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
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

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1-25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会议文集: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PPP模式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分为三个层次:环保项目融资层次;环保产业层次;环保区域或者流域层次.PPP环保项目融资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推广,而PPP模式环保产业基金(包括单一产业和区域产业群)现在仍然在试点之中.不同的环保PPP模式,政府财政资金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有明显地域性质的环保PPP产业基金,政府会在资金筹集和投向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 摘要:在现阶段,建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促进社会资本向绿色企业配置、提高绿色企业的融资能力等目标.针对绿色企业简化IPO审核程序,加快绿色企业上市步伐.包括可以借鉴汶川大地震后对震区企业实行的绿色通道措施,设立绿色企业专用通道;至少每周都安排一天专门审核绿色企业IPO申请;在绿色企业过会后,不用排队等批文;以及借鉴并购分道审核理念,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建立豁免/快速通道.提高配套措施灵活性,适应绿色企业特殊的融资需求.包括适度放宽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金额和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对在同一控制下或非同一控制下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持续运行时间的标准;以及对符合条件的新三板绿色企业率先进行转板试点.
  • 摘要:在介绍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以及政投银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企业环保评级融资的流程、环保筛查、商品设计等内容。可以通过银团贷款进行资金调配,介绍了环保金融实现民营化的流程。
  • 摘要:在当前我国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企业规模小的情况下,开展环境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为此,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环保企业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用于环境保护项目,来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利用债券市场向环保项目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借鉴美国、日本在债券市场为环保项目融资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我国企业发行债券用于环保项目的若干建议.建议当在债券发行制度上实行差别化管理,为环保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税收激励政策;探索新的债券融资渠道,打破环保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 摘要:环境污染与保护具有经济外部性,绿色评级可以将此外部性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内生成本与收益.绿色评级涵盖:银行进行绿色信贷的内部评级、绿色债券的外部评级,也可应用在环保与税收的量化管理方面.在中国需要建立绿色评级体系,建立一致可比的绿色评级标准和统一的绿色征信平台,这是绿色金融体系的基础,而绿色金融体系将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平衡的有效手段.建议完善绿色补贴与贴息政策,根据绿色评级结果对绿色贡献企业提供相应档次的外部性补助。由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环保部等相关机构对绿色双评级和绿色项目评级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或强制政策,根据评级结果制定相应的信贷与债券利息、财政补贴、政策贴息、污染处罚、资源税收等量化标准。如有必要,由国务院制定相关条例或人大立法。
  • 摘要: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以及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问题,发展生态金融,以此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金融作为优化社会资源的重要工具和方式,对各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支撑与促进作用.因此,在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和转型需要生态金融的有力支撑.因此,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在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生态金融具有非常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生态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各个微观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在生态金融的发展初期,更需要政府参与其中,从战略层面、政策层面、以及执行监管层面大力推进生态金融的发展.建议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理顺跨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财税、货币、信贷、产业等方面,提供生态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强化环境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力度。
  • 摘要:哥本哈根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共识,而低碳经济也随之成为广泛认同的发展模式.我国如何争取主动权,建立和完善碳金融制度以及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是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稳定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从不同层面对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发挥碳金融在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减免低碳行业的增值税、消费税、环境保护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碳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顺利衔接。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开展各种远期、期货、期权等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为构建碳金融市场及碳资本体系提供建设性思路,从而提高中国在全球碳市场的定价能力。企业应提高定价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总体而言,低碳产业将是我国未来产业金融规划中的方向,发展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
  • 摘要: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肩负着信用中介与金融服务的基本职能,对引导企业扭转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粗放经营模式,助推低碳经济转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上一些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低碳发展的大潮,设计推出一系列创新型低碳金融产品,低碳信贷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顺应国际形势,响应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设计与开展低碳信贷业务.然而当前国内低碳信贷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低碳信贷标准,阻碍低碳信贷的发展.结合国际低碳信贷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商业银行低碳信贷标准应包括低碳信贷风险识别、低碳信贷项目分类、低碳信贷项目评估以及低碳信贷项目管理四个内容.
  • 摘要:环境保护投入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中财政支持是环保事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而言,3.4万亿的投入并不足以响应我国GDP的较快增速.因此,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体系和财政制度安排,切实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建议建立长期稳定环境保护投入的经费增长机制,提高政府环保投入能力;优化环保财政支出内部比例结构,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还应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多方参与为主力的环保投入机制。
  • 摘要:融资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但由于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失灵问题交织存在,解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减排相关的融资需求存在构成复杂的障碍性因素.为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未来10年要填补每年超过2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必须要重构资金供给和运用体系,以规模化的融资和管理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其中,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碳基金体系强化碳市场的价格激励作用,结合利用"公私合作"模式(PPP)撬动私人部门资金,是当前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融资手段.
  •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管理需要应对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两大难题,较优的环境管理政策具有兼顾大气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本文建立起一套评价城市道路车辆排放控制措施的方法学以评价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各类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以污染物排放量弹性系数评价控制措施的协同效应,以单位减排当量成本评价控制措施的减排效率.在此方法基础上,本文再以北京市促进黄标车淘汰政策和深圳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为案例,定量计算了上述政策措施对机动车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和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北京市黄标车淘汰政策具有较高的协同效应和较低的单位减排当量成本,具备全国大范围推广的条件;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虽然也有很好的协同效应,但购车成本、基础设施成本过高,在现有规模和技术水平下尚不具备全国推广的条件.
  • 摘要:中国碳交易试点从2011年开始启动,选择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湖北七个省市.目前,7个试点地区均已经开展碳排放交易,北京市碳交易试点也已于6月27日正式结束履约.本报告对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北京市PPP模式碳基金,包括其运行特点、资金流机制、组织结构、股权结构设计等问题,以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发行资产抵押债券、以及私募股权等方式进行融资,确定PPP模式碳基金股权分配模式。
  • 摘要: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绿色低碳之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存在使新技术难以取代原有技术,以及导致新技术投资量不足的原因,进而说明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实施技术政策的必要性;再次,按照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本文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技术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系统性、长期性和连续性、灵活性等政策的实施要点.
  • 摘要:雾霾给人民的健康,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成为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我国政府将削减过剩产能作为治理工业污染,减轻雾霾危害的重要选项,所采取的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以河北省为案例,考察了削减过剩产能措施带来的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我国政府颁布了多项新的政策措施,但受我国产业政策基本逻辑决定,新的政策措施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存在的缺陷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些措施将可能继续带来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为避免负面影响,必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尽快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新增产能代替过剩产能;推进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产能过剩企业转型升级;建议以“环保标准”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性管制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化的、常态化的企业退出机制。
  • 摘要:生态金融作为支持国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来金融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已经上升为国际上的一种共识.生态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管理和主导的作用,做好生态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与生态金融体系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授信机制以及生态资金来源等主要内容.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支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生态治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生态产业财政预算、设立生态环保配套资金、构筑生态建设金融改革和制度方案等方式,实现生态资金的顶层来源,进而调动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生态环保产业.
  • 摘要:随着2013中国七省市的区域碳交易试点陆续启动,结合全国层面的自愿交易体系,碳交易成为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我国碳市场存在机制设计风险、市场供给风险及违规操作风险.我国相关部门应将尽快识别碳金融市场风险,以保证有效的交易和定价机制,避免欺诈和价格操纵,平衡信息透明度及保密程度为基本原则和目标,尽早从监管法律、监管机构及权限、监管范畴及监管内容等多方面全面设计碳金融监管体系.
  • 摘要:我国污染土壤修复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污染者付费"原则应是土壤修复遵循的基本准则,但由于历史原因等因素,我国污染土壤存在修复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再加之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持久性、滞后性和复杂性,容易引发环境公共事件,强调及时救济等,需要政府性资金的介入和支持.因此,有必要设立我国的国家土壤修复基金.考虑到传统政府性基金存在资金来源单一、缺乏独立核算功能、不具备追责功能等缺陷,建议建立我国的国家土壤修复信托基金.政府性信托基金的信用托付体现在公众支付特定税收和费用来换取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某些行动。其中,美国超级基金的设立对于我国构建国家土壤修复基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摘要:近年来国家频繁调整出口退税率来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本文在回顾国家1994年以来对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月度数据分析了2003-2010年期间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显示,出口退税率对钢铁产品出口影响的长、短期系数均不显著;国外需求因素对钢铁出口的刺激作用最突出,无论在长期或短期影响都非常显著;汇率和价格因素对钢铁出口的刺激作用次之,只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应停止对钢铁行业进行频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取而代之的是对钢铁产品确立一个稳定的低税率水平,否则徒增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保持钢铁市场的稳定。限制“两高一资”产业出口是重中之重,但不能仅仅依靠出口退税率调整这一项措施,至少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政策手段,例如制定出口配额等,方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出口退税调整对钢铁产业效果不佳,并不意味着对其他行业也毫无用处,但国家有必要充分评估其他行JI%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及贸易环境,找准出口退税政策的定位,以发挥其最佳的功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