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片
古装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专利文献27200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唐都学刊、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等;
古装片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峰、孟岩、弘石等。
古装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2002篇
占比:99.96%
总计:272108篇
古装片
-研究学者
- 孙立峰
- 孟岩
- 弘石
- 李宁
- 王健
- 许嘉
- 马阿三
- 万澄中
- 乌玛
- 仲丽丽
- 佐藤忠男
- 何东煜
- 俞昌宗
- 全面
- 刘婷
- 刘澍
- 刘进华
- 刘雯立
- 卡西
- 卫志强
- 卫西谛
- 叶怀定
- 君临
- 周南焱
- 周文渊
- 喵星人
- 大堇
- 孙柏
- 宋维才
- 寂寞的影子
- 小醉
- 小雅
- 左眩
- 张智
- 张江艺
- 张砚均
- 张纪如
- 张莉
- 张雪梅
- 徐文明
- 徐蓓蕾
- 徐风
- 戴华
- 方夷敏简芳
- 朱俞仿
- 李剑
- 李德
- 李牧(图)
- 李瑞珍1
- 李道新
-
-
何东煜
-
-
摘要:
网络发展和信息爆炸的当下,电影因视听综合的本体特征而产生了异乎文学作品等传统文本的传播效果,电影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也愈发引人关注。中国电影作为文化的先锋力量在“孤岛时期”得以发挥,其观照现实、教育改良社会民众的自觉和20世纪20年代民族电影初盛时烙入影人骨髓的电影艺术观一脉相承。本文试从互文性角度出发,重读“孤岛电影”古装片代表作《木兰从军》,以期拓展认识其在影史上的特殊位置与意义。
-
-
王健
-
-
摘要:
上海"孤岛"作为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夹缝中的灰色地带,一直以来都被冠以了一种特殊而又暧昧的身份标识,对于彼时彼地的电影生产与传播而言,更是一道令人称奇的风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孤岛"时期古装片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将民族主义精神巧妙地融入文本内核中借古喻今以抒发爱国精神.这种文本实践方式依托于"孤岛"特殊的文化气候,是在商业与政治的合力下生发的,并且由于政治、阶级和身份的差异使得包括"左翼"知识分子、"孤岛"影人以及电影商人在内的古装片生产群体在表述这一政治策略时有着些许价值判断上的偏差,但最终这种多方合力下的政治策略成功地在电影叙事中建构起民族主体性,由此形成了一种"想象的虚构".
-
-
赵晓
-
-
摘要:
上海电影进入“孤岛”时期之后,诸多电影公司争相摄制“民间电影”,呈现出避于政治而乱于商业的复杂状态。对此,时人在公共空间对“民间电影”的内容形式及思想内涵提出广泛质疑。从电影《木兰从军》这一个案来看,“民间电影”是“孤岛”电影商业机制运转的重要缩影,同时承载了国人在特殊时期的家国想象,其所蕴含的电影史学价值需被重绘、审视与廓清。
-
-
-
张莉;
徐文明
-
-
摘要:
"孤岛"时期(1937—1942)的商业电影发展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催生了一批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明星。这一时期,从南洋归来的青年白云凭借漂亮的面容、性感的气质迅速走红,演出了多部成功的古装电影,成为首屈一指的明星。本文以白云为研究对象,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孤岛"时期白云明星形象的类型塑造,以此展示"孤岛"时期电影生态的一个侧面,并折射中国电影明星塑造的时代变迁及多样化发展历程。
-
-
刘婷
-
-
摘要:
古装片在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商业片在中国流行创作起来.随着古装片的发展,影片的种类、表现方式以及创作手法也随之增多,亟需在历史元素的外衣之下去发现古装片的艺术特色和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古装片内在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和社会的影响.
-
-
李瑞珍1
-
-
摘要:
权力斗争是电影创作的一大核心主题,众多电影对其进行了表现。中华文化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保存最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因而历史题材的影片几乎贯穿了中国电影发展史,古装片也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古装片中多以王权争夺作为故事发展的动力,文章对该类型故事进行了价值探究。
-
-
胡文谦
-
-
摘要:
“古装片热”1926至1928年间在中国影坛兴起,与美国历史题材电影的译介放映有明显的因缘关系.同样是描写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它由美国真实描写历史事实的“历史片”,变为国产的“不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要用娱乐做主观去消遣”的“古装片”,主要是缘于恶劣的商业竞争.所以,尽管这些影片在古代社会生活的现代表现方面,在古代社会生活的导演、表演和布景、服装方面都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些艺术积累,但是总体来说,古装片在稂莠参差中偏向粗制滥造者多,给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带来严重的创伤.
-
-
满圆娟
-
-
摘要:
中国女扮男装的历史源远流长,女扮男装故事可见于历朝历代各种文学体裁中.目前关于女扮男装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和戏曲领域,影视艺术中的相关研究较为稀少.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古装片中的女扮男装现象进行分析,梳理出三种主要角色类型:侠女、公主及女性随从,从角色主体意识觉醒、性别逾越、受众审美三个方面阐释了女扮男装被设置在古装片中的缘由,探讨香港古装片中女扮男装形象背后蕴含的社会性别及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