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个体化治疗策略在生殖领域的应用研讨会
个体化治疗策略在生殖领域的应用研讨会

个体化治疗策略在生殖领域的应用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烟台
  • 出版时间: 2012-07-27

主办单位:生殖医学杂志;协和医院

会议文集:个体化治疗策略在生殖领域的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embryo-transfer,IVF-ET)的最重要的衍生技术,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已非常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男性不育症的治疗。随着ICSI出生儿的增多,其安全性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除超促排卵、配子胚胎的体外处理和培养等相同于IVF-ET的步骤外,ICSI后代的安全性影响因素还包括精子源性和非精子源性二类因素。前者主要指引起男性不育的男方遗传异常、结构和功能异常精子,经ICSI辅助受孕,影响出生后代健康的因素;后者是指ICSI过程中可引发卵母细胞、胚胎和出生儿各种异常改变的机械性刺激和外源性化学制剂曝露等。
  •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长方案降调节与自然周期的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长方案降调节的972个周期,根据降调节前是否用Oc预处理分为两组,A组:234个周期,OC预处理后达必佳0.05mg降调节,B组:738个周期,自然周期的黄体中期达必佳0.05mg降调节;比较两组间的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IVF获卵数高于B组(P<0.05),A组ICSI受精率低于B组(P<0.05),A组Gn用量、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的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与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长方案降调节比较有较高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 摘要:目的:评价少弱精子症者二次取精行IVF的实验室和临床相关指标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中心行IVF周期中,取卵日二次取精的样本(52例),选取其中少弱精子症者39例62份精液标本。由实验室同一人员进行精液常规分析,从而比较前后两次精液相关参数(量、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a+b级精子百分率等)的差异,归纳两次精液合并处理后行IVF周期的实验室(2PN率、优胚率、可移植胚胎率、冷冻胚胎周期率等)和临床(临床妊娠率)相关指标。结果:39位男性患者均通过手淫方式在1 h内连续取出两次精液。第1次与第2次精液相比:量显著增多[(2.71±1.44)ml~(1.64±0.88)ml](P=0.0004);精子计数减少[(17.85±26.51)~(40.38±22.81)×106/ml](P=0.0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子活动率[(45.48±16.53)%~(51.26±14.72)%](P=0.0023)和a+b级精子百分率[(20.97±10.80)%~(38.35±22.03)%](P=0.0001)显著降低。与随机抽取40例一次取精行ⅣF周期相比,两次精液合并处理后行IVF周期的2PN率(67.25%)、优胚率(62.22%)、可移植胚胎率(81.57%)、冷冻胚胎周期率(77.42%)、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61.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取卵日连续两次取精行IVF周期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实验室及临床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形态畸形率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接受IVF助孕治疗者共322周期,精子染色应用Diff-Quik染色法,根据精子形态正常率进行分组:A组:<4%,B组:≥4%-<15%,C组:≥15%。比较不同形态精子组与IVF结局的关系,如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及精液检查其它参数的关系。结果:A组与B、C组受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组与C组在临床妊娠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B、C组受精率及卵裂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与B、C组精液其它参数如顶体酶活性、精子活力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精子正常形态率是影响IVF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按WHO新版标准对精子形态进行评估正常形态精子比例越高其临床妊娠率就越高,精子畸形率增加可影响精子功能,如导致顶体酶活性及顶体反应率降低,引起男性不育。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以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及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占育龄期妇女的6-8%。
  • 摘要:目的:研究透明带形态异常卵子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方法:以在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透明带形态异常的15个治疗周期为研究对象,63个非透明带形态异常的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内分泌是否存在异常、基础卵泡数、降调节天数、Gn天数、Gn总量、HCG日≥16mm卵泡数、HCG日E2水平、P水平和LH水平、获卵数、MII卵数、行挽救性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受精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65.52% vs 78.86%)(P<0.01),其余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透明带形态异常会导致受精失败,挽救性ICSI可以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补救,改善临床结局。
  • 摘要:所谓一站式诊断评估技术:就是在女性患者月经干净后2-5天内,对其实施系统的、客观的、全面的、快速的评估女性生育能力,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治疗费用,评估治疗风险等。对于不孕夫妇来说进行有效的、快速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有:子宫因素、输卵管因素、卵巢因素。对于不孕患者个性化的病因诊断,要想做到成功的、精确的、无创的或微创的诊断评估,是对患者预期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IVF-E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HCG日内膜形态(A形、A-B形、B形内膜比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刮宫术组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均高于宫腔镜电切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宫腔镜下刮宫术对拟行IVF-ET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刮宫术与电切术比较,可以避免热效应对宫腔微环境的影响,提高妊娠率。
  • 摘要:目的:观察卵巢储备功能不良患者微刺激方案IVF-E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GH)辅助超促排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我中心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IVF-ET患者6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2例加用GH,对照组28例未用GH,分析两组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周期取消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上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妊娠率及周期取消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妊娠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不良患者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IVF-ET治疗中使用GH可以提高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从而可能提高妊娠率,减少周期取消率。
  • 摘要:肥胖在人群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其对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已广为人知,其对女性生育的影响包括,性早熟、月经紊乱,稀发排卵、自然流产,不孕,降低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早产、激素敏感性肿瘤发病率增加以及妊娠期母体相关并发症。生育能力的下降与多因素相关,包括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的紊乱,二者相互作用,可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胚胎的种植,进而影响最终的妊娠结局,最近相关的研究强调了在正常人群当中肥胖与降低的生育能力相关性,与IVF不良妊娠结局相关。Loveland等指出较之正常体重的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女性妊娠率及活产率下降,Wang和Dakras的研究分别指出肥胖增加了IVF的自然流产的几率,但是仍有一些文献提出了完全不同的临床结论,认为肥胖对上述的这些指标无显著影响。造成这些临床认识上的差异有多种原因,其主要影响原因可能为分组方式的差异,样本量的大小,促排卵过程中Gn的使用的差异,以及增加的周期取消率等。上述文章均给予国外的研究背景,国内对于体重指数研究较少,局限的国外资料存在上述相悖的观点,因此体重指数对体外助孕治疗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样本量的研究,探讨了BMI对ⅣF反应参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 摘要: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处于同一个卵泡液微环境中,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复杂的“对话机制”调控着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卵丘细胞的增殖延伸。在窦卵泡阶段,卵丘细胞由颗粒细胞分化而来,通过缝隙连接与卵母细胞共同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合胞体。卵泡发育不同时期,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代谢调控主要表现为:在窦卵泡期,卵丘细胞为卵母细胞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而卵母细胞分泌的信号因子亦调控着卵丘细胞的增殖和延伸;在排卵前卵泡中,卵丘细胞主要通过调控卵母细胞中cAMP水平,促使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在排卵后卵泡中,卵丘细胞亦影响着精卵结合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另外,伴随卵泡内微环境的变化,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发生着复杂的信号传递,从而对卵母细胞的发育实现分子水平的调控,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作为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分子标记物。最后,对卵丘细胞调控卵母细胞发育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 摘要:受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精完全失败是比较少见的。这种现象在IVF周期的发生率是5.10%,ICSI周期的发生率是1.3%。而两种受精方式均失败的病例更是罕见。
  • 摘要:目的:探讨降调节开始时间与卵巢黄体囊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83例采用标准长方案促排卵的不孕患者。根据排卵后几日内开始降调节将其分为6组(A组<4天,B组=5天,C组=6天,D组:7天,E组=8天,F组>8天),分别统计降调过程中各组出现卵巢黄体囊肿的例数,比较6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降调开始时间(排卵后几日内降调)、囊肿形成率、降调日窦卵泡数、降调时间。结果:排卵后第5天和第6天开始降调节的患者,降调后出现卵巢黄体囊肿率低于排卵8天后开始降调节黄体囊肿的形成率。结论:排卵后6天开始降调节卵巢黄体囊肿形成率最低,是开始降调节的最适时机。
  • 摘要:既往认为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主要是LH峰引起卵子排出,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以及超排卵(COH)的开展,人们发现LH在卵泡晚期发育中也非常重要,它对卵子的最后成熟非常关键,甚至可以代替卵泡刺激素(FSH)促进晚期卵泡的发育。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表现为LH降低或FSH/LH比值升高的患者;发现对于这部分不孕患者经LH预处理或从早期卵泡开始的添加可改善优势卵泡的质量与妊娠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LH的结果高度相似、共享同一个受体,而且HCG的半衰期更长、与LH/HCG受体结合更为紧密,效应可能更强。最近,人们发现LH/HCG受体遍布所有的生殖器官,提示HCG的作用不限于此。己经有研究报道低剂量HCG可独立于FSH、支持中晚期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在COH前以及早期添加HCG可能是个有效的减少FSH用量,提高卵子质量,提高妊娠率的方法。本综述主要从LH在激素合成以及卵泡发育中的作用,HCG与LH的异同,HCG在中晚期卵泡和早期卵泡发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HCG的最新应用进展。
  • 摘要:影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因素众多,其中胚胎移植(ET)是关键的一步,然而,ET对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迄今仍无研究。波兰比亚韦斯托克生殖医学中心、波兰科学院动物培育及遗传研究所为明确ET对后续胚胎的发育是否存在影响,建立了一种模拟体外胚胎移植过程的实验模型,观察以不同的注射速度进行ET产生的压力对植入前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该模型采用常规的胰岛素注射针进行ET,可以在短时间内(0.1秒内)迅速增加移植时施加给胚胎的压力(增加到155mmHg),并用计算机模拟ET注射时产生的剪切力、速度差和压力。
  • 摘要:目的:研究授精前剥除卵丘细胞卵子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方法:授精前用机械法剥除卵子外包裹的卵丘细胞,每个卵子采用微滴法单独受精(A组)。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IVF-ET受精方式进行。比较两组第二极体排出情况、受精率(包括2PN、1PN和3PN)、卵裂率(包括2PN、1PN和3PN)、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两组在受精率(包括2PN、1PN和3PN)、卵裂率(包括2PN、1PN和3PN)、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子授精前剥除卵丘细胞不会影响IVF-ET的I临床结局,为利用卵丘细胞进行非侵入性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