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货币
古代货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3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钱币、东南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等;古代货币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邓传忠、刘一平、吴大保等。
古代货币
-研究学者
- 邓传忠
- 刘一平
- 吴大保
- 李岩
- 汪有民
- 涂寒露
- 石俊志12345
- 董国新
- 丁孟
- 何平
- 佚名
- 关荣波
- 刘东东
- 刘军
- 刘妍
- 刘文昌
- 刘方健
- 刘芮瑄
- 包立山
- 匡新堂
- 南方朔
- 司晨
- 吉塞拉·罗切特尔
- 后德俊
- 吕周红
- 吴良杰
- 周卫荣
- 周照明
- 周祥
- 喻战勇
- 孙义宏
- 孙亚玲
- 孙伶
- 孙凯
- 孙莎岚
- 孟建民
- 宋康年
- 宋开霞
- 宏章
- 寇尚民
- 尹增淮
- 常钱秘
- 张翼
- 张荫波
- 彭燕芬
- 戴大祝
- 戴建兵
- 方子玉
- 曾勋
- 朱山樵
-
-
陈慧
-
-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货币铸造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史中,货币文化十分丰富、悠久,不仅能够见证我国发展历程,还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价值。通过研究各式各样的货币之后,可以对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面貌等有一定了解,本文主要就古代货币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进行论析,通过研究不同时代的货币特征,来探究博大精深的货币文化。
-
-
刘芮瑄;
王娣
-
-
摘要:
在中国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作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使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发行的"交子"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清光绪年间开始机器制币,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实现了古代货币的重大变革.
-
-
李岩
-
-
摘要:
本文仅就南海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告发表的8件带有戳印文字的金叶子加以观察和初步研究,并提出与报告不同的看法及补充意见。研究方法为首先对金叶子的文字进行判读,之后比较过往考古发现所见同类器物的戳印文字,进而断定其生产、销售地。通过研究推定:“韩四郎”“霸南街东王助教□”“晋李四郎金”三款金叶子的产、销地均为当时的行在—临安;南海Ⅰ号纪年瓷器与之共存,这三件金叶子具有标型器的作用;结合同船所见300余千克银铤等出土文物,推断南海Ⅰ号曾经在临安进行过停泊与采买活动。
-
-
-
李岩
-
-
摘要:
本文仅就南海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告发表的8件带有戳印文字的金叶子加以观察和初步研究,并提出与报告不同的看法及补充意见.研究方法为首先对金叶子的文字进行判读,之后比较过往考古发现所见同类器物的戳印文字,进而断定其生产、销售地.通过研究推定: “韩四郎”“霸南街东王助教□”“晋李四郎金”三款金叶子的产、销地均为当时的行在——临安;南海Ⅰ号纪年瓷器与之共存,这三件金叶子具有标型器的作用;结合同船所见300余千克银铤等出土文物,推断南海Ⅰ号曾经在临安进行过停泊与采买活动.
-
-
-
-
-
-
石俊志12345
-
-
摘要:
胡衹遹主张单一纸币制度,他认为货币流通应该采取单一本位制度,不可采取复合本位制度。如果采取复合本位制度,必然会出现良币与劣币,人们储藏良币而抛出劣币,对货币的正常流通和稳定是极其不利的。在铜钱与纸币之间,胡衹遹主张使用纸币,不使用铜钱。
-
-
秦晋庭
- 《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中国的货币,具有悠久而漫长的发行史,并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华货币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货币无论形制、规格,还是钱文、币材,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堪称无与伦比.源远流长的中华货币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对于货币,不仅仅是使用者,而且一些曾经创建过政权的少数民族还是创制者、制造者,因而某些特定时期的货币在形制、规格、钱文、币材等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为丰富中国货币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历代货币,清晰地印映着统一多民族国家初创形成、发展壮大、巩固完善、多元一体的演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