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疱病毒性
单疱病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9942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单疱病毒性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忠良、张爱梅、张邓民等。
单疱病毒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9942篇
占比:99.95%
总计:190043篇
单疱病毒性
-研究学者
- 姜忠良
- 张爱梅
- 张邓民
- 王德全
- 等
- 闫洪禄
- 霍勤
- 丁西军
- 付德兴
- 付玉琦
- 任雅丽
- 伊成运
- 伍春荣
- 何文萍
- 何玉兰
- 何青
- 余青松
- 俞兴源
- 冯玉兰
- 刘丹
- 刘俭暄
- 刘军
- 刘凤仙
- 刘宗汉
- 刘志远
- 刘新
- 刘祖国
- 刘艾武
- 叶美姣
- 司传平
- 吴丽莎
- 吴竞
- 吴红
- 周从容
- 周威
- 周孟虹
- 周庆华
- 周星海
- 周霞
- 姚芳蔚
- 姜岩
- 孙慧
- 孙民权
- 孙沛
- 安丽娅
- 安学亮
- 寇鹤然
- 庞龙
- 张从林
- 张学顺
-
-
周威
-
-
摘要:
目的 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6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选用单纯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不仅能够减轻其血清炎性反应、缓解患者眼部炎症,而且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
-
周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2009年收治的30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均为额部、眼睑皮肤红肿,疼痛伴有疱疹就诊.其中8例患者发热,体温38°C~39C,单侧额部、上睑或下睑、鼻根部皮肤有簇状水痘或脓疱.水痘或脓疱可破溃或吸收,晚期结痂留下凹陷性疤痕.25例有结膜充血,程度轻重不一,9例角膜知觉减退,8例角膜周边部出现点状混浊,F1(+),12例有虹膜睫状体炎的表现,Tyn(++~+++),Kp(+~++),可伴有眼压升高,虹膜睫状体炎一般在眼睑皮肤疱疹后10天以上出现.经治疗后30例病人均治愈.结论 常规抗病毒治疗加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利多卡因+病毒唑+庆大霉素注射液浸泡纱布湿敷患处不仅可缓解疼痛,而且促进疱疹吸收,效果显著.
-
-
-
-
-
俞兴源
-
-
摘要: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的眼病,是眼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本病症状严重,病程迁延,容易复发.本病治疗方法甚多,如碘苷、环孢苷、阿糖腺苷、三氟胸腺嘧啶、无环鸟苷、干扰素、转移因子及冷冻、烧灼、激光、角膜移植等;中药亦有板蓝根、熊胆、珍珠层粉、紫丁香叶、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等,各有疗效.
-
-
孙慧
-
-
摘要: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是目前眼科中的常见病,由于此病比较难以治疗,且易复发,故对视力可造成严重危胁.我院自1997年~1999年应用双黄连与阿昔洛韦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
-
周孟虹;
练红燕
-
-
摘要:
以新制柴连汤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5 5例 80只眼。结果 :治愈 4 4例 64只眼 ,好转 6例 8只眼 ,无效 5例 8只眼 ,总有效率为 90 %。提示 :本方具有消炎和抑制病毒作用 ,能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防止复发。
-
-
周星海
-
-
摘要:
@@ 自1993年5月~1998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8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rn1临床资料rn1.1一般资料:共收治单疱病毒性角膜炎135例(共146只眼),男72例,女63例,年龄12~67岁,病程5~36天,平均11.6天.135例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3例(89只眼),对照组52例(57只眼).