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05年广东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
2005年广东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

2005年广东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广东中山
  • 出版时间: 2005-11-27

主办单位:广东省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

会议文集:2005年广东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重视植物学实验,坚持开放实验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植物学数据库,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促进植物学的教学改革。
  • 摘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三种不同生长状态和营养状态的石山苏铁的叶片Fe、Mg、Mn、Zn含量,并测定其生长环境土壤的Fe、Mg、Mn、Zn含量作为对比,论述了仙湖植物园内石山苏铁的最佳生活环境,并对生长不良苏铁的生长土壤的改良提出可行性建议.
  • 摘要:上世纪末,伴随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高速发展而来的滥挖滥移大树的歪风吹遍中华大地,使我国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严重破坏了大树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制造了一大堆城市“景观垃圾”,同时也突显了我国苗圃技术和苗圃建设严重滞后的现实。几年以来,作者利用工作之便,对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海南、湖南等地的部分苗圃和城市绿地就“大树移植”问题进行了调研,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和实地拍摄的照片.着重分析了这股歪风的缘起、发展和危害,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 摘要: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一种野生或栽培的果材两用树种。其果实营养含量丰富,木材材质较好,可利用率高。目前国内对锥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资源的调查、园艺措施、优良品种选育、品种果实贮藏、保鲜以及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方面。而对锥栗的生殖行为、过程以及生活史等方面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锥栗人工经济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殖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资源对其生殖过程的影响,获得其生殖的最佳环境因子和最佳生殖年龄,为锥栗的选种、育种及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 摘要:本文调查了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分布,着重探讨了该属植物在食用、药用、观赏和环保等方面的价值,指出胡颓子属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并展望了该属植物未来的开发利用。
  • 摘要:通过测定黄藤果实粉末样品溶液和血竭高氯酸盐、血竭和龙血竭等对照品溶液的薄层层析图、紫外分光图谱和高效液相图谱,结果表明,黄藤果实粉末薄层层析图有一个斑点与血竭相同,但与血竭素高氯酸盐和龙血竭均不同;黄藤果实粉末紫外分光图有2个峰与血竭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相同,与龙血竭的完全不同;黄藤果实粉末高效液相色谱图有1个峰与血竭素高氯酸盐和血竭相同,但与龙血竭完全不同.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黄藤果实粉末组成成分与血竭部分相同,与龙血竭完全不同,黄藤果实粉末是否可以生产血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摘要:粤东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东经114°53′~117°08′,北纬22°31′~24°15′。北同归线横贯该区中部。区境东北部与福建交界,西北部与兴梅地区接壤,西部与东江地区毗邻,东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本文对粤东地区珍稀蕨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讨论,简要介绍了粤东地区珍稀蕨类植物。
  • 摘要:梅州——粤东的一个地级市,考究其名,确与梅花有着密切关系。梅州地古时盛栽梅花,而上世纪初则少有植梅了。叶剑英元帅曾于1917年赋诗云:“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珊珊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可见其对梅州梅花有着深厚感情,又对梅州再植梅花,以梅花激励人们奋发精神寄予极大的期望。梅州市1993年确立了梅花为市花后,先后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种植梅花的行动,至今初具规模。这里就说说“梅州端的种梅花”罢。本文介绍了古梅及其保护、花梅及其品种,探讨了梅花在梅州园林中的应用。几点看法:合理搭配种植,提高观赏效果;开拓梅花市场,促进梅州经济发展;建设特色梅园,为旅游观光提供亮点;发展梅花文化,丰富建设“文化梅州”的内涵。
  • 摘要:介绍了南沙开发区雨树大苗的引进背景和围绕引种开展的各种试验和物候观察结果,最后就南沙引种雨树的可行性提出我们的建议。
  • 摘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概念、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的位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巨大威胁、生物多样性乃至于植物多样性在自然界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我们目前的高耗低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类生存空问的日益恶化突显了“生态优先”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在今天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文章还回顾了园林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分析了广州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丰富的资源和贫乏的园林、园林绿化及苗木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科研、技术、品种的严重滞后等。最后就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如何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贯切生物多样性原则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 摘要:通过调查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64种,隶属于30科59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菊科(7种)、豆科(5种)。全部定居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9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3种,木本植物18种,藤本植物4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上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废弃地植物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单种斑块和小群落,这些小群落组成、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总体水平偏低。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猪屎豆(Crotalaris mucronata)、艾篙(Artemisia argyi)等可在煤矿废弃地上成功定居,并成为这些植被中的优势种,可作为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的优先选用物种。群落存在着由草丛向灌草丛、灌木林演替的趋势;随着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废弃地的坡向和坡度也是影响植物定居的重要因子。
  • 摘要:紫花苜蓿复合体的表征形态具有多样性,其中各类群间叶部特征趋同,没有明显差别,缺少分类学价值;花的大小和颜色、荚果的大小和圈数则表现出显著的递变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花的各部结构正处于分化阶段,并且尚未形成主要方面,但是花的大小在尺度上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向,即大花和小花,进一步分析表明,各类群间花的大小有较高程度的重叠,且服从于正态分布规律,因此不宜将其作为重要的分类学依据;荚果的形态特征则表现出2个突出的主成分,即生长趋向和形体大小,分析认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分类学价值。研究认为国产紫花苜蓿复合体至少包括3种4变型,即紫花苜蓿M.sativa L、黄花苜蓿M.falcata L、多变苜蓿M.×varia Martyn.、大花苜蓿M.×varia f. ambigua (Trautv.)D.F.Cui、天山苜蓿M.×varia f.tianschanica(Vass.)D.F.Cui、密序苜蓿M.×varia f.agropyretorum(Vass.)D.F.Cui、座垫苜蓿M.×varia f.rivularis(Vass.)D.ECui。同时,在大花苜蓿和密序苜蓿中发现了少数具有双锁结构的花,这种花型缺乏普遍性,但可能是与传粉昆虫相互协调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本文概述了本科课程《园林树木学》的教改思路以及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总结了教改的成效和体会。
  •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与许多后续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的差距,激励学生不断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是教学改革中应该密切关注的课题。结合本人在《园林植物》教学中的体会,本文就《园林植物》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和方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 摘要: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能从上古一直传承到现在,延续五千年,充分表明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随着世界疾病谱的嬗变,老龄社会和心身医学时代的到来,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博大精深的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在人类医疗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多次突发事件中都不负众望,名扬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此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为了使科普及宣传的效果最大化,笔者认为科普最好从娃娃抓起,因为培养孩子的兴趣,型塑孩子的价值观念,要比改变成年人容易得多。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一直心怀将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标本园和标本馆建设成中药科普教育基地的目标,充分发挥我所南药资源的优势,积极构建中药科普教育的平台。首先,丰富的中药资源和良好的中医药传统为我们开展中药科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中药标本园和中药标本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使中药科普教育具备较好的条件。
  •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不同,更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可见,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目标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对培养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的依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感悟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摸索新教法,获得新感悟,成了近来中学教学实践的一个缩影。本文探讨了对高中新课标的几点感悟:对教材本身的感悟和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 摘要:本文对压花艺术的含义、发展简史以及压花工具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压花艺术的风格和类别,对国际压花艺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
  • 摘要:利用调制荧光成像仪IMAGING—PAM研究了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成熟叶片光合作用的异质性。莲叶片不同部位Fv/Fm差别不大,但吸光系数、Y、rETR、qP和NPQ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叶基的吸光系数最小,主脉最大,叶肉和侧脉介于两者之间。照光叶基和主脉的适应能力最强,光化学效率最高而热耗散最低;侧脉和靠近叶基的叶肉部分次之;越靠近外侧的叶肉部分,照光后的适应能力越弱,光化学效率越低而热耗散越高。
  • 摘要:鹤项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大孢子发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鹤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本文分析了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质改组,说明:鹤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细胞质改组说明孢子体向配子体转化的过程不单纯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细胞质中也进行着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变化,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作用,使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化顺利进行。
  • 摘要:本文介绍了植物生殖生物学的发展,探讨了当前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特点: 生殖生物学除了应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胚胎学的问题之外,还大量渗透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突变体、cDNA文库RT-PCR、差异筛选、差异展示、分子标记、RNA原位杂交、Southern分析、Northern分析、微阵列、转基因等新实验手段,使人们探索植物生殖发育的各个环节的基因控制和表达规律成为可能(Raghvan等)。此外,生殖生物学仍然与植物的亲缘关系、进化、生态等学科相结合。学科的交叉使植物生殖生物学从相邻学科中吸取精华,不断发展和深入,使人们从认识一般现象到逐渐了解其本质,也就是说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植物生殖生物学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 摘要:育种学的第一章就是育种资源的搜集和贮藏,存入计算机的是“信息”,不是种子本身。育种家的成功,很大程度决定于手上收集多少种质资源即“原始材料”。本文介绍了品种资源与育种,对资源的流失及珍藏问题进行了探讨。
  •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着构建适宜人居环境和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建设呼唤以人为本,重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其规划设计强调生态优先,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注意生物多样性和反映地方特色等原则,对乡土树种的选择应用是其重要内容。其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园林绿化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乡土树种的概念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意义,介绍了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的特点以及园林绿化乡土树种简介,分析了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的应用概况及其存在问题。
  • 摘要:论述了建立南药种质基因库对广东中药材种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资源保护和资源库建设的工作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库的思路,为我省全面开展中药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 摘要:利用GC-MS和GC-FID,在毛药山茶Camellia renshanxiangiae花精油中鉴定了30种挥发性化合物。由FID峰面积归一化法表明其中含量最丰富的组分是:苯乙醇,4-羟基苯甲醇,8-十七碳烯,反式-橙花叔醇,3-吲哚乙醛,苯甲醇,α-法呢烯。通过GC—O,用ADEA方法评估了挥发性成分的香气活性。结果证明,对毛药山茶花香气起重要贡献的成分为苯乙醇,苯乙醛,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4-羟基苯甲醇产生(FD-factor≥8)。
  • 摘要:兰花是兰科植物中具有观赏价值的类群,它既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又蕴含着深奥的兰文化。在古典园林中,兰花通常作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仅供少数人欣赏。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了大规模的兰花生产,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兰花生产、包装、贮运等方面,逐渐降低了兰花生产的成本,兰花植物作为室内观赏已相当普遍,在一些旅游景点、高档住宿区和专类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空谷幽兰”已成为一种现实。结合兰花的生长习性,在园林植物配植中巧妙地运用兰花,不仅能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后拥有兰花、以兰寄情的愿望,还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营造出更具风韵的一片空间。本文结合兰科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习性,介绍了兰花在园林中的应用的几种形式:地栽、盆栽、木框、花篮或花架吊养、树藏、段木或枯树栽培以及树干附植。
  • 摘要:目前,我国的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退化和景观破坏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州市若干采石场生态恢复的整治技术方案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地考查,对白云区的灯心窝采石场、天河区渔沙坦的凤凰山石场、番禺南沙开发区的九王庙采石场三个各具代表性的石场的早期复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依其不同的地形而采用各自适用的复绿方案,复绿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关上,“裸露岩石壁快速复绿法”是很有成效的复绿技术。这些成功的复绿技术对于我国采石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本文并对当石壁坡度大于80°时复绿还有无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 摘要:外来入侵种在其原分布的生境条件下,无一例外地都能与同一生境的其他各物种共处共存,这是该生境中的各物种对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薇甘菊在其原产热带美洲,正常生长于林缘、河岸及受干扰破坏的路边,并未成为灾害,可见薇甘菊在原产地的生长是受到某种自然的制约的,其生长并不等同于成灾,进一步提示薇甘菊只在某些条件下才能超常迅速生长造成危害。因此,营造不适于薇甘菊超常生长的条件来控制薇甘菊的危害是有可能的。本文探讨了外来杂草薇甘菊的防治:群落改造,以及群落改造的效果。薇甘菊成灾需有特定的生境,在广东荫闭度较高的植物群落中,没有薇甘菊造成危害的迹象。虽然郁闭林中薇甘菊至今不成灾的机理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但由于荫蔽林下的明显特征是光照强度远低于全光照,提示光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植被改造、营建郁闭群落或构造密被地面的植物群落来控制薇甘菊危害应是可能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