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第二届长江论坛
第二届长江论坛

第二届长江论坛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07-04-15

主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会议文集:第二届长江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20多年水资源管理的努力,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分析我国实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及所面对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己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水资源管理成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我国水法律体系构成了实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建立了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从而为依据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 摘要:“河流健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是一种河流管理的评估工具。其作用是建立相对基准点和评估准则体系,对于在自然力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河流生态系统状况进行动态评估,以研究其演进趋势并通过管理促其向良性方向发展。河流健康评估准则应兼顾社会经济需求和生态系统需求两个方面,体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以“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良好河流”概念,作为对河流健康的诠释。目前我国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工作中最主要的薄弱环节是缺乏基础数据。河流健康评估的基础是河流生态监测数据资料。我国己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文监测体系,需要建立的是生物监测系统和网络。监测方法从使用复杂仪器到简单的现场目测记录,可根据河流规模不同因地制宜确定。
  • 摘要: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应紧紧围绕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缓解水质型缺水和季节性缺水、提高水资源合理利用能力目标。把治山治水治湖治江治库结合起来,从湖区、四水和长江干流三个方面研究提出根治措施;正确处理好江与湖、蓄与泄、湖与烷、山与水、标与本等诸多关系。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合理规划是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战略性问题,要从全面考虑区域生态平衡、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优化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大力进行防洪工程、调配水工程、排涝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从根本上、整体上改善、调整江湖蓄泄关系,恢复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蓄洪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承受分蓄洪水,蓄滞洪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地区相比较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二是蓄洪区的建设与管理滞后,安全设施、进退洪设施等严重不足,是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三是蓄洪区内居住的人口多,加上有的地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区内盲目开发和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致使需要启用时难下决心,决策之后转移群众的难度大,运用后经济损失大。提出应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防洪要求和大江大河的防洪形势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蓄洪区建设。
  • 摘要:随着洞庭湖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深入,洞庭湖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以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季节性短缺、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破坏为胜要特征的突出问题,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孕育着巨大的冲突,己经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秩序的稳定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对洞庭湖的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提出应尽快建立洞庭湖流域综合管理的制度框架,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法律地位,规范水行政许可管理,完善水环境监督、评价机制,建立法定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流域综合管理长效投入机制。
  • 摘要:从世界范围看,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新兴的工程领域。需要界定什么是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也需要制定河流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判别准则。我国河流生态修复建设刚刚起步,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着手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河流生态修复综合评估准则,以此指导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为今后制定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 摘要:分析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调度方式,通过建立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的预测模型以及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的水环境质量及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 摘要:流域综合规划是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流域建设水工程和进行涉水涉河管理的基本依据,可以称为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宪法”。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事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理清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思路十分重要。现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就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要意义、综合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主要原则、范围、主要工作进行阐述。
  • 摘要:2005年洪水是瑞士流量测量网所记录的最大洪水事件,濒湖地区的淹没造成的私人财产大量损失,通过对2005年大洪水的原因和后果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了风险统一管理的所有方面,显示出有必要优先完成瑞士灾害图的绘制工作,给予极端事件足够空间,保证坚固的、适应性强的保护性结构物,应对遗留风险,对现有预报工具进行改进十分必要,特别是关于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处理和可靠的地区洪水预报这两个方面。
  • 摘要:多年来,攀钢战略上高度重视,把节水治水纳人公司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可持续、节约发展,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水土保持法》,攀钢坚持把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放在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位置,并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积极倡导努力实施工业废水零排放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废水与污染影响控制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己使部分单位或工艺的废水实现了零排放。
  •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污染不断加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实施了重点治理工程,但基本上表现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我们分析造成长江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包括各类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工程改变水情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水资源保护管理没有跟上等,其中前两个原因与企业都有关系。根据长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特点,长江水资源保护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水环境承载能力尚宽余的区域应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布局、限制污染物排放,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对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区域,如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应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水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要求;对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如滇池流域等,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削减现有污染物排放量,遏制水污染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研究采取内源治理和水体交换等各种综合措施,治理水体中积存的污染物,以改善水环境。
  • 摘要:在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要解决缺水问题,必须长期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为前提下,为了将废水资源化、无害化地处理,切实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不断开发和引进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充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始终将污水资源化作为治理污水的首要措施。针对废水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提出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帮助。
  • 摘要:多年来,十分重视节水减排工作,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节水规划和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节约用水、水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并将节水减排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积极开展节水技术应用创新,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以清洁生产为主线,以降本增效为目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己任,通过宣传动员,加强管理,努力发展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企业与社会双重效益。
  • 摘要:针对虽然长江流域水质较好,但是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仍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日趋显现的问题,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污染减排为重点推动长江水污染防治工作,探索建立流域环境管理的新机制。
  • 摘要:江苏位于长江尾间、黄海之滨。江苏的发展得益于长江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长江的治理和保护,支撑了江苏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是长江的治理和保护,带来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辉煌前景,燃起了沿江人民对美好明天的共同希望。本文结合江苏具体情况,提出要加强长江的治理和保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理念,统筹考虑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与保护、生态保护、通航、岸线利用、血防等综合目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保护、综合治理,切实维护长江健康,保障和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摘要: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中国东、中、西部水运大通道,也是西电东送能源大通道,特别是南水北调,将长江流域的部分水资源调到千旱缺水的黄河、海河、淮河流域,将对全国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黄、淮、海、华北、西北地区环境生态改善产生重大的效益,影响深远。但长江流域存在重大水安全问题:(1)洪、涝和风暴潮安全;(2)干旱城乡供水安全;(3)水环境、水生态安全,特别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等。因此干、支流水库群依法实施水资源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和生态调度,需要统一监督、管理和规范,使流域上、中、下游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并保护后代可持续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和谐双赢。
  • 摘要: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在其战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预期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尤其是由其投运导致的“江湖关系”调整而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已成为研究应对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三峡工程投运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以及对荆江及荆江地区的影响分析,提出积极应对各种变化的对策建议,以便充分利用有利变化,积极应对不利影响,保障荆江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摘要: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综合治理鄱阳湖、合理利用鄱阳湖、有效保护鄱阳湖始终是江西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鄱阳湖保护、治理和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不仅水患未得到根治,而且随着江湖关系的演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提出维护健康都阳湖的总体战略应当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湖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继续维护其防洪蓄洪主体功能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将鄱阳湖建设成为长江中游的重要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和下游水资源供给的功能区。
  • 摘要:本文倡议:长江沿江的19个省(市、自治区)4.3亿人要象保护母亲一样保护好长江,决不能以牺牲长江水资源来追求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以破坏长江水资源环境来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决不能以损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利益、社会稳定为代价来维护局部的经济利益。
  • 摘要:中国和瑞士的许多地区都遭受各种相似自然灾害袭击,如洪水,泥石流,河岸侵蚀等。适当的保护措施己经并将继续成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河流疏导措施已经极大促进了许多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多年以来,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洪水治理,但仍然得不到完全治理。最近几年的洪水一次次表明构筑性措施对特殊自然灾害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新方法的目的在于在河道延岸修建最少防洪建筑的前提下,保护人身和财产不受洪水和相关灾害的侵害。因此,非建筑性措施格外重要。尤其是土地使用规划,重要性更为突出:城乡开发活动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并为诸如洪水的自然事件提供空间,这样的开发应予以提倡。
  • 摘要:分析了三峡工程分期蓄水初显“清水”冲剧荆江河道的影响,而荆江“三口”分水分沙变化使洞庭湖获益明显,三峡建库可以缓解洞庭湖的洪水压力,减少入湖泥沙,延长湖的寿命,但不能解决洞庭湖自身的根本问题,因此认为三峡工程防洪库容调节特大洪水能力有限,江湖关系密切,要做到两湖和谐才能双赢,需要我们齐抓共建,统筹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原型观侧和新技术应用,建立健全预防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 摘要:长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堤防一旦溃口,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淹没历时长、损失大,甚至会发生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上下游、左右岸、江湖之间防洪关系复杂,矛盾较多。针对这些特点,对长江的防洪治理提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开展了堤防整修加固;实施了下荆江系统裁弯;安排或兴建了荆江分洪区、汉江杜家台等一批分蓄洪工程;兴建了汉江丹江口、清江隔河岩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由堤防、部分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长江防洪体系。长江防洪的关键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09年全面建成,这标志着长江防洪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摘要: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同时也是全国淡水水量最大的湖泊,与健康长江事业密不可分。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推进健康长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做好科学制定流域管理总体规划,加强部门协调,搞好综合管理,建立洞庭湖保护的长效机制。
  • 摘要: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我国的水资源问题集中表现为“两个不适应”,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通过对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判断,提出可持续发展水利,应首先是理念和观念的突破,继之是制度和技术支撑下的实践,最根本的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
  • 摘要:与长江干流互通相连的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既是长江洪水的天然调蓄场所,又是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更是广大湖区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洞庭湖不仅承接湘、资、沉、渔四水水沙,还吞入由荆江三口分泄的长江水沙,经湖泊调落后由城陵矶吐入长江。长江水沙条件与河床变化势必引起洞庭湖的连锁反应,洞庭湖的变化又会再反馈于长江,形成复杂的江湖关系,影响到河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江湖蓄泄能力、水生生物多样性、湿地功能以及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文就科学认识、正确处理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维护健康长江的重点和关键进行综述。
  • 摘要: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长江不仅为上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滩涂湿地资源、深水航道资源,更为上海提供了优质的供水水源。特别是从长远战略来看,上海的供水水源将越来越依赖于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分析上海供水水源地、去年以来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基本情况,提出保障上海供水安全的主要对策,即加快新水源地建设,扩大长江口水资源利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保护;积极推进郊区供水集约化,统筹城乡供水发展,保障长江口水源地安全。
  • 摘要:针对中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呈现出的流域性特征,以及各种流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已成复合污染态势,流域水污染日趋严峻,流域性环境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对流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等问题,提出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现行流域管理机制和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单一,管理手段不完善,无法承担起流域综合治理的职责,无法有效解决流域性问题,因此要明确新时期中国治水的优先发展目标,展望长远,随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流域管理机构的运作应逐步实现流域管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离。流域管理机构应逐步成为以地方为主的流域管理决策机构,行使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防汛抗旱、渔业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流域内的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流域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流域规划审批、标准制定和监督等职能,对流域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监管。
  • 摘要:为了在中国建立水电环境认证制度,需要根据我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解决中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制约问题,推行水电环境认证制度是必要的措施之一,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水电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建立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经济激励机制是水电环境认证制度的关键内容,需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逐步推进。
  • 摘要:瑞士200多年的防洪政策基于工程措施(自然河道裁弯取直,渠道化,堤防)。目的是为人们生命财产提供最好的防洪安全保障。这种政策的后果是大大丧失自然河道,极其重要的湿地和河流栖息地,以及与水有关的动植物。因此,制定和实施了新的综合防洪政策。
  • 摘要:对长江沿岸各省市而言,完善包括“黄金水道”在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然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前提和触媒。走进“十一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长江航运,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降低运输能源消耗、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最佳选择,这一点己经逐步成为国家、沿江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因此提出应完善规划,加快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加快以长江干线航道为核心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对和妥善解决三峡坝区通航问题。同时加强协调,实现联合治水,加快相关立法,实现长江发展有法可依。
  • 摘要: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新长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也是《长江宣言》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宗旨。长江流经安徽800里,皖江地区是连接我国中东部的重要经济文化走廊,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冶金、汽车、建材、化工基地,是安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构建健康和谐新长江,关系到皖江地区乃至整个安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将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管理高效、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涉水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基本支撑,以依法、统筹管理为基本手段,以防洪、生态、供水和航运安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共荣。
  • 摘要: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的开发利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也日渐突出,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长江流域的健康保护问题.被适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主要环境污染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改变长江流域的现状,以保证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办法之一,就是制定一部专门的《长江法》,用法律来统一规范长江流域的经济活动,管理活动和其他不利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理顺流域管理中的各种关系:调整在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之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污染防治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 摘要:河流生命是河流的自然属性,其核心是连续而适量的河川径流;河流健康是人们对河流生命存在状态的描述,是河流的社会属性,其核心是充足而洁净的河川径流.健康河流是指在相应时期其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能够取得平衡的河流,其标志是具有良好的河床、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并拥有充足的河川径流。
  • 摘要:由于水资源具有鲜明的流域特性,所以,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管理是当前国际上的共同做法。为实现按流域管理,各国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流域管理体制,设立了不尽相同的流域管理机构。长期以来,我国在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方面一直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己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流域管理机构几经调整变化,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逐步得到加强。通过分析流域综合管理与流域综合管理体制,以及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目标和任务,提出要实现流域综合管理,必须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必须设立与流域综合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
  • 摘要:洞庭湖区的保护、开发和治理一直受到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治理。但由于洞庭湖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江河湖泊水系复杂,治理难度很大,随着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江湖关系将出现新的变化,带来新的问题。同时,湖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洞庭湖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采用新思路、新措施来加快洞庭湖治理和保护是当前我省水利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洞庭湖综合治理的简要回顾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实现洞庭湖区水资源统一管理、改善洞庭湖区水环境等综合防治对策。
  • 摘要:通过论坛和多个专题广泛交流与研讨,总结长江开发保护的成就与经验、评述长江面临的问题与潜在威胁、探讨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策略和途径、寻求维护健康长江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达到长江人水和谐、共赢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会议主题,提出需要继续引起关注和重视的6个问题:1、如何加强部门协调合作,统筹长江开发与保护工作,建立有序高效的长江综合管理的体制与机制;2、全面深入研究和评估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对库区水环境、消落带生态、坝下游长江河道冲淤、江湖关系演变等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3、深入研究全球变化对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源区的可能影响与反馈机制及其适应对策,深入研究长江源区对全球变化的贡献与响应机制;4、深入探讨和完善长江资源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开发主体功能分区铃制策略与途径;5、深入理解和充分发挥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调蓄洪水、优化调配水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湖区人水和谐的长效机制;6、妥善处理好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湖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问题,促进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走上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轨道。
  • 摘要: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以水为载体、以流域为单元相互联系的、用来反映长江健康状况的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健康长江的具体化,是维护健康长江的有利工具。根据维护健康长江的需要和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河流健康有关研究成果,研究拟定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或指标层)4级构成。初步提出了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天然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通航水深保证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普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能资源利用率等12个定量指标,以及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定性指标。并建立了评价标准与方法。
  • 摘要:多年来,收集了多方面的资料,从理论上对一些问题进行了逐个研究和综合研究,揭示了江湖关系各方面内在联系和其变化机理。通过分析江湖水沙分配的巨大变化和荆江冲刷引起的水位变化,以及三口河道、洞庭湖、城汉河段淤积造成相应的水位抬高,分析了江湖关系变化对洞庭湖防洪的影响。
  • 摘要:洞庭湖区由于复杂的江湖关系及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成因,提出洞庭湖防洪减灾对策分析,即深入研究并尽快实施湖口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洞庭湖区防洪非工程体系研究与实施。
  • 摘要:发酵行业是用水大户及以农副产品资源为原料,因此废水的产生量较大,且废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都很高,因此处理的难度极大。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将发酵行业的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运用多种高新技术相结合,并变废为宝。才能解决发酵行业的污染。因此提出科学制订和规划发酵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困扰发酵行业的废水排放标准制订,要与废水排放水域功能区类别相对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加强环保标准实施的公正性及严肃性,创造同等的竞争力环境。
  • 摘要:香溪河作为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的支流,同时也是最靠近三峡大坝的支流,其干流长94km,流域总面积3099km2,2006年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运行水位,香溪河河口至高阳镇处形成库湾,总计约30km长成为三峡水库一典型库湾。人工香溪河库湾形成后,水环境条件改变,水深显著增加,流速变缓,水体富氧系统减弱,不利于污染的扩散。因此研究香溪河水环境安全,对推动整个三峡库区的水污染工作有积极意义。文章分析香溪河水环境现状,提出应强化香澳河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治理,建议成立香溪河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香溪河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增加投入、严格执法,建立完善香溪河环境经济体系。
  • 摘要:三峡工程兴建后长江水文因子变化对洞庭湖湿地产生了一定的生态影响,在保护洞庭湖的水利措施中,深挖河湖,是改善洞庭湖天然湖泊调蓄功能的手段之一,而挖泥船在洞庭湖防洪保安和湿地保护中起重大作用,作为疏浚专业公司,公司找准市场定位,创新经营方式,始终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贯穿经营、生产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了水利部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
  • 摘要: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和东亚地区地理环境格局形成的地形屏障,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西藏的生态安全涉及和影响着全国乃至更广阔地域的生态安全。现就西藏水利与生态环境的建设成就、西藏河流流域安全与管理方面的特点,以及构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水和谐等方面展开讨论。
  • 摘要: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中段的格拉丹东山脉,是“三江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江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改善水环境,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确保该地区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仅对促进源头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维系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长江源区生态现状,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提出进一步推进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和措施。
  • 摘要:洞庭湖地区是指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跨湘鄂两省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区,总面积为18780平方公里。洞庭湖地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此地,对维系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就实现洞庭湖的人水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的治理方针,坚持山、水、江、湖治理的结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 摘要:本文所指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报预警难,防御困难,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通过对中国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分析,提出应加强立法,依法防治,建立健全行政首长防治责任制,为有效防灾提供组织保证,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信息保障,大力开展防灾知识科普宣教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放在自救能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工程治理。
  • 摘要:科学认识、正确处理江湖关系,是维护健康长江、构建和谐洞庭的重点和关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江中游是长江防洪的重点地区,而洞庭湖区的防洪治理一直是长江中游防洪治理的难点;江湖关系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防洪策略的主要因素之一,处理好江湖关系,做到江湖两利,是长江防洪的关键。二是长江与洞庭湖之间的互动会引起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变化,对水资源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产生影响,对调节长江中下游江湖水系肌体功能、维护长江健康至关重要。
  • 摘要:近十年来,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水域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不少种类已经濒临灭绝。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努力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工作中将坚定不移地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有效控制捕捞强度,继续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减轻对水生生物资源的破坏,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和产卵场保护区建设,切实保护好水生生物栖息地,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努力修复生物资源。
  •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省加强生态建设;在致力加快脱贫致富、促进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相信不懈努力,必将推进长江上游流域水上保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长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也需要流域内各省市的共同努力。为此,应尽快建立水资源开发和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增强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观念,在发展中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
  • 摘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水安全是关系整个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维护健康长江、保障流域水安全,是我们的共同使命。本文结合四川特殊的地位情况,针对水安全现状不能适应维护长江流域水安全的需要,以及水安全在长江流域水安全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应加快构建支撑四川科学发展的水安全体系,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着力抓好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战略工程,并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体制、法律监督机制、环境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等六大制度体系,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