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6-11-16

主办单位: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会议文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情况的调研,分析日本细菌战罪行文献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收藏情况.中国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国,应站在保存民族历史记忆高度,重视日本细菌战罪行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揭示,随着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专题文献征集整理工作的逐步推进,也可参考相关工作模式,加强文献宣讲推广,发挥文献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文献史料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
  •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史上最大规模的中西音乐对撞、接受、调整、融合、创新时期.随着西乐东渐、中乐革新,确立了中国近代专业音乐学科的形成.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民国时期建立的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其图书馆亦是目前国内收藏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最为丰富的馆藏机构之一.随着民国时期的西文乐谱文献整理开发工作的进行,笔者对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出版并流传入中国的1000多册西文乐谱的存佚情况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发现民国时期西文乐谱文献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原貌,对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音乐学科的学缘研究、音乐家及校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亟待修复、保护与进一步研究.
  • 摘要:摸清家底才能有针对性制定保护计划,更好地实现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本文从浙江图书馆馆藏民国传统装帧文献的普查实践经验谈民国文献的整理与保护,以期积极探索民国文献的保护方法,要提高民国文献保护的意识,在文献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根据馆藏特色,做好民国文献的整理和原生性、再生性保护。民国文献保护任重道远,已经夯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和国内各大图书馆携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 摘要:华人华侨文献是特色文献资源,搜集、整理、研究民国华侨华人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厦门市图书馆建立实体文献专题库,打造全文检索数据库,开办华人研究工作室.为进一步促进特色文献研究,文章选择了18种馆藏重要民国华侨文献,从书籍简要信息、内容简述、责任者述略三方面逐一考述,从而揭示馆藏特色,为有关研究者提供帮助.
  • 摘要:民国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内战的双重洗礼,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剧烈变化,民间曲艺发展迅速.民俗唱词文献,作为曲艺的载体形式,生动记述了曲艺创作的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南京图书馆所藏民国时期民俗唱词文献的情况,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了分析,民国时期民俗唱词文献,全方位多角度记述了中国民众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是历史的另一种纪实,价值独特,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了解其收藏情况,不仅可以拓展曲艺文化的研究领域,而且对历史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在分析民国文献价值及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比较《民国时期总书目》与《民国时期文献总目》编制的差异,突出新版《总目》与旧版相比的改进与优势,并指出不足之处,为后续改进指出方向.
  • 摘要:民国文献是具有较强历史时代特色的典籍.这一时期的文献内容既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范化的现代文献,也不仅限于古籍文献中经、史、子、集内容的撰述,具有其自身的历史特色.然而,这部分文献的分类问题一直是学界的盲区,对此学者也没有达成共识.笔者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在对省级公共馆及高校图书馆调研的基础上做了分析,提出民国文献的分类应由相关机构统一规划、制定、推出,由上而下地推广、实施。民国文献分类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要选取准确的时机,笔者认为在全国性古籍文献保护计划后期进行最为合适,最好在编制全国性民国文献藏书目录时形成分类标准。
  •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设立10个军事法庭,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目前,审判形成的法庭记录、起诉书、判决书、证词、证据、笔录等历史档案被发现和揭示得并不太多.国际刑事法院下设的法律工具数据库提供一些有关国民政府审判资源的在线浏览权限,是一个重要的审判日本战犯资源获取渠道.
  • 摘要:概述民国时期劳动关系研究的背景和特点,重点从民国时期本土劳动关系相关文献研究着手,具体从乡村经济状况调查、城市劳工现状、女工与童工问题、劳工组织与劳工运动、劳动立法与劳动保障五大方面研究成果展开,望为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应参考价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宝贵的文献财富,为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保障体系,具有极其长远意义。
  •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民国文献影印工作的开展,区域经济金融史研究的史料瓶颈有所突破.本文通过对近代福建经济金融资料出版状况的分类整理,一方面为专题史研究提供史料线索,明确当前民国文献整理出版的总体特征.更主要的,通过对已整理文献数字化程度的检验,从文献稀缺性和获取便利性角度,简要评价纸质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并讨论区域专题民国文献出版保护的优化策略.
  • 摘要:《艺术》和《沙仑》月刊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要的左翼文艺刊物,虽均遭当局查禁,仅出一期即告终止,但在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文学等诸多艺术领域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大批左翼人士在两种刊物上发表一系列重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等不同层面彰显了左翼文艺的实绩.《艺术》和《沙仑》月刊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左翼文艺运动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从文献学视角考察了上海艺术剧社创办的《艺术》月刊和《沙仑》月刊。这两种具有延续关系的刊物在中国现代左翼文艺运动初兴之时先后问世,成为较早出现的左翼文艺刊物,可谓开风气之先。左翼人士在两种刊物上发表一系列重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等不同层面彰显了左翼文艺的实绩,其文艺史、出版史和文献学价值均不容忽视。尽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严酷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创办者的筚路蓝缕之功,惨淡经营之志,仍值得尊重。两种刊物仅出一期即遭查禁的共同命运,体现出中国现代左翼文艺刊物的“非常态特征”,成为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而仅出一期的“孤本”状态,也使两种刊物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 摘要:民国文献中的地契文献留存量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意义,本文试图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地契虽小,大可以回眸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小可以见证一个个普通家庭有血有肉的家事变迁。对地契的价值研究,可以发掘出时代风云对平民百姓家庭生活的影响,也可从中窥见族群家庭及城镇乃至一方地域发展兴衰的印痕,甚至可以成为见证一个地方、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地段或者地名的历史实物。民国地契全面而又翔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由于与当时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的联系,民国地契在民国文献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摘要: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围绕"国际视野下的中共抗战"这一主题,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外务省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机构搜集了大量政府解密档案.通过对这批档案进行高清晰度的数字化扫描、高标准的编目整理和文字识别处理,在海内外率先建立起"国际视野下的中共抗战资料"数据库,以推动抗战史、中共党史、冷战史、国际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
  • 摘要:近年来民国文献整理工作和学术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综观学界目前尚未出现民国时期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文献的专题性研究成果,这批珍贵教育文献有待开发.本文对四川民族地区民国教育文献包括档案、方志、报刊等类型进行详细介绍,揭示其特点,四川民族地区珍贵的教育文献不仅记录了民族教育的教育政策、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学校建设、学生与师资情况等,而且体现了当时教育特色的办学规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都开创了民族教育的先河。同时,反映了投身于四川民族教育建设有识之士的教育思想和主张,鲜活地展现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极大地拓展及深化对民国时期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研究与认识,为民族地区的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当今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近年来,民国档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因利用意识不足,以及档案开发缺乏与相关领域专家的互动,中医药史料利用不足.天津地区虽建成"档案共享平台",但还未真正形成完备的档案目录检索体系,中医药特色资源建设有待提高.民国时期的天津乃北方一大都会,中医药的发展也颇具特色.通过档案可以认识历史和还原历史。关注和梳理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档案,深度透析、发掘档案内容,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有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 摘要:CASHL华东南地区成员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民国文献收藏,上海地区尤为突出.成员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量众多、类别多样、特色明显,为开展文献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文献的整理和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重视程度不够、馆藏信息模糊、著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利用.为此,应加快开展馆际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统一标准,推进民国文献的整理工作,以提高民国文献的使用率,使更多的民国文献研究使用者受益.
  • 摘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馆藏民国文献来源由原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的藏书以及解放后从上海旧书店购买的文献构成,其中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藏书是主要部分.馆藏民国文献中,图书以中医药类图书、地方志、地图、旅游指南类图书、大型丛书以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为显著特色;期刊则以科技期刊数量多、系统完整、质量高为特色,社会科学期刊虽然品种不多,但有一些是国内稀见的文献.
  • 摘要: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为实现抗战文献国际合作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本文在总结中国图书馆界前期相关工作实践和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种基本合作模式,并逐一分析其特点,试图为中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
  • 摘要: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当时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学校",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其校舍、师生及图书资料划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图书馆的重要渊源.因此中国人民大学有责任全面整理与研究这段历史,将这部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展示出来,深入挖掘民国时期朝阳大学在法律、政治、经济等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贡献以及朝阳著名教员和校友的情况,包括学术史、人物传记、法学各个研究学科的发展及当时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地位等。同时通过本项目实施,完成了人大图书馆朝阳大学法学资料的数字化,对这批珍贵的资料起到了再生性的保护作用,使其流传的更久远,让更多的人受益。
  • 摘要:在西方医学传播日盛的影响下,民国时期的中医学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种历史情势下,中医界的有识之士通过各种途径救亡图存.在中医界人士积极兴办国医学校的历史背景下,苏州名医王慎轩创办苏州国医学校,并着手创办图书馆.本文以文献整理为基础,梳理了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的规模及组织工作,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馆舍环境布局、馆藏资源建设与馆藏资源配置方面,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仍不失借鉴意义。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为全校师生的学术研究与临床经验交流提供了优美的场所,是全校师生的学习中心。在现代化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思想观念、服务手段与服务能力方面努力提升,在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师生的“学习中心”。
  • 摘要:文献资源评价不仅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考量,获得客观真实的有效信息,认清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图书馆制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献政策,优化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实施路径,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推动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 摘要:民国时期出版书籍的价值与其书目编制现状并不匹配,故针对过去民国书目编制在收录范围、数据梳理、总目分卷、目录索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新版民国总书目编制流程的相应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高书目检索的深度和检索效率,解决著录项偏向宏观与客观的不足,本书目拟编制总索引和分卷索引。其中,各卷都附有以拼音字母和笔画为序的题名索引,全书附有题名的拼音索引和笔画索引,以及责任者的拼音索引和笔画索引。由于民国书目数据普遍未采取名称规范控制,因此著者索引和题名索引着重要考虑同人异名、同作异名的编排问题,为便于读者查阅,笔者建议应尽量改变过去单独编排的做法,可以参照规范控制的做法,编制“见”或“参见”条目,从而起到进一步导引读者的目的。
  • 摘要:民国时期学位论文是一批具有独特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献资料,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收藏的金陵大学农业学位论文为例,探讨了民国时期学位论文的价值和数字化整理的措施,包括图像数据库建设、电子图书制作、电子索引编纂、主题词表编制、编辑出版、网络服务以及后续发展等.
  • 摘要:民国初期,中华书局掀起"教科书革命",以出版数量多、质量高的小学教科书,一举奠定了其在出版界之重要地位.其中1916年,吕思勉编辑的《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以浅显文言编写,因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儿童语言应用能力,重视儿童生活知识的传授,而被各地学校广泛使用,有效地促进了新式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并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代国文教科书的编撰.探讨民国时期吕编国文教科书,比较同时代国文教科书编撰的异同,可对学界整理研究民国小学教科书和当下小学语文教科书改革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
  • 摘要:长期以来,有关红色人物的研究援引的资料较为单一,基本是以我党的档案为基础,辅之以相关人物的回忆录、传记和民国时期红色刊物.对于数量众多的其他民国文献,挖掘和征引较少,即便有也缺乏深度和广度.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民国文献,来探究"刘华"这一红色人物,力求突破以往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对人物全方位和多面性的理解和判定,笔者本文的发现,完全基于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如果没有数字化的文献,在这样浩瀚如烟的资料中,靠纯人力是难以挖掘出这些碎片信息。笔者也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发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红色人物的资料在民国文献中被挖掘,也由衷希望更多学者能够运用数字化的民国文献做出更多的深入研究。
  • 摘要:周谷城主编的《民国丛书》中,涉及南洋华侨内容的仅收录两种,合集一册.一种是众所周知的《南侨回忆录》,另一种就是与陈嘉庚关系密切却常常被研究者忽视的重要民国文献《南侨正论集》.本文着重介绍《南侨正论集》的编纂出版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南侨正论集》中陈嘉庚先生撰写的文章、电文和通告等,详尽记录了陈嘉庚先生从拥蒋到反蒋思想转变的轨迹,是研究陈嘉庚先生的重要民国文献。然而,许多研究者在以往的研究中都只侧重参考、采纳陈先生撰写的《南侨回忆录》,而对另一部研究陈嘉庚先生的重要文献《南侨正论集》却少有提及。而《南侨正论集》收录的报纸文章,对了解在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独裁还是选择民主的关键时刻,南洋华侨的思想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它们也是南洋华侨在国家命运转折的重要历史关口,支持民主、反对内战义举的有力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摘要:吉林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收藏丰富,民国文献已经普遍出现老化和自然破损现象,有的已一触即碎,再也无法修复和供读者使用.当前,摆在面前的是民国文献保护与使用的矛盾和数字化问题.文章对近年来民国文献保护措施、数字出版整理进展与面临的困难、数字化共建及共享方式等进行分析,提出在保护民国文献的同时,将其数字化是解决民国文献服务的根本.全文重点阐述民国文献保护与数字化共建、共享的方式,希望能给收藏民国文献的图书馆带来些许启示.
  • 摘要: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是"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只有编制高质量的联合目录,才能为民国文献的缩微化、数字化、关联化、整理出版、共建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实现民国文献保护的目标.本文探讨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存在的著录项目不完备、未严格执行著录规则、标引欠准确、重复数据等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全国藏书单位众多,且分散于各地。编制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是一项任务艰巨、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只有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才能建设高质量的联合目录,才能为民国文献的缩微化、数字化、关联化、整理出版、共建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实现民国文献保护的目标。
  • 摘要:家谱是一种记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其成员生平事迹等家族发展史的文献.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的纂修,特别是苏南地区家谱的纂修,有明清时期良好的修谱传统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形成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家谱.对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的纂修概况的研究,是进行民国时期江苏家谱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进一步解读民国时期家谱、民国时期家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纂修概况的研究有利于对江苏省民国时期家谱建立宏观认识,了解其总体情况和区域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遴选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家谱,展开民国时期江苏家谱细化研究工作,突出江苏省民国时期家谱纂修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同时要指出的是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的纂修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厚重的文化积淀、良好的经济基础,都为家谱的纂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民国距今年代不远,所以,江苏省民国时期的家谱目前存量较大。这些存世的民国家谱,既是民国时期江苏省经济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民国时期江苏省不同区域经济和文化的折射,如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存量表现为“南多北少”,在纂修频率和纂修质量上亦遵循这个规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因此,从当时的家谱可以一窥民国时期江苏省的状况,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
  • 摘要:本文从阐述抢救和整理民国时期宁夏地方文献的意义入手,详细介绍了整理民国时期宁夏存世文献的重点及难点,对深入保护整理该时期文献提供具体思路,指出对宁夏民国时期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旨在满足学者研究之需,并籍此促进学术的发展,填补宁夏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及其开发的空白。值得庆幸的是大数据时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出版技术为我们开发整理民国文献提供了有力保障。鉴于此,需要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搜集、编辑、影印出版这些珍贵文献或开发成数据库,以再生性保护方式,针对珍贵稀缺文献,选取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高的珍贵文献再造,使其化身千百,使这些文献资料能够传承,服务当代,造福后代。
  • 摘要:"重庆大轰炸"是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制造反人类战争罪行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第一批成果,《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是对"重庆大轰炸"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整理研究,《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的调查整理与编纂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些档案文献是社会各界了解“重庆大轰炸”最基础的档案史料,也是研究者可资利用的必不可少的档案汇编。这些档案文献是记录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最强有力的证据之一,有利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面目,有利于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篡改侵略史实的无耻谎言。同时,这些档案文献也是重庆人民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见证,有利于宣扬抗战精神,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