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维导图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6h】

思维导图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摘 要

第1章导论

第2章思维导图概述

第3章思维导图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第4章思维导图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式的构建

第5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第6章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卫生事业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供求矛盾。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要求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的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本课题正是据此,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医学课程教学中,以适应这一需要。在我国,尚未见这一方面实验研究的报道。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他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的表达出来。一般是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要充分展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开始,托尼·巴赞仅是为了克服线性笔记不易记忆、不能有效地激发大脑潜能而成功地尝试以一种图的形式以增强记忆。随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大脑对信息储存加工处理方面具有先天性的生理、心理优势。即反映了由内、外各种信息在大脑形成节点、互相联系,不断动态地加工组合成不同结构、组件规模和存在时限不一的所谓“思考中心”,并由此发散(放射)出成千上万的挂钩(新的连结)。大脑正是依靠这样的基本方法构成极为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或信息网络,不断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内外信息的交流。左右大脑半球的不同功能倾向,不仅使不同信息类别的加工处理有了相对专门分工,更籍助两个大脑半球功能的互相协同、叠加而大大增强整合功能,强化了大脑整体的高级神经活动。 三十多年来,思维导图已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个人(自我分析、解决问题)、家庭、商业(计划、员工培训、经营管理、会议)和教育中。其中在教育(教学)上已被我国列入“十·五”教育研究的规划中。 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导论,从分析目前我国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引出问题,提出思维导图是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 第二部分是思维导图概述部分,主要从思维导图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用途、制作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思维导图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 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研究在较全面阐述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借鉴在其他学科教学实验的做法,对口腔医学的《牙体牙髓病学》和《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研究。将被授课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由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备好课之后,实验组结合实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绘制规则与方法,继而再通过课程教学的实施,组织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先由个人自主绘制,后由小组集思广益,提出反映集体认知的思维导图。其间,不断鼓励学生、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意,体会个性。经过对实验组、对照组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初步表明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 第四部分对思维导图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陈述,是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提出一种“引导—探究—协作”式思维导图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本部分还对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应用方法与步骤、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做出了详细说明。 第五部分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即如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的研究。该部分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过程、特征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阻碍因素的全面分析,指出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案。 第六部分是讨论与总结,通过对本实验研究的反思,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做出设想。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是解决目前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所提出的“引导—探究—协作”模式切实可行,并可为思维导图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应用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