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研究
【6h】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的缘由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结论

1.6 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适应的研究

2.2 职业适应的研究

2.3 教师适应的研究

2.3.1 国外教师适应情况的研究

2.3.2 国内教师适应情况的研究

2.3.3 教师职业适应阶段理论

2.4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

2.4.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适应的相关概念

2.4.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适应的具体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取向与方法

3.1.1 质化研究取向的选择

3.1.2 研究方法: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法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对象

3.3.1 抽样

3.3.2 研究对象的选取标准

3.3.3 筛选过程

3.3.4 受访者信息库

3.3.5 抽样反思

3.3.6 研究者身份反思

3.3.7 研究关系的建立

3.4 资料收集

3.4.1 访谈结构与访谈提纲

3.4.2 资料收集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

3.4.3 进入现场

3.4.4 正式访谈

3.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5.1 资料的初步整理

3.5.2 资料分析

4 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4.1 入职适应的现实情况

4.1.1 角色适应

4.1.2 教学适应

4.1.3 人际适应

4.1.4 环境适应

4.2 影响教师入职适应的因素分析

4.2.1 高校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影响因素

4.2.2 入职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

4.2.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

4.3 意见与建议

4.3.1 对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建议

4.3.2 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学校的建议

4.3.3 对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本人的建议

4.3.4 对高校在读心理学师范生的建议

5 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6 研究结论

7 研究伦理与道德

8 研究意义与不足

8.1 研究意义

8.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为选题,目的在于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入职适应的过程与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他们入职适应的各种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倾听心理健康教师的入职故事,引发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院校和接受其入职的中小学校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注,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入职适应,同时也对未来即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取向中的深度访谈法,旨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某种解释性的理解。研究者采用质性研究所通用的目的性抽样,具体采取了强度抽样和极端型个案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6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这些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3次、每次约60分钟的访谈。研究者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进行了全程录音,录音的全部资料被转录成12万余字的文字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开放式编码和持续比较法,结合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提炼、归纳。所有研究对象均阅读并签署了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整个研究过程严格遵循质性研究的伦理道德原则。
  研究发现:
  (1)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的入职适应主要包含角色适应、教学适应、人际适应与环境适应四个方面。其中,在角色适应方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单一角色适应相对较好,而对“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或“心理教师和任课教师”等双重(或多重)角色的适应不良。在教学适应方面,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力和相应的指导、帮助,而教学能力可通过听课和上公开课的方式来提高。在人际适应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都满意自己的人际适应情况,与其他同事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在环境适应方面,家住本地的心理老师适应情况相对较好。
  (2)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情况的因素有多方面。在高校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包括实习与实际教学对象的差异,毕业生缺乏班主任工作实习内容和个案咨询的实践训练。在入职学校方面,首先,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甚至不安排心理健康课以及不提供合适的心理健康教材;其次,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级检查材料太多,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接着,人际支持对心理教师的入职适应十分重要,可是心理老师却面临教学无人指导,缺乏其他老师的理解与配合的问题;最后,心理健康老师的晋升和培训机会很少,尤其在私立学校更是少之又少,但是私立学校也有其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自身方面,其教师角色的不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与班主任角色的冲突,其同理心相比与其他教师较高以及现实与想象的差距都会影响其入职适应。
  (3)本研究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适应提出了建议。第一,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高校应扩大教育实习的内容范围;实行分散实习制度;增加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深化技能课程的学习;允许师范生进行课程选修;细化师范类心理学专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学校应加强对心理教师的重视与人文关怀;创建有效的“师徒制”帮助措施;减少过多的非心理健康的专业性工作;提供公平的再教育与发展机会;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增添学校心理工作者的数量;成立“小学科”教研组,互相听课、评课;倡导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应快速准确地定位好教师角色;做先“严”后“松”的班主任;学会借鉴学习,寻求指导和帮助。第四,仍在校学习的心理学师范生要多深入中小学参加实习;保持和学姐学长的联系;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