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70篇,会议文献有3篇,学位文献有17篇等,土地改革法的主要作者有乔少辉、姚明、李云霖,土地改革法的主要机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丹阳市人民检察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有偿使用的物权法构造——以2015年以来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对象
摘要: 新一轮宅基地有偿使用探索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亟需规范层面的支撑。但《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无偿性的规定并未发生变化。试点地区通过有偿费用的形...
2.[期刊]
摘要: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价值的充分发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试点的经验及各地执行的实践...
3.[期刊]
摘要: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正处于...
4.[期刊]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客体之辨——兼评《民法典》物权编的土地经营权规则
摘要: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债权本质说混淆了土地租赁权与土地经营权,既不利于构建农村土地私权体系,也无助于落实"三权分置"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目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物...
5.[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政府(1927-1937)土地立法研究——基于38部法律文件的实证考察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政府的土地立法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所进行的第一次系统性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计38部,具有:在土地分配上,由绝对平均主义向相对平均主义...
6.[期刊]
摘要: 自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平均地权"理念以来,民国的政法先贤们为民国土地立法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却最终付诸东流。民国土地立法既是对原有封建土地制度发起的一次挑...
7.[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政府(1927-1937)土地立法研究——基于38部法律文件的实证考察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政府的土地立法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所进行的第一次系统性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计38部,具有:在土地分配上,由绝对平均主义向相对平均主义...
8.[期刊]
摘要: 自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平均地权"理念以来,民国的政法先贤们为民国土地立法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却最终付诸东流.民国土地立法既是对原有封建土地制度发起的一次挑...
9.[期刊]
摘要: 由于我国法律尚未有相应的制度对土地发展性利益进行保护,在土地开发利用中,造成了公权力在利益分配过程中过度侵入私权领域.土地发展权的运用将对协调公私权间的矛盾起...
10.[期刊]
摘要: 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主要表现为:流转价格偏低,固定不变;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的农业用途被改变;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被侵...
11.[期刊]
摘要: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指国家为了积累改革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决定在特定区域、时限与主体中暂时调整适用土地管理法、物权法、担保法的部分法律条文,鼓励...
12.[期刊]
摘要: 宅基地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载体,具有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宅基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障碍.为适应市场化、城镇化、法治化发展...
13.[期刊]
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建构——基于城乡建设地方立法权的思考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与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建构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侧重发展的内容,属于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范畴;而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建构侧重...
14.[期刊]
摘要: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指国家为了积累改革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决定在特定区域、时限与主体中暂时调整适用土地管理法、物权法、担保法的部分法律条文,鼓励...
15.[期刊]
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属性探析——兼评新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
摘要: 土地经营权是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中提出的概念,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其法定化,但未明确其权利属性是物权、债权或者物权化债权.土地经营权的债权说、物权化...
16.[期刊]
摘要: 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确定为物权,既符合“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且不违背集体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
17.[期刊]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法治化路径探究r——兼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
摘要: 占补平衡制度作为我国耕地保护方面的一项重大制度,其实施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关涉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党中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加快推进...
18.[期刊]
论中国传统社会土地、田地与田业之关系——兼及与英国土地制度的比较
摘要: 中国传统上的土地、田地与田业是密切相关,却在本质上属根本不同的三个范畴.在学术研究中,三个词常被混淆,这导致了在认识及社会实践中的诸多混乱.中国传统上的土地所...
19.[期刊]
行政审判视野下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分家行为研究——兼论法院参与地方政府核心公共政策制度变迁
摘要: 分家行为作为世代相传的民间习惯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成为被征地农民,尤其是“外嫁女”①博弈抬价的诉讼策略.撇开对征地冲突的刻板影响,全景式观察行政诉讼中各方利益...
20.[期刊]
摘要: 我国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主体多元、边界不清,收益权不完整、外延狭小,流转权受限、价值缩水,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规范内容疏漏、运行失调及监督机制失灵.为了更有效地实现...
1.[会议]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福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
2.[会议]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很多内容突破了现行法律的规定.本文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3.[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国土资源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制改革要从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环境,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等多方面实施的建议。
1.[学位]
摘要: 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法律规制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社会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国内外对此越来越重视,著作文章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法学,经济学和社会...
2.[学位]
摘要: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解放区群众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土地改革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对当今的法治建设及农村土地制度...
3.[学位]
摘要: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实行了“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平分土地”这三个土地...
4.[学位]
摘要: 因此本文在总结理论界现有的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两种思路——(1)、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2)、再造土地制度两种改革思路的前提下,提出农村土地所有...
5.[学位]
摘要: 农村宅基地制度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也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快速地发展,但是如今的农...
6.[学位]
摘要:
首先,文章分析了土地本身所具有的财产属性和公共资源属性的双重属性,并进一步分析土地的公共资源属性不断深化并逐步向土地国有化的趋势发展。
其次,分析...
7.[学位]
摘要: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不仅存在着现实依据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而且在法律上也并不禁止,但对此问题法律规定的都过于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性,导致目前...
8.[学位]
摘要: 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东北解放区民主政权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邓子恢等都根据土地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9.[学位]
摘要: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这种新的土地制度极大地冲击了以往的土地产权结构,农民掌握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凭...
10.[学位]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如今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建设用地隐性入市的现行已屡见不鲜。但房能交易,地不能交易。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法律的规...
11.[学位]
摘要: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制度与土地的资源型特征、集体土地所承担的功能和开发利用的现状明显不符。制度的滞后不仅使农民及农...
12.[学位]
摘要: 土地补偿是指土地开发和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中,给予土地权利受到剥夺或限制的土地权利人经济补偿,以及向土地开发者征收税费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
13.[学位]
摘要: 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基础。综观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每次巨变,农民们最强烈的愿望是获得土地及其收益。到了近代,很多社会团体及个人...
14.[学位]
摘要: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强大的体制性惯性,至...
15.[学位]
摘要: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一项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进入市场交易问题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