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光学
原子光学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1116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重庆与世界、重庆与世界(学术版)、中国军转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年二十一世纪中国光电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等;原子光学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印建平、纪宪明、李师群等。
原子光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116篇
占比:99.95%
总计:151190篇
原子光学
-研究学者
- 印建平
- 纪宪明
- 李师群
- 陆俊发
- 王谨
- 詹明生
- 周巧巧
- 周琦
- 何明
- 张锋
- 徐淑武
- 恽旻
- 李同保
- 林强
- 蒲利春
- 陈旭南
- 陈献忠
- 冯焱颖
- 刘南春
- 周兆英
- 姚战伟
- 张卫平
- 张文涛
- 施建珍
- 朱荣
- 李展
- 李润兵
- 段正路
- 潘小青
- 王育竹
- 郑森林
- 陈元培
- 陈国钧
- 顾宋博
- 鲁思滨
- Thyw.JH
- 付志杰
- 何军
- 何晓东
- 何胜国
- 冯璐
- 刘安玲
- 刘晓斌
- 刘纪彩
- 卢向东
- 吴彬
- 吴明眼
- 唐霖
- 夏勇
- 孙昌璞
-
-
李沫;
陈飞良;
罗小嘉;
杨丽君;
张健
-
-
摘要:
飞速发展的激光冷却、囚禁与操控中性原子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微观物质运动规律的认知,而且在精密测量和量子信息领域催生了多项颠覆性的器件与应用.不同于传统复杂庞大的原子光学实验装置,原子芯片通过在硅等基底上制备的表面微纳结构或器件来精准控制磁场、电场或光场,从而在小尺度、低功耗条件下实现对原子的强束缚与相干操控,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精确、功能及扩展性强大的原子及其量子态片上实验平台,具有广泛且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原子芯片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基于载流导线的微势阱及微导引实现原子芯片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基于载流导线的原子芯片制备技术、测试方法和集成的全链条关键实现技术.随后,本文综述了各国与原子芯片相关的研究计划布局和主要应用进展,指出原子芯片走向实用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
景俊
-
-
摘要:
原子分子系统与量子化的电磁场或光子模式耦合的系统是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模型.现实系统必然与外界环境耦合,且即便原子隔绝较好、光学腔壁品质因子足够高,原子系统也不等价于少数几个能级构成的简单模型:它仍然有不为零的几率跃迁到不可控的能级空间、与原子相互作用的自由空间真空场的量子效应也必须考虑.本文将结合开放量子系统理论的基本要素与原子光学的基本模型,对原子分子系统在电磁场中发生的耗散以及量子退相干过程做简单综述,并重点介绍描述量子系统退相干过程的主流理论工具——主方程.
-
-
-
刘纪彩;
成飞;
赵亚男;
郭芬芬
-
-
摘要:
通过求解全波矢布洛赫方程研究了两能级原子与飞秒超快激光脉冲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了不同拉比频率取值下原子所受光学偶极力和粒子数布居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分析了光场失谐量对光学势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由飞秒激光场产生的横向光力的时间平均值并不等于零,而是随着拉比频率的增加呈现振荡的增大趋势;纵向光力的时间平均作用也并非是拉比频率的单调函数,而是随着拉比频率的增加呈现周期性的振荡分布特性:光学势的分布对光场的失谐量具有明显的依赖性,随着失谐量的变化,光学势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
-
郭佳1
-
-
摘要:
量子重力仪随着量子光学、原子光学等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出现,人们能够获得温度低于nK的物质(超冷原子),根据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理论,这种超冷原子不仅具有“波”的特性,而且具有类似激光一样的相干性。采用超冷原子构建的干涉仪(冷原子干涉仪)能将干涉仪的灵敏度提高1011倍,因此基于冷原子干涉的重力仪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这种重力仪称为原子重力仪,也叫量子重力仪。
-
-
鲁思滨;
陈红辉;
陆泽茜;
姚战伟;
李润兵;
王谨;
詹明生
-
-
摘要:
报道了采用受激拉曼绝热捷径(STIRSAP)方案实现原子干涉仪并提高其稳健性的实验研究结果。对STIRSAP型拉姆齐原子干涉仪的条纹对比度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受激拉曼绝热通道型拉姆齐原子干涉仪相比,STIRSAP加速了布居数绝热转移过程,提高了原子干涉条纹的对比度。通过调制抽运光和斯托克斯光的强度,研究了交流斯塔克效应对原子干涉条纹相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TIRSAP能有效抑制原子干涉过程中的交流斯坦克效应,提高原子干涉仪的稳健性。
-
-
潘勇;
李海霞;
何胜国;
童昕
-
-
摘要:
设计了一套用于分段线形离子阱囚禁离子及微运动补偿的射频-静电耦合电源电路,实现了钙离子在离子阱中的囚禁.通过CCD相机观察离子发出的荧光确定离子晶体位置。利用离子阱中12段极杆上静态电压的独立控制实现了离子晶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精密控制,减小了射频调制的微运动。此离子囚禁系统可进一步确定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离子的宏运动频率、离子晶体的温度分布等,并实现多组份离子晶体的囚禁。
-
-
程雍;
谭政;
王谨;
詹明生
-
-
摘要:
提出了基于拉曼泵浦-探测技术得到的原子吸收谱线获取冷原子温度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85Rb原子磁光阱中。实验中,原子在囚禁光和探测光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受激拉曼跃迁,产生亚自然线宽的类色散峰,通过把该类色散峰与理论模型进行拟合估算出被囚禁85Rb冷原子团的温度为230μK。相对于飞行时间测温法,该方案提供了一种简捷的测量冷原子温度的方法。
-
-
彭瑜
-
-
摘要:
We propose a scheme for accurately simulating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cold atomic cloud, which is more intuitive and stereoscopic than former two-dimensional image by probe laser.We have realized simulating of cold atomic cloud.The number of trapped atoms is about 108 .The atomic cloud is about the geo-metric three-dimensional shape.Tri-axial ellipsoid with distinct semi-axis lengths Rx=1.06 mm,Ry=1.06 mm,Rz=0.5 7 mm,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cold atomic cloud was simulated for the first time.%提出了一种用于精确模拟冷原子云的三维图像方案,这个方案比先前通过探测激光的方法所获得的二维图像更加直观和立体。该研究实现了冷原子云的模拟,捕获原子的数量约为108。原子云是几何三维形状,Rx=1.06 mm,Ry=1.06 mm,Rz=0.57 mm,具有不同半轴长度的三轴椭圆体。
-
-
李师群
-
-
摘要:
2013年12月20日联合国第六十八届会议决定将2015年设定为光和光基技术国际年,简称2015国际光年.本文围绕国际光年举办周年纪念的光科学历史上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在国际光年之际对光学千年的发展进行回顾.文中除尽可能全面地列出光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事件外,还力图从物理学的视角给光学一个概貌式的观察.本文包括4个部分:(1)国际光年周年纪念的千年中的光学重要成就;(2)光学的现代发展和光子学;(3)光学的技术应用;(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