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8年妇产科临床、基础研究及科研方法学探讨学术研讨会
2008年妇产科临床、基础研究及科研方法学探讨学术研讨会

2008年妇产科临床、基础研究及科研方法学探讨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08-06-27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

会议文集:2008年妇产科临床、基础研究及科研方法学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小鼠腭组织上皮和过量维甲酸(RA)致小鼠腭裂畸形组织上皮凝集素受体WGA、RCA-I、ECL的表达。方法:8~10周龄、25 g以上的昆明小鼠60只按雌雄比2∶1于18∶00合笼,次日晨8:00取出,查见阴栓者为孕0 d。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RA致畸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又各随机分为8组∶1组为妊娠天数(GD)138 d,2组为GD1314 d,3组为GD1322 d,4组为GD148 d,5组为GD1414 d,6组为GD1422 d,7组为GD158 d,8组为GD1522 d。每组5只。取小鼠头部,处理后常规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采用亲和组织化学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并分析测量上皮阳性细胞三种凝集素受体的光密度(OD)值,并绘出动态变化曲线。结果:染色结果:在GD138~GD522 d三种受体在腭突上皮细胞和胞质中均有表达,在致畸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GA受体表达总体趋势是缓慢下降,RCA-I受体呈下降趋势。ECL受体总体趋势是缓慢下降。结论:凝集素受体WGA、RCA-I、ECL在致畸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维甲酸致腭裂畸形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患者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1月至2007年1月,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组21例,经腹手术组36例)。结果:腹腔镜附件切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均少于经腹手术;腹腔镜子宫切除平均手术时同长于经腹手术,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腹腔镜手术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经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于经腹手术。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数字人”是通过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个能够调控的虚拟人体形像。由信息科学家将人体功能性的研究成果加以数字化,通过操作者的调控,“虚拟人”能模仿真人做出各种反应,为医学以及众多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字化虚拟人”的发展将经历“可视人”、“物理人”、“生物人”、“智能人”四个阶段。目前大多数领域的研究仍处在“可视人”的阶段,部分处于“物理人”的阶段。数字医学的出现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彻底改变了医学研究的传统模式。
  • 摘要:目的:探讨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剂对家兔卵巢微血管形态的影响,为该方法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生育期的家兔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A、B、C、D四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家兔。由家兔一侧耳缘静脉注射微泡剂,然后以低功率低频率(0.5W)超声照射家兔腹部的四个象限,照射时间A组30 s,B组60 8,C组120 s,D组240 s。每组照射结束24h后解剖4只家兔和1只对照组家兔的双侧卵巢,10%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观察每组卵巢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每组另外4只家兔和对照组其余的家兔继续饲养30 d后解剖取双侧卵巢。结果:超声干预后24h解剖的A、B、C、D四组家兔,双侧卵巢的微血管内偶可见血栓,A、B、C、D四组血栓形成率分别为(3.67±0.83)%、(3.54±1.07)%、(3.39±1.09)%、(3.92±1.10)%,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而超声干预后饲养30d解剖的四组家兔,卵巢微血管内均未见明显的损伤。各组卵巢内的细胞饱满,无核碎裂、固缩等细胞死亡征象。结论:本实验的结果可初步认为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剂对家兔卵巢正常微血管似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7月~2008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输卵管妊娠且要求保留输卵管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垂体后叶素组(n=55)在术中予患侧输卵管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进行预处理后再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对照组(n=47)不做预处理,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卵管切除率、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和输卵管通畅率等的差异。结果: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6.8)min vs(58.8±24.1)min,差异有显著性;垂体后叶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0.6±8.5)ml vs(48.2±34.6)ml,差异有显著性;垂体后叶素组输卵管切除0例,对照组6例,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和输卵管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保护病人的生育功能,应用简便,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意义。rn 方法:将59例内异症、31例非内异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随机分为预测组和检测组,采用SELDI-TOF-MS检测其血清中蛋白质质谱,比较预测组中内异症和非内异症血清蛋白质谱,筛查内异症生物标记物并建立内异症诊断模型;盲法验证该生物标记物在检测组中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CAt125进行比较,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比较29例内异症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蛋白质质谱,观察其生物标志物变化;比较其在内异症术前组、术后组、非内异症组及正常人血清及内异症各期中的含量,判断其作为内异症生物标记物的临床价值。rn 结果:rn (1)预测组血清中蛋白质质谱分析显示:研究组(内异症患者)和对照组(非内异症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有34个蛋白质有统计学差异,筛查出由m/z为5 830和8 865两个蛋白质组成的内异症生物标记物,其在内异症血清中均为上调;rn (2)其在检测组中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为86.67%,明显高于CA125(43.33%),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其特异性为96.77%,高于CA125(80.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z为5830和8 865两个蛋白质的血清水平与CA125的血清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m/z5 830P=0.249,m/z8 865)。rn (4)仅m/z为5 830一个蛋白质即可将内异症术前、术后准确分组,敏感性为89.65%,特异性为100%,其含量在内异症术后4~5周即可降到正常人水平;rn (5)m/z为5 830和8 865的两个蛋白质在内异症术前组血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后组、非内异症组及正常人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而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内异症Ⅰ-Ⅳ期,其含量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SELDI-TOF-MS是一种有用的、无创的筛查内异症生物标记物的方法;m/z为5830和8865的两个蛋白质很可能是内异症血清中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其含量的测定在内异症的诊断和术后检测中有一定的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学(LCT)在贫困已婚妇女妇科普查中的价值。方法: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自2007年6月至12月,对6416例贫困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分析其宫颈巴氏涂片结果及同时随机抽取的320例贫困妇女的LCT检查结果,并以同期来该院进行妇科普查的294例非贫困妇女的LCT结果为对照。结果:6416例贫困已婚妇女中发现宫颈刮片巴氏Ⅲ级9例(0.14%),Ⅱb级12例(0.19%),Ⅱa级32例(0.50%),其余为级,未发现Ⅳ级及Ⅴ级。巴氏Ⅲ级者中阴道镜下活检6例,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Ⅲ)1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4例,慢性宫颈炎1人;巴氏:Ⅱb级者中有2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分别为CIN Ⅲ和慢性宫颈炎;巴氏Ⅱa级有2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均为慢性宫颈炎。320例贫困妇女的LCT中,结果为宫颈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47例(14.69%),18例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 Ⅲ 2例,CIN Ⅱ有4例,其余12例病理结果为慢性宫颈炎;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1例(0.31%),阴道镜检查满意,镜下活检病理示慢性宫颈炎,现随访中;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例(0.31%),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外院治疗。对照组检出ASCUS 19例,1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1例为CIN Ⅱ,余为慢性宫颈炎;AGC 1例,宫颈管搔刮术(ECC)示正常;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ISIL)2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分别为CIN Ⅱ和慢性宫颈炎。结论:宫颈细胞学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巴氏涂片法在基层、贫困地区仍是主要筛查方法。有条件者尽量采用LCT,以提高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性。对于绝经后妇女建议采用LCT。
  • 摘要: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异位妊娠患者345例,对其中57例特殊类型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的16.52%。以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最多见(26/57例,占45.61%),其余为剖宫产瘢痕妊娠(10/57例,占17.54%)、宫角妊娠(7/57例,12.28%)、卵巢妊娠(5/57例,8.77%)及宫颈妊娠(4/57例,7.02%)等。57例患者术前定位诊断率为63.16%,腹腔镜手术(占54.39%)是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其次为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开腹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57例均治疗成功。除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术后套圈脱落,行再次腹腔镜切除患侧输卵管外,其余均预后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应引起高度警惕;B超检查为其早期定位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有条件的医院,腹腔镜手术可以作为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主要治疗方式,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开腹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通过联合检测CA125和sFas、sFasL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sFas、sFasL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和ELLSA技术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CA125和sFas、sFasL的含量,并与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手术前后CA125和sFas、sFasL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手术前后CA125和sFas、sFasL表达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2)手术前研究组CA125和sFas、sFasL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术前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3)手术后5d研究组与对照组CA125和sFasL表达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而研究组术后5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sFas、sFasL的高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sFas、sFasL尤其是sFasL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新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和复发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53例巨大胎儿和同期正常体重儿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果:巨大胎儿和正常体重儿相比剖宫产率与胎吸率明显升高,分娩期并发症明显增加。剖宫产可明显降低巨大儿分娩期并发症。结论:对巨大胎儿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 摘要: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正常妇女颗粒细胞中inhibinα、inhibinβA、inhibinβB亚基、FS315及FS288的表达水平,探讨上述细胞因子与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PCOS患者20名作为研究组,非PCOS妇女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妇女颗粒细胞中inhibinα、inhibinβA、inhibinβB亚基、FS315及FS288的表达水平。结果: PCOS组妇女颗粒细胞中inhibinα、inhibinβA、inhibinβB亚基、FS315及FS288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41、3.72.±1.08、0.88±0.27、0.81±0.16、0.29±0.09。正常对照组妇女颗粒细胞中上述指标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8±0.37、1.96±0.68、0.65±0.26、0.45±0.12、0.18±0.07。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正常妇女体内,颗粒细胞α亚基mRNA水平和卵泡直径正相关。颗粒细胞inhibinβA亚基和卵泡直径正相关。且α和βA亚基mRNA水平正相关。而βB亚基mRNA水平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βB亚基mRNA水平较βA亚基mRNA水平低10倍。在PCOS病人中,颗粒细胞inhibinα、inhibinβA、inhibinβB亚基mRNA水平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在PCOS颗粒细胞中,稳态FS315及FS288mRNA水平与卵泡直径及无相关性,无任正常妇女还是PCOS者的卵泡中,这两种转录产物自身却高度相关。另外,正常妇女和PCOS者FS315/FS288的比率相同,并不因卵泡直径而改变。结论:INHα和INHβA在卵泡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PCOS者INHα和βA亚基mRNA功能有缺陷。
  • 摘要: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临床医学研究近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有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在技术层面帮助临床研究者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从临床研究顶层设计角度入手,帮助临床研究者解决临床研究创新遇到的难点,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rn 临床研究设计实施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由下而上,先关注和解决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些细节问题,然后将各个细节合并成为一个研究方案,甚至先从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做起(如收集临床病例资料),然后逐渐增加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最后整合出一个课题。另一种做法是由上而下,先设计后实施,先做项目顶层设计,提出研究方案的框架,然后做具体方案设计,最后是组织实施研究项目。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的一种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所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痛和不育,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同胞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内异症的基础研究已发展到分子水平,而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日趋成熟、规范,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一次审慎的总结探讨,为进一步修订诊治规范时提供建议及思考。
  • 摘要:循证医学的产生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循证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伟大构想,为誉为“八大震荡世界的伟大思想之一,是一场发生在病房里的革命”,其重要性甚至可以与20世纪抗生素的发现相提并论,有人预言这可能将会彻底改变21世纪的医疗实践的模式。
  • 摘要: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7对病例和对照以1∶1配对进行影响因素的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盆腔感染性疾病史(OR=25.993)、末次妊娠产后或流产后并发症(OR=25.917)、药物治疗史(OR=12.588)、促排卵用药史(OR=89.510)、痛经(OR=1.863)、性交痛(OR=2.973)、精神压力(OR=1.819)及结核病史(OR=231.603)是女性不孕症的危险因素,避孕(主要为避孕套)(OR=0.062)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预防和治疗盆腔感染,严格掌握促排卵药的适应症,重视婚前、婚后性健康和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营养,预防和有效控制结核病,缓解精神压力可以减少不孕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氨甲蝶呤(MTX)三种不同方法给药对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2004.6~2007.6该院收治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44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给MTX 20 mg,每日肌注1次,连续5天,Ⅱ组给MTX 50 mg,单次给药,一周后重复给药一次。Ⅲ组给MTX 75 mg+5%CS500 ml单次静脉点滴。结果:Ⅰ组成功率77%,。总治愈时间平均40天。Ⅱ组成功率89.6%。总治愈时间平均32天Ⅲ组治愈率95.83%,总治愈时间平均21天。结论:异位妊娠用单次MTX 75mg/m2静脉点滴效果更好,治愈时间短,成功例数多,副作用与其它方法治疗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噬菌体法)和用TMA(转录酶主导基因)扩增法检测白带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早期诊断女性生殖器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86例病理确诊为女性生殖器结核的患者。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应用噬菌体法和TMA检测白带中的分枝杆菌,同时白带分别送检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涂片和培养检测分枝杆菌,对照检查结果。结果:98例患者中噬菌体法52例阳性,阳性率53.06%,特异性为100%;TMA法阳性50例,阳性率51.02%;PCR21例阳性,阳性率为21.42%;培养法5例阳性,阳性率5.1%;涂片法全部阴性。噬菌体法和TMA明显高于涂片和培养法。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和TMA在诊断女性生殖器结核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早期诊断女性生殖器结核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在顺产接生中使用可塑性会阴保护器代替助产士的右手保护会阴,避免发生会阴裂伤,并使助产士的右手更好地与左手配合完成接生工作,减助产士右手的工作量,避免由于长期从事接生工作导致右手发生劳损。方法:根据会阴形状设计一种可塑性会阴保护器,随机选择部分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头拔露时置于产妇的会阴部代替助士的右手保护会阴,统计会阴裂伤、会阴侧切口延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与传统接生方法是否有差别。结果:使用可塑性会阴保护器代替助产士的右手保护会阴后所统计出的各项指标与传统的接生方法无明显差别,产妇未诉不适感,助产士操作方便,右手的工作量减少,尤其是在脐带绕颈、肩难产的等紧急情况助产士的右手可以很好地与左手配合,更好地完成接生工作。结论:在顺产接生中可以使用会阴保护器代替助产士的右手来保护会阴。
  • 摘要:目的:充实和完善检查IUD的方法,以资对使用IUD节育避孕者进行更加有效的监测和监护。方法::根据女性骨盆的生理解剖特点,开发研制成一种“同心圆角度型IUD测量尺”用其测量标识出IUD在小骨盆腔内的位置和分布面。结果:用IUD尺测量使用IUD避孕者2190例,其测量结果与B超检查吻合率达97.48%;同时发现2190例带环者中有89例合并患有“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症者占4.06%。结论:“IUD测量尺”与B超在检查IUD时有着互补性,同时还可诊断和鉴别诊断“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等合并症。
  •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及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体初乳中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顺产(NL)、剖宫产(CS)及刮宫产术后使用镇痛(CS-A)的初产妇各10例,记录分娩后首次产生初乳的时间,测定首次初乳和初乳产生后24、48h初乳中sIgA含量。结果:产生首次初乳的时间顺序为NL<CS-A<CS;初乳中sIgA值:首次初乳NL>CS-A>CS;初乳24 h CS<NS、CS-A;初乳48 h三组含量无差异。结论:剖宫产延迟初产妇的初乳产生、减少初乳中sIgA含量,术后使用镇痛可部分改善这种影响。
  • 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缺失(DCC)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系H0891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DC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C导入H08910中,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G418筛选,RT-PCR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DCC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及经梯度浓度化疗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DCC基因转染后,DCC基因可在H08910细胞中稳定表达。转染DCC基因的H08910-DCC组细胞生长速度较其他两组细胞明显减慢,除接种后第1天外,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08910组细胞和H08910-Neo组细胞生长速度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转染DCC基因的H08910-DCC组细胞经1/10血浆峰浓度(PPC)~5PPC的顺铂和紫杉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H08910组和H08910-Neo组,经10PPC的顺铂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低于H08910组和H08910-Neo组,经10PPC的紫杉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与H08910组和H08910-Ne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08910组和H08910-Neo组经梯度浓度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C基因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