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对比造影

双对比造影

双对比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95906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等;双对比造影的相关文献由36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荣天、尚克中、林祥涛等。

双对比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5906 占比:99.95%

总计:396100篇

双对比造影—发文趋势图

双对比造影

-研究学者

  • 徐荣天
  • 尚克中
  • 林祥涛
  • 余建群
  • 廖方义
  • 李天兴
  • 李春卫
  • 杨开宇
  • 程永德
  • 陈克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其杰
    •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技术对患者实施检查,对照组采用X线技术对患者实施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粘膜中断、官腔局限性柔软度改变、粘膜增粗、粘膜迂回、溃疡等表现的人数,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检测出局部粘膜中断、管腔局限性柔软度改变、粘膜增粗、粘膜迂回、溃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可有效检测出患者早期食管癌的具体病理表现,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 尹化斌
    • 摘要: 原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钟宝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30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仙逝,享年94岁。遵照先生生前意愿,丧事从简。钟老先生祖籍浙江上虞,1946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47—1948年在法国巴黎市立医院放射科学习,1948年回国,1949—1992年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任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
    • 程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和胃镜对胃部病变误诊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四年来同时作有胃双对比造影(胃肠)和胃内窥镜(胃镜)的病例1530例,排除单纯性胃炎和胃下垂,余下经确诊的胃部病变750例患者首次检查,两种检查手段首诊漏诊误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漏误诊数据:750例有胃部病变的胃肠双对比造影首诊漏诊70例,占9.3%;胃镜漏诊75例,占10%.结论:胃镜和肠镜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必须合理运用两种检查检查手段,加深对两种检查的认识.
    • 刘新忠; 雷鸣; 许兴和; 王风
    • 摘要: 目的 探讨气钡造影、MSCT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手术的AEG患者的气钡造影、MSCT影像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62例中气钡造影、MSCT扫描肿瘤检出率分别为100%、96.8%,Borrmann分型准确率分别为98.4%、98.3%,Siewert分型准确率均为100%,食管受侵检出率分别为93.5%、93.3%;影像测得食管浸润长度值与显微镜下测得长度值差异明显(P< 0.05),MSCT对TN分期及浆膜受侵的准确率分别为83.3%、56.7%、96.7%.结论 气钡造影及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用于AEG术前肿瘤检出、食管受侵判断及Borrmann分型、Siewert分型,准确性高;CT对T分期及浆膜受侵判断准确性高.
    • 姚有福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诊断早期食管癌时应用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00例,均接受放射诊断,比较分析其手术病理资料、内镜检查与放射诊断的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发现,在放射诊断中,早期食管癌患者共有8个新征象可以将该病早期的病理特点客观反映出来,而且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具有相同的形态学改变,其中共17例患者表现出环征半环征,结节泡囊状亮区者9例,平盘棒状隆起者15例,靶征8例,长条状与斑状龛影11例,双边征和缺口征18例,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12例,细颗粒花纹状黏膜10例。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实施放射诊断,可以达到肿瘤定位、定期、定性、定量、定型的目的,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临床价值不容忽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衡长青
    • 摘要: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60例,着重分析讨论X线诊断.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和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下称双对比造影).根据本组病例分析,综合早期贲门癌双对比检查所见的主要X线表现有5点:①贲门正常形态消失及粘膜破坏.②不规则形小溃疡.③呈小息肉样或数个小颗粒样阴影.④小模糊钡斑或异常积钡和糜烂.⑤贲门舒张度差或和有痉挛狭窄.并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检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 任树勇; 任琬龙
    • 摘要: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的功能及疾病的表现.方法:对2008-2010年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男50例,女50例,年龄20~80岁,经口服产气粉5 min后口服硫酸钡造影剂后在透视及摄片下观察.结果:其中20例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憩室,20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2例十二指肠壅积症.结论:双对比胃肠道造影是观察十二指肠功能及疾病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 任志勇
    • 摘要: 笔者报告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环征、半环征或半盘状隆起主要是食管癌早期隆起型的表现.结节、泡沫状影是早期平坦型的表现,斑状龛影或管壁局限增厚凹陷为早期凹陷型的表现.双对比造影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 许小冬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成像技术在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日立TU41(西门子R2001000mA)数字胃肠机,对78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78例患者中,正常46例,异常32例,总阳性率为57%,所得图像经过窗位技术处理胃轮廓、胃黏膜及胃小区图像均良好显示。结论数字成像技术结合双对比造影检查,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楚可靠,可以显示细微结构,显著地提高了诊断质量,操作简单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许玉军; 赵斌
    • 摘要: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onic diverticula in Seychelles, an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onic diverticula in China. Methods The parameters, in terms of the age of onset, incidence of parts, clinical symptom, sex, weight, diverticulum number and siz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69 colonic diverticulas in Seychelles and 19 colonic diverticulas in China. Results In the 69 patients with colonic diverticula in Seychelles, the diver-ticulums lie in the right side of colon in 6 patients,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colon in 47 patients, in the whole colons in 16 patients and, in addition, single diverticulum occurred in zero and multiple diverticulum in 69 patients. In the 19 patients of China, there are 4 female patients, and the diverticulums lie in the right side in 12 patients, in the left side in 4 pateints, in the whole colon in 3 patients and, moreover, single diverticulum occurred in 16 patients and multiple diverticulum in 3 patients.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ex, incidence of parts and diverticulum number in patients from Seychelles and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e, clinical symptom and diverticulum siz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目的 研究结肠憩室在塞舌尔的发病特点,并与中国结肠憩室发病特点进行比较.方法 对69例塞舌尔结肠憩室患者,19例中国结肠憩室患者从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症状、性别、体重、憩室数目、憩室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塞舌尔69例患者中,憩室位于右半结肠6例,左半结肠47例,全结肠16例;单发憩室0例,多发憩室69例.中国19例患者中,憩室位于右半结肠12例,左半结肠4例,全结肠3例;单发憩室16例,多发憩室3例.结论 结肠憩室在发病部位、憩室数目及性别方面于两个国家有很大差异性,在年龄、临床症状及憩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