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学术年会
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学术年会

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云南大理
  • 出版时间: 2008-1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髋臼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使髋臼骨折的诊断和处理较为困难。以往多采用牵引治疗,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晚期良好的关节功能。近10多年来随着对该种骨折认识的提高,内同定技术和器材的改进和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报告了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治疗的72例经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进行简述,并讨论了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伤情特点。
  • 摘要:微创技术是21世纪外科的升华,近年来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逐步形成骨科领域新的生长点--微创骨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骨科微创诊断与治疗技术取得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骨科领域后,大大改善了人们对骨科疾患的认识,使骨科领域微创治疗的发展突飞猛进,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治疗领域不断拓宽,新的手术种类不断涌现,手术更精确、更安全、更有效。微创骨科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即骨折的治疗原则从单纯强调骨折固定的机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观点向向间接复位、生物学微创固定方式转变,强调微创外科技术的运用和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骨折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关节镜介导的微创骨科日益成熟,随着关节镜外科的快速发展,新的镜下手术器械、手术方法和新的内固定材料不断问世,关节镜的适应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往需要切开关节直视下完成的手术,现在已经能够利用关节镜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内窥镜介导的微创脊柱外科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而受到普遍欢迎。将内窥镜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是减少显微外科手术供区破坏的有效手段。利用新的影像和介入技术及计算机辅助,不仅使骨科医生可以开展更加复杂的手术,甚至不直接接触患者而进行远程遥控手术,而且可缩小了手术切口,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此外,虚拟技术介导的微创骨科初露倪端,与纳米技术、基因技术及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微创骨科前景广阔。
  • 摘要:目的: 应用改良的经后路手术充分显露并切除椎管内外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椎管内外肿瘤的疗效。rn 方法: 手术治疗椎管内外肿瘤86例(神经鞘瘤62例,脊膜瘤18例,神经纤维瘤6例),85例切除肿瘤后应用内同定及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了脊柱稳定性,1例未行内固定及植骨。rn 结果: 本组86例均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31月(12-72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无损伤,随访ASIS分级分别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内固定无断裂、松动、脱落、移位。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rn 结论: 改良的经后路手术充分暴露、切除椎管内外肿瘤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手术技术可充分安全、快速、完整切除肿瘤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 摘要: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很难自行修复,最终会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演变为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主要有软骨下骨板钻孔术、微骨折术、关节削磨成形术、骨膜软骨膜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并且有学者运用电流、电磁波、激光、超声、微波等刺激软骨细胞增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这些方法均不能产生形态、功能、力学性质和正常软骨一样的修复组织。因此软骨修复成为骨科领域重要问题。本文对人为干预下的软骨修复进行介绍,对其手术适应症、禁忌症等做一说明。
  • 摘要:皮瓣远端坏死是皮瓣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引起皮瓣远端坏死的因素很多。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8年9月间共发生的皮瓣坏死3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皮瓣远端坏死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 摘要:损伤控制理论自上世纪末提出后,已逐渐为创伤外科各专科医师接受并应用于临床中,我国亦有不少学者报告了损伤控制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经验,本文现将损伤控制理论的由来及一些基础的知识作一介绍,对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概念进行简述。损伤控制矫形外科(DCO)的核心是对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的骨折分阶段进行处理,既保持骨折早期稳定的益处,又不至于引起其他的危险。现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论述。
  •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效果。rn 方法: 总结2004年~2006年对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3mm)的髋臼骨折采用逆行经皮螺钉固定的效果及经验。所有病例采用仰卧截石位,通过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处1cm小切口,在透视引导下用6.5mm或7.3mm空心螺钉同定。rn 结果: 8例患者随访7~20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7~15周),术中无神经、血管、精索、肠道损伤,所有病例无术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继发骨折、异位骨化及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改良Matta评分18分6例,17分2例。rn 结论: 经皮螺钉固定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3mm)的髋臼骨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髁间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rn 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3例髁间前棘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进行检查及微创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rn 结果: 骨折检出率:X线片为95%,CT三维重建为100%,MRI为90%,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rn 结论: 传统的X线为髁间棘骨折诊断中首选的经济实用的方法,CT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而MRI检查则可帮助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关节镜下及小切口微创治疗损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关节镜下技术操作要求高;采取张力带的方法较其他固定方法简单可靠,不易导致骨折块碎裂,可使用于任何骨折类型。
  • 摘要:由于创伤骨科的发展需要精确的内固物的植入,而内固定植入手术常会造成医源性的损伤,为了提高植入物精确性的定向问题,目前传统的c臂是手术中常用的定位工具,近年来基于CT的计算机导航技术为内固定的植入提供了新的方法。而导航设施比较昂贵同时操作复杂,目前尚不能广泛的普及。笔者利用计算机辅助的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个性化定位模板,创伤外科中内固定的植入提供了新的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完成Hangman骨折、下颈椎骨折、胸腰椎骨折及骨盆骨折共24例患者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数字化导航模板的建立,内固定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以全新的理论为创伤骨科的导航做了初步的尝试,值得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