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学术年会
2011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学术年会

2011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10-22

主办单位: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1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肠内营养在危重感染病人的治疗中尤其显示了其治疗效应,其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热卡,更重要的是通过营养胃肠粘膜上皮以及定植于上的肠道正常菌群而发挥生命攸关的免疫功能调理的作用。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其损伤和紊乱本身即会导致感染或失控的重度炎性反应。肠内营养应尽早,但“尽早”的前提是“用”,而非“量”。且机体的组织器官必须得到基本正常的灌注与氧合。病人的感染状态及严重程度不同,肠内营养的营养素内容与剂量也应相应调整。合理配方不同的营养素及其剂量,密切监测代谢利用指标,适度控制血糖水平,是正确发挥临床营养的药理治疗作用的基础。“正氮平衡”不应再作为危重感染病人营养支持的疗效标准,而病人的免疫功能指标与炎性反应状态,应成为药理学营养的疗效指标。
  • 摘要:通过对66例空肠穿刺置管肠内营养病人常见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护理,体会到耐心的心理护理,严密细致的观察。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肠内营养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摘要:介绍规范化配置肠外营养液所需的配置环境、无菌操作技能、配置流程、配置顺序和配置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介绍影响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脂肪乳的不稳定性(主要从pH值、氨基酸溶液、电解质、脂肪乳脂肪酸的种类、脂肪乳脂质过氧化等对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沉淀、维生素的降解等,根据影响因素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保持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以便医生在开处方和药师审核处方时加以考虑,使肠外营养液配置处方各组份配比达到最佳合理化的设计。另外,不同的营养成分或相同的营养成分但含量不同,配置后所形成的渗透压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渗透压选择的合适的输注方式。
  • 摘要: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动力障碍,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现象,严重时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增加感染及再手术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同时,胃肠手术是导致胃肠粘膜屏障损害的常见原因,长期应用肠外营养可导致胃肠粘膜屏障的损伤或萎缩。目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国内外对不同途径肠内营养能否加快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恢复及减少胃肠粘膜损伤或萎缩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建立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及肠粘膜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腹部创伤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对胃肠动力激素及胃肠粘膜的影响。通过实验说明腹部手术创伤后各段消化道粘膜均存在萎缩,7天以上输注肠内营养可修复受损的肠粘膜,胃置管输注肠内营养比空肠置管输注肠内营养对于胃粘膜及十二指肠粘膜的修复作用更迅速。
  •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防治措施。方法:病例组为经B超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326例,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将两组血肝功和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AFLD与脂代谢异常有关,在发病机制上二者可能同源或互为因果;护理干预作为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指导有助于对NAFLD的防治。
  • 摘要:酒精性肝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国内人群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项试验证实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肠粘膜紧密连接是多蛋白复合体,在相邻细胞间形成一种动态屏障,防止肠内毒素的迁移。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何破坏肠道屏障,使肠内毒素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损伤肝脏,尚不明确,本文就肠粘膜紧密连接的构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初步探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上食管括约肌动力特征。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19名,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测量两组人的上食管括约肌的静息压、残余压、松弛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松弛前峰压及松弛后峰压。结果: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上食管括约肌松弛后峰压、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时残余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上食管括约肌松弛前峰压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存在上食管括约肌异常动力功能,具体表现为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低、松弛时间短、恢复时间短及松弛后UES峰压低。而完全充分的UES松弛对清除口腔分泌物及运送食团至关重要,异常的上食管括约肌动力功能对吞咽困难患者气道保护不利,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影响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摘要: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Notch跨膜受体家族广泛表达于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等多个物种,在器官、细胞发育及肿瘤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tch受体通过与配体的相互作用转导细胞信号,从而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已知Notch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心脏、肺、肾、肝脏、胰腺、骨骼等重要的组织和器官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异常的Notch信号通路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关系。Notch信号通路在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信号通路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串话,相互协调以使特定的应答与细胞整体状态相适应。
  •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发生性肝损害(HIS)的机制及与肠粘膜屏障(IMB)损伤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GET)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又根据实验终止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组动物8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h、6h、12h、24h和48h处死动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粘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卒中各亚组血清肝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后各亚组肝组织SOD减少、MDA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脑卒中后各亚组血浆L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LPS水平与血清肝酶及肝组织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SO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BI各组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结论: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后肝、肠应激性损伤的动物模型。脑卒中后肝损伤可能与肠源性GET和氧化应激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可调节胃束带减容术(LAGB)治疗肥胖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了12例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行可调节胃束带减容术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根据需要调节胃束带松紧,控制减重速度,随访6-8个月,平均减重18%。术后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好转外。其余均无出血、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AGB作为新型减肥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效果好的特点。术前准确评估和术后预防并发症、指导正确的饮食运动习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肥效果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方法: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各项药学服务工作。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有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损害,使输液配制更加科学、安全,而且由于药师的参与,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结论:临床药学工作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广泛深入地发展。
  • 摘要: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关系。一系列研究相继证实锌缺乏与儿童腹泻、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锌代谢的改变在感染病人更明显,并与某些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我国儿童普遍存在着缺锌的问题。锌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受到了长久以来的关注。本文在锌的评价方法、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儿童锌水平,锌在免疫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病程长短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补锌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摘要: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病人尤其是大手术术后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术后病人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优点。本文总结了贲门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体会以及减少其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要点。
  • 摘要:目的:本文为研究胃、十二指肠外科手术后致肠瘘这一严重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收集1985年9月~2009年5月间我们医院外科因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的22个病例,对其发生原因、并发症、治疗方法和经验、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共发生22例十二指肠痿,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18例发生于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式术后,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l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溃疡出血再次行Billroth Ⅱ式术后,2例发生于因胃癌行全胃、脾、胰体尾切除、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后。22例中16例发生于十二指肠残端,2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穿孔修补处,2例发生于术后晚期空肠输入袢内疝致胰腺炎和十二指肠扩张造成的十二指肠壁坏死穿孔,2例发生于Bancroft术式后十二指肠内旷置的溃疡穿孔,22例中13例是为穿孔和溃疡大出血而行的急诊手术,术中病人一般情况和手术局部情况较差。十二指肠瘘发生后病人分别有1-5个并发症,主要为腹腔感染和由感染所引起的心、肺、肝、肾、肠道功能衰竭、胰腺炎、胰瘘和结肠瘘。本组病人平均住院69天,接受23~238天(平均69天)营养支持治疗。其中单纯肠外营养(PN)3例,单纯肠内营养(EN)3例,16例行PN+EN联合支持。营养支持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PN相关的并发症较多、较严重,主要为感染;EN相关的并发症主要为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易于纠正。22例中治愈16例,瘘口自然愈合14例,2例后期经手术愈合。6例死于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肝衰竭。结论: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发生的十二指肠瘘是一个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或穿孔修补不当。急诊手术后易于发生。控制瘘后腹腔感染和适当的营养支持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严重感染造成的脏器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摘要:胃癌( gastric cancer)是目前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00百万人罹患胃癌。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胃癌的发病率为全球最高((69/10万)。早期胃癌症状无特异性,许多病例在发现时即为晚期。目前胃癌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加活检病理诊断。内镜及活检为创伤性检查,操作过程稍复杂不利于临床监测,部分患者对此检查难以耐受,限制了其运用。通过检查血液肿瘤标记物的方法早期诊断、协助分期及评估预后,将为临床诊治胃癌提供新的途径。本文阐述了理想的肿瘤标记物的特点,并总结了目前与胃癌相关的7种肿瘤标记物,希望找到合适的标记物组合能够协助胃癌临床诊治。
  • 摘要: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是整合素胞内结合蛋白之一(Shouchun Liu,et al.,2000),其不同的结构域可与多种蛋合,具有衔接蛋白与催化蛋白的双重功能。本文阐述了ILK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介绍了ILK的生理作用以及对肿瘤的作用,概述的说明了ILK在肿瘤诊疗中的意义。ILK作为一个新近发现的分子,其结构和功能并不十分清楚,学者们对其激酶活性尚存有疑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探讨。而它的过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提示其可能成为一个新型的肿瘤标记物,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摘要: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包括酒精代谢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内毒素血症、炎症因子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内毒素介导的肝脏损伤机制和在酒精性肝病中存在免疫调节的缺陷。
  • 摘要:酒精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寻找理想的实验室指标,更准确的诊断酒精性肝病,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CDT)在欧洲国家已广泛应用于诊断酒精性肝病。本文目的在于评价CD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诊断价。本研究选择1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44例嗜酒者,54例健康人,检测CDT、GGT指标,结果为CDT诊断酒精性肝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O.947,敏感度为O.933,特异度为O.944,CDT是诊断酒精性肝病较为敏感的指标,GGT与CDT同时检测,可提高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率。
  • 摘要:本文阐述了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糖代谢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脂肪代谢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以及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电解质本身紊乱的情况,以及再喂养后引起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的问题,并探讨了存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情况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
  • 摘要:目的:评价肠外营养(PN)处方组分的配比规范性是否会对临床应用经济学产生影响,以便使PN应用更加规范、合理。材料和方法:对2011年1~3月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的全院肠外营养液(PN)共268张处方,183例患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参照相关文献和指南制定PN处方配比规范性参考的指标,并根据此指标将处方和病例分成两组:即处方配比规范组和非规范组,处方规范的病例组和处方不规范的病例组。分别采集两组病例的住院天数、PN总药费、总药费、住院总费用及伤口愈合情况等。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制定的指标,处方配比规范的病例数与不规范的病例数比例为67:116。处方规范的病例组平均住院天数:20.96±0.83天,总住院费:59738.51±978.78元,总药费:27812.7l±1235.13元,PN总药费:5257.19±562.40元,切口愈合差的例数:13例。不规范组的平均住院天数:21.49±0.26天,总住院费:62244.80±141.88元,总药费:29466.36±725.84,PN总药费:5585.65±425.69,切口愈合差的例数14例,并且总住院费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2)。结论:PN处方组分配比规范组比不规范处方组住院日减少,总住院费用、总药费和PN总药费降低,因此,应该努力使PN处方组分配比规范化。
  •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围手术期停用华法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行腹部手术的患者70例,术前3d开始停用华法林,术后第2天晚7点左右恢复华法林口服,如果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nal normalization ratio,INR)>1.5则使用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使之终止抗凝作用。停用华法林后,患者中前33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围手术期(桥接组),后37例不用抗凝药物进行桥接(非桥接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及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结果:桥接组术后伤口出血2例,非桥接组无术后伤口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1,P=0.423,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瓣膜血栓形成。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围手术期停用华法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未增加出血的风险,在理论上降低了瓣膜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使围手术期抗凝处理更加灵活安全。
  • 摘要:目的:应用NRS2002对胃癌病人开展术前营养筛查,以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状况和临床结局作一调查。从而评估NRS2002对胃癌患者营养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查找测量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周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差及体重指数(BMI)的差异;查找入院时及术后第1、3天的血清白蛋白及血色素情况;查询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营养相关并发症。应用NRS2002通过BMI、近期体质量下降情况、近期饮食情况对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进行评估,肿瘤患者加1分;年龄>70岁者加1分,对于NRS>3分,认为NRS阳性的患者中,术前接受营养支持(肠内或肠外)的患者与未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有无差异。结果: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4.0%,对NRS>3分需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前予以营养支持的患者(支持组)占其中的53%,未予以营养支持的患者(未支持组)占47%,NRS阳性组的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NRS阴性组(t=4.64 P<0.05),NRS阳性支持组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3天均高于NRS阳性未支持组(t=2.0、2.58,P<0.05),NRS阳性支持组体质量差明显小于NRS阳性未支持组(t=4.68,P<0.01),NRS阳性支持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RS阳性未支持组。结论:胃癌手术病人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适宜采用NRS2002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营养筛查,并制订出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加快术后体质量恢复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