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整理、正字表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80篇,会议文献有37篇,学位文献有24篇等,汉字整理、正字表的主要作者有李晓光、张万有、张万有,汉字整理、正字表的主要机构有赤峰学院、河北大学文学院、渤海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使用规范汉字是语保工程调查转写的首要原则,由于调查记录的是丰富多彩的汉语方言和口头文化,规范字与方言本字的错综关系是必然面对的课题,本文尝试对如何协调方言本字...
2.[期刊]
摘要: 央视主持人是最能代表汉语读音规范的,但个别主持人却在新闻中把"嵩县"误读为"蒿县".文章就此例分析这种误读现象,是由于许多会意字的构件中没有表音的成分,而大众...
3.[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4.[期刊]
摘要: 《中国书法全集·黄道周》影响巨大,但释文错误众多。今一一订正,以利于正确地解读和传播。
5.[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6.[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7.[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8.[期刊]
折笔规范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字序问题——兼谈汉字部首、部件、独体字的排序
摘要: 《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对《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的有益补充,主要适用于...
9.[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10.[期刊]
摘要: 明清刻本中不乏疑难俗字,文章选取十九个疑难字试作考释。
11.[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12.[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01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13.[期刊]
摘要: 《通用规范汉字表》其研制工作具有3条成功经验: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征求意见,坚持科学可行的研制原则。其主要成果有5点:调试了已有汉字规范间的矛盾;恢复了部...
14.[期刊]
摘要: 明清刻本中不乏疑难俗字,文章选取十九个疑难字试作考释。
15.[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01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16.[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015个,分为三级),这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领域用字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是建...
17.[期刊]
《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文本用字异说平议
摘要: 本文梳理了历代学者关于《礼记·缁衣》“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一句的注解和文本意见,又综合郑玄注释、汉代出土文献材料、众多学者提出的“匹”“正”...
18.[期刊]
摘要: 汉魏六朝碑刻保存了篆体古文、小篆、古隶、隶古定字等多种古文字形式.而这些古文字对大型字典的字形和书证均有补正作用.现穷尽摘取这一时期碑刻中的古文字,对 《汉语...
19.[期刊]
摘要: 假借分为本无其字的"六书"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两种.对"本字"的理解各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本字即专造本字或是经常用来表示某词的常用字,对本字的多种不同...
20.[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计量语言学的方法,采用Python爬取语料,统计分析2021年《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的用字情况,并和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语言资源监测...
1.[会议]
摘要: 汉字系统优化包括自然优化和整理优化,这两种类型的优化都是汉字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当代汉字系统进行整理优化,必须坚持共时原则、通语原则和效度原则.只有当代实际...
2.[会议]
摘要: 汉字整理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用字规范,包括两岸要书同文。文章就汉字书同文规范化中要解决的六种关系进行了论述,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现实性与...
3.[会议]
摘要: 汉字是先进的,改是改不了的,对它只能整理。汉字有许多优点,我们必须继承,按它的故有原则来整理。如:形声、方块、偏旁、部首的形象化等等。老汉字也有某些不足之处,...
4.[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海峡两岸语料库中文学、法律等四类语料的字频和累积频率数据对大陆和台湾的用字量、简繁差异、高频字等进行了定量考察和比较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岸语料总用...
5.[会议]
摘要: 语言文字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和处理对象,而汉字是中文信息的主要载体和处理对象.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台湾地区也开始思考语言文字工作的新思路.为迎接信息时代的...
6.[会议]
摘要: 地名用字的书写规范和读音规范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方面,而相关问题的研究十分薄弱,贯彻地名用字规范难寻明确具体的标准和依据,规范型辞书在处理地名用字时存在疑难,...
7.[会议]
摘要: 建国以来,国家对汉字部首法曾经有过3次整理,反映出国家对汉字部首法整理工作的重视.本文只是阐述第三次汉字部首法整理的情况,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背景下汉字...
8.[会议]
摘要: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十余年组织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于2013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发布.该字表篇首《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规...
9.[会议]
摘要: 《第一批简体字表》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官方发布的简体字表,在我国文字规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文中,我们着重梳理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第一批简体字表》...
10.[会议]
摘要: 本文就汉字简化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做简要解析。偏重于考虑笔画的减少,而忽略了汉字的理据,导致一部分简化字在表情达意上有偏差,但有些字的同音代替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
11.[会议]
摘要: 由于目前两岸四地还没有实现“书同文”,在相互的文字交流中就要不断地进行汉字简化字和繁体字的转换。本文以大量具体例证,从多个角度指出Word软件“中文简繁转换”...
12.[会议]
摘要: 规范汉字其实包括两个大项目,一项是把若干简化字纳入规范,另一项是整理传承汉字、经由审慎选择和鉴定后列为规范,并把一些跟简化字相对的汉字分别称为繁体字或异体字。...
13.[会议]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汉字进入电脑文字时代。本文探讨电脑书同文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这与输入法技术的创新密切相关,为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提供机遇。
14.[会议]
摘要: 本文从两岸书同文写简的角度分析了汉字的繁体简化,由于拼音改革的局限性,对己推行的简体字必须重整,造行必要的修正,这既是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在文字政策题内应有之事,...
15.[会议]
摘要: 回顾了十九世纪以来关于限制汉字的活动,探讨了繁体字与简化字发展及政策,不断完善传统汉字,为实现书同文,推动汉字的发扬提供依据。
16.[会议]
摘要: 本文以台湾汉字的政策入手,探讨了繁简汉字使用的合理建议:大陆和港、澳、台文字使用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尊重民间人士繁简书写的意愿;在大陆增设人民学习繁体字的机会...
17.[会议]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已建成的“非汉字文化圈学生错别字数据库”,该数据库客观反映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错别字现象,并为使用者提供了完备的统计检索功能;拟建立的网...
18.[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OCR系统在处理维吾尔文和中文、英文混排文档时会碰到的文种鉴别的问题.主要研究在文本图像经过切分处理形成的单字符图像后,如何进行文种判别...
19.[会议]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字库创作和书法自动生成的汉字笔画自动提取的方法.首先采用骨架段分配到的最近邻轮廓线像素点的个数来检测模糊区域.然后根据每个模糊区域的子笔画段间...
20.[会议]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工程的脱机手写汉字细化结果的消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细化结果进行切割,构成可用规则描述的字形骨架,然后通过已定义好的规则语言对字形骨架进行描...
1.[学位]
摘要: 2014年12月,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整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秦简牍合集》(以下简称《合集》)问世,其中《合集》...
2.[学位]
摘要: 唐神清《北山录》,宋代便有慧寳、德珪两位学者对其作注。《北山录》的许多篇章多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作品和其他佛经的引用,因而出现了大量的俗写和转写讹误。今虽有...
3.[学位]
摘要: 本文在“中小学生语言偏误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识字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分类、分析,研究小学生识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类型,并试图将汉字构形学理论引入...
4.[学位]
基于语料库的中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多元解析——兼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汉字教学策略
摘要: 本课题是建立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语料来源于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亢世勇教授主持建设的中小学生语言偏误语料库。语料库是通过搜集中小学生作业本、作文本、周记...
5.[学位]
摘要: 理校法即推理校勘法,是校勘方法体系中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校勘法。是校勘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类知识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校正讹误的校勘方法。 本文以陈垣先生(1...
6.[学位]
摘要: 类化是指受形体省改、部件分离、邻近笔画书写方式、构件或笔画的增繁、笔画延伸以及笔画分化变形等因素影响,单个文字或处于同一系统内的一系列文字字形有所改变而逐渐趋...
7.[学位]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二级汉字理据性研究
摘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就是使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建立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任意的,就是无理据的;也可以是有道...
8.[学位]
摘要: 姓名是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区分的语言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信息,它伴随人的一生,更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人名用字的...
9.[学位]
摘要: 正字学兴盛于唐,并贯穿于整个唐代历史。唐代的正字活动有着显着的成效,在汉字规范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研究唐代正字法就能够了解唐代是如何进行文字规范工作的,这些...
10.[学位]
摘要: 正字法加工是汉字识别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已有研究表明,汉字识别过程中受到其正字法邻居字的影响。本文采用掩蔽启动范式和词汇判断任务,以反应时和错误率为指标,通过三...
11.[学位]
摘要: 本文以唐代的三部字样书《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为研究对象。联系唐代用字的社会背景,通过对三部书所收的字进行比较分析,客观地描述唐代字样学的概况,探...
12.[学位]
摘要: 本文在唐宋正字类字书的基础上,对汉字隶变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出隶承、隶省、隶加、隶行、隶换、隶讹六种规律。其中隶省、隶加、隶行、隶讹这四种规律是对前人的一种继承...
13.[学位]
摘要: 《俗书刊误》是一部重要的明代正字法著作。从汉字规范史的角度来看,《俗书刊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内容丰富、体例完整、正字方法先进、正字观念相对保守。本文以...
14.[学位]
摘要: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应用逐渐普及和对外语的日益重视,中学生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现象越来越严重:乱写繁体字和已经废弃的简化字,生造一些汉语中根本不存在的汉字,尤其是体...
15.[学位]
摘要: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它彰显着汉字形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堪称当代规范汉字的权威。本文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遵循字源分析原则与应用分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