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797篇,会议文献有50篇,学位文献有103篇等,古代哲学的主要作者有张再林、金戈、张岱年,古代哲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从“卜史易”到“士易学”再到“儒门易”--先秦易学阐释分期断代刍议
摘要: 易学阐释学历久弥新,既有浑厚的积淀,又总能在新的理论和文献的推动下生发出新的问题,是中国阐释学建构的最佳范本。先秦易学阐释可以分为“卜史易”“士易学”和“儒门...
2.[期刊]
摘要: 儒家“婚姻以时”观体现着儒学对婚姻家庭和社会人伦秩序有序展开的关怀。“婚姻以时”的观念强调男女嫁娶要“及时”,初婚年龄不能“逾时”,否则即为“失时”。“男三十...
3.[期刊]
戴震与荀子、朱子心性论之差异——兼评戴震“宋儒立说实同于荀子”说
摘要: 戴震之所以作出宋儒立说“似异于荀子而实同”的判断,乃在于他与荀子、朱子的心性论模式不同。在荀子思想中,性、情、欲、心是一源的。心的功能由人性决定,心虽好利,但...
4.[期刊]
摘要: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想象不仅包括意识对外在对象的模仿,而且包括一种将在场者与不在场者,显现者与隐蔽者,过去、今天与未来等内容在意识中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能力。想象不...
5.[期刊]
摘要: 气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的本体性概念。在儒家和道家视域中,气本体发用为生生。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生生之气的自然呈现,其展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内蕴着儒道...
6.[期刊]
摘要: “无极”“太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哲学史的学术梳理可以“说”出汉民族的致思历程,而以文字为认识论,对汉语“极”字作哲学分析,则可以“道”出汉民族本源的...
7.[期刊]
摘要: 在传统儒学视野下,“信”作为一种重要的德性,由于具有高度的内在性,因此在论说上遇到了其客观性“尺度”何在的巨大难题。对此,儒学中有两种论说形态:一种是抽象的论...
8.[期刊]
《周易·坤卦》卦名新探——秦简《归藏》及清华简《筮法》的启示
摘要: 《周易》坤卦也遵循 “依筮辞而题卦名”的一般规律,卦名本作 “黄”,源于爻辞中 “黄裳” “玄黄”之 “黄”,甲骨文 “黄”“寅”同形,“寅”与 “坤”同音通...
9.[期刊]
摘要: 封建郡县之辨生动展现了儒家政治哲学的制度维度。从儒家政治哲学的视角看,依据各个制度的组织原则以及封建要素与郡县要素之间的交互融合程度,可以将历代封建郡县之辨所...
10.[期刊]
走向“天的人化”:人学视域中的天人之辨--从“类型说”与“阶段说”的困难谈起
摘要: 与西方相较,中国古代儒家天人之辨基本不涉及认识论问题,也不应视为完全的宇宙论问题,而更多是关乎人的生存与价值的人学问题,其重点在人而不在天,其诉求是不断揭示人...
11.[期刊]
摘要: 思想史的主题至少具备两个特征,即重要性与继承性。重要的主题能够对整个思想与文化产生影响;继承性表明该主体贯穿了社会历史的始终。它依赖于抽象而存在,非直接的史料...
12.[期刊]
摘要: “超越性”是儒家礼乐的重要思想特征和价值内涵,“超越性”问题亦是礼乐哲学、美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殷商巫礼中的“上帝”信仰孕育了礼乐超越精神的发生机制,但“帝”的...
13.[期刊]
摘要: 在思想史中,告子长期被学者视为异端的代表人物,由于晚明时期阳明心学的兴起,这一认识与评价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对告子思想的义旨,阳明学派内部展开激烈的讨论,其...
14.[期刊]
摘要: 儒家生态思想大体上可以从生态存在论、生态价值论两方面论述:(1)儒家生态存在论是一种有机生成论,它将天地创生万物的过程视作创生生命的过程。儒家还从天地创生万物...
15.[期刊]
摘要: 目前有关"四句教"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不涉及西方哲学,不涉及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问题。"四句教"在中国哲学史上,可以追溯到好几个源头,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对...
16.[期刊]
摘要: “尚和合”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特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基因之一。传统和合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具有原生性、独创性的中华传统...
17.[期刊]
摘要: 李杞是南宋以史证《易》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四库》馆臣囿于门户之见,并未将其纳入史事宗,加上仕履未详,导致学界对其学术思想关注不足。实际上,李杞易学具有南宋易学...
18.[期刊]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对易学研究的路径相关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可以构建出易学研究的路径理论模型。该易学研究路径模型包含“易学研究对象”“易学研究视角”“易学研究方法”...
19.[期刊]
摘要: “旧邦新命”与“反本开新”两个命题是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其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脉络值得进一步开掘。从古代天下文明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折进程...
20.[期刊]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脉络及展望
摘要: 为进一步发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新一轮退耕还林为主题,基于2012-2022年CNKI平台中的数据库,取300条样本,运用CiteSpace...
1.[会议]
摘要: 目的为基于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探究关于“物”的设计.方法为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观念进行解读,进而分析古代造物观念之有无的关系,并以本人关于“物”的设计为例,阐...
2.[会议]
摘要: 本文赞成将"实学"限定在北宋至清代光绪朝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把它理解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学术思潮,由此来开展对中国传统实学的研究.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实学发展...
3.[会议]
摘要: 虽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是内陆文明的产物,但海洋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构建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学术界注意的不多,只有极少数学者偶有提及,但也仅仅一笔带过,...
4.[会议]
摘要: 传统思想代表着人类对历史、过往、回忆的记载与传承,但时代的脚步一直向前,从未停止.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与时代发展的融合程度,研究其兴...
5.[会议]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哲学发展继承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间的异同
摘要: 由于背景、起源、过程、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差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从文化本质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间也存在相同的内涵....
6.[会议]
摘要: 释儒道与生态文明的相关性释儒道哲学不是围绕生态目的建立体系的,但与自然和谐是这三种思想体系成立的基础.释儒道生态思想的体系释儒道生态哲学思想具有体系性,可分为...
7.[会议]
摘要: 中华古典哲学有三大主流,就是儒家、道家、佛家(或所谓的儒释道)。而佛家尤以"禅宗"影响最深远…这三大思想主流,都开显出"宽恕"之道的精神。虽然其所开显的词意有...
8.[会议]
摘要: 天下之“神”莫不归火,天下之“精”莫不归水。文章探索了中国古老符水咒法,“符水”和“咒法”都是以水为载体,通过法师对水中画符念咒,注气入水,依照水中所形成的特...
9.[会议]
摘要: 巴蜀易学特色鲜明,在哲学上也有独到之见。巴蜀易学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论断,对中国哲学产生重要影响,但它更主要是在哲学方法上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其中最...
10.[会议]
摘要: 认识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是古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周易》关于人在世界上位置的认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文...
11.[会议]
摘要: 2007年开始,北京中医药大学选取中医专业五年制为试点,以教改实验班的形式进行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核心之一是从中医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出发,加强医学...
12.[会议]
摘要: 在中国传统礼乐文化背景下的礼乐哲学体系,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家们在三代礼乐基础上的理论诠释与重构.概言之,一切以礼乐为研究立场或研究对象的哲学思想,都可...
13.[会议]
摘要: 帛书《二三子》载孔子释《易》卦爻辞,言"理顺五行"、"必顺五行",具有古代"时令"思想背景.其"五行"之序,是木、火、土(或虚悬不用)、金、水."理顺五行",...
14.[会议]
摘要: 李二曲不仅是关学大儒,亦是清初三大儒之一.他秉承张载关学重视《中庸》的治经传统,以"日用平常"为宗旨对《中庸》进行平实化的解读,主张"中"在"庸"中显、凸显性...
15.[会议]
摘要: 天人之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突出地位.数千年来,经史百家,无不卷入天人问题的争论,为后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远古时代的天人关系,主要讲人同天神的关系。随着科学...
16.[会议]
摘要: 国人尚中;中华、中原、中州、中医、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和为美、中锋用笔、中庸之道,无一不含中道思想。上古时期,尧于是命令羲和,密切关注时日循环,测定日月星辰运...
17.[会议]
摘要: 性命双修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古人研究性与命的理论及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对自然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及修炼的法则.性功的修炼,重点在修心性,命功的重点,...
18.[会议]
摘要: "天人观"乃中国哲学核心思想之一,历代著名哲学家无不深入探.天人观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长期有争论,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本文主要讲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此儒道佛...
19.[会议]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内涵与特点,“天人合一”展示的生态智慧,近代以来西方生态思潮的主要发展趋势,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道路,总结出了它是中国文明形...
20.[会议]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人文理性。在今日全球化背景下,由于科学功利主义之强大影响,此人文理性传统显得尤为珍贵。因为它可以抵制科学功利主义导致的物欲横流,...
1.[学位]
摘要: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图极具特色,从内容组成来讲并不复杂,仅仅是星象图与手持规矩的伏羲女娲形象的结合。但就其内涵而言却非常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都有...
2.[学位]
摘要: 当今社会,作为思想载体的文化不仅仅限于反映一定时代的经济与政治,还能引领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它所具有的凝心聚力、团结协...
3.[学位]
摘要: 生态整体观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状况及其特性的理念,是从生态系统论出发思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理论。儒道释家生态整体观从全局出发,思考和阐述包括人类自身、...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致力于探讨朱熹蒙学教育思想和其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旨在将其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与形而下的蒙学教育思想有机的联系起来,揭示其内在关系。朱熹以其哲学思想为依据,...
5.[学位]
摘要: 国学即中华学术,儒学是主流、经学是核心,洛学是宋代之后的大本营。“洛学”作为宋代理学四大流派之一,由北宋时期洛阳人程颢、程颐两兄弟创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遂...
6.[学位]
摘要: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民本思想最早萌芽于西周时期的“敬天保民”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在齐鲁大地得到了飞...
7.[学位]
摘要: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汉代几乎没有人将《大学》独列出来讨论。到唐宋,佛学大兴,韩愈奋起排佛,《大学》开始受到关注,“格物致知”陆续有新义阐发。宋代理...
8.[学位]
摘要: 本研究按时代顺序分六章,对中国各个时期的茶文化作哲学寻根式的追索,对中国茶文化的变迁进行思想史式的考察。以期寻找出各个时代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之根,勾勒出中国茶文...
9.[学位]
摘要: “自然”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基本义项是“自己如此”、“自然而然”和“自然界”。“自然”概念首先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思考和解读的,老子...
10.[学位]
摘要: 中国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其核心是生命,因而中国哲学各领域可以从生命这个维度得到贯通。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中国哲学中的生命哲学乃是深入到中国哲学各领域问题之内在...
11.[学位]
摘要: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科学思想,这些思想蕴藏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之中。生物遗传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挖掘和弘扬。古代科学思想可能是相对零散、部分甚至...
12.[学位]
摘要: 本文以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一书为直接研究对象,试图以方东美的课程原著为基础,从中挖掘和分析出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与佛学思想,进而提炼出方东美《华严宗哲学》当中的主...
13.[学位]
摘要: 殷商时代的人们尚武精神十足,周代不同于殷商,已经开始了推崇德治。君子就是那时崇敬德治时代的产物,也是崇尚德风的标志。君子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他们具有华丽的服...
14.[学位]
摘要: 冯契在批判吸收了前人自由理论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把自由与理想这一价值范畴联系了起来。冯契以马克思的自由观为出发点,将认识的辩证法贯彻于价值论领域来阐释自由的内...
15.[学位]
摘要: 《乐记》是我国古代系统和完整的“乐论”及“乐教”著作,其思想精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乐与人心,重点在于“乐”、“心”之间的关系和由此衍生的政治功能;二是乐礼,...
16.[学位]
摘要: 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具有两个维度:一是天人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天属于先验的超越领域,而人则属于经验的世俗领域。天是无限而圆满的,人则是有限的。另一是将天理解为自...
17.[学位]
摘要: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医经典,该书在建构中医理论体系时采用了诸多古代的传统哲学范畴,成为了融中医和哲学为一体的经典著作。如果要全面深入地理解《黄帝内经...
18.[学位]
摘要: 阴阳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在古代汉族哲学中,阴阳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的对立观之中,那时就已经产生了一些...
19.[学位]
摘要: 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在汉昭帝的主导下召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会议的召开有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诸多方面的背景因素。经济方面,汉王朝成立至武帝时期,国家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