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68篇,会议文献有21篇,学位文献有121篇等,和声学的主要作者有赵宋光、宫富艺、乔惟进,和声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和声方法中,除了少部分风格模仿的创作外,作曲家探索的核心是五声性旋律与西方七声自然音调式三度叠置和弦的结合方法。随着对这一时期钢琴作品的进一...
2.[期刊]
“神秘主义”研究在中国: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神秘和弦”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斯克里亚宾以其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为理解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提供了许多思路,也让“神秘主义...
3.[期刊]
摘要: 在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中,临时变音的运用为后来半音化的发展提供了准备,开启了半音化曲折而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就它们的来源和种类做简要的归纳,概括地介绍“伪乐”变音...
4.[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提示线性思维和声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背景来源和训练要点。低音线条在不同音程的设计中,对于上方声部的和弦选择起到关键性影响,从“预知”的功能圈,到这种以内...
5.[期刊]
摘要: 《山歌》是朱践耳先生创作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的第一首,一段曲式。无论从情感内涵还是在创作手法上,作为整部组曲的第一首,均呈现出较为纯粹精炼的特征,虽然篇...
6.[期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青少年的美育。合唱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柯达伊教学法又把合唱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以柯达伊...
7.[期刊]
摘要: 传统调性和声一般指的是巴洛克晚期萌芽的、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巴洛克时期的法国作曲家拉莫所写作的《和声学原理》最早论述了和弦的主、属、下属功能;色...
8.[期刊]
以五声结构成分为基础的“十二音场”调性及其和声——从《秋兴八首》观贾达群的和声世界
摘要: 当代作曲家贾达群因杜甫诗歌《秋兴八首》而引起共鸣,激发灵感,用音乐语言谱下了同名的为男中音与钢琴室内乐。本文对作曲家如何将诗词文学变为音乐艺术,把诗人的内心情...
9.[期刊]
摘要: 《两首前奏曲》是著名作曲家徐昌俊委约创作的手风琴独奏作品。该作品将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中常用的结合全音、纯四(五)度音程关系的“半音化”音组与以半音为结构基础...
10.[期刊]
摘要: 从新里曼理论中三和弦变换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阐述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hn)提出的新里曼理论之核心概念,并对音网的构成、特征以及变换性进行了探讨。在...
11.[期刊]
摘要: 近年来,各大高校在高等音乐类专业的教学上都已经逐步地完成了“和声学”和“即兴伴奏”两个课程的融合,落实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提高了高等音乐类专业的人才素...
12.[期刊]
摘要: 本文以贝多芬《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告别》(1)为研究对象。以申克音乐分析理论的分析策略,通过对作品中的“前景”“中景”的细节观察,层层递进,结合申...
13.[期刊]
摘要: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网络远程教学依然是当前高校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国内没有针对音乐理论课程的智能教学软件或系统平台.“和声学”是音乐学以及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
14.[期刊]
摘要: 当代音乐的材料组织焦点逐渐从静态音高转向动态音响.和声,作为同时发声的音高组织(也是音高组织的纵向层面),似乎在一些人眼中逐步变成新音乐创作的包袱和阻碍.德国...
15.[期刊]
摘要: 民族歌剧《沂蒙山》将音乐多声部层次上的理性设计与民族化旋律相结合,创新性地显现于歌剧音乐中.五声化旋律与离调和弦、交替和弦的半音化融合;五声化旋律与线条性半音...
16.[期刊]
摘要: "离调写作"是和声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不管是在多声部音乐创作还是和声分析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离调进行有多重可能,不少学习者在判断的时候并不顺利,本文通过...
17.[期刊]
摘要: 终止式是构成音乐收束、停顿的各种和声表现形式.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在终止式上都有着直接、鲜明的体现.作为19世纪中下叶德奥学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勃拉姆斯对于...
18.[期刊]
摘要: 本文从陈怡钢琴协奏曲《四灵》多元化的基本音高材料——音列、音组、音响等入手,研究这些材料是如何运用自身的结构特性与相互关联进行派生和发展,如何实现不同风格音高...
19.[期刊]
摘要: 民族调式是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构成基础,忘记了它,就等于忘记了音乐母语.音乐的审美、鉴赏最终是要落实在音乐风格的品味方面.试想,连音乐风格的语言基础——调式的风...
20.[期刊]
摘要: 本文从陈怡钢琴协奏曲《四灵》多元化的基本音高材料一音列、音组、音响等入手,研究这些材料是如何运用自身的结构特性与相互关联进行派生和发展,如何实现不同风格音高材...
1.[会议]
摘要: 本文以“五四”运动以后至1949年为限,虽然在此期间中国的现代音乐创作发展相对处于缓慢的时期,但其表现出来的多元化特征却映射出那一时代作曲家在引入了西方多声音...
2.[会议]
摘要: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掌握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尤为重要的,它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和声课的教学,这一点对于每位和声教师而言更是势在必行的.行之有效的和声教材...
3.[会议]
摘要: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艺术歌曲是...
4.[会议]
摘要: 本文就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和声语言,研究其在法国印象主义思潮及象征主义思潮影响下对和声材料及其序进方式的革新手段,20世纪音乐的总特征是高度的十二音性和高度的不...
5.[会议]
摘要: 和声的运用是从欧洲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发展起来的,在14-16世纪的复调音乐中就发生了作用.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如今,和声学已经非常完善了.《和声学》的教学...
6.[会议]
摘要: 以往对调性音乐作品进行传统和声分析时,通常会遇到所分析作品发生一系列的调转换,诸如频繁的调式调性交替、游移等。由于主调没有本质变化,和声分析与和弦标记繁琐、含...
7.[会议]
摘要: 学生在和声学习的初期,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本文仅分析了一个侧面,既由畏惧导致的厌学现象及这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等。
8.[会议]
摘要: 对传统和声学教材——王日昌著《和声写作指导》这本专著作了较详细的赏析,以“章节安排”、“各章内容”、“七大特色”、“专家鉴定”等四个板块儿,阐述了该书的创新之...
9.[会议]
中西音乐要素的碰撞与传承——试述中国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和声语言
摘要: 当今歌坛,潮起潮落般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流行歌曲,其大多数作品由于歌词、旋律、演唱或整体包装、制作等方面的不足,很快被时间所淘汰.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生命力极高的歌...
10.[会议]
摘要: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和声教学的改革,应该围绕该课程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职业功能以及教化功能的课程定位来展开,依此更新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紧...
11.[会议]
摘要: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引自《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李秉德、李定仁编)和声课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
12.[会议]
摘要: 分析现行和声学教材在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提倡和声学教材必须以和弦及相互间运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反映和弦选择应用的一般规律,提出和声学教材必...
13.[会议]
摘要: 新课标下,高师和声作业必须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与改革.高师和声作业可划分为和声理论题、和声实践题两大部分.和声理论题包括基础知识题、键盘...
14.[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以功能标记、级数标记以及领域标记三类和弦标记为主体,从各自的主要特征以及内涵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它们背后各自所代表的思维模式。
15.[会议]
摘要: 人们对和声中的不协和问题总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甚至可以说,不协和问题的解决贯穿和声发展的整个过程,其原因就在于不协和问题的本身就带有其相对性,并通过一定的形式...
16.[会议]
摘要: 终止式的演进过程,与和声的功能体系形成几大、小调体系的建立是息息相关的.每一时期终止式的形态又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和声观念.文章分两部分进行了介绍,第一部分(十四...
17.[会议]
摘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掌握了认识的规律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声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时指出从学生接受事物的认识规律来看和声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顺序问题,也就是和...
18.[会议]
摘要: 2001年,刘湲的作品《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管弦乐·大型交响合唱作品”优秀作品的唯一金奖.《土楼回响》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来自...
19.[会议]
摘要: 本文作者大量引用〔奥〕鲁道夫·雷蒂所论证的古典和声中的“T——X——D——T”模式的论证观点,准确、精炼地描述古典音乐和声逻辑功能关系。对有关“T——X——D...
20.[会议]
摘要: 当代音乐创作受现代音乐浪潮的冲击而逐渐衍生出更为多样性的特点,然而徐振民却坚持以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新浪漫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人文理念进行创作,将西方现代作曲...
1.[学位]
摘要: 和弦外音是和声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和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和声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和弦外音自身应用发展变化,和声理论体系流派的视角和观点不同...
2.[学位]
摘要: 尽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声乐作品不乏优秀的案例,但就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而言,这种所谓“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仅有近百年的历史。变音体系和声在伴随着中国艺术歌曲...
3.[学位]
摘要: 附加音是和声由简入繁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并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被明确为西方音乐的标准和声语汇。除了丰富和声色彩、扩充和声素材等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实践意义,作为...
4.[学位]
摘要: 谭小麟先生的三部室内乐作品:《弦乐三重奏》、《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浪漫曲》,均创作于1943-1945年间,是谭小麟跟随兴德米特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时期,...
5.[学位]
摘要: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长,以及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上数字音乐的存储和发布越来越普遍。为了应对用户随时随地检索的需求,基于内容的音乐检索应运而生。M...
6.[学位]
摘要: 众所周知,和声是调性音乐的重要灵魂,和声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进程。和声技巧直接影响乐曲的风格及听觉效果。本文通过对五首声乐、器乐作品的和...
7.[学位]
罗忠镕五声性十二音集合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以《暗香》和《罗铮画意》为例
摘要: 作为一位成功的艺术家,罗忠镕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多重影响下,成为了我国当今社会最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以他的创作历程来看,在不同的...
8.[学位]
摘要: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是十九世纪末期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在年轻的时候,拉威尔就以非常惊人的天赋在音乐创作上达到了较高的...
9.[学位]
摘要: 本文对兴德米特《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的和声技法进行了研究。保罗·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是20世纪初德国的著名作曲家、作...
10.[学位]
摘要: 保罗·亨德米特(1895一1963),德国作曲家,二十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亨德米特多才多艺,在作曲、理...
11.[学位]
摘要: 芝达林先生创编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部将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术理论运用于山西民歌多声部配置艺术实践的经典之作。本文对此合唱曲集里有关中国五...
12.[学位]
摘要: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阿尔贝尼兹、法雅一起创造了西班牙钢琴音乐的黄金时期。作为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先锋人物,格拉纳...
13.[学位]
摘要: 艾伦·科普兰(1900年11月14日—1990年12月2日)。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美国专业音乐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位具有...
14.[学位]
摘要: 马尼埃尔·德·法雅(Manuel de Falla,1876-1946年),20世纪西班牙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延续了以老师佩德雷尔为中心的民族乐派的音乐...
15.[学位]
摘要: 尼古拉斯.卡洛维奇.梅特纳是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同学斯克里亚宾,挚友拉赫玛尼诺夫同被视为二...
16.[学位]
摘要: 王建中,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50年代以来,他改编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彩云追月》、《云南民歌...
17.[学位]
摘要: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是20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本文以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欧洲各国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和20世纪初...
18.[学位]
摘要: 约翰·威廉姆斯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配乐。本文选取约翰·威廉姆斯2001年的配乐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作为研究对象,...
19.[学位]
摘要: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一向重视的是横向的旋律线条进行,对于纵向的和声,虽然存在着多声部音乐的和声因素,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一套完备的和声理论体系。所以在我国,大部...
20.[学位]
摘要: 埃里克·萨蒂(EricSatie,1866—1925)是十九世纪末法国作曲家,他早期创作的音乐作品极具实验性与先见性。在调性方面,他有意淡化和声调性,采用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