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文化研讨会
2011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文化研讨会

2011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文化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浙江武义
  • 出版时间: 2011-10-23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国际养生学会;浙江大学

会议文集:2011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山水与田园既是中国文人身体的休养所,又是他们的灵魂栖息地.这种根源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同时又给文人们以养生的广阔天地.就是在这里,中国文人成就了他们的艺术人生。中国古代文人是全世界文人中最会养生的一个群体。这既得益于传统文化对进退居处的态度,又得益于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和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引诱。中国古代文人何以能成就艺术化的人生?当与他们调节生活的能力相关。他们善于保持雅的生活,用雅的方式宣泄,创造一种雅的精神寄托。透过古代文人的生活记录,不难发现他们的兴趣都集中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当然这里的“雅”是广义的雅,是指一切类似平和的方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当然毋庸置疑地属于雅的生活方式,但是戏曲、茶座、太极八卦也是雅。而古人发泄的雅方式很多时候总是会催生出流芳百世的作品,自己的郁闷不见了,还呈现一种丰富的样式。山水园林使文人的审美心理、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和创作风格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摘要:"自然"、"无为"是古代道家生态秩序建构和生命价值实现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基本特征."道通为一"、"万物一齐"是大生命生态思想的前提,"道法自然"、"道常无为"是生态秩序建构的原则,"知常日明"、"知止不殆"则是基于生态秩序之上的生命价值实现的目标.在此,古代道家提倡因循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以及与万物和谐共进,同时以有节制地取诸自然来实现人类价值的生态思想,无疑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智力支持和现实意义.
  • 摘要: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是当下一种流行的产业,它集生态性与文化性于一身,以休闲型和参与型为主导,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参观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休闲"是一种高消费的旅游活动,有着广阔而长远的市场前景,如何使人民在物质利益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其精神审美与休闲养生,同样也是当前履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时代性课题.基于此,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应得以充分的重视和挖掘,这对于发展当地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也有其历史悠久的文化土壤和哲学养分,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以"休闲"养生哲学擅长的当首属道教,在看似无为、在无为中求有为的道教的养生哲学体系中,大体涵盖了"重人贵生"、"阴阳和合"、"天人相应"和"形神相依"等重要思想和领域.这些,都与当下的休闲养生旅游存在着某种维系和契合,本文以浙江省武义县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为例,提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还应注意几点必备的举措: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开发特色产品,突出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彰显文化特色;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度保障。
  • 摘要:休闲生态养生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我国休闲生态养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归纳并比较了我国现有的四类主要休闲生态养生旅游模式,即温泉养生、山地养生、滨水养生、乡村养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四类休闲养生发展模式的资源依托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最后,针对我国休闲生态养生旅游发展中存在简单化、产品开发单一化、发展目标功利化等问题,从优化路径角度在休闲生态养生理念更新、休闲生态养生资源发掘、休闲生态养生市场明确、休闲生态养生产品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从养生旅游属性的角度提出了乡村养生旅游的定义.通过核心吸引力、旅游产品、资源基础、目标市场、主要利益获取者等方面分析了乡村养生旅游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养生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及构建模式。通常按养生资源的禀赋划分,乡村养生旅游目的地可分为特色养生型和深度专业养生型两种。前者以现存的长寿群体和独特的长寿因子为主要吸引物,后者以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单体为主要吸引物,周边养生资源较为丰富。
  • 摘要: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日益成为不可取代的新兴的旅游方式.人们出于健康、生态、经济、文化等不同的动机,走出都市、回归乡村,体验乡村游带给他们的物质及精神上的享受.除了在表层实体上发展乡村游,更应该从深层隐形层面挖掘乡村游的旅游优势,从心理上推进大众对乡村游的亲近感和依赖感,吸引更多的人体验乡村旅游.对乡村游的道家美学境界方面的提炼,就是深层次发掘乡村旅游隐形资源的一个很好的角度.包含着"乡土"情怀和"游"之精神的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游,以无限的张力融合了出离与回归、厚重与飘逸,体现着丰富的道家审美意蕴.乡村游道家美学具体呈现在乡村美景之欣赏、农耕民俗之参与、境界层次之提高这三个面向的相互补充和逐层递进.乡村游是生态、形态、情态的和谐统一,是风景、情境、心境的互动融合,是鉴赏美景、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逐层升华.乡村游将道家"鉴赏美学"与"生存论美学"很好地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活动,以此成功地克服现代工业社会下都市人群的各种压抑、烦恼,让人们放下都市凡尘中的疲倦,在娴静古朴的乡村中聆听心灵的声音.具备如此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当然会是现代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首选.
  • 摘要: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重占有"的纯物质生活方式逐渐向"重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平衡转变.此时,人们特别需要将物质和科学技术的拥有与人性精神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达到一种平衡.乡村生态休闲养生便是有效满足人们"重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平衡的生活方式.不再为一日三餐而发愁的城里人向往的是一种有别于城市钢筋水泥文化的自然生活场景和一个宁静的生态空间,在乡村寻找自然与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上的差异,即文化时差.文化时差是乡村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的灵魂,是乡村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内涵所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开发,要充分利用好目前的旅游消费主流群体——城里人看“猪走路”的心理。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开发过程中,要以消费者的思想理念、情感世界、审美意识等心理因素来整合资源,使之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以实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给资源赋予生命的灵气。同时,必须注重游客的亲情参与,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与当地社区(项目区)有机融合,“反客为主”地以主人翁的心态进入社区(项目区),并积极参与社区(项目区)的人文建设。
  • 摘要:文章从王重阳的丹诗《四得颂》入手揭示诸家丹法的基本修炼程序.认为王重阳之《四得颂》丹诗为三家四派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皆不能背离,其他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仅是筑基功和得铅、得命两步具体操作方法各有特点,但整个修持程序与《四得颂》相比较无不若合符契.认为万卷丹经,只要抓住"铅、汞、性、命"四字,便可入丹道正途.按王重阳《四得颂》法诀修持,则可望"我命由我不由天",达到张伯端所云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
  • 摘要:中华民族的养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丰富的论述,在《黄帝内经》、《庄子》、《管子》、《吕氏春秋》等古代著作中,都涉及养生问题."养生"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以儒家为主体、释道两家为辅助是汉晋以降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儒、释、道三家都有系统性的养生之道,且在无形中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生命观与人生修养及道德标准.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为重视养生问题,各种各样的现代养生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大众传媒.其中,生态养生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以探讨儒、释、道三教养生思想对现代生态养生观的启示为主题,首先分别概述儒、释、道养生思想的基本理念,接着从平衡观与整体观两个方面探讨儒、释、道养生思想对于现代生态养生观发展的积极意义。
  • 摘要: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在中国古代具体表现为天人关系.道家、道教生态思想中对天人关系的主张是天人合一,具体地说是天人合道.观照当代生态哲学,人类中心主义显然是"天人合人",自然中心主义则大多是"天人合天","天人合道"尚不多见.道家、道教的天人合一观与当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的深层结构——生态哲学颇可互相印证,并可弥合西方生态自然主义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鸿沟.道家、道教的天人合一观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道教产生后被运用于伦理领域而具体化为以德为依据的天父地母、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天父地母、尊重自然的思想与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诉求是基本一致的.
  • 摘要:都江堰市尚云旅游开发公司和都江堰市青城武术馆在自身硬件均有不足,共同面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淡旺季明显和一日游瓶颈的情况下,走商业营运与文化品牌结合之路,企业与青城武术、道家养生结缘,由青城武术馆提供文化品牌支持,尚云旅游开发公司投入后续装修,聘请专业酒店管理公司负责营运.共同构建全球首家青城武术与道家养生主题文化会所——尚缘青城养生会所,从装修风格、专属功能、配套设施、员工培训、宣传营销全面融入,让会所在具备常规酒店接待功能外,成为国内外游客问道之地和青城武术及道家养生的展示和体验之地.既使都江堰市尚云旅游开发公司在青城山旅游业中独树一帜,找到青城山旅游新特色、新卖点,走出乡村生态休闲养生的新路,打破青城山旅游淡旺季明显和一日游的瓶颈;又使青城武术馆多了一个全面展示青城武术养生系统的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青城武术与道家养生爱好者介入,更加有利于青城武术、道家养生在全球的弘扬传播,形成多赢局面.
  • 摘要:一个国家经济高度发展必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随后休闲产业也会快速地跟进,在此同时"养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观点也会迅速普及并被广泛接受,并在最后形成生态休闲与温泉养生的产品.以大自然生态为背景的生态休闲与温泉养生活动,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就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并与养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与利用两者之间的利点,相信对养生有很大的助益.本文就是想利用这样的观点来展开论述,试图找出有利于养生的方法,并建立健康的养生理念.长期以来温泉旅游产品一直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之一,日本国民不但知道它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还懂得如何善用温泉和保护温泉。而温泉养生的观念更是在各界的推崇下,深人人心,因而温泉产业和养生产业都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研究认为,庞大的温泉市场是这个产业发展稳定的主要原因。当然温泉资源的丰富,也是支撑这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日本医界的推崇和业界的努力营造温泉的疗效更使得这个产业蓬勃发展。当然,日本也出现过过度开发与利用,造成部分地方温泉枯竭。随后,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措施,从修改法律的层面下手严格控管资源的乱采乱开行为,业界也深知一旦资源枯竭的严重性,均采取全面配合的态度,终于遏制了温泉危机的继续扩大。这说明了对于自然生态,只能采取先维护再利用的理念,否则如何谈得上生态休闲和温泉养生。
  • 摘要:乡村旅游是法国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法国旅游的形象来说,它深深烙上了乡村旅游的影子.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诚然,乡村经济的转型意味着新的资本关系。想要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就需要管理者、执行者和受过正规培训的工人。人们自20世纪以来就意识到农业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旅店老板是没有接受过几年培训的农民,那么他的旅店幸存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乡村的农民和其他居民,即便压根没有受过培训,或只受了几天的培训,仍然能够进入旅游业。此外,实践性的和长期的培训尚未有大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它会使所有相关人都承担起责任来,特别是帮助那些旅游公司通过更优的商业模式,更佳的组织架构及合作,通过教授它们刺激旅游者故地重游的方法,使它们变得更加高效和富有。培训和教育计划还可以使职业的规划者和管理者意识到规划对于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和收益率的重要性。最后,要提到的一个关键点,也是非常难以定性的一点:即培训计划可以开拓受益者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水平,培养他们真正的职业思维和积极的态度。
  • 摘要:天人合德生态自然的养生观是道家天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文化的"天人合德"、"万变定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的天人关系之一.天人合德生态自然的养生观强调天与人关系的和谐共生,天人之间的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不但强调以"天"为中心,而且特别强调以"人"之行为符合道之"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为原则,才符合道家养生观的基本要求.在养生活动中强调人对于"天"之道性的尊重和顺从."天性自然,不可欺矣"是道家天人合德生态自然养生思想的立足点.在人们的养生实践中,需要人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的各种规律和变化,顺天之"本然"而为之才符合养生的内在之性,实现生态自然养生之根本,与天友好相处,而不是逆天而行之.只有这样天与人之间才同"道"而"合德",达到人们养生实践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终目的,使养生实践达到"规律性",实现生态养生的"伦理化"和"自然化".
  • 摘要:养生在词典中通常解释为"保健"、"保养"、"保持健康".然而,养生的价值指向是"长寿"与"延驻",所以,保持长寿与延驻应该是养生的本然含义.养生是人的精、气、神在一种特定生存环境与活动情境中的保养与生发,也是人的性、情、志在一种特定德性环境与社会语境中的孕育与升华.中国养生的核心是不依赖外药,而是"以人为药"、"以心为药"、"以德为药"和"以食为药".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养生,可以用"适然"两字来概括养生的奥秘.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思想尽管在历史上分道分殊,但从"适然养生"的视角来分析,它们被完好地统一与整合了.以"适然主义"为指导的"适然养生"体现的将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实现."适然养生"是乡村生态与休闲场所建设的价值主题,也是武义浙中绿岛建设的旨趣所在.
  • 摘要:旅游的内核是文化,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尤离不开"在地"文化的挖掘与"重构".武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拓展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以其独有的"东晋明招文化"为标志的隐逸文化似可成为现代都市人躲避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生态的精神家园;武义历史上的隐逸名人也可引申为现代都市人追求的回归自然、心灵自由的先驱;武义道教文化也相当发达,以唐朝高道叶法善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独特的风水理念,如在俞源、郭洞等古村落的实物载体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今天的武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平添了一份丰厚而别致的文化风韵;分布广、温度高、储藏量大、水质佳的武义温泉,是武义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稀缺资源和最大王牌,而不断挖掘温泉养生文化更是武义人发展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的品质保证.
  • 摘要:在现代性社会,理性化、程序化、体制化、机械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特征,尽管大都市也提供了宣泄欲望的空间.但是,人们常常在排解欲望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失去生命的本真.固然,乡村也遭遇现代化的冲击,但是它还保留了家园的特点.同时,乡村距离"自然"最为接近,最具有诗意化的特征,因此乡村休闲养生成为人们回归生命本真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如何保持乡村的原生态,如何挖掘乡村的生态休闲功能,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文化课题.乡村生态休闲不仅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而且可以塑造健康的体魄,增加生理生命的力量;舒缓社会压力,释放生命本我;摆脱单调生活,获得生命体验;走出异化人生,回归生命本真。总之,作为新兴的养生项目,乡村生态休闲养生从多个角度促进人的生命健康,促进人们的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在发展乡村生态休闲养生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注重保持乡村的原生性、需要维护乡村生态平衡,使乡村能够真正成为“漂泊”的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浙江省武义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共同发展,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武义乡村旅游现状、特征,深入揭示了武义目前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较差,跟风模仿、弃土从洋,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竭泽而渔、不顾后果等,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要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加强宣传抓引导,重视培训抓教育,规范管理抓环保,开发特色产品,多元开发抓联动等。为武义旅游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 摘要:中国生态休闲文化源远流长,从庄子开始,休闲文化有了回归自然的生命品性,也即成了一种具有生态情趣和人文情怀的审美生存的人生哲学.东晋时代的陶渊明以其归园田居的生活实践和首创的田园诗,为中国生态休闲文化留下了最宝贵的历史遗产.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在三次出仕的实践中,他深刻地感受到在浑浊社会里人的生命无奈、无用、无能之悲哀,认识到个体在尘世所能把握的只能是生命的自然性,而隐逸则是与"自然"亲合的最佳道路."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提出的两个主要命题.他吸收了儒、道、玄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自然无为"、"适然自在"审美生存哲学观,探索到一条弃绝官场、躬耕陇亩的隐逸之路.陶渊明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持守了儒家"独善其身"的人生信念,展示了一个士人淡泊名利、自然纯朴的"君子人生"思想境界;他以自己的自然情怀和生活情趣开辟了道家"逍遥自在"的生活范式,展示了一个士人自然清新、返朴归真的"艺术人生"精神境界.陶渊明以归园田居的实践诠释了生态休闲文化的基本特质和价值取向——回归自然,并将这种东方文化模式的审美生存境界呈现给后人,由此"桃源意境"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艺术人生的象征。
  • 摘要:绿色思维和绿色正义是全球绿色治理的价值理念和法理原则.绿色正义以生命生存为基础,吸收了全球正义基本主张,融入了环境正义的必要关怀,把世界正义要规范和调整的范围大大拓展了,呈现出时间、空间和类间三大视域维度.从而以生命生存来取代西方话语的普遍人权为讨论基础,一方面可以为生态安全维护寻找到真正出路,实现绿色治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长期以来西方为主的生态、环境话语体系的限制,同时也期望通过绿色思维、绿色正义和绿色治理以生态的视角促动人权认知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政治模式的变革,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实现生态文明社会.
  • 摘要: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自然景观,山乡农家乐休闲旅游方兴未艾,正历史性地展现为一种空前的大众养生新形式.然而,当人们以养生的视角去搜览先人的生活方式时发现,武义古代丰富的山居隐逸印迹,同当今乡村生态休闲之间不啻是一种文化传承关系.古今隐者,都是为了追求自我的人生理想,调养身心,享受宁静安逸的世外式的生活;丰富的山居隐逸养生旅游资源,可让不同养生需求的人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愿望。
  • 摘要:中国山水画与生态休闲养生中间的关系在于旅游.对古代和当代中国人来说,旅游是一种修炼,因而中国山水画把这个观念表达出来.可是,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人,旅游目的和理由也不同,使得中国山水画也有不同的地方,表示出山水画的发展和改变.可以把这个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东晋至明,明至近代,以及当代.每个阶段不表示一个完全新的观念和实践,而表示一种文化方面的积累和丰富化.本文要讨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它们对当代的生态休闲养生的重要性.基本上,山水对古代中国人代表一个完美世界,作为仙境与天宫的入口。旅游的过程很重要,而自古保持早期道教文化的仪式观念,这种“远游”的观念在南北朝就变成山水画的“卧游”观念,而基本上归于道教养生和修炼的方法。随着旅游活动和社会的改变,晚明的山水开始表达文人的文化知识和行为,融合与增加于古代对山水的仙境观,互补互利,而并没有代替。山水旅游与绘画的养生含义也开始包括很多与文人有关的文明表现。当代的山水旅游和绘画加上了技术方法。无论山水画与旅游活动是为了养生,文化或者技术的目标,总是包含一种修炼的含义(修身、修心、修技)。所以对旅客和画家来说,古代与当代中国的山水照样表示出他们心目中完美世界的对象,帮他们脱离人世的烦恼,而在自然风景中找到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时刻。故当代生态休闲养生可以按照上文的研究提出三个建议:生态-保留名山历史景点和自然状态;休闲-文化欣赏和交流;养生-修炼身体和保持心理平静。这些作为中国山水旅游与山水画的三位一体的状态,可以保留它们,因为它们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
  • 摘要: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给人门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困境的思路及方法.本文主要对传统儒、道、佛三家的生态智慧作了分析和比较,认为三家的生态智慧各有特色:儒家主张以德性为中心,但却能够从仁德出发,最终把自然纳入道德共同体,由亲亲、仁民而爱物,并最终实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道家则以自然无为为中心,以自然主义作为价值导向,主张见素抱朴,知足适情,并最终实现"天人和乐"的理想境界;中国佛家(禅宗)则由缘起无我引出慈悲护生,并由"明心见性"的修养,拓展出诗化的禅意世界.儒家的智慧特色是人文的,却又直达天地境界;道家与佛家的生态智慧超越人文,然而又不脱离人类现实生活.儒、道、佛均主张"天人合一",也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儒、道、佛三家生态智慧的共通之处。
  • 摘要: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指导和引领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作者长期来对于农家乐研究的经验积累,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地区农家乐标准以及咨询相关专家,构建了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然后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确定指标内容和权重系数.该评价指标体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游客和经营户两个层面,权重分别占75%和25%,而后三个层次则是第一层次指标内容的进一步层层细化.最后,将构建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三个农家乐案例,指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摘要:内丹学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优秀代表.它认为生命能量"精"、"气"的取得、积累和提高是养生延命的关键,身心的修养应服务于这个目标.内丹修炼通过"筑基"和"炼精化气"使生命得到保养和延长,为人类的生命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性内容.这些旨在调控生命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将超越养生延命的一般理解,带来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