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二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
第二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

第二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1-05-28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对50例配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比较配对的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BV整合发生频率、整合位点及整合病毒序列的差异,并利用基因归类(Gene ontology, GO)分析比较整合位点附近宿主基因的差异,得出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与HBV整合无明确对应关系,但与p53状态相关;与癌旁相比,癌组织中受整合影响基因多与细胞增殖、凋亡、转录、细胞核定位等相关,提示整合所致周围相关基因异常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重新评价了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的致肝癌作用。
  • 摘要:本文简述了志贺菌在世界范围内的危害,介绍了志贺菌的生物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了WHO推荐的志贺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对我国志贺菌耐药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志贺耐药菌广泛出现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耐药志贺菌的控制方法。
  • 摘要:目的:构建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并分析外源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亚细胞定位。方法:在分枝杆菌胞内表达载体pMFA42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19 kDa脂蛋白膜分泌信号序列,将其插入高效的突变型furA基因启动子(pfurAma)下游构建新型的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pMFA42M。PCR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基因,亚克隆至上述两种载体中并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Ms),分别获得重组EGFP融合表达菌株和膜锚定表达菌株;接着,将Mtb主要保护性抗原Ag85A及其嵌合抗原Ag856A2的编码基因亚克隆入膜锚定表达载体pMFA42M中构建Mtb抗原-EGFP融合表达菌株;通过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表面标记技术来分析目标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亚细胞定位,并进一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重组EGFP融合表达菌株在体外和感染巨噬细胞后的荧光强度。结果:通过引入Mtb 19 kDa脂蛋白膜分泌信号,在高效pfurAma启动子的驱动下,成功地构建了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利用EGFP作为标签抗原,通过Western_blot、荧光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表面标记等技术均证实了外源目标抗原可在分枝杆菌中高水平表达并定位至细胞膜上。结论:本研究为重组BCG和分枝杆菌膜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膜锚定表达载体,所构建的EGFP重组表达菌株亦可作为一种模式示踪菌为细胞吞噬和动物免疫中的细菌定植和移位分析提供新思路。
  • 摘要:目的:分析2010年龙岩市长汀县一起儿童病毒性脑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方法:对2010年1—9月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20例的脑脊液标本用EV通用型、EV71型、和CVA 16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收集部份病例的急性期血清,进行中和抗体的检测。结果:1—9月共收治55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病例分布在长汀县18个乡镇中的12个,集中在汀州、大同、策武3个乡镇(63.6%);年龄以1-6岁为主;性别为男87.3%、女12.7%;5-7月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热(94.6%)、头痛(49.1%)、呕吐(70.9%)等;脑脊液常规64.9%细胞数增加;疗程10天左右,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20份脑脊液有16份EV通用型核酸阳性,EV 71和CVA 16特异性核酸均阴性,从20份脑脊液中分离到13株ECH06型。检测17例急性期病例血清ECH06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有4例中和抗体滴度>1:256。结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认引起本次儿童病毒性脑炎爆发流行的病原是ECH06型病毒。
  • 摘要:目的:了解龙岩市部分公共场所军团菌污染状况,为军团菌污染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0年6~8月,采集龙岩市部分公共场所79份相关水样,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年版)》附录和《ISO 11731水质——军团菌的测定》,进行军团菌分离培养及常规与PCR鉴定。结果:79份水样检出嗜肺军团菌37株,阳性率为46.84%,未检出其它军团菌。中央空调系统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73.68%(14/19),尤其是冷却塔水样嗜肺军团菌污染严重(76.19%);中央空调系统使用单位嗜肺军团菌阳性率70.59%(12/17),主要分布在酒店、宾馆、超市、医院等4类公共场所,并存在持续多年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从2份水塔水(系二次供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结论:龙岩市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嗜肺军团菌1型是主要的流行菌型。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军团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督促使用单位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定期的消毒、清洗、保洁工作,以预防军团菌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对广东省发现的一例疑似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访视患者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历,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血平板和吕氏斜面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和病人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细菌涂片染色镜检,梅里埃API Coryne棒状杆菌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鉴定、脂肪酸分析仪进行分型鉴定、用PCR方法测定白喉杆菌B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采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种库中保藏的白喉杆菌进行阳性对照(重型,编号:CMCC 38009)。结果: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未分离到白喉杆菌。从该疑似病例鼻腔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白喉杆菌,镜检呈革兰氏阳性杆菌,形态多样化,经吕氏斜面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或奈瑟氏染色,菌体一端或两端见特征性的异染颗粒,API Coryne生化鉴定提示99.4%是缓和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mitis/belfanti)。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也是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intermedius-GC Subgroup B)。菌株用PCR方法测定白喉杆菌B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结果阴性。结论:此为广东省近年来首次分离到的白喉杆菌,经鉴定该菌株不带有毒素生物结构基因,为非毒源菌株,根据白喉诊断标准(WS 275-2007),该病例应为白喉带菌者。广东省已多年没有白喉病例报告,但仍存在白喉带菌者,提示我们要加强白喉病原学监测。
  • 摘要:目的:分析宁夏2004—2010年麻疹病毒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宁夏2004—2010年198例麻疹病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283份,用B95a或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毒株经病毒核酸提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和产物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分离获得75株麻疹毒株,经基因序列分析显示74株为H1a基因型,1株为D9基因型。结论:宁夏2004—2010年流行麻疹病毒为Hla基因型,且为绝对优势基因型,D9基因型为2010年输入性病毒。
  • 摘要:目的:分析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分离株基因特征。方法:收集宁夏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粪便,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real-time RT-PCR检测后,对鉴定为EV71毒株的VPl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共收集各类标本994份,分离获得EV71 225株,对所有EV71毒株的VPI编码区基因进行序列测定,选择其中53株进行序列分析。宁夏分离株与A、B、C型基因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0~81.5%、82.4~84.7%和87.2~99.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9~94.3%、96.3~97.6%和97.6~100%,与C4a亚型同源性最高为95.6~99.1,在系统发生树上,这53株毒株与C4基因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属于C4亚型中的C4a分支,而且提示至少存在4条病毒传播链。结论:2010年EV71的C4a亚型在宁夏有较广泛的流行,是宁夏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亚型,其流行存在多条传播链。
  • 摘要:目的:了解并掌握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深圳市2007~2009年感染性腹泻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09年深圳市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伤寒、菌痢的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全市各区均有感染性腹泻报告,各个区报告发病数差距较大。伤寒以20岁-和30岁-组为主;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以0岁-组为主。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居前3位的人群依次是散居儿童、工人、幼托儿童。深圳市感染性腹泻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结论:感染性腹泻在深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今后应评估并完善感染性腹泻报告制度,加强监测与控制工作。
  • 摘要:为更好开展生物资源保藏保护,作者检索了十一五期间国内菌(毒)种保藏文献,结果是我国在菌种保藏材料上采用明胶片、滤纸片、乳类、糖类、液体中药等;保藏技术和方法上仍以低温或超低温冷冻冷藏等为主;提示我国在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方法方面没有显著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以内含子A增强外源抗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并提高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以分枝杆菌HSP65为模式抗原,将其分别克隆入含有内含子A和不含内含子A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4.0和pVAxl,将表达HSP65的不同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系并免疫接种小鼠,以ELISA分析其所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及亚类,并以ELISPOT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分析其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结果:含有内含子A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4.Ohsp65较之不含内含子A的pVAXlhsp65在293T。细胞中的抗原表达量更高,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的Anti-HSP65特异性总IgG和IgG2a抗体水平也更高,分泌IFN-Y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增加,提示其诱导产生了增强的Th1型免疫应答反应。结论:内含子A可增强外源抗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并可提高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 摘要:本实验目的是调查了解2009年7月以来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通过突变位点分析比较以及系统进化分析后发现,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以及酶抑制剂类药物结合位点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蛋白抗原决定簇发生了一些变异。结果预示着酶抑制剂类药物对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将有效,但在开发新疫苗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开已经发生漂变的抗原决定簇。
  • 摘要:目的:研究杭州地区2009年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菌株耐药情况。方法:对分离自杭州地区七个区县的病例及相关来源、环境来源的30株0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PCR检测毒力基因ctxA和tcpA,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作相似性分析,改良K-B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谱。结果:30株0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中,ctxA-并tcpA+基因型菌株有24株,占80.00%;ctxA-并tcpA-基因型菌株有4株,占13.33%;ctxA+并tcpA+基因型菌株有2株,占6.67%。PFGE分型结果显示27株菌(3株因降解未分型)分为11种型别(P1~P11)。23株ctxA-并tcpA+基因型菌株(1株凶降解未分型)分为P1~P7等7种型别,相似度大于或等于91.4%,其中P1型占56.52%(13/23);除从同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离的7株菌外,其他ctxA-并tcpA+基因型菌株间未见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7株从同一起暴发事件患者、带菌者和环境中分离的ctxA-并tcpA+菌株的PFGE型别分别为P1(6株)和P2(1株),相似度为97.6%。以P1型为主的、相似度较高的ctxA-并tcpA+菌株与其他P9(1株)和P11(1株)型的ctxA-并tcpA-菌株及P8(1株)和P10(1株)型的ctxA+并tcpA+菌株相似度较低,均小于或等于89.6%。24株ctxA-并tcpA+菌株对氨苄西林、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20.83%、4.17%和4.17%。结论:以P1型为主的、相似度较高的ctxA-并tcpA+基因型01群霍乱弧菌菌株引起了散发腹泻病在杭州地方流行,还可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ctxA-并tcpA+型0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尚不严重。
  • 摘要:目的:了解鼻病毒在婴幼儿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及门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感染、流行、进化情况,及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情况。方法:将样本分为2组,疑似甲流重症病例样本246份为样本1组,门诊流感样病例样本68份为样本2组。扩增鼻病毒5’非编码区及VP2-VP4区,测序比对,构建进化树。对鼻病毒阳性样本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样本1组中鼻病毒阳性率为8.54%(21/246),样本2组中鼻病毒阳性率为16.2%(11/68)。样本1组和样本2组鼻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71.4%、9.09%,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样本中14份成功进行了HRV鉴定,HRV-A、HRV-B、HIRV-C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4.3%、7.1%和28.6%。结论:HRV在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中主要是以合并感染为主。杭州地区婴幼儿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及门诊流感样病例中鼻病毒主要是以HRV-A,HRV-C基因型为主。
  • 摘要:目的:评估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96株结核临床分离株,并与比例法药敏试验比较,评估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的临床灵敏度和临床特异性。结果: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的临床灵敏度为90.2%(394/437),临床特异性为96.4%(635/659),和药敏总符合率为93.9%(1029/1096)。结论: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快速、敏感、特异,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现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月份病毒检出情况,分析腺病毒的基因变异情况,为预防策略制定、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法,对112份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腺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229E/NL63,1、2、3型副流感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甲、乙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甲、乙型鼻病毒,冠状病毒OC43/HKU1共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同时对部分阳性结果开展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腺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112份样本中有阳性检出结果的有51份,阳性率为45.54%,5岁以下冠状病毒229 E/NL63检出阳性率最高;5岁~14岁以ADV为主,15岁~60岁主要以PIV-3为主;9月及10月冠状病毒229 E/NL63检出率最高,11月份以PIV-3和ADV检出率最高,12月份以PIV-3检出率最高,FluA次之。分离的腺病毒进行Hexon序列测序,没有发现基因变异,同型间的同源性比较高。结论:PIV-3、冠状病毒229 E/NL63、流感病毒、腺病毒为山东地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致病原,随年龄不同、流行季节中月份不同而有一定的流行规律。腺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 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诊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WHO消除麻疹定义为:在麻疹检测系统运转良好的前提下,在明确的地理区域内无麻疹病毒本土传播≥12个月。本文简述了中国的消除麻疹工作。并以北京市为例,对1950-2010年及1990-2010年北京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对2005-2010年北京市麻疹疫情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麻疹防控策略以及疫情处理方法。
  • 摘要:本文通过106例病例中的检测效果比对了两种不同呼吸道病毒检测平台,即基于多重PCR和液相芯片的xTAG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RVP)和基于多重PCR和高精度毛细管电泳(GeXP)的检测平台,通过实验结果对冠状病毒相关病原学进行了分析。
  • 摘要:朊病毒(Prion)是一种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本文介绍了朊病毒的全球分布规律,讨论了朊病毒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分析了疯牛病与vCJD公共卫生的威胁因素,最后对克雅氏病的监测提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0年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情况,实验通过用510份血浆样品检测了HIV-2抗体的能力,并对HIV早期感染的检测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得出结论:对于常规临床样品,万泰RIBA敏感性高、特异性高。与MP-WB相比,可以减少非特异性不确定结果的产生;对于HIV阳转样品,与MP-WB相比,万泰RIBA和INNO-LIA可以缩短HIV抗体确证的窗口期,被少特异性不确定结果的产生;基于重组蛋白和(或)合成肽的新一代证试剂有望成为今后我国HIV抗体确证试加的发展方内。
  •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山东省2007-2010年的疫情资料,阐述山东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代手足口病的发病及病原型别的变迁特点,分析手足口病在山东省流行传播的时空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本地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规律分析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4月-12月期间,大兴、丰台、顺义、昌平、西城(北区)、西城(南区)六个6个监测区县的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2118份,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5种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多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结果:2118份标本,共分离到478株菌,检出率为22.6%。其中志贺菌位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40.8%;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分别占23.8%,19.0%和4.8%。肠道致病菌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成年组,不同病原菌的人群年龄分布不同。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为高峰。检出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占83.1%;副溶血性弧菌以03:K6为优势血清型,所占比例为63.2%。沙门菌共分为33种血清型以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结论:北京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其中志贺菌和沙门菌血清型构成较以往年份发生了明显变迁。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变化和流行特征为今后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指引了方向。
  • 摘要:大约10-15%的大肠杆菌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会形成染色体二聚体。大肠杆菌染色体编码的酪氨酸整合酶XerC和XerD作用于染色体复制终点区28bp的染色体dif序列,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将染色体二聚体解离为单体。编码霍乱毒素的噬菌体CTXΦ以位点特异的方式整合入霍乱弧菌染色体,但其基因组中不含有任何整合酶基因,其整合需要细菌染色体编码的XerC和XerD整合酶,且整合位点与大肠杆菌dif序列相似。XerCD整合酶基因和dif位点在细菌染色体的广泛存在,表明其可能是染色体二聚体解离,噬菌体及其他外源基因成分整合入染色体的一种广泛存在的途径。本文对XerCD/dif位点特异性重组在细菌染色体二聚体解离、外源基因整合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摘要:HIV-1膜蛋白基因(en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外膜蛋白是病毒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CD4受体和CCR5/CXCR4辅助受体的重要蛋白。当编码HIV-l外膜蛋白的gpl20基因发生变异时不仅直接影响病毒的中和抗原决定簇,而且还影响病毒对T细胞或巨噬细胞的嗜性、CCR5/CXCR4辅助受体的使用以及细胞的融合力。本研究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的方法,扩增HIV-1 env基因区,获得19份HIV-1env基因片段。通过NCBI的Blast程序对所获得的enu基因核昔酸序列进行初步比对,然后利用MEGA 5.04软件包中Neighber-jioining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统过系统进化树分析部分HIV-1 env基因序列特征和亚型。
  •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1959—2006年214株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 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将贵州省214株伤寒沙门菌分成85个带型,除CN0004、CN0016和CN0018等3个带型在国内已有发现外,余82个带型在国内首次发现。85个带型中菌株数在5株以上的有13个带型,占15.3.1%。菌株数2株以上的有12个带型,占14.1%。菌株数1株的有60个带型,占70.6%。结论:伤寒沙门氏菌PFGE带型复杂,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是造成贵州省伤寒流行时间长,流行范围广的主要原因。
  • 摘要:目的:分析1991-2010年我院诊治麻疹患者的流行演变趋势和临床特征变化,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为近20年来麻疹发病最高水平。3、4、5月份相对集中,占全年发病的48.81%。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主要体现在<8月龄和20一40年龄段的发病增加,共占总数的54.96%。流动人口增加,使麻疹发病率处于不稳定状态。近5年麻疹患者中,1岁以下婴儿院内感染病例增加,重症多见,常并发肺炎、心肌炎,少数因出现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成人麻疹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少,预后好。结论:加强育龄期妇女怀孕前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使其列为孕前常规项目,以减少育龄期妇女及8月龄以下婴儿患病。对20-40岁年龄段人群进行MV的补种。做好流动人群MV计划免疫,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专门发热门诊,提高早期诊断率。对发热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是减少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宁夏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和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宁夏1997-2010年分离的28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5种毒力基因(ail、ystA、ystB、yadA、virF),用限制性内切酶NotI酶切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9株O:3、0: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中ail、ystA、yadA、virF毒力基因阳性的占97.8%;O:8血清型和未开展血清分型的菌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11株0:5血清型有9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将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型,根据染色体DNA的NotI酶切图谱,将29株0:3血清型分成12个PFGE带型,包含5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2种。180株0:9血清型菌株分成13个PFGE带型,包含10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4种,各自是从同一地区猪与家鼠、猪与犬、猪与野兔分离。结论:宁夏0:3、0: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具有致病性,0:3逐步成为如今的优势血清型,在不同年代变异很小,家鼠、犬与野兔的感染可能与接触猪的粪便相关联。0:5、0:8与血清未分型的菌株无致病性。
  • 摘要:目的:通过对濮阳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的监测,了解其病原谱构成,为国家建立实验室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和传染病防控提供快速、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方法:对疑似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病例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进行实验室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新型隐球菌等七种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0年2月-2010年12月共搜索符合监测条件目标病例56例,其中男性34例(占60.71%),女性22例(占39.29%);患者最小年龄2天,最大年龄为38岁,中位年龄0.58岁(P25=0.08,P75=3.00),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1岁以下,占全部病例数的58.93%;职业分布主要为散居儿童,占全部病例数的78.57;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98份,实验室分离肺炎链球菌3株、微球菌5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屎肠球菌1株,检测阳性率10.20%。结论:在细菌性脑炎病例中以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且感染者症状较重,救治不及时极易死亡,散居儿童(1岁以下)是细菌性脑炎病例的主要群体;增强临床医生责任心、加大工作督导力度的是开展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了解外环境霍乱弧菌8种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针对霍乱弧菌CTX基因元件的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TCP基因元件的毒素共调菌毛亚单位基因(tcpA)及调控基因(tcpI),以及溶血素基因(HlyA),外膜蛋白基因(ompU),ToxR调控蛋白基因(toxR)设计引物,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2008-2009年分离的90株01/0139群霍乱弧菌(外环境水体69株,水产品16株,病例5株)进行毒素相关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毒素相关基因分型。结果:所有被检菌株均含有hlyA和toxR基因。病例菌株以产毒株为主,5株病例菌株中有3株8种毒素基因全部阳性,2株非产毒小川型菌株基因型为hlyA+toxR+ompU0+zot+tcpA+tcpI+型和hlyA+toxR+tcpA+型。外环境菌株均为非产毒株,外环境水体菌株毒素相关基因型别中稻叶型菌株34.15%(14/41)为hlyA+toxR+ompU+ace+zot+tcpI+型,小川型(66.67%,12/18)和0139群(70%,7/10)以hlyA+toxR+型为主。外环境水产品霍乱弧菌毒素相关基因分型,稻叶型菌株75.00%(3/4)为tlyA+toxR+ ompU+tcpI+型,小川型菌株可见各种基因型别分布,无优势基因型别。结论:外环境霍乱弧菌毒素相关基因型别多样,了解外环境霍乱弧菌的毒素相关基因分布状况对于理解霍乱弧菌的毒力作用机制和探索霍乱弧菌基因特征以及进行人群健康危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食品和食物中毒枸橼酸杆菌的污染状况,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方法:对2007年~2009年马鞍山市食品餐具及食物中毒标本参照国标(GB/T4789)相关方法进行了枸橼酸杆菌的分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按VITEK-32进行。结果:893份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共分离枸橼酸杆菌56株,为6.27%。其中食物中毒分离枸橼酸杆菌16株、熟食餐具分离2株、市场农产品分离检测枸橼酸杆菌38株。15种抗菌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枸橼酸杆菌在食品中存在一定污染,并有可能成为引起食物中毒发生的潜在因素。应重视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分析,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了解2005-2007年河南省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基因型别。方法:菌株用Xba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NTSYSpc2.1软件聚类分析。结果:来自河南省登封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监测点的70株甲型副伤寒人源分离菌株,根据XbaI酶切PGFE基冈指纹图谱分析,70株菌出现三个PFGE基因型别,分别是0001、0002、0007基因型,其中0001是首次在河南发现的甲型副伤寒基因型别。结论:0001基因型2005年在河南省首次发现,2006—2007年成为甲型副伤寒在当地流行的优势基因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