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语言
听觉语言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电影、电视艺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26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青年记者、声屏世界、西部广播电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等;听觉语言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庆立、周晓杉、宋立国等。
听觉语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67篇
占比:99.21%
总计:12365篇
听觉语言
-研究学者
- 刘庆立
- 周晓杉
- 宋立国
- 张冠文
- 张滨
- 张金曲
- 李柯
- 潘佳佳
- 潘涌
- 罗虎
- 蔡之国
- K.Theivanantham Pillai
- 于帆
- 任雪芹
- 何振虎1
- 余得志
- 冯德全
- 刘俊娅
- 刘宏建
- 刘成锁
- 刘海涛
- 刘进兵
- 华惠娟
- 卢正航
- 吕良春2
- 周红梅
- 周芳
- 唐书林
- 唐振云
- 夏晨
- 夏金迪
- 夏阳
- 孙大路
- 孙川
- 孙淮东
- 孟庆杰
- 容健成
- 山田尚勇
- 崔宏
- 左克杨
- 干丽娟
- 张晶
- 张玉坤
- 张翀宇
- 张谦
- 徐树华
- 方黎明
- 曹妤
- 朱宏伟
- 朱成友
-
-
张谦;
李晨乐
-
-
摘要:
2019年上映的《切尔诺贝利》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而该剧讲述的“苏联故事”真实性与公正性值得推敲。基于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分析该剧的感情色彩,具体包括:1)用AntConc软件分析具有特定含义的台词,定量、定性地分析其中的感情色彩;2)根据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对部分桥段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3)通过分析背景音乐和自然声,了解该剧感染性之所在。主要结论为,该剧在画面、音乐的成功使其具有感染力,其间渗透的意识形态色彩也随之影响观众。
-
-
刘俊娅
-
-
摘要:
《人间世》将各个医院内的人与事作为焦点进行拍摄创作,记录了来回奔走的医生、捐献器官的逝者、同病痛斗争的患者及昼夜陪伴的亲人家属等人物群像,最终以方寸屏幕间的影音画面还原患者、医生和家属等人物的日常生活。笔者注意到了听觉语言的运用对这一医疗纪实题材作品叙事表达的突出影响,即它能够在加强画面真实感的同时进一步激发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本文将从旁白、同期声、背景音乐三个元素的运用效果分析听觉语言和医疗纪实题材作品之间的作用关系。
-
-
谢雨桐
-
-
摘要:
在视觉文化时代,城市形象宣传片往往通过奇观化的视觉语言塑造城市形象,却忽视了听觉语言对于城市精神的独特表达。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上线后在短时间内便获得上亿播放量,随后四川甘孜文旅和时差岛再度合作推出《丁真的新年》,两部宣传片运用了大量的听觉语言,有效地传播了理塘县的城市形象。本文以《丁真的世界》《丁真的新年》为例,从人声、音乐、音响三个声音元素出发,分析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听觉语言在塑造城市形象时发挥的作用。
-
-
赵佳杰
-
-
摘要: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运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讲述中国当时的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和底层社会,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三峡工程动迁这个大变革背景下许多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影片以同样寻找另一半的韩三明和沈红两个人物为主角,并借助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体现时代变迁下底层人民的艰难选择,折射出中国社会在中国旧文化与大变革新事物之间的较量与变革.
-
-
胡荣亮;
陈颂玲;
任雪芹;
容健成;
左克杨;
黄小玉
-
-
摘要:
目的 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听觉语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特点.方法 选取33例遗忘型M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3例无脑内病变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常规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心理学测试、词语流畅性测试、数字广度测验.对比两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 以及词语流畅性测试评分、数字广度测验评分.结果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4.6±0.7)分低于常规组的(29.8±0.6)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0.5±0.1)分高于常规组的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词语流畅性测试评分(23.5±2.5)分、逆序数字广度测验评分(1.4±0.3)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3.8)、(3.7±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忘型MCI患者的听觉语言、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明显受损.
-
-
皮秋生
-
-
摘要:
电视语言包括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视觉语言主要是画面和字幕,是让人“看”;听觉语言主要由解说、音乐和音响组成,是让人“听”。由此可见,音乐,是电视节目中听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作品组成元素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地市电视台工作20多年,主要从事电视专题纪录片的采编工作,现结合自已采编的实践,就音乐在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独特作用,谈一点初浅体会。
-
-
郭桃梅
-
-
摘要:
语言环境对于婴儿早期言语习得非常重要听、说、读、写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加工过程。其中,听觉语言理解是听力正常的婴儿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之前,已经能够通过外界的声音刺激感知世界,并习得与周围环境有关的声学刺激特征。出生之后,听觉也是婴儿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言环境对于婴儿早期言语习得非常重要。语言学习与加工对于儿童大脑发育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
-
刘庆立
-
-
摘要:
通过对电影中听觉语言的分析,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在现代制作技术条件下,听觉语言的表达方法与模式,以及其对电影整体效果的重要作用.以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从人声、音响、音乐三个层面进行赏析.在讨论这三个层面各自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从听觉设计的技术、方法、效果之间的纽带关系加以分析,揭示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中听觉语言的重要性.视听语言中的听觉语言在动画电影中举足轻重.现代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听觉语言的制作与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模式为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增添了魅力.同时,民族电影作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听觉语言也必须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进行融合,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根植于人民,并且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
-
汪红艳1
-
-
摘要:
合乐可歌的花间词在当时并非单纯以案头文学传世,其中的听觉语言更易被感知。《花间集》首先运用描写法和叙述法描摹自然声响:用象声词或形容词直接或间接描摹自然声响,让人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用动词“闻”“听”,名词“声”和表声音的特定动词来叙写声音,写出声音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想象。其次通过汉语音韵的运用呈现音乐美的特征:《花间集》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多样的音步格式和丰富的押韵形式形成美的节奏,又通过四声和韵的选择来呈现优美柔婉的旋律。阅读花间词能获得鲜明丰富的听觉感受。
-
-
刘庆立
-
-
摘要:
通过对电影中听觉语言的分析,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在现代制作技术条件下,听觉语言的表达方法与模式,以及其对电影整体效果的重要作用。以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从人声、音响、音乐三个层面进行赏析。在讨论这三个层面各自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从听觉设计的技术、方法、效果之间的纽带关系加以分析,揭示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中听觉语言的重要性。视听语言中的听觉语言在动画电影中举足轻重。现代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听觉语言的制作与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模式为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增添了魅力。同时,民族电影作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听觉语言也必须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进行融合,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根植于人民,并且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