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专利文献520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 发汗解表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灵辉、胡献国、冯雨萌等。

发汗解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23.53%

专利文献>

论文:520 占比:76.47%

总计:680篇

发汗解表—发文趋势图

发汗解表

-研究学者

  • 李灵辉
  • 胡献国
  • 冯雨萌
  • 史劲松
  • 张凤敏
  • 张喜奎(指导)
  • 施洋
  • 李明
  • 江佳宇
  • 泽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诗蕴
    • 摘要: 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由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之功,是治疗风寒感冒、痢疾和疮肿初起见有表证的常用方[1]。笔者用其化裁治疗痛风、神经性头痛、荨麻疹等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 胡献国
    • 摘要: 麻桂,即麻黄、桂枝,二者均有辛温解表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合称麻桂。不过,二者出身不同,临床使用稍有差异。麻黄,又名净麻黄、西麻黄。中医认为,麻黄性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咳喘、水肿、小便不利等。
    • 韩德承
    • 摘要: “无叶草”是麻黄的俗称。提起麻黄,很多人都知道它为发汗解表药。坊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采药的老人,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师傅伤透了心,让徒弟另立门户。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就是‘无叶草’,它的茎用以发汗,根用于止汗。一朝弄错,就会死人的!”徒弟压根儿也没用脑子,只是表面应付“记住了”。师徒分手后,各自卖药,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他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人了。
    • 王珏; 苏娅; 肖敏
    • 摘要: 银屑病中医归属于“疮疡病”范畴,其发生多与风邪、寒湿、湿热及玄府郁闭有关,风邪贯穿该病发病的始终,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的理论,发现疮疡病总的治疗法则为汗法,即运用开泄腠理、调气和血、宣发肺气等法,激发机体发汗,使风、寒、湿、热、毒等蕴滞于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因此在银屑病治疗中,采用汗法,解在表之邪,发机体之汗,可使邪气随汗外泄,皮损向愈。
    • 摘要: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及药毒,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者。生姜配桂枝、细辛、五味子、甘草,可以治疗肺寒咳嗽、痰涎稀薄,对老年支气管炎、咳痰不利、背寒肢冷、口腻味淡之寒饮证有捷效。
    • 紫菀
    • 摘要: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的作用。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 李灵辉; 张喜奎(指导)
    • 摘要: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其中麻黄辛微苦温,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桂枝辛甘温,解肌祛风、温通经脉,与麻黄相须为用,祛风散寒,增强发汗解表之力;杏仁苦温,宣降肺气、祛痰止咳,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恢复肺部气机宣发肃降之功能;炙甘草甘平,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补益心阳,助麻黄发汗。诸药相伍,麻黄汤既能散寒祛风,发汗解表,又可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 李灵辉; 张喜奎
    • 摘要: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用之治疗伤寒中风所致外寒里热证,《金匮要略》则用之治疗溢饮。溢饮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即水湿泛溢于肌肤所致之水肿。综合张仲景之意,大青龙汤可治水流肌肤、热郁于内之水肿。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红枣组成。麻黄汤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石膏清肺胃之热,除烦止渴;生姜、大枣补脾健胃,顾护中州。全方正合外寒内热之水肿病机。临证使用大青龙汤治疗水肿时,尚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化裁,以符病机.
    • 李灵辉; 张喜奎(指导)
    • 摘要: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张仲景又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进一步提出了水肿病不同部位的两种基本治则。麻黄汤由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降肺气之功。《内经》曰“清阳发腠理”“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医方考》言“麻黄之形,中空而虚,麻黄之味,辛温而薄,空则能通腠理,辛则能散寒邪”,即麻黄能开腠理,使异常水液从汗而出;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杏仁苦降下肺气,合麻黄辛开苦降恢复肺气宣肃之能,以通调水道;桂枝、炙甘草甘温,健脾益气,可助脾胃输散水精之气。故麻黄汤可以用于水液代谢异常所致的浮肿病。
    • 摘要: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及药毒,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者。生姜配桂枝、细辛、五味子、甘草,可以治疗肺寒咳嗽、痰涎稀薄,对老年支气管炎、咳痰不利、背寒肢冷、口腻味淡之寒饮证有捷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