在靶点1442个,越鞠丸中有效成分177个、潜在靶点1364个,抑郁症靶点1337个,得到三种中药复方和抑郁症共有靶点347个。KEGG信号通路分析共获得153条,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癌症的途径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为黄连碱、槲皮素、壬酸、棕榈酸和缬氨酸;关键靶点为AKT1、INS、TP53、IL6和TNF;对接结果显示五种活性成分和五种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半夏厚朴汤、四逆散和越鞠丸三种复方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抗郁成分和靶点,通过分析靶点和通路,加以分子对接技术辅助验证结合活性,初步阐明三者“同病异治”抑郁症的科学内涵。
    • 刘文雯; 木本荣; 卢长青; 梁小清; 王冬梅; 王海
    • 摘要: 抑郁症严重损害个人、家庭及社会健康,抗抑郁的相关研究需要更加全面与深入。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揭示逍遥散、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同病异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并用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验证中药抗抑郁的有效化学成分。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以及ETCM数据库筛选逍遥散、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药物活性化学成分及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isGeNET疾病数据库及对基因芯片GSE151807部分数据进行基因差异分析筛选抑郁症靶点;使用String和Cytoscape3.8.2工具构建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蛋白质互作PPI网络以及共有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通过GO、KEGG、拓扑分析及度值分析探索抗抑郁关键靶点与中药方剂中重要的抗抑郁活性化学成分,以期揭示四种中药方剂“同病异治”抑郁症的科学内涵。结果:ACTB、INS、AKT1、ALB、IL6、TNF、BDNF、TP53、MAPK3、IL1B为四种中药方剂“同病异治”抑郁症度值前十的关键共有靶点。STAT3、EIF4E、EP300、WT1、IGF1R、HNF1B、PSEN1、DDX3X、DICER1、PAX8为四种中药方剂“同病异治”抑郁症度值前十的关键特有靶点。共有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示Nootkatone (圆柚酮)、Carvone (香芹酮),Hexadecanoic Acid (十六烷酸)、Alpha-Pinene (α-蒎烯),Quercetin (槲皮苷)、Stigmasterol (豆甾醇)分别为两两共有、三三共有、四四共有活性成分中度值排序前二的有效化学成分。通过分子对接的验证,最终发现ACTB-槲皮苷、ACTB-豆甾醇、TNF-槲皮素、TNF-豆甾醇四种对接模型的结合最为稳定,提示槲皮苷与豆甾醇可以作用于ACTB与TNF来达到抗抑郁效果。结论:四种中药的药物靶点可以通过作用于相同的疾病靶点而参与抗抑郁相关通路,进而达到防治抑郁症的作用,同时,这些药物特有的靶点也可以通过作用于疾病靶点或更多潜在未发现的疾病靶点抗抑郁。综上,槲皮苷与豆甾醇可以作用于ACTB与TNF来达到抗抑郁效果。
    • 孟璐; 王兵; 陈斌; 韩洁茹; 常佳怡; 姜德友
    • 摘要: 汗证的治疗,应首先辨明病变所属脏腑,再辨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并责之于病理产物,如瘀、痰等。临床中常使用生脉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等进行化裁,治疗汗证尤善用黄芪,因人因证施治,用药精简灵活,同病异治,疗效显著。
    • 李凯庆; 夏雪
    • 摘要: 孙远征教授运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经验独到,提出以同病异治法治疗,讲求取穴同中有异,头针针刺以“颜面运动代表区”为主穴,施以手法加强疗效,局部依据后遗症发病机制不同,选取不同针刺方法,远端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循经感传,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笔者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整理精选医案、总结心得体会等分析孙远征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主要思想,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
    • 陈锴; 张胜玲; 葛涛涛; 叶渊渊
    • 摘要: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青春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结节、脓疱等。中医学无直接记载“痤疮”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肺风粉刺”“面疮”等范畴。西医常采取对症治疗,疗效一般;中医药治疗该病治病求本,且非一方专治,而是依据发病特点和症状变化辨证论治。笔者列举临床治疗青春期痤疮验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 刘翔宇; 魏卫兵; 周宾宾
    • 摘要: 目的: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角度出发,探讨电针分别刺激足阳明胃经、督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损伤部位蛋白激酶A(PK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督脉组与足阳明胃经组,每组大鼠分为1周、2周、3周、4周与5周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大鼠。督脉组给予电针刺激阿是穴,足阳明胃经组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伏兔”穴,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给予治疗。采用免疫组化、PCR与WB检测3组在各时间点阳性蛋白及蛋白激酶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电针刺激足阳明胃经、督脉对比对照组阳性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刺激组的PKA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足阳明胃经组的阳性蛋白表达及PKA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督脉组高,在第3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刺激足阳明胃经、督脉穴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局部阳性蛋白及PKA的表达,符合中医“同病异治”理论,在促进轴突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陈抒鹏; 王思梦; 唐娜娜; 刘中勇
    •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血管退行性病变,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活性氧积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S的发病机制与铁死亡相关。中医学认为“浊邪”是AS的主要病机,铁死亡与中医学“浊邪”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从铁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芬顿反应及铁死亡的主要通路探究中医浊邪产生的机制,以细胞的铁死亡方式具化中医学“浊邪”,分析不同形式的“浊邪”,提出铁蓄积的“瘀浊”以活血化瘀法,脂代谢异常的“脂浊”以健脾化浊法,抗氧化系统异常的“浊邪”以补肾固精等治法抑制铁死亡抗AS,为中医药精准化防治AS提供新视角。
    • 许荣荣; 乔会侠; 刘越洋; 王玥; 黄雅慧
    • 摘要: 黄雅慧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独特、相对完整的学术思想,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检测相结合,建立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上辨证论治,同时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重视RAU的调护,配合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黄教授的治疗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以便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