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年北京市肿瘤放疗年会
2016年北京市肿瘤放疗年会

2016年北京市肿瘤放疗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

主办单位:北京市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6年北京市肿瘤放疗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与周围OAR关系密切,IMRT以其剂量学优势成为头颈部肿瘤放疗的主要形式.由于IMRT产生与靶区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并且在OAR和靶区之间形成陡峭的剂量跌落梯度,如果治疗摆位不准确,不仅会导致靶区得不到足够剂量,还可能使高剂量区移到OAR上,造成严重的放射损伤.本研究介绍本院放疗科应用机载千伏级CBCT对83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IMRT前初次摆位的验证结果与分析.
  • 摘要:目的: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验证结果,探讨治疗精确性. 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14块,共16个治疗区.与术前相比,术后V100%减小(=2.451,P<0.05);术后D90%和V150%均值较术前小,V200%、MPD均值较术前大,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EI、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 摘要:引入一种新型平面坐标模板,比较其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前后计划的一致性.在新型平面坐标模板辅助下,通过谨慎的术中剂量优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可部分替代目前发展迅速3D打印非共面模板,尤其对于活动器官和体表移动度较大的位置的肿瘤。
  • 摘要:目的:对比CT引导辅助3D打印模板指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计划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 方法:2015-2016年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盆腔复发肿瘤患者共12例,植入病灶15个,处方剂量110~150Gy.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12块,共15个治疗区.术后验证的剂量学参数与术前计划的比较行配对t检验. 结果:术后验证靶区的D90、mPD、V100、V150、V200、CI、EI平均值分别为137.4Gy、74.4Gy、90.1%、58.7%、34.4%、0.68、34.2%,术前则分别为140.2Gy、61.1Gy、91.8%、64.3%、36.7%、0.69、30.5%(P=0.153、0.024、0.028、0.003、0.302、0.437、0.530). 结论:针对盆腔复发肿瘤,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简称3D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定位和复位时的误差. 方法: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41例3D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患者.术前2日行CT扫描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位置、深度的图像信息行3D模板针道设计、打印模板.术前3D模板复位,对术前定位计划3D模板位置和复位时3D模板位置的x轴(左右)、y轴(头脚)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部位、体位3D模板复位与术前摆位误差进行分析. 结果:头颈部、胸部和盆腔粒子植入术前计划3D模板定位x、y轴与复位时31D模板位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7±1.09)、(2.66±1.65)、(4.00±1.41)、(5.22±1.85)、(1.88±1.29)和(2.52±1.37)mm.与胸部相比,头颈部和盆腔部的x和y轴方向位置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3.080、-3.944、-4.519,P<0.05);其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CT模拟定位技术对模板定位、复位具有很好的校正作用,误差小、精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 摘要:目的:报道一种侧卧位前后对穿X射线分次全身照射技术,并对照射中的实时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Varian Trilo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0MV X射线,行水平野对穿全身照射,源到模体表面距离390cm,测量X射线全身照射条件下的射野百分深度剂量、离轴剂量分布及绝对剂量输出.对10例患者采用侧卧位前后对穿野分次全身照射.照射处方剂量1200cGy/6次,共3d,体中线剂量率约5.0cGy/min.治疗时利用多通道半导体剂量计实时监测患者剂量准确性及剂量分布均匀性,采用固体水进行剂量非均匀性补偿. 结果:治疗条件下模体测量射野离轴剂量分布均匀性<±5.0%,最大剂量点处绝对剂量输出为0.0721cGy/MU.10例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侧卧位治疗,各个部位监测总剂量偏离处方剂量-4.9%~6.7%,平均监测剂量均匀性<5.0%. 结论:侧卧位X射线全身分次照射技术患者耐受性好,照射过程中实时监测剂量,采用固体水进行剂量非均匀性补偿,能够保证患者接受准确均匀的剂量分布,方法简便易行.
  • 摘要:目的:分析2010例调强放疗计划剂量验证结果,为改进和完善调强放疗计划验证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瓦里安公司Trilogy加速器治疗的2010例计划的剂量验证结果,其中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965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1045例.计划设计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剂量验证采用MatriXX及Multicube模体.分析计划和测量等中心点剂量差异,3%/3mm标准平面剂量分布的γ通过率.等中心点剂量差异<±3%定为通过,平面剂量分布γ通过率>90%定为通过.分析病变部位、治疗技术(IMRT和VMAT)对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 结果:2010例计划等中心点剂量平均差异为-0.3%±2.4%,γ通过率为97.9%±3.4%.88.2%和96.7%的计划能够通过点剂量验证和平面剂量验证标准.不同病变部位计划验证γ通过率不同(F=3.09,P<0.05).不同病变计划点剂量和面剂量验证通过率不同(X2=40.93、39.15,P<0.05).IMRT和VMAT计划验证点剂量通过率和面剂量验证通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部分调强放疗计划能够通过计划验证,不同病变部位计划验证通过率不同,IMRT和VMAT计划验证通过率无差异.
  • 摘要:目的:测试Axesse加速器实施VMAT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系统组成部分到系统过程测试对Axesse实施VMAT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试.系统组成部分测试包括剂量输出稳定性测试和MLC到位精度测试;系统过程测试包括VMAT剂量率和机架速度调制能力测试、MLC速度和剂量率调制能力测试,以及患者剂量验证测试. 结果:与固定机架照射相比,旋转照射、包括MLC动态滑动旋转照射剂量输出差异<1.0%.Axesse EPID iViewGT3.40测试MLC到位精度肉眼观察能发现MLC0.5mm位置误差,固定机架照射和旋转照射MLC到位精度<1mm.在临床应用剂量率范围内,VMAT变剂量率和机架速度、变剂量率和MLC速度测试结果不同条形野射束强度差异<2.0%.宫颈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VMAT剂量验证的3mm3%标准γ通过率分别为96.52%、95.72%和98.83%. 结论:Axesse系统VMAT能准确控制MLC运动、变剂量率和机架速度,Axesse系统能准确可靠实施VMAT.
  • 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 yinserted cen-tralca theter PICC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固定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具有维护简单、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安全有效等特点.PICC技术为需要长时间输液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输液通道,有效保护血管.本院从2011年6月开始采用PICC技术,与传统的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等优点,减少了肿瘤患者痛苦。
  •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压和无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 方法:175名志愿者,男性135人,年龄22~76岁,平均(41±13)岁;女性40例,年龄17~71岁,平均(51±12)岁.采集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卧床休息10min后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3次,每次间隔2min.用SphygmoCor无创主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数据. 结果:3次外周血压与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相关性不一致,其中3次平均值和1、3次平均值与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相关性好(r=0.907,r=0.932,P<0.01)和(r=0.908,r=0.931,P<0.01). 结论:外周血压3次平均值和1、3次平均值与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相关性好.相关性不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与管理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摘要:增强扫描定位是指经静脉注入含碘有机化合物即造影剂同时进行CT扫描,其目的是增强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更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由于CT增强扫描定位时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浓度高,再加上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管弹性差,血管阻力大,患者配合不够充分等原因,易造成造影剂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我科2014年5月-2016年9月56例造影剂外渗的护理进行总结。
  • 摘要:采用电话联络方式来提高放疗期间请假患者依从性,实现护理临床工作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护理结果的客观体现.如何提高放疗期间请假患者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更好的服务,一直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肿瘤是由于机体在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中的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调控.目前为止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根据科室现有的条件有限,患者个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高标准,两者存在矛盾性.故住院期间放疗患者请假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怎样提高放疗期间请假患者院外安全,确保护理安全,做到优质服务成为了研究的一个护理方向.本文就保证院外期间请假患者安全作一简述.
  • 摘要:目的:探讨体部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体部γ刀治疗3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γ刀治疗36例胰腺癌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26例(72.2%)经对症治疗后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患者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22例(61.1%),减黄率2例(50%).结论:体部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治疗前中后期给予患者正确有效的指导并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 摘要:目的: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picc导管穿刺时最好在B超引导下,避免盲插.最好选择肘上穿刺,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封管时即使是三向瓣膜的导管,先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后,再用10ml注射器抽2ml生理盐水加0.04ml肝素封管.方法:导管堵塞使用的是三通负压方式灌注尿激酶的方法,深静脉血栓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口服华法林钠的抗凝方法.结果:导管堵塞经溶栓后再通,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部分再通.结论:正确使用这种封管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导管堵塞.D-二聚体的检测,抗凝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于预防导管堵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 摘要:2例复方苦参静脉滴注发生过敏性休克,输注时间约1分钟左右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心慌、舌麻木、面色发紫或潮红、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全身瘙痒,血压测不到,立即停止静脉输液,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镇静、止吐、升压、强心等药物治疗.由于抢救及时,未造成致命不良后果,后未再用过复方苦参注射液.
  • 摘要: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对正常骨髓、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熟膜上皮均有毒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肿瘤患者化疗保护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治疗后应用保护性及救援性药物,如亚叶酸钙、美司钠,该类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种化疗药物使用;另一种是放化疗前应用保护性药物,目前常用氨磷汀,是一种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组织中被碱性磷酸酶水解,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游离醇,可以直接与烷化剂、铂类药物结合降低其毒性,减少正常组织的细胞凋亡。氨磷汀为正常细胞保护剂,是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放化疗前应用的正常细胞保护剂。临床试验证明,氨磷汀能明显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肾脏、神经和心脏的毒性,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压、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恐惧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患者病情恢复后,对其积极疏导并鼓励,使其摆脱阴影,恢复治疗信心。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头颈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口腔黏膜反应和放射性张口困难均明显轻予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预后较差,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己属于晚期,所以非手术治疗为中晚期胰腺癌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己成为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依托现代先进放疗技术的发展,胰腺癌放疗后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病例很少见。由于患者出血量大,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开展抢救和各项治疗,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为了探索更全面、更系统的放射治疗的护理体系,对胰腺癌放疗后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进行了总结。
  • 摘要: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存在解剖结构复杂、靶区周围危及器官较多的问题,照射位置偏差可能造成肿瘤控制率下降及正常组织副反应增加.HT系统的MVCT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扫描层厚、扫描范围来获取患者的解剖影像,纠正摆位误差及体内器官运动,但扫描条件选择及配准方法存在个人差异.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层厚与扫描范围,对头颈部肿瘤MVCT的配准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层厚、扫描范围、配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
  • 摘要:将调强治疗布野方式应用于TOMO(Helical)计划设计中,比较其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可行性.本次研究通过对偏心肿瘤、椎体转移肿瘤的计划比对可见,将此类肿瘤IMRT传统布野方式应用于TOMO计划优化中可有效控制低剂量分布范围,降低不必要的受照区域,但在相同优化参数下至少增加1/3的治疗时间及延长近1.5倍的单圈治疗时长。计划设计时对调制因子(MF)和螺距比(PICTH)的优化调整,可保证具有相同计划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治疗时间,满足临床可行性。
  • 摘要:确定IC Profiler用于测量加速器照射野常规剂量学质控项目的准确性.用IC Profiler测出的射野平坦度、对称性及inline, crossline方向的半影宽度其准确性与三维水箱测出的结果一致,但在两对角线方向上还存在误差,故在对加速器进行照射野常规剂量学质控时,可用IC Profiler查看inline, crossline方向的数据,但若需知晓对角线方向的剂量学特性,建议以三维水箱为准。
  • 摘要:验证食管癌颈胸联合野单中心上下半野调强放疗技术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依据.食管癌颈胸联合野长靶区单中心上下分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满足临床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食管癌颈胸联合野长靶区单中心上下分野调强放疗与传统的两个中心做法相比,只需一次摆位,减少了放疗技师的摆位时间和患者的治疗时间。单中心上下分野调强技术提高了靶区剂量,同时又避免了肺过多的低剂量照射,很好的满足了临床剂量要求。
  • 摘要:总结1例鼻咽癌左侧后鼻孔复发患者行鼻内镜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的护理,根据手术部位特点、护理难点,采取了鼻内镜和CT联合引导、1%丁卡因及1%麻黄碱纱条填塞局部麻醉收缩鼻甲、负压吸引及时清理鼻腔、手术器械安全管理等针对性医疗和护理措施.经严谨的手术配合、细致的观察护理保障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安全完成手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己广泛应用,对不能手术及放疗后复发的鼻咽癌疗效肯定.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创伤小、定位精确度高、三维空间成像,配合鼻内镜实时监控引导穿刺,解决了再程放疗周边剂量超量和引发出血的风险,实现了对复发鼻咽癌的挽救治疗.
  • 摘要:下咽癌是原发于下咽部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临床预后较差,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放疗时平卧位后肿瘤压迫会导致呼吸困难,这是阻碍患者顺利放疗的重要障碍.通常医师会建议放疗前行气管切开术,以保障患者呼吸和进食功能.本院与2015年收治1例下咽癌放疗患者,经平卧训练,避免气管切开,保留患者喉部功能,住院50天顺利完成放疗.
  • 摘要: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7.5%,疼痛缓解伴随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下降(p<0.05);平均起效时间为放疗后第4.25天.放疗前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6.21±1.41和1.96±1.33(p<0.01).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放疗后Frankle分级得到改善.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放射性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对X线辐射诱导的不同p53基因状态的人肺癌细胞死亡和染色体畸变的双向性影响. 方法:p53缺如的人肺癌H1299细胞通过稳定转染wtp53和mp53基因,得到本实验使用的野生型或突变型p53细胞.X线照射前,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硝酸异山梨酯(ISDN,一种一氧化氮供体)和/或羧基-2-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一种一氧化氮清除剂).细胞敏感性、凋亡、染色体畸变分别由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33342染色法、TUNEL染色法、染色体显带技术测定. 结果:在wtp53细胞中,X线辐射前作用于低浓度的ISDN(2-10μM),可观察到明显的辐射抑制现象以及凋亡和双着丝粒体染色体畸变的显著降低.然而,如果c-PTIO和ISDN照射前6小时共同存在于细胞培养液中,以上这些效应几乎被彻底地抑制.然而,X线辐射前,wt p53细胞作用于高浓度的ISDN(100-500μM),可观察到明显的辐射增敏现象以及凋亡和双着丝粒体染色体畸变的显著升高.但是,在上述ISDN的任何浓度,所有这些现象并没有在H1299/mp53细胞中观察到. 结论:在人肺癌细胞中,低和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可分别诱导截然不同的辐射敏感性、凋亡以及双着丝粒体染色体畸变的变化,并且一氧化氮可通过p53基因表达调控来影响细胞的生存与死亡.
  • 摘要:目的:探讨与评价运用第五代CyberKnife VSI系统中固定(Fixed)和可变(Iris)准直器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技术治疗颅内肿瘤时计划质量的剂量学特性. 方法:选择20例颅内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B组分别为小、大体积靶区组,每组10例患者,统一靶区剂量21Gy/3F.分别对每例患者选择Fixed和Iris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通过靶区适形指数(CI)、非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梯度评分指数(GSI)与危及器官等剂量学参数,分析评估SRT计划优化质量及实施效率,从而评价两套准直器的束流特性情况. 结果:Iris计划执行的平均时间明显优于Fixed计划(A组p=0.001;B组p<0.001).B组中低剂量区(20%及10%处方剂量)体积,Fixed计划明显低于Iris计划(p=0.001;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危及器官,B组中视通路Dmin及眼球的Dmean和D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仅有视交叉D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于靶区相关参数,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利用第五代CyberKnife VSI系统治疗颅内肿瘤时,Iris与Fixed准直器相比,除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外,没有明显的剂量学特性差异.对于体积较大且形状复杂的肿瘤靶区,Iris计划虽然正常器官限量在允许范围内,但其低剂量区体积要明显略高于Fixed计划.而对于两种准直器更深层次剂量学特性,仍需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可能.
  • 摘要:目的:使用EDOSE剂量验证系统基于加速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剂量验证结果的评估.方法:分析不同射野下EDOSE对EPID成像板剂量响应均匀性的修正;不同大小射野gamma通过率:比较EDOSE反推计算的相关参数与计划系统的差异.结果:修正后EPID不同射野均匀区域图像灰度值的均匀性较好;γ(3mm/3%)分析不同射野的通过率均在理想范围.计划系统和EDOSE剂量验证系统分别计算危及器官的体积并比较,仅右肺存在统计学差异;计划系统和EDOSE剂量验证系统反推计算DVH比较,部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EDOSE与计划系统具有契合度较高的计算和分析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辐射自显影胶片EBT3剂量响应特性中非均匀性及其对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DQA)的影响. 方法:取10张同一批次EBT3胶片,每张胶片分为8个区域,胶片不同剂量曝光后扫描分析其剂量响应的非均匀性.利用建立剂量响应曲线A和修正的剂量响应曲线B;取10例TomoHD系统调强放疗(IMRT)计划并利用EBT3胶片进行剂量验证,采用不同剂量响应曲线A和B分别分析Gamma(γ)值时两组通过率的情况. 结果:对10张胶片像素值的非均匀性进行分析,每张胶片像素值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32%,1.32%,0.74%,1.2%,0.87%,0.72%,0.88%,0.72%,1%,0.70%;而10例放疗计划验证胶片采用A,B两种剂量响应曲线进行分析,γ=1.5、1时两组通过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7,0.008),而γ<1时两组通过率虽略有差异但不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辐射自显影胶片剂量响应非均匀性存在一定差异,且与胶片所受剂量有关,其非均匀性随着剂量增加而相对减小;临床验证中考虑EBT3剂量响应曲线的修正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低剂量.
  • 摘要:目的:分析在椎体转移瘤的射波刀(Cyberknife)放疗计划设计中,准直器(Collimator)个数对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方法:选择10例脊柱转移病例,分别用1、2、3个准直器进行计划设计.针对三种方式设计所得的放疗计划参数使用单因素的随机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方式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在适形指数以及射野个数方面三种计划方式没有统计学差异.在靶区处方剂量覆盖、新适形指数、治疗时间上看三种计划方式所得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使用2个和3个准直器所得计划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脊柱转移肿瘤使用2个或3个个准直器所得计划明显要优于单个准直器所得计划;建议在病人可以接受的治疗时间内尽量使用2个准直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
  • 摘要:目的:探讨两套商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实施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优化的性能特点. 方法:随机选取宫颈癌和前列腺癌患者各10例,分别利用Varian Eclipse和Philips Pinnacle TPS设计VMAT计划(宫颈癌:2Arc&3Arc,前列腺癌:1Arc&2Arc),采用Varian Clinac iX加速器配备RapidArc技术实施照射.从剂量分布、实施效率、治疗照射参数等方面评价治疗计划质量的差异. 结果:宫颈癌采用Pinnacle设计的2Arc VMAT计划,在PTV靶区适形度(CI)、直肠(V30,V40)和膀胱(V30,V40)保护上略优于Eclipse,但PTV和PTV1剂量均匀性(HI)以及PTV1靶区适形度(CI)上Pinnacle则略差于Eclipse.此外,2Arc与3Arc的MUs上Eclipse系统均明显小于Pinnacle,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前列腺癌采用Pinnacle TPS中1Arc VMAT计划,在PTV剂量均匀性(HI)、直肠(V30,V40)和膀胱(V30,V40)保护上略优于Eclipse TPS,但PTV适形度(CI),Pinnacle则略劣于Eclipse.然而1Arc与2Arc MUs上Pinnacle和Eclipse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宫颈癌和前列腺患者而言,两套商用TPS中VMAT治疗计划均能实现临床可接受的剂量分布.计划质量略有差异,但仍需更多的简单或复杂病例作进一步地研究以确定不同TPS实施VMAT优化的性能特点.
  • 摘要:利用图像引导设备研究三种固定装置对胸部肿瘤摆位误差大小的影响.胸部肿瘤放疗摆位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摆位误差。本研究由三组患者的摆位误差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翼型板联合真空垫固定能够降低胸部肿瘤患者的随机摆位误差,节省治疗时间。推荐翼型板联合真空垫固定作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常规固定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在CT引导下使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剂量分布. 方法:选择10例2015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的患者,处方剂量100-120Gy.在CT实时图像引导下进针,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针间距0.5cm或1cm,平行排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应用北航科霖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学验证. 结果:靶区平均体积为27.69m1,平均植入粒子39.1颗,单颗粒子活度为0.5~0.7mCi,平均植入粒子活度1.03mCi/ml,平均D50(90%靶区体积接受的剂量)为113.08Gy,平均V100(靶区接受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为88.39%,平均V150是64.95%. 结论: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可以实现预期的剂量分布.
  • 摘要:目的:通过对CT模拟定位机质控模体的测试,对CT模拟机的各项指标进行质控,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保证图像质量. 方法:利用Philips大孔径CT模拟机分别对Catphan504模体四大部分进行头部标准质量控制(QA)方案轴向扫描,测试其层厚、CT值线性、均匀性、噪声、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层厚测试扫描条件为120kV,280mAs,层厚9.0、6.0、3.0、1.5mm,旋转时间0.75s,算法采用EB;CT值线性扫描条件为120kV,280mAs,层厚9mm,旋转时间0.75s,算法EB、B;均匀性、噪声、空间分辨率扫描条件均为120kV,280mAs,层厚9mm,旋转时间0.75s,算法EB;密度分辨率扫描条件为120kV,220mAs、240mAs、260mAs、280mAs,层厚9mm,旋转时间0.75s,算法EB. 结果:9.0mm、6.0mm、3.0mm、1.5mm标称层厚的测试结果分别为8.82mm、5.8m、2.95mm、1.55m;对于CT值线性,EB、B两种算法的对比度标度分别为1.79×10-4cmHu-1、1.93×104cmHu-1;均匀性为3.9Hu;噪声水平为0.34%;空间分辨率为6LP/cm;220mAs、240mAs、260mAs、280mAs条件下,密度分辨率分别为4mm@1%、3mm@1%、2mm@1%、2mm@1%.CT值线性在EB算法条件下,对比度标度近似等于参考值下限值,密度分辨率在220mAs、240mAs条件下,其测量值低于参考值,其他测试项目结果均符合要求. 结论:通过对各项目的检测可保证影像质量最优化,进而保证精确放射治疗的实施.
  • 摘要:目的:利用4D-CT和TumorLoc软件,研究肺下叶(右膈肌层面)距离脊柱不同位置处的呼吸动度. 方法:采用放疗专用Philips Brilliance24排大孔径CT定位机对10例行真空垫固定的患者进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将每个呼吸周期的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通过TumorLoc软件打开每例患者的10个呼吸时相图像,获得肺下叶内(右膈肌层面)距离脊柱40、50、60、70、80、90mm处血管中心点在三维方向的位移,分析位移变化与距离脊柱不同距离位置处三维方向的相关性. 结果:左肺下叶(右膈肌层面),距离脊柱40、50、60、70、80、90mm位置处,呼吸动度在Z方向分别为9.5±2.5、9.7±2.6、9.5±2.5、9.3±2.3、9.7±2.5、9.5±2.6mm;右肺下叶(右膈肌层面),距离脊柱40、50、60、70、80、90mm位置处,呼吸动度在Z方向分别为10.5±2.7、11.4±3.1、11.3±3.2、11.5±3.0、11.6±4.0、11.7±4.3mm;左右相同距离位置处,X、Y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相同距离位置处,Z方向在40、50、60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5、0.007、0.005,Z方向在70、80、90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下叶距脊柱不同位置处三维方向的呼吸动,前后、左右方向随呼吸运动变化不大;前后方向有统计学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技术实现全脑放疗并对海马保护,对8例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海马及其它危及器官受量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8例接受全脑放疗+海马保护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CTV)和海马区的勾画,全脑外扩5mm形成计划靶区(PTV),海马区外扩5mm形成海马保护区域.利用Varian Eclipse7.6治疗计划系统设计10野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3000cGy/10f. 结果:8例病人的计划靶区PTV V90平均值为99.5%;PTV V95平均值为98.4%;PTV的均匀性指数平均值为0.09.海马平均体积为5.0cm3,海马保护区域平均体积为26.2cm3,占全脑体积的1.8%.海马的平均剂量为17.1Gy,最大剂量21.7Gy,海马保护区域的平均剂量为22Gy,最大剂量29.3Gy,海马平均剂量为靶区处方剂量的57%,海马保护区域平均剂量为靶区处方剂量的73%.晶体最大剂量平均值为6Gy. 结论:在全脑放疗中利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技术能在保证靶区剂量覆盖和靶区均匀性的情况下降低海马受照剂量,实现神经认知功能的保护.
  • 摘要:目的:比较选择不同放疗技术实施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放射治疗(WBRT+SIB)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脑转移瘤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间接受WBRT+SIB的9例患者的CT图像,分别完成七野静态调强(IMRT)及螺旋断层调强(TOMO)的WBRT+SIB计划,处方剂量GTV(转移瘤)50Gy/10f,CTV(全脑)30Gy/10f,比较不同计划间处方剂量覆盖度(V30)、靶区的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观察眼球、晶体及视神经的最高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间的差异. 结果:TOMO组和IMRT组的对比:全脑靶区的HI(1.26±0.19vsi.44±0.11,P=0.01);V30(0.98±0.012vs0.95±0.032,P<0.01);局部转移瘤靶区的HI(1.02±0.015vs1.06±0.016,P<0.01);CI(0.7±0.117vs0.52±0.107,P=0.028),眼球的最大剂量(15.06±3.39Gy vs20.57±2.36Gy,P<0.01);平均剂量(5.59±1.17Gy vs8.44±1.18Gy,P<0.01);晶状体的最大剂量(3.17±0.71Gy vs5.41±0.44Gy,P<0.01),平均剂量(2.32±0.36Gy vs4.31±0.27Gy,P<0.01);视神经的最大剂量(26.42±6.41Gy vs14.99±3.88Gy,P<0.01),平均剂量(17.81±4.88Gy vs11.2±3.17Gy,P<0.01). 结论:在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瘤的推量放射治疗中,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不但在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度、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性指数上优于七野调强,而且眼球和晶体的最大受照剂量和平均剂量也低于七野调强,视神经的剂量虽然高于七野调强,但在标准范围内,因此螺旋断层放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以一例全骨髓照射患者为例介绍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应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实施全骨髓照射(TMI)治疗的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简单分析全骨髓照射(TMI)相比于全身照射(TBI)的剂量特点和优势. 方法:患者为以12岁女童,TMI治疗方案总处方剂量12Gy,单次4Gy/d,分3天完成.患者依次行固定器制作、CT扫描、靶区勾画、治疗计划设计及优化和治疗实施等过程最终完成治疗.剂量验证采用ArcCheck系统分段验证. 结果:患者治疗顺利完成,剂量统计结果证实TMI相比较TBI在保证靶区剂量的情况下对正常组织保护效果显著,大部分组织中值剂量降低达50%以上.剂量验证结果显示通过率大于95%. 结论: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可较好的完成全骨髓照射治疗.
  • 摘要:目的:分别采用Mapcheck和EPID验证MLC步进模式下的到位精度,比较两者验证方法和验证结果的差异. 方法:1、采用Varian Trilogy加速器,其中间有40对厚度为0.5mm的叶片,两边各有10对厚度为1mm的叶片.2、Mapcheck中二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采用Sun Nuclear公司生产的MapCheck Model1177;EPID中探测器类型为N型半导体,间距大小为2.5mm.到位精度要求均为1mm.3、在Eclipse(8.6)计划系统中创建一个篱笆式叶片计划,射野大小为15cm×15cm;在计划中,设置两叶片位置处于中心轴左侧,分别距离中心轴7cm、5cm,采用stepand shoot模式,出30mu之后,叶片向右侧移动2cm,再出30mu,如此循环直至叶片达到中心轴右侧5cm、7cm处结束,并导出RT plan和RT Dose.4、设置Mapcheck摆放参数:SDD=100cm;当射野中心对准c点后,向机头方向移动2.5mm,执行RT plan计划并保存测量文件;向床尾方向移动Mapcheck5mm,再执行RT plan文件并保存测量文件.5、EPID,对经过位置,坏点,校准后的EPID执行RT plan,采集三次图像,求平均值.6、每月进行一次数据采集,连续采集12个月.7、分别对Mapcheck采集的数据和EPID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Mapcheck软件分析MLC的到位精度剂量误差在20%以内,即MLC到位精度在1mm以内,EPID的r分析。 结论:Mapcheck在MLC到位精度上的验证方面较EPID更为简便,且数据可信,可以替代临床上较繁琐的EPID对MLC到位精度的验证工作.
  • 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可以减少频繁穿刺的痛苦和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的发生,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但肿瘤病人进行PICC手术后,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PICC术中及术后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将PICC在肿瘤化疗中实用价值,护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摘要: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抗凝溶栓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皮下注射过程中,经常引起疼痛、皮肤瘀斑、甚至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同时影响护患关系,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本文通过阐述有效预防和应对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摘要:目前广泛应用的放射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方法之一,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的正常组织,皮肤是对放射线敏感度较高的组织.在临床上,根据所用的放射源的种类不同、强度不同,照射面积以及部位的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病人是否能顺利完成治疗,因此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皮肤的反应,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
  • 摘要:目的:调查膀胱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应对策略. 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uality life quesitionnaire C30,EORTC QLQ-C30)对90例膀胱癌患者(患者组)和配对选取同一时期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调查. 结果:患者组生存质量评分(除呼吸困难和腹泻外)、SAS及SDS得分均较对照组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与面对、回避应对策略呈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呈正相关(P<0.05);生存质量中躯体、情绪、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与面对应对策略呈正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P<0.05),疲倦、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与屈服应对呈正相关(P<0.05). 结论:膀胱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生存质量较差,治疗过程中可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呈高发态势,癌症作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人的情绪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癌症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焦虑、压抑、狂躁等不良情绪反应,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使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呢?音乐疗法用于肿瘤临床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之一,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1].根据音乐的特点,通过调节肿瘤病人情绪,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因此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对于患者战胜病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存在着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异常,使用PICC导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将进一步增加,本研究旨在说明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增高的相关性,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预防及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外周手臂静脉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多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胃肠外营养、使用高渗刺激性等特殊药物或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功能衰竭、癌症患者.
  • 摘要:护理交班是医护交班的重要内容,交班报告中信息量大,具有呈现病区全部病人一天的动态信息,是科室主任、主治医生、值班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信息,做出准确及时的处置.规范、准确的交班使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治疗的基本保障,同时医护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我科自2012年开始不仅对传统交班内容进行了改进,还对科室的交班环境、参加晨会的所有医务人员的仪容仪表及交班者提出了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放疗科由门诊、住院病房、日间病房三部分患者,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有各自负责的医疗组,所以对晨会的护理交班内容进行了精细化改革.除传统交班内容增加以下内容:特殊治疗患者、检验检查阳性体征、病情变化的患者、疼痛患者、体重变化患者等内容.精细化的晨会护理交班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培养了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以及应对能力.
  • 摘要:压疮是由于局部身体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等原因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好发于受压或缺乏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和肌层较薄骨隆突处,最好发于骶尾部,且与卧位有密切的联系.Ⅱ期压疮为炎性浸润期,受压的部位因于淤血而出现紫红色,有皮下硬结和(或)有水泡形成.水泡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伤口清洁敷料(NeutroPhase商品名:纽储非)为含0.01%次氯酸、0.9%氯化钠的水溶液.适用于湿润吸水性伤口敷料,冲洗及清洗皮肤表面小切口、轻微烧伤、表面擦伤和皮肤轻微刺激;也用于体表急性和慢性皮肤损伤的湿润和清洗,包括Ⅰ-Ⅳ期压疮,淤滞溃疡、腿溃疡、糖尿病足溃疡、手术后伤口,一、二度烧伤.美皮康是一种具有自粘性的敷料,它可以吸收渗液,提供湿润的创面愈合环境以及减少浸渍风险.适用于渗液较多的创面、压疮、腿、或足部溃疡和外伤创面、皮肤撕脱伤和外科创面.为此,科室应用纽储非联合美皮康治疗1例Ⅱ期压疮,取得满意效果.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保证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护患沟通,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增加病人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肿瘤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其中宫颈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pre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现代医学上常用的置管方法,常用于肿瘤手术后的输液和化疗,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对血管的损伤和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目前,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和放疗,而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静脉给药,长期连续的给药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晕轮效应又被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倾向于推论这个人或事其他方面的特征,并且容易扩散到整体,形成显著的影响.所以本实验采用PICC置管方式给药,同时对患者使用晕轮效应进行指导护理,观察晕轮效应在宫颈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自1997年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引进国内,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长期静脉营养、肿瘤化疗、抗生素输注等,为患者提供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大大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同时长时间的静脉留置也带来了诸多的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最为严重,有并发肺、脑栓塞进而危及生命的风险.由此可见,研究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尤为重要,现综述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Power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39例,对患者实施PowerPICC置管术,对患者置管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患者中,38例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4%.结论:PowerPICC置管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损害,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约7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视野较为复杂、照射的面积较大、使用的剂量较大、照射的时间较长等[1]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放射性皮肤反应,且高发在颈部皮肤.一旦患者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会加重治疗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疗效,严重者须暂停放疗,降低肿瘤治愈率和控制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清得佳凝胶联合银离子海藻棉+自粘性泡沫敷料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湿性反应的临床效果鼻咽癌放疗后皮肤的护理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1+1+1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皮肤湿性反应38例,取得满意效果.
  • 摘要: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_90%.疼痛对机体的躯体、精神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镇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在工作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本院选取84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化疗期的毒副反应作用的发生.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总有效率95.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实验组患者在化疗期出现恶心呕吐有10例(23.8%),疼痛6例(14.3%),食欲不振12例(28.6%),腹泻14例(33.3%),便秘7例(16.7%),疲倦16例(38.1%),失眠15例(35.7%),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的生活质量.
  • 摘要:近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未来10年中可能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有严格执行健康教育程序,才能有效的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给病人心理支持,获得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病人自我保健意识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治疗和病人的康复.目前,肺癌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只依据患者的需求,寻求适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整体化护理.随着对肺癌化疗患者健康教育实践探索研究,健康教育形式已越来越多样化,逐渐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说教模式向互动协作具有理论支持的健康教育模式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0例颅内肿瘤导致意识障碍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肿瘤放疗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颅内肿瘤住院的40例患者,其中16例垂体瘤、10例脑胶质瘤、14例脑膜瘤,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20例为使用射波刀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为一般治疗组,使用GCS评分评定意识障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意识障碍都有所好转;实验组GCS评分相比对照组升高的更明显(P<0.01).结论:表明使用射波刀能明显改善颅内肿瘤导致的意识障碍的GCS评分,射波刀具有比一般治疗更好的疗效.
  • 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从业人员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能够提升护士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职业倦怠,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石.肿瘤科护士工作对象是重症患者及生命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临床诊疗专科,每天面对的大多数是晚期肿瘤患者,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每天的护理工作都暴露于职业危害之中,身心健康水平下降,相对其他科室具有更大的精神压力.肿瘤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职业价值观的高低,而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满意度、减轻工作倦怠感、改善工作质量,并能放大管理效能,有利于肿瘤科护理人员树立积极而正向的职业价值观.本文旨在研究肿瘤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形成因素,并为肿瘤科护理管理者实现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